資源簡介 (共51張PPT)汽化與液化【體驗】生活中的液化現象活動1: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瓶的外壁會出現_________。活動2:嚴冬,戴著眼鏡進入溫暖的房間,鏡片會變得________。提示:水珠 模糊1.什么叫做汽化和液化 2.什么叫做沸騰 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 3.什么叫沸點 4.什么叫做蒸發 蒸發吸熱的現象有哪些 探究1 水的沸騰1.猜想與假設:水沸騰后若保持沸騰狀態需繼續____________,水的溫度 。參考答案:吸熱 保持不變2.實驗設計:(1)測量儀器:用 測量液體的溫度。參考答案:溫度計(2)組裝器材,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 min記錄一次溫度。(3)實驗數據如表時間/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溫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3.實驗數據分析:(1)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溫度-時間圖像。參考答案:如圖所示(2)在實驗過程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參考答案:水沸騰前,水溫不斷升高,容器底部受熱產生氣泡,上升變小;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水中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3)分析溫度-時間圖像,水沸騰時溫度變化有何特點 為什么水沸騰時的溫度不是100℃ 提示:①觀察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溫度是98℃,沸騰以后,繼續吸熱,但溫度不再改變,說明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②液體的沸點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液體種類,二是液體上方的大氣壓強。在本實驗中主要是與當地當時的氣壓大小有關,可能是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導致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溫度計本身不準確導致的。參考答案:①由圖像知,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②當時的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或者是溫度計不準確導致的。4.交流與評估:(1)實驗中,如何縮短水的沸騰時間 提示:結合生活中燒水的經驗可知:燒的水的初始溫度越高、水量越少、爐火越旺及壺蓋蓋得越嚴密,水燒開得越快。參考答案:①用熱水 ②減少水的量③加大酒精燈火焰 ④加蓋(2)水在沸騰時如果停止加熱,水是否繼續沸騰 說明了什么 提示:水沸騰時,若停止加熱,雖然水的溫度仍保持沸點的溫度,但由于不能繼續吸熱,水的沸騰會停止,這說明水的沸騰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參考答案:否 說明沸騰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即使當時的液體溫度等于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液體的沸騰也會停止。探究2 汽化吸熱結合預習,思考下列問題: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晴天時比陰天時濕衣服干得快,說明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有風時比沒風時濕衣服干得快,說明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把濕衣服展開晾曬比團在一起干得快,說明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參考答案:溫度、空氣流動情況、液體的表面積2.剛剛從游泳池上來時會感覺到冷,說明什么 提示:因為從游泳池出來身體表面有水,水的蒸發帶走身體表面的熱量。所以就感覺冷了。參考答案:蒸發(汽化)吸熱3.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填寫表格。比 較 蒸 發 沸 騰不同點 發生溫度 ________ ________發生位置 ________ ________劇烈程度 ________ ________相同點 參考答案:比較 蒸發 沸騰不同點 發生溫度 任何溫度 一定溫度即達到沸點發生位置 液體表面 任何部位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吸熱探究3 液化放熱結合“體驗活動”,思考以下問題:1.在活動1中,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瓶的外壁為什么會出現水珠 這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外界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氣態的水蒸氣變為液態的小水珠,這是一種液化現象,液化放熱。2.液化和汽化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液化和汽化互為逆過程,汽化吸熱,液化放熱。1.汽化:(1)定義:物質從_____變為_____的過程。(2)特點:汽化_____。液態氣態吸熱(3)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蒸 發 沸 騰發生部位 只在_________發生 在_________和_____同時發生溫度條件 _____溫度 _____溫度(沸點)劇烈程度 _____ 劇烈影響因素 液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熱快慢、液面上方氣壓汽化方式特點比較液體表面液體表面內部任何一定緩慢表面積溫度空氣流速蒸 發 沸 騰溫度變化 降溫致冷 吸熱、溫度________________共同特點 都屬于_____現象;都要_____汽化方式特點比較不變(等于沸點)汽化吸熱2.液化:(1)定義:物質從_____變為_____的過程。(2)特點:液化_____。氣態液態放熱【拓展延伸】水沸騰前后,氣泡體積變化不一樣的原因水沸騰前,在氣泡上升過程中,下面部分的水先受熱,溫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氣,形成氣泡,氣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于是氣泡上升。而由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下部分的水溫升高,但上部分的水溫仍然較低,在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遇到溫度比它低的冷水,于是有一部分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珠,氣泡的質量變小了,所以氣泡的體積也相應地變小了。但是,在氣泡上升過程中,由于所處的深度變小了,所以外界的壓強變小了,導致氣泡的體積變大。相對而言,前者對氣泡體積變化的影響要比后者大,所以在氣泡上升過程中,實際表現出的現象是其體積變小。而在水沸騰以后,由于對流,水的上下部分的溫度都達到沸點,繼續加熱,與水沸騰前一樣,有水汽化成水蒸氣形成氣泡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也不斷有水汽化成水蒸氣,于是許多氣泡聚在一起,越積越多,從而其體積變大。另一方面,與沸騰前相似,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泡所處的深度變小了,也會使其體積變大。這兩方面的影響是一致的,最終的現象也是氣泡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大。綜上所述,氣泡體積的變化情況由兩方面因素決定:一方面是看是否有更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氣,形成氣泡,還是不斷地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另一方面就是在氣泡上升過程中,其所處的深度變小了,導致氣泡的體積變大。而且從實驗中可以得出,氣泡所處深度的變化對其體積變化的影響較小。所以,水沸騰前后,其體積的變化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考點1 判斷汽化和液化現象【典例1】戴眼鏡的李強同學冬天從室外進入溫暖的教室,發現眼鏡的鏡片上“呵氣”,過一會兒,“呵氣”逐漸從中間消失,“呵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形成的,“呵氣”消失是由于發生了 現象。【思路導引】解答本題關鍵是分析題干關鍵詞及隱含條件,分析思路如下:【精講精析】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的判斷。冬天教室內的溫度很高,使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升高而上升,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鏡片時,熱的水蒸氣發生液化現象變成小水珠附著在鏡片上,所以鏡片上出現“呵氣”;經過一段時間,鏡片上的小水珠會吸熱又變成水蒸氣消散在空氣中,鏡片上的“呵氣”消失,這是發生了汽化現象。答案:液化 汽化【方法歸納】判斷汽化和液化(1)判斷方法:根據物體初、末狀態判斷。(2)“白氣”和水蒸氣的不同①“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氣。②“白氣”是液態的,水蒸氣是氣態的。考點2 探究水的沸騰【典例2】圖甲是“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圖。(1)小聰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后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乙、丙所示。則圖 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為了方便地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小聰將溫度計從水中拿出來進行觀察讀數,則會導致所測溫度偏 (選填“高”或“低”)。(2)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丁所示,讀數為 ℃,說明此時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圖戊、圖己、圖庚是三名同學作出的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正確的是圖 ,分析該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但要繼續 (選填“吸”或“放”)熱。【思路導引】解答此題主要抓三個關鍵點關鍵點1:沸騰前氣泡由大變小,沸騰時氣泡由小變大。關鍵點2:液體沸點隨壓強的增大而升高。關鍵點3:液體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圖像有一段水平部分。【精講精析】本題考查“水的沸騰”的實驗探究。(1)沸騰前,杯底的溫度高,越往上溫度越低,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氣泡越往上越小;沸騰后,水的溫度上下相同,但由于越往上所處的深度越小,故氣泡越往上越大;溫度計在讀數時,應停留在被測液體中,若從沸騰的水中拿出來再讀數,由于周圍的空氣溫度低,會使溫度計的示數降低。(2)由圖丁可以看出,該溫度計的示數為99℃,由于沸點與氣壓有關,而且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當大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時,水的沸點為100℃,故此時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3)水沸騰前,水溫隨時間的增加而升高;水沸騰時,溫度不變,但要不斷地給水加熱才能繼續保持沸騰,故水沸騰時的圖像為圖庚,水在沸騰時要繼續吸熱。答案:(1)丙 低 (2)99 小于 (3)庚 吸【方法歸納】水沸騰的特點(1)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2)沸點與液體上方的氣壓有關,氣壓越低,沸點越低。(3)水沸騰前,上升的氣泡越來越小,沸騰過程中,上升的氣泡越來越大。(4)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5)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汽化現象。1.如圖是某同學在云南香格里拉風景區中拍攝的晨霧照片,霧的形成過程屬于(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解析】選A。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種類的判斷。液化是由氣態變成液態;汽化是由液態變成氣態;凝固是由液態變成固態;熔化是由固態變成液態。霧是小液滴的形成,是由熱的水蒸氣遇到周圍的冷的環境變成了小液滴,屬于液化現象,故選A。2.下列所描述的現象中,屬于汽化的是( )A.鐵塊熔成鐵水 B.濕衣服晾干C.河水結成冰 D.早晨出現的霧【解析】選B。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的知識。鐵塊熔成鐵水是熔化現象,濕衣服晾干是汽化現象,河水結成冰是凝固現象,早晨出現的霧是水蒸氣發生液化形成的,B項正確。3.用濕抹布擦過的黑板,過一會變干了,這一現象是( )A.汽化 B.凝固 C.液化 D.熔化【解析】選A。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的判斷。用濕抹布擦拭黑板后,黑板上的水分從空氣中吸熱而變成水蒸氣蒸發掉,由液態變成氣態,屬于汽化現象。故選A。4.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解析】選B。本題考查汽化的特點。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完畢,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故選B。5.醫生搶救中暑病人時,通常在病人的額頭和身上擦酒精。這種方法稱為“物理療法”。這種療法的依據是酒精_______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時,會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解析】本題考查汽化的特點。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揮發,發生汽化現象,汽化過程會從身上吸收熱量,這樣會降低身上的溫度。答案:汽化(或蒸發) 吸收6.(2012·吉林中考)如圖所示,小明盛熱湯時,戴的眼鏡馬上變得霧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這是因為水先 成水蒸氣,又遇冷 成小水珠附著在眼鏡片上。【解析】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的判斷。熱湯中的水吸熱發生汽化變為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的眼鏡片,放熱液化成小水珠。答案:汽化 液化7.小凡同學在做“觀察水沸騰”實驗中(1)他的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_________。(2)糾正錯誤后,水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為______℃。(3)分析如圖丙所示的圖像,可知水的沸騰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了溫度計的使用及水的沸騰實驗。(1)在題圖甲的情景中,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容器底,操作錯誤。(2)溫度計上的示數從90℃到100℃共有10℃,兩者之間有10個小格,故其分度值為1℃,結合液柱的位置,可以確定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98℃。(3)從圖像可知,隨著加熱的進行,水的溫度在逐漸上升,當加熱到10 min時,此時的水已沸騰,雖然吸熱,但其溫度并沒有增加。由此可知液體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答案:(1)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容器底相接觸 (2)98(3)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找找你容易錯在哪里 小明和小紅都想幫媽媽煮粥。小明認為粥鍋里的水燒開后,可繼續讓火燒得很旺,煮得滿鍋沸騰,這樣會很快將粥煮好;小紅則認為,沸騰后應改用小火,蓋上鍋蓋,讓鍋內微微沸騰,將粥煮好食用。你認為誰的想法更合理 請說出理由。【學生自答】小明的想法更合理。因為火燒得很旺,粥就能吸收更多的熱量,溫度升得更高,煮粥用的時間會更短。【教師點評】①知道水沸騰需繼續吸熱,非常好!②解釋錯誤,忽略了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正確答案】小紅的想法更合理。因為鍋內水沸騰后,不管如何加熱,溫度將不再升高,故只需用小火加熱即可保持水的沸騰狀態,還可以節約能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