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透鏡及其應用顯微鏡和望遠鏡人教版 物理 八年級 上冊導入新知這個儀器我們在生物實驗課上是不是用過?這是什么?科學家在觀察夜象時,要用什么?素養目標1.簡單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和原理;、2.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展歷程,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探究新知知識點一:顯微鏡一般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有限,要想看清楚動植物的細胞等非常小的物體,就要使用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探究新知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例如細胞探究新知顯微鏡的結構和成像原理(1)顯微鏡的物鏡成像與投影儀一樣,使物體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顯微鏡的目鏡成像與放大鏡一樣,使倒立、放大的實像成正立、放大的虛像。(3)物體通過整個顯微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虛像。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目鏡放大倍數。鞏固練習例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等元件構成,下列關于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目鏡的焦距很短B.通過目鏡看到放大的實像C.物鏡的焦距很短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之和C鞏固練習例 小明在用顯微鏡觀察上皮組織細胞時,通過調節,已使被觀察物體處在視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觀察不清楚,這時他應該( )A.使物鏡遠離物體,目鏡位置不變B.使物鏡靠近物體,目鏡遠離物鏡一些C.使物鏡遠離物體,目鏡靠近物鏡一些D.使物鏡位置不變,目鏡靠近物鏡一些B探究新知知識點二:望遠鏡構造:望遠鏡種類很多,其中一種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1)物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焦距比較長。(2)目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焦距比較短。探究新知望遠鏡的成像原理第二次:正立、放大、虛像第一次:倒立、縮小、實像(1)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把物鏡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探究新知視角物體距離物鏡很遠,它的像卻離物鏡很近,這樣的像應該是縮小的,為什么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時會感到像被放大了?原來,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視角與什么因素有關?視角:從眼睛的中心向物體兩端所引的兩條直線的夾角。探究新知視角與物體大小有關視角大α視角小α距離相等時,大物體的視角大,小物體的視角小。探究新知視角小視角大αα視角與物體遠近有關物體大小一定時,看近處的物體視角大,遠處的物體視角小。鞏固練習例 如圖表示一種光學儀器的原理,圖中L1是物鏡,L2是目鏡。這種儀器是_________(填“望遠鏡”或“顯微鏡”),目鏡的作用相當于________(填“放大鏡”或“投影儀”)。望遠鏡放大鏡探究新知知識點三:探索宇宙伽利略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探究新知第一位把望遠鏡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天體,以確鑿的證據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還第一個觀察到了木星的衛星、太陽黑子和月球上的環形山。1846年,科學家根據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還存在一顆未知的行星,并計算出了這顆行星的運動軌道。不久,人們用望遠鏡在預測的位置發現了這顆行星,它被命名為“海王星”。這一發現為萬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990年,科學家把“哈勃”太空望遠鏡送入太空,使人類觀測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除光學望遠鏡外,人們還發明了其他觀測太空的儀器,如射電望遠鏡,這使得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深入。課堂小測1. 2018年1月31日晚,我國幾乎所有地區都欣賞到一輪“紅月亮”高懸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愛好者使用望遠鏡欣賞美麗的月食景觀,還有人用攝像頭記錄下整個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投影儀B.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通過望遠鏡的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D.攝像頭記錄“紅月亮”時鏡頭應該后縮C課堂小測2.小芬利用復式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球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現的視野分別為(a)和(b),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a)比(b)亮B. 在(a)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b)中均可觀察到C. 若玻片往右移,(a)的影像會往右移而(b)的影像則往左移D. 若在(a)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換成(b)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A課堂小測3.如圖所示,小明取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以焦距較短的凸透鏡作為目鏡,以焦距較長的凸透鏡作為物鏡,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美景,調節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此時這種透鏡組合工作原理與 (選填“望遠鏡”或“顯微鏡”)相同. 望遠鏡課堂小測如圖,自制水滴顯微鏡,探究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較長的凸透鏡(f=30cm)一個,滴管一個,廢錄音帶盒一個,清水,白紙,細鹽粉,頭發絲,昆蟲翅膀等。(1)小水滴可看作一個焦距很小的________鏡,本實驗以小水滴作為顯微鏡的_____鏡,它與被觀察物體的間距為10~15mm,如圖甲所示;凸透物課堂小測(2)如圖甲中,透過這個小水滴,應該能成一個與原來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頭(如果不是這樣,需要調整水滴與“箭頭”間的距離,或者改變水滴的直徑),這是通過小水滴所成的一個________(選填“虛”或“實”)像;(3)如圖甲中,透過這個小水滴,如果看到一個與原來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頭,不調整與箭頭間的距離,把水珠變________(選填“厚”或“薄”),直至看到與原來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頭。如果廢錄音帶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終水滴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__________;(4)透過凸透鏡去觀察小水滴,使箭頭、小水滴、凸透鏡在 _________________,并且保持凸透鏡水平,看到的箭頭相對于原來的箭頭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如果要看到比箭頭更大的像,應把凸透鏡略微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動。實厚6~12mm同一豎直直線上倒立上課堂小結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