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024學年滬教版(全國)化學九年級上冊 4.3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的應用 課件+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024學年滬教版(全國)化學九年級上冊 4.3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的應用 課件+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1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教學主題 學習主題“認識化學反應”。本單元涉及的主要化學大概念: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
(2)燃燒的條件;
(3)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防火與滅火;從定量角度認識化學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應用及計算。 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單元 第四章《認識化學反應》 授課人 Xxx
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課題1 在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部分,強調反應物性質、溫度、催化劑等對反應的影響。燃燒的條件包括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完全燃燒時可燃物充分與氧氣反應,產物較環保;不完全燃燒會產生有害氣體等。防火需控制可燃物、隔絕氧氣或降低溫度,滅火可采用冷卻法、隔離法、窒息法等。通過實驗和實例,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提高安全意識和化學素養。課題2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即質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能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利用原子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課題3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它能簡明地表示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教會學生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包括正確書寫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配平化學方程式、注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等。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質量關系和能量變化等。通過具體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 “認識化學反應”單元內容具有清晰的邏輯結構。首先從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入手,讓學生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接著介紹常見的幾種化學反應類型,包括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反應,使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形式有初步認知。在此基礎上引出質量守恒定律,從宏觀的質量關系到微觀的原子角度進行解釋,為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提供理論依據。最后圍繞化學方程式展開,明確其書寫及意義。整個單元層層遞進,逐步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本單元中安排了較多的實驗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課外實驗等欄目,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實驗、圖片、影像資料、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等創設教學情境,使每個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世界,從而產生濃厚的化學學習興趣,加深對化學的了解。本單元教學重點:1.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新物質生成和伴隨能量變化,讓學生能準確區分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2.掌握常見化學反應類型,如化合、分解、置換和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及判斷方法。3.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從宏觀和微觀角度認識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及原子的變化情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本單元教學難點:1.用微粒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2.正確書寫復雜的化學方程式,尤其是配平及注明反應條件和狀態。3.靈活運用化學反應類型和質量守恒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單元學情 學生經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化學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他們已經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化學物質,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在本單元學習中,優勢方面:學生對化學變化有一定的生活感知,如燃燒、生銹等,這有助于他們理解化學變化的概念。他們也具備一定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能夠通過實驗現象去思考化學反應的本質。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戰:對于用微粒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學生的微觀想象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理解困難。化學反應類型的判斷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和記憶能力,部分學生可能會感到吃力。另外,對于實驗探究活動,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和分析實驗結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總體而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學習效果。
單元目標 1.能準確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掌握常見化學反應類型的特點及判斷方法;3.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4.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總結化學反應的規律;6.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強學生對化學在生產生活中重要性的認識。
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實驗探究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2.設計課時作業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3.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分層設置單元測試和家庭小實驗探究。
單元實施
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任務活動 當堂檢測 課時作業
新授課 1 在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部分,強調反應物性質、溫度、催化劑等對反應的影響。燃燒的條件包括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完全燃燒時可燃物充分與氧氣反應,產物較環保;不完全燃燒會產生有害氣體等。防火需控制可燃物、隔絕氧氣或降低溫度,滅火可采用冷卻法、隔離法、窒息法等。 通過實驗和實例,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提高安全意識和化學素養。 1.鎂條燃燒實驗2.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實驗。 1、課堂練習2、課本p121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新授課 2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能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利用原子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即質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 1.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實驗2.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實驗 1、課堂練習2、課本p126,p127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新授課 3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它能簡明地表示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質量關系和能量變化等。 教會學生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包括正確書寫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配平化學方程式、注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等。通過具體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1. 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2.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測定實驗 1、課堂練習2、課本p133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課時設計(課題3)
課題 4.3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
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
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為第四章第三節,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基礎知識。學生需要理解化學方程式所表達的含義,包括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掌握正確書寫化學式的方法,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進行配平是關鍵。這要求學生熟悉元素符號、化合價等基礎知識,并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對于應用,化學方程式可用于定量計算,通過化學計量數之比得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 教學時,應從簡單的反應入手,逐步增加難度,讓學生通過大量練習鞏固書寫技巧。在應用部分,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建立化學方程式與實際問題的聯系。同時,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直觀展示化學反應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綜上所述,這部分教學內容既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又強調實踐應用,對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學習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經過前期學習有一定化學基礎,但對復雜的化學反應理解可能有限。他們抽象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在配平及應用計算時會有困難。不過,學生好奇心強,對實驗和實際應用感興趣。應多通過實例、實驗引導,激發學習熱情,逐步培養邏輯思維,強化練習,幫助其克服難點,掌握這部分重要內容。
3.學習目標確定 1. 準確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和意義。2. 熟練掌握常見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包括配平。3. 能夠根據給定的化學反應情境,正確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4. 學會運用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的計算。5. 利用化學方程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定量問題,如含雜質物質的計算。6. 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邏輯思維能力,體會化學方程式在化學研究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學習評價設計 1.課件隨堂練習2.校本課時作業3.課堂實驗
5.學習活動設計
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
【展示】化學學科的教材。【提問】怎樣才能更簡便、更完整地描述和記錄化學反應中各物質質量的變化? 學生分組進行化學方程式書寫,然后通過實例分析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最后交流總結收獲。 學生在化學方程式書寫上基本掌握,加強練與條件標注。對方程式的應用初步掌握。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
【觀念構建】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文字表達式來描述化學變化。如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可以表示為:但是,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化學反應無法體現出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 系。怎樣才能更簡便、更完整地描述和記錄化學反應中各物質質量的變化?【學方程式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表明了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如表明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2.體現了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參與反應的各物質以及生成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3.反映了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即反應物的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循的原則】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必須真實反映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的實際情況,不能隨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2.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要配平,使得方程式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等,以保證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和種類不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1.第一步 寫:在化學式的左邊寫出反應物右邊寫出生成物,并在左右兩邊之間畫一條短線。2.第二步 配:計算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寫在相應物質化學式前,使化學式前后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并將短線改成“=”,這個過程稱為化學方程式的配平。3.第三步 注:(1)如反應中有氣體放出或在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就在生成的氣體或沉淀物化學式的右邊分別用“↑”或“↓”標明。(2)加熱用“”表示,且加熱≠點燃≠高溫。(3)高溫:≥600℃(4)通電≠電解。第四步 查:(1)檢查化學式是否正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2)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等號兩遍原子數和原子種類);(3)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狀態標注是否準確。【配平口訣】一找元素見面多,二將奇數變成偶,三按連鎖先配平,四用觀察配其它;有氫找氫無氫找氧,奇數配偶變單成雙,出現分數去掉分母,調整系數使支配平。【難點】:化學式的配平1.觀察法:通過觀察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找出比較復雜的物質,先將其化學計量數配平,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物質。2.最小公倍數法:先找出方程式兩邊原子個數較多且原子個數相差較大的元素,求出其最小公倍數,然后根據原子個數守恒確定化學計量數。一般先從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3.奇數配偶法:選擇方程式兩邊出現次數較多且原子總數在兩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為配平起點,將原子數為單數的元素入手(一般為氧元素),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原子,即乘2。4.分數配平法: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用分數配平單質元素的原子;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為整數。【注意】1.配平時只能改動化學計量數,不得更改化學式下標;2.配平要保證方程式兩邊每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且電荷守恒(如果是離子方程式)。3.配平過程中要注意標注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如氣體“↑”、沉淀“↓”)。4.檢查配平結果時,要重新核對一遍原子種類和數目是否相等。5.對于一些復雜的化學方程式,需要多種配平方法結合使用。【板書】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方程式,明確學習化學方程式的重要意義,根據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學習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思考哪種方式能準確而又簡便地描述這一反應?1.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2.3.【學習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一步 寫:第二步 配:第三步 注:氣體:沉淀第四步 查【學習化學式的配平】1. 觀察法2. 最小公倍數法4. 奇數配偶法4.分數配平法 能積極參與,認真書寫并嘗試應用。但部分同學配平出錯,應用時思路不夠清晰。小組合作有成效,能互相幫助。總體表現不錯,仍需針對問題加強練習,提高熟練度。
任務三: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
【方法導引】在生產生活與科學研究中,人們經常需要研究化學變化中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以便更好地認識、控制和應用化學反應。依據化學方程式可以定量認識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一個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了該化學反應的事實,還表示了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質量比:上述化學方程式表示:1.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事實。2. 每 2 個氫分子與 1 個氧分子反應生成 2 個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分子數之比為 2∶1∶2。3. 每 4 份質量的氫氣與 32 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 36 份質量的水,反應中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質量之比為 1∶8∶9。【注意】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化學變化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還揭示了反應前后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是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化學方程式可以方便地計算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要領和關鍵:三個要領:①步驟要完整;②格式要規范;③得數要準確。三個關鍵:①準確書寫化學方程式;②準確計算相對分子量;③代入量均指純凈物的質量。【板書】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任務四:課堂檢測
【提問】學完本課題,談談你收獲……【反饋練習】課堂練習和校本練習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
6.板書設計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校本課時
8.教學反思與改進作為一名化學老師,在第四章第三節“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后,我有以下教學改進與反思。我發現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首先,部分學生對于化學式的基礎掌握不夠扎實,導致在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出現錯誤。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復習。教學方法上,雖然采用了實例講解和練習相結合的方式,但對于一些理解較慢的學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個性化指導和分步示范。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小組互助學習環節,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在應用部分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將化學方程式與實際問題進行聯系時存在困難。這可能是因為實際問題的情境設置不夠貼近學生生活,今后應多引入生活中的化學實例,增強學生的興趣和理解。另外,課堂練習的反饋不夠及時和全面,不能準確了解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之后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等工具,及時收集學生的練習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為了改進這些問題,下次教學時,我會提前安排化學式的復習課,加強基礎。豐富教學手段,如使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過程。設置更生動有趣的實際問題情境,并且增加課堂練習的時間和多樣性,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鼓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4張PPT)
(滬教版)九年級

第4章 認識化學反應
4.3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
01
教學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隨堂檢測
05
課堂總結
06
課堂典例
01
02
學生能夠正確書寫常見的化學方程式,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和書寫規則;
03
通過練習和實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化學方程式在化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新知導入
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任務一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一氧化碳 + 氧氣 二氧化碳
CO CO
點燃
文字表達式無法體現出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怎樣才能更簡便、更完整地描述和記錄化學反應中各物質質量的變化?
模塊一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學方程式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1. 表明了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如“H + O O”,表明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
2. 體現了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參與反應的各物質以及生成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
3. 反映了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即反應物的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點燃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1
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2
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
點燃
3
3Fe + 2
點燃
下列方式都能表示鐵在氧氣中的燃燒。哪種方式能準確而又簡便地描述這一反應?
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稱為化學方程式。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怎樣依據化學反應事實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循的原則:
(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必須真實反映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的實際情況,不能隨意臆造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
(2)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要配平,使得方程式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等,以保證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和種類不變。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 寫
第二步 配
第三步 注
第四步 查
在化學式的左邊寫出反應物右邊寫出生成物,并在左右兩邊之間畫一條短線。
例: 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
Fe + Fe3O4
點燃
例: Fe + Fe3O4
3Fe + 2 1 Fe3O4
新知導入
第一步 寫
第三步 注
第四步 查
計算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寫在相應物質化學式前,使化學式前后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并將短線改成“=”,這個過程稱為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步 配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第一步 寫
第二步 配
第四步 查
第三步 注
1.如反應中有氣體放出或在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就在生成的氣體或沉淀物化學式的右邊分別用“↑”或“↓”標明。
2.加熱用“ ”表示,且加熱≠點燃≠高溫。
3.高溫:≥600℃
4.通電≠電解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第一步 寫
第二步 配
第四步 查
第三步 注
氣體:Mg + SO4 MgSO4 + ↑
沉淀:CO2+ Ca(OH)2 CaCO3↓+ H2O
加熱:2KMn Mn + Mn + ↑
例:
通電:2O 2↑+ ↑
通電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第一步 寫
第二步 配
第三步 注
第四步 查
1.檢查化學式是否正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2.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等號兩遍原子數和原子種類);
3.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狀態標注是否準確。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難點:化學式的配平
口訣
一找元素見面多,
二將奇數變成偶,
三按連鎖先配平,
四用觀察配其它;
有氫找氫無氫找氧,
奇數配偶變單成雙,
出現分數去掉分母,
調整系數使支配平。
1. 觀察法
2. 最小公倍數法
3. 奇數配偶法
4.分數配平法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1. 觀察法
通過觀察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找出比較復雜的物質,先將其化學計量數配平,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物質。
例: + CO → Fe + C
1個應將3個“O”分別給3個CO,使其轉變為3個C。
即 + 3CO → Fe + 3C
再觀察上式:左邊有2個Fe(),所以右邊Fe的系數應為2。
即 + 3CO 2Fe + 3C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2. 最小公倍數法
先找出方程式兩邊原子個數較多且原子個數相差較大的元素,求出其最小公倍數,然后根據原子個數守恒確定化學計量數。一般先從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Al + → Fe +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 → Fe + 4
第二步:配平鐵和鋁原子 8Al + 3 → 9Fe + 4
第三步: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8Al + 3 =9Fe + 4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3. 奇數配偶法
選擇方程式兩邊出現次數較多且原子總數在兩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為配平起點,將原子數為單數的元素入手(一般為氧元素),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原子,即乘2.
例:Fe + → + S
第一步:在前乘2 Fe + → 2 + S
第二步:配平鐵原子 4Fe + → 2 + S
第三步:配平硫原子 4Fe + → 2 + 8S
第四步:配平氧原子 4Fe + 11 = 2 + 8S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4. 分數配平法
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用分數配平單質元素的原子;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為整數。
例:配平 + → C + 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氫原子 + → 2C + O
第二:利用分數配平氧原子 + → 2C + O
第三步:去分母,即全部乘2。2 + 5 = 4C + 2O
新知導入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注意:
1. 配平時只能改動化學計量數,不得更改化學式下標;
2. 配平要保證方程式兩邊每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且電荷守恒(如果是離子方程式)。
3.配平過程中要注意標注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如氣體“↑”、沉淀“↓”)。
4.檢查配平結果時,要重新核對一遍原子種類和數目是否相等。
5.對于一些復雜的化學方程式,需要多種配平方法結合使用。
新知導入
碳酸鈣
CaC
硝酸銀
AgCl
氫氧化銅
Cu
氫氧化鐵
F
碳酸銀
AgC
碳酸鋇
BaC
硫酸鋇
BaS
氫氧化鋁
Al
常見
沉淀
拓 展
任務二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例1、(1)木炭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
(2)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3) 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
(4)碳酸氫銨加熱分解生成氨氣、二氧化碳和水。
課堂典例
【解析】(1) 2C+ 2C
(2)2 2+ ↑
(3)4Al + 3 2
(4)HC N + C + O
點燃
Mn
模塊二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新知導入
在生產生活與科學研究中,人們經常需要研究化學變化中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以便更好地認識、控制和應用化學反應。依據化學方程式可以定量認識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一個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了該化學反應的事實,還表示了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如:
化學方程式: 2 + 2O
物質的質量比: 2×2∶ 32 ∶ 2×18
點燃
上述化學方程式表示:
1.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事實。
2. 每 2 個氫分子與 1 個氧分子反應生成 2 個水分子,、、O 的分子數之比為 2∶1∶2。
3. 每 4 份質量的氫氣與 32 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 36 份質量的水,反應中、O的質量之比為 1∶8∶9。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思 考
在 2CO + 2C 反應中,每 56 份質量的一氧化碳與 32 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 88 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反應中 CO、、C 的質量之比為 7:4:11 。
點燃
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化學變化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還揭示了反應前后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是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化學方程式可以方便地計算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例:實驗室利用高錳酸鉀制氧氣,若需制備氧氣 3.2 g,理論上需要高錳酸鉀多少克?
解答思路
1. 按題意設未知量;
2. 寫出題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 找出相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
4. 建立含有未知量的比例關系;
5. 求得未知量,并作答。
解答格式
解:設需要高錳酸鉀的質量為 x。
2KMnMn + Mn + ↑
2×158 32
3.2 g
=
x = 31.6 g
答:至少需要高錳酸鉀 31.6 g。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歸 納 小 結
以質量守恒定律為基礎,我們可以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利用化學方程式中已知物質的質量與待求物質的質量之間建立起比例關系,可以計算待求物質的質量。
在完全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是成比例關系。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例:工業上電解氧化鋁制取金屬鋁的化學方程式是:
2 4Al + 3↑
在解答“電解 14 t 氧化鋁最多可生產多少噸鋁(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的問題時,甲、乙兩位同學分別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解法一:設鋁的質量為 x。
2通電=4Al + 3↑
204 108
14t x
=
x ≈ 7.4 t
答:最多可生產 7.4t鋁。
解法二:已知電解過程中,氧化鋁中的鋁元素全部轉化為單質鋁。氧化鋁中鋁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 ≈ 53%
14t 氧化鋁中含鋁的質量:
14t×53% ≈ 7.4 t
答:最多可生產7.4t鋁。
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的依據有何不同,在計算過程中各有什么須注意的問題?
新知導入
任務三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要領和關鍵 三個要領: 三個關鍵:
步驟要完整 準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格式要規范 準確計算相對分子量
得數要準確 代入量均指純凈物的質量
例2、6g碳完全燃燒,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是多少克?
課堂典例
【解析】設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X
C+ C
12 32
6g x
x=16g
答:需要氧氣16克
例3、 實驗室用6.5g鋅粒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鋅粒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
程式為:Zn + S = ZnS + ↑
理論上在標準狀況下可以得到多少升氫氣?(已知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約為 0.09g·)
課堂典例
【解析】6.5gZn的物質的量為=0.1mol
設生成氫氣物質的量為x,則:
Zn + S = ZnS + ↑
1 1
0.1mol x
所以x==0.1mol,
故標況下生成氫氣體積為0.1mol×22.4L/mol=2.24L,
答:標況下生成氫氣體積為2.24L。
例4、下列關于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和步驟,敘述正確的是()
A.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凡是氣體物質應標上“↑“
C.凡是注明“點燃”條件都可以用“△”符號代替
D.因配平需要可改動化學式中右下角的數字
課堂典例
【答案】A
【解析】 A.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故A正確;
B.當反應物中有氣體,生成氣體不需要標注“↑“,故B錯誤;
C.在注明反應條件時,“點燃”只能用點燃二字,而“加熱”可以用“△”符號代替,故C錯誤;D.在化學方程式配平的過程中,不能改動物質的化學式,否則違背了客觀事實,故D錯誤;
例5、在反應□S+□S =□O +□S 中,方框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應該對應的是( )
A.1,3,3,2
B.1,2,2,3
C.1,2,3,2
D.1,3,2,3
課堂典例
【答案】B
【解析】 從氧原子開始配平,在水的化學式前面添加2,然后在硫化氫的前面添加2、二氧化硫的前面添加1,硫的前面添加3,即可。故選B。
例6、溫度高于 200 ℃時,硝酸鋁完全分解成氧化鋁和兩種氣體(其體積比為4: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典例
【答案】4Al(N 12N↑+3+2Al
高溫
1.鋰電池是一種新型的高能電池。某種鋰電池的總反應式可表示為:Li+ Mn= LiM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n在該反應中作為催化劑
C.該反應發生了能量轉化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反應前后鋰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隨堂檢測
【答案】C
【解析】A、在反應中Mn是反應物,不是催化劑.故A錯誤;B、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B錯誤;C、鋰電池是一種新型的高能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生了能量轉化,故C正確;D、反應前,鋰單質中鋰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反應后LiMn中鋰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故D錯誤。故選C。
2.用化學方程式描述下列事實:
(1)常溫下,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是因為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2)氫氧化鈣、黏土和沙子摻水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俗稱“三合土",在空氣中會生成碳酸鈣而變得堅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3)高溫條件下一氧化碳能把鐵從磁鐵礦石(主要成分為)中還原出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隨堂檢測
【答案】(1)4Al+3 2
(2)Ca(OH+C CaC↓+
(3)Fe+4CO 3Fe+4C
高溫
3.請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過程和提供的數據(步驟②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計算稀鹽酸中溶質質量。
隨堂檢測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得二氧化碳的質量等于12g+100g+100g-207.6g=4.4g
設稀鹽酸中溶質質量為x
CaC+2HCl=Ca+C↑+0
73 44
X 4.4g
= =4.4g
x=7.3g
答:稀鹽酸中溶質質量7.3g。
隨堂檢測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黄浦区| 桃江县| 鄂托克前旗| 横山县| 昭平县| 望奎县| 荥阳市| 郎溪县| 满洲里市| 西乡县| 南昌县| 武威市| 衢州市| 枞阳县| 仲巴县| 文水县| 阳谷县| 镇康县| 太保市| 铁力市| 岳西县| 团风县| 梁平县| 岑溪市| 东源县| 四川省| 桂东县| 济宁市| 双峰县| 周口市| 邳州市| 买车| 梁山县| 车险| 文成县| 西畴县| 云龙县| 丹东市| 鄂托克前旗|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