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1.2 在社會中成長統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1.政治認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道德修養: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3.法治觀念: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4.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5.責任意識: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核心素養目標:教學重點: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感受和認識社會生活。教學難點:培養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自主學習1.社會與個人成長的關系?(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2.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必要性+意義)★4.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01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隨郎錚一起感受社會對我們的影響思考:15年前郎錚被救出時還是個孩童,如今已是被北京大學錄取的準大學生。從孩童到準大學生,這中間經歷過了什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跟隨郎錚一起感受社會對我們的影響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孩童逐漸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相關鏈接P7: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1、為什么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理解社會化社會人生物人社會化的表現: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升,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社會化的途徑: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經驗。糧食的生產過程播種收獲食品加工伐木紙漿生產成品紙創作編輯印刷裝訂⑧ 成品書書的生產過程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②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1.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食衣行精神生活住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③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筆記1.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筆記小結)養成親社會行為02不是學會謙讓學會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以下是親社會行為嗎?親社會行為的具體表現學會謙讓學會分享幫助他人知識點二★3.親社會行為的表現(P8)含義:親社會行為通常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表現:友善、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關心家鄉發展)、服務社會。筆記區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愛心捐助社會體驗親社會行為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愛心捐助社會體驗親社會行為辨一辨下列行為是否屬于親社會行為?不是是不是不是是是我們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愛心捐款無償獻血社會實踐關注時政3.我們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二、養成親社會行為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②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023廣西新時代好少年——江先國二、養成親社會行為江先國,男,瑤族,2010年11月出生,貴港市達開實驗小學學生。他常為班集體增光添彩;他熱愛勞動,上四年級以來堅持為全班同學領早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集體服務、為同學服務;今年春天,江先國在一場火災中有勇有謀、臨危不亂、挺身而出,精準滅火,被貴港市消防救援支隊授予“消防安全小衛士”稱號。。(2)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 ,塑造健康的 ,形成正確的 ,獲得他人和社會的 。(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 。知識點三★青少年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P8).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情景二: 有人落水,眾人圍觀,無人救助情景三:亂扔垃圾,熟視無睹“看客”心態有什么危害?面對“看客”現象,我們青少年該怎么做?情景一:老人跌倒,路人避之唯恐不及活動四:外化于行思考: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們應該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5.怎樣養成親社會的行為?①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社會實踐。③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情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親社會行為的含義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養成親社會行為在社會中成長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1. 10年來,劉艷芬個人累計收養或倡議救助孤兒,貧困,失親,留守,殘疾兒童近20人,個人資助和號召志愿者累計捐款100余萬元,被評為威海市“最美志愿者”。經過大群眾推選和評議,他被推選為“中國好人榜”,這表明①親近社會能獲得社會的認可②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③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④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回報和精神滋養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A課堂練習2.社會發展對個人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對于中學生來說,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利于①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學到真實本領②認識更多的朋友,早期發財致富③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④磨練堅強意志,提高自身素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課堂練習3. 19世紀,健康可愛的也登大公國的豪瑟王子不到3歲時被篡奪王位的宮廷陰謀家綁架,并交給一個性格憂郁的女人撫養,一年后,他又被單獨關入地牢,他17歲被解救出來時像白癡一樣,表情簡單如幼兒。這說明①人生離不開社會生活②離開社會生活危害人的健康發展③被關入地牢的人都是白癡④剝奪一個人的社會生活是非常殘酷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C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