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新課導入:視頻《文化入侵》,談談感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科技越來越發(fā)達,武器越來越先進,新形勢下的戰(zhàn)爭動輒伴隨著毀滅性的災難,人們默契地不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但是文化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則在默默上演。毒教科書事件、爭搶傳統節(jié)日、大肆宣揚西方節(jié)日、帶有政治目的的影視動漫、帶有負面影響的國外網絡游戲……一件件事例都在侵蝕著國人的思想,特別是青少年。《巴黎奧運會彰顯中國強大的文化自信》2024巴黎奧運會全部比賽結束,中國體育代表團收獲40金27銀24銅,創(chuàng)中國境外奧運最佳!中國體育健兒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核心素養(yǎng)目標:政治認同:提高中華文化認同感、歸屬感、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道德修養(yǎng):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熱愛中華文化,體會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樹立自覺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積極態(tài)度。法治觀念: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運用能力;立足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辯證認識文化現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斷和選擇。責任意識: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內容,思考下列問題。1、★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和特點?2、★中華文化的重要性?3、★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和內容?6、青少年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一)中華文化根5.1 延續(xù)文化血脈中華文化根思考: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和特點?(1)形成: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fā)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根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看圖:你能概括中華文化的特點嗎?1、中華文化的形成、內容和特點?(2)內容: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等。2、中華文化為什么能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中華文化根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zhàn)、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納大的包容力。“國潮熱”既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國潮”的流行,不僅彰顯著中國制造水平的提升,更體現出當代中國旺盛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春節(jié)假期,春聯福袋、“國潮”盲盒等年貨新品銷售火爆,多地舉辦的“國潮”演出精彩紛呈,古風主題集市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周到服務……越來越多的“國潮”產品,找到現代生活中的接入點并更深地融入日常生活。——《 人民日報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在于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西方外來文化,在中國可以兼收并蓄,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和表現?中華文化根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1)重要性:新時代,延續(xù)文化血脈需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表現: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中華文化根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化根看視頻《文化自信 》,回答問題。思考:中文化自信的內涵、重要性?5、★中文化自信的內涵、重要性?中華文化根(1)內涵: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重要性:①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fā)展。6、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文化根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文化出海”正逢其時。網文、網劇、網游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樣”,以海外用戶喜聞樂見的形式,高效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歷史和當下、傳統與創(chuàng)新、智慧與思考、追求與擔當。記者在第二十屆文博會上看到,閱文集團、雅文傳播、楓葉互動、米哈游、微游互娛等文化出海“新三樣”頭部資源聚集,正借助文博會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讓東方神韻穿透時空,讓中國文化遠播海外,讓全世界聽懂“中國話”。【思想指引,擔負使命】材料一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1)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原因。【答案】(1)①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活動探究1材料二 2024年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志發(fā)表了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文章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文章指出,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深入挖掘、繼承、創(chuàng)新優(yōu)秀傳統鄉(xiāng)土文化,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2)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對此,青少年應如何助力我國文化建設 【答案】 (2)①學習和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做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②保護好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③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活動探究1材料三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見證了文明的演變。 “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無數人為博物館奔赴一座城,只為一眼數千年的探索歷史與文化的魅力;我國90%以上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志同道合的好友、親子一起討論交流,是當下年輕人熱衷的“看展式社交”;多家博物館積極推動文化壁壘的消融,共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明新圖景;通過“文化+視聽”“體驗+實景”等多種方式,推動文化數字化發(fā)展,做到閉館不閉展;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將博物館氛圍和特色實時傳遞,跟著抖音逛展覽展館成為博物館打卡新趨勢……(3)運用所學知識,探尋博物館爆熱的密碼。活動探究1【答案】(1)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人民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堅定信念,對多樣文化的理解和包容。②博物館物美價廉,博物館游可以增進友誼和親子關系,促進人際交往。③學習借鑒西方優(yōu)秀外來文明成果,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推動中華文化走向新輝煌。④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⑤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博物館宣傳方式。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化傳播和發(fā)展。⑦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二)美德萬年長5.1 延續(xù)文化血脈美德萬年長1.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和內容是什么 看視頻《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片段說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哪些?看下圖:這些故事蘊涵了哪些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助人為樂誠信自強公而忘私忠貞愛國發(fā)奮圖強內 涵 豐 富 博 大 精 深美德萬年長美德萬年長1.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和內容是什么 (1)特點: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2)內容: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guī)范,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等等。2、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fā)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美德萬年長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2、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2)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美德萬年長3、青少年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美德萬年長【易混淆必背】1.“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此觀點錯誤。課堂筆記2.中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是漢族獨創(chuàng)。1. 【價值引領人生】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某校九年級(5)班的班委收集了相關人物的事跡,開展以“榜樣引領助力成長”為主題的研討活動,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老科學家俞鴻儒----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而俞鴻儒院士,就是我國高超聲速風洞奠基人,研究風洞技術已有60余年。他的付出與奉獻,將永遠照耀在科學的高峰上。特殊教育教師劉玲琍----扎根特教講臺33年,有愛心和恒心幫助被命運拋棄的孩子,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改寫自己的人生。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3個月大時因眼癌摘除眼球,她在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20歲時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即使身體殘疾,依舊經常參加義演籌集善款,甚至不怕艱苦去貧困山區(qū)當義工。港口專家張連鋼---2013年,青島港決定籌建全自動化碼頭,處在肺癌術后康復期的張連鋼毅然挑起重擔,用三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國外常規(guī)八到十年建設任務。張連鋼也從智慧碼頭的“門外人”,成為智慧碼頭的“推門人”。……活動探究【答案】(1)①俞鴻儒,他把個人追求與國家發(fā)展緊密聯結在一起,以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境界和高尚品格服務國家。②劉玲琍,她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在平凡的崗位上,活出生命的精彩。③蕭凱恩,她面對挫折永不言棄地追逐夢想,堅強自信、樂于助人。④張連鋼,他無私奉獻、勇于擔當、守正創(chuàng)新。(2)①有利于同學們發(fā)掘生命力量,增強生命的韌性。②有利于同學們發(fā)現生命的意義,樹立崇高理想。③有利于同學們滋養(yǎng)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動探究(1)請從上述感動中國人物中選取兩位,談談你受其感動的原因。(2)運用生命的有關知識,談談該班開展此次活動的意義。思維導圖延續(xù)文化血脈美德萬年長中華文化根青少年如何弘揚傳統美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中華文化形成、組成、特點(是什么)傳統美德的內涵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傳統美德?中華文化的作用(為什么)文化自信的含義及踐行課堂訓練1. 2024年3月18日,總書記來到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qū))考察,同師生代表親切交流。他說,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這啟示青少年( )①繼承革命文化,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②賡續(xù)紅色血脈,擔當時代使命③推進文旅融合,彰顯非遺魅力④豐富教育形式,引領文化風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②:分析可知,總書記強調要辦好教育,保護運用好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這一紅色資源;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作為具有豐富紅色歷史的地方,青少年應當繼承其中蘊含的革命文化,傳承和發(fā)揚其中的優(yōu)良傳統;青少年要延續(xù)紅色基因,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故①②符合題意;③:“推進文旅融合,彰顯非遺魅力”,這主要是從產業(yè)發(fā)展和文化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并非是對青少年的直接啟示;故③不符合題意;④:“豐富教育形式,引領文化風尚”,這更多是從教育部門和社會層面的工作方向,而非針對青少年個體的啟示;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2.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尤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穿越時空,延續(xù)至今。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③獨具特色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④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①②④: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中國古文字體系穿越時空,延續(xù)至今,中國古文字體系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古文字體系能夠延續(xù)至今,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傳承和發(fā)展;中國古文字體系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弘揚并堅定文化自信;故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3.2024年5月1日,某高速路段發(fā)生塌方災害。正在高速上行駛的司機王向楠發(fā)現路段異常后,果斷將自己駕駛的廂式貨車橫在路中央,避免了事態(tài)進一步發(fā)展。他的行為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是( )A.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B.憂國憂民、忠于祖國C.見義勇為、助人為樂 D.律己寬人、揚善抑惡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C:分析題文,他在面臨高速路段塌方的危險情況時,果斷采取行動,用自己的貨車橫在路中央,阻止了事態(tài)的進一步惡化,保護了更多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這種行為展現了他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幫助他人的高尚品質,符合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故C符合題意;ABD: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更多強調的是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的堅韌和努力;憂國憂民、忠于祖國側重于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關懷與忠誠;律己寬人、揚善抑惡側重于個人的自我修養(yǎng)和對善惡的態(tài)度;都不符合題干的主旨;故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4.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我國春節(jié)(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有利于( )①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 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③增強中國人民自豪感 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文化自信。②③:聯合國將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有利于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有利于增強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故②③符合題意;①:春節(jié)屬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屬于革命文化,故①不符合題意;④: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我們應正確認識文化差異,相互尊重,文化差異不會消除,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5.【絲路敦煌文化自信】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敦煌”為題,臨夏州某中學開展了以下主題探究活動。情境一 2023年9月6日,以“溝通世界: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為主題的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敦煌是各種文化交流匯合的地方,文博會再現了這一景象……”情境二 2024年4月29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保護團隊榮獲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為把莫高窟保護好,敦煌研究院幾代人不忘初心、積極探索,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高科技手段,在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數字化領域取得一系列顯著成就,逐漸樹立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典范。情境三 “講好敦煌故事,最好的學習在路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組團“打卡”敦煌,開啟了豐富多彩的研學之旅。孩子們在沉浸式游覽、動手制作和游戲體驗中,了解敦煌歷史文化,觸摸千年絲路印記。(1)從敦煌看文化,試分析中華文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奧秘是什么。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1)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zhàn)、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力和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包容力。(2)情境一啟示我們,要通過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來堅定文化自信。舉辦國際文化博覽會,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匯合,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豐富和發(fā)展中華文化。情境二啟示我們,要通過創(chuàng)新手段和科技力量來保護和傳承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敦煌研究院幾代人的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運用高科技手段保護莫高窟,為文化傳承樹立了典范,激勵我們以創(chuàng)新和科技為依托,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情境三啟示我們,要通過開展文化研學活動來弘揚和傳承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讓中小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了解敦煌歷史文化,能培養(yǎng)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強文化認同感,從而堅定文化自信。九年級 上冊道德與法治(2)以“敦煌”為例,上述三則情境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有何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延續(xù)文化血脈.pptx 配套視頻1:巴黎奧運會彰顯中國強大的文化自信.mp4 配套視頻1:文化入侵.mp4 配套視頻2:中華文明,綿延不絕3.mp4 配套視頻3:文化自信4.mp4 配套視頻6:中華傳統美德合集.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