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八上道法期中測試卷04【八上道法階段性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在學校,我是學生;在小區,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商店,我是消費者。”這段自我介紹表明( C )A. 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融入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B. 所有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C. 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D.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2. 在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展示了下面三則名言:名言一 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名言二 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名言三 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上述名言傳遞的道理是( A )A.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B.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C. 社會進步離不開每個人努力D. 每個人都會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3. 2024年10月,福建省南平市某中學組織八年級學生開展研學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參觀八角樓革命教育基地、溪后村豐產林、科特派培訓基地。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 B )①參與實踐鍛煉,體驗社會生活 ②從事理論研究,培養科學精神 ③形成價值觀,培養批判精神 ④培養團隊意識,塑造健康人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近年來,依托互聯網信息平臺,整合分散的鄉村旅游資源,將休閑娛樂、文化創意與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現代農業等緊密結合,通過線上推廣、品牌建設和數字化賦能,發展了鄉村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激發了鄉村活力,帶動當地脫貧致富。這說明網絡( B )A. 搭建了新平臺,擴寬了人際交往新空間B. 創造了新業態,推動了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C. 搭建了新平臺,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D. 創造了新源泉,讓新發明和新服務成為可能5. 圖1警示我們( C )①網絡是把雙刃劍,沉迷網絡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②在網絡世界里,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讓人防不勝防 ③利用網絡時要時刻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④網絡處處有陷阱,要遠離網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寒假將至,很多同學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老師要求同學們遵守不同旅游景區的相關規定。老師提出這一要求的依據是( B )A. 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B. 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C. 遵守社會規則創造美好生活D. 規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調整8. 近期,我國多地軌道交通對兒童乘車規則進行了修改,新規取消了“帶領兩個以上身高不滿1.3米的兒童乘車,一個兒童免票”的規定,這意味著“二孩”“三孩”家長今后乘坐地鐵時,所有符合身高規定的兒童都能享受到免票優惠。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A. 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從我做起B. 我們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C. 人人都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D. 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也要與時俱進9. 對以下古文的理解對應合理的是( C )①不學禮,無以立——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要互敬互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腳,甲連忙說:“真對不起,踩到您的腳了。”乙說:“沒關系,難免的。”反映這一情境的恰當主題是( A )A. 文明有禮,社會和諧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一諾千金,言而有信 D.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11. 一名初中生不小心剮蹭到一輛私家車,她認真留下紙條道歉,表示愿意盡力賠償損失,并留下了聯系方式。車主徐先生聯系到這位學生后,讓她做2套試卷代替賠償。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 )A. 講誠信有擔當促進社會文明與和諧B. 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C. 社會生活復雜,要運用誠信的智慧D. 勇于承認錯誤就可以避免承擔責任12. 下列案例與違法類別對應正確的是( A )序號 案例 違法類別① 某照相館未經小蘭同意,將其藝術照片展出以招攬顧客 民事違法② 小凡伙同他人利用手機實施電信詐騙,數額巨大 刑事違法③ 小剛爸爸心存僥幸,醉酒駕駛機動車上路,被人民法院判處拘 役三個月 行政違法④ 小曉寒假在家無聊,撥打110謊報險情 刑事違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依據下框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 C )判決書(摘要)本院認為,依照……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羅某用無人機拍攝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的畫面,已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十萬元。A. 判決書中的“本院”為人民檢察院B. 該判決的依據為軍事設施保護法C. 羅某的行為已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D. 判決書中有期徒刑和罰金均為主刑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規定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此法的出臺( A )①有利于公民依法求助 ②有利于維護社會公正 ③讓法律援助成為全體公民維權的必然選擇 ④提供了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的手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2分)15. 【清朗網絡 健康家園】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國家網信辦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主要打擊關于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網絡詐騙、不良內容、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等七大問題,為未成年人肅清網絡精神家園,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讓“清朗”成為網絡環境的常態,讓網絡空間充盈清風正氣。(1)請運用時事知識,談談國家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意義。(6分)①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安全網絡環境,凈化未成年人所參與的網絡公共空間。②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③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答出三點即可)(2)下面是某校同學們簽訂的《清朗網絡環境承諾書》的具體內容,請你將其補充完整。(4分)清朗網絡環境承諾書清朗的網絡環境要靠我們共同創造。對此,在網絡生活中我承諾做到:① ;②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16. 【尊法守法 與法同行】為提高學生依法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某校開展了以“增強法治觀念,做守法的公民”為主題的普法活動,下面是同學們搜集到的兩則材料,請你參與。材料一 為了深入推進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2024年3月,湖北某地法院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為同學們送上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法官重點圍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進行普法宣講,并就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進行解讀,同時結合精心挑選的典型案例,以案析理,向同學們分析講解導致青少年學生走向違法犯罪的幾種不健康行為,以及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等問題。材料二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急劇增加,犯罪年齡相對提前。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發生前,就已沾染上許多不良惡習。70%左右的犯罪與網絡有關,網絡內容良莠不齊,特別是色情、暴力等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容易誘發犯罪。經常在一起吸煙、酗酒的人,可能在煙、酒的維系下結成不良團伙,實施尋釁滋事、破壞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1)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探究,增強了學法守法的意識,但也有同學認為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會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請你結合材料評析該同學的觀點。(6分)該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①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因此,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會犯罪。②公民只要違反了法律,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2)在總結環節,道德與法治老師強調:“在加快建設法治社會的新時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4分)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答出兩點即可)17. 【弘揚社會道德 共創文明社會】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道德,共創文明的社會生活。八年級(1)班同學在學完“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課后準備開展一次黑板報宣傳活動,以下是板報內容節選:板塊一 【以禮待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夏衍,在臨終前,感到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秘書開門欲出時,夏衍突然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不是叫,是請。”在臨終前還不忘尊重別人,是他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可以看出他尊重別人的美好品德。這種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1)結合板塊一,談談講究文明禮貌對個人、社會和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6分)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板塊二 【踐行誠信】2024年4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向社會發布了2023年“誠信之星”,他們有的牢記初心使命、恪守職業道德;有的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自覺踐行“誠信為民”經營理念;有的重信守義,身處困境仍堅持償清債務、不背承諾。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以誠立身、誠信為本的精神風貌。(2)辦黑板報結束后,版塊二引發同學們熱議,老師就此組織大家以“做一個誠信的人”為主題擬寫一份倡議書,倡議大家講誠信,請你也參與其中。(要求:不少于30個字)(6分)要點:可從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等方面作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八上道法期中測試卷04【八上道法階段性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在學校,我是學生;在小區,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商店,我是消費者。”這段自我介紹表明( C )A. 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融入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B. 所有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C. 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D.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2. 在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展示了下面三則名言:名言一 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名言二 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名言三 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上述名言傳遞的道理是( A )A.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B.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C. 社會進步離不開每個人努力D. 每個人都會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3. 2024年10月,福建省南平市某中學組織八年級學生開展研學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參觀八角樓革命教育基地、溪后村豐產林、科特派培訓基地。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 B )①參與實踐鍛煉,體驗社會生活 ②從事理論研究,培養科學精神 ③形成價值觀,培養批判精神 ④培養團隊意識,塑造健康人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近年來,依托互聯網信息平臺,整合分散的鄉村旅游資源,將休閑娛樂、文化創意與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現代農業等緊密結合,通過線上推廣、品牌建設和數字化賦能,發展了鄉村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激發了鄉村活力,帶動當地脫貧致富。這說明網絡( B )A. 搭建了新平臺,擴寬了人際交往新空間B. 創造了新業態,推動了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C. 搭建了新平臺,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D. 創造了新源泉,讓新發明和新服務成為可能5. 圖1警示我們( C )①網絡是把雙刃劍,沉迷網絡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②在網絡世界里,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讓人防不勝防 ③利用網絡時要時刻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④網絡處處有陷阱,要遠離網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寒假將至,很多同學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老師要求同學們遵守不同旅游景區的相關規定。老師提出這一要求的依據是( B )A. 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B. 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C. 遵守社會規則創造美好生活D. 規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調整8. 近期,我國多地軌道交通對兒童乘車規則進行了修改,新規取消了“帶領兩個以上身高不滿1.3米的兒童乘車,一個兒童免票”的規定,這意味著“二孩”“三孩”家長今后乘坐地鐵時,所有符合身高規定的兒童都能享受到免票優惠。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A. 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從我做起B. 我們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C. 人人都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D. 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也要與時俱進9. 對以下古文的理解對應合理的是( C )①不學禮,無以立——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要互敬互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腳,甲連忙說:“真對不起,踩到您的腳了。”乙說:“沒關系,難免的。”反映這一情境的恰當主題是( A )A. 文明有禮,社會和諧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一諾千金,言而有信 D.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11. 一名初中生不小心剮蹭到一輛私家車,她認真留下紙條道歉,表示愿意盡力賠償損失,并留下了聯系方式。車主徐先生聯系到這位學生后,讓她做2套試卷代替賠償。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 )A. 講誠信有擔當促進社會文明與和諧B. 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C. 社會生活復雜,要運用誠信的智慧D. 勇于承認錯誤就可以避免承擔責任12. 下列案例與違法類別對應正確的是( A )序號 案例 違法類別① 某照相館未經小蘭同意,將其藝術照片展出以招攬顧客 民事違法② 小凡伙同他人利用手機實施電信詐騙,數額巨大 刑事違法③ 小剛爸爸心存僥幸,醉酒駕駛機動車上路,被人民法院判處拘 役三個月 行政違法④ 小曉寒假在家無聊,撥打110謊報險情 刑事違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依據下框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 C )判決書(摘要)本院認為,依照……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羅某用無人機拍攝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的畫面,已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十萬元。A. 判決書中的“本院”為人民檢察院B. 該判決的依據為軍事設施保護法C. 羅某的行為已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D. 判決書中有期徒刑和罰金均為主刑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規定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此法的出臺( A )①有利于公民依法求助 ②有利于維護社會公正 ③讓法律援助成為全體公民維權的必然選擇 ④提供了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的手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2分)15. 【清朗網絡 健康家園】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國家網信辦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主要打擊關于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網絡詐騙、不良內容、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等七大問題,為未成年人肅清網絡精神家園,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讓“清朗”成為網絡環境的常態,讓網絡空間充盈清風正氣。(1)請運用時事知識,談談國家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意義。(6分)①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安全網絡環境,凈化未成年人所參與的網絡公共空間。②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③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答出三點即可)(2)下面是某校同學們簽訂的《清朗網絡環境承諾書》的具體內容,請你將其補充完整。(4分)清朗網絡環境承諾書清朗的網絡環境要靠我們共同創造。對此,在網絡生活中我承諾做到:① ;② ;16. 【尊法守法 與法同行】為提高學生依法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某校開展了以“增強法治觀念,做守法的公民”為主題的普法活動,下面是同學們搜集到的兩則材料,請你參與。材料一 為了深入推進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2024年3月,湖北某地法院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為同學們送上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法官重點圍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進行普法宣講,并就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進行解讀,同時結合精心挑選的典型案例,以案析理,向同學們分析講解導致青少年學生走向違法犯罪的幾種不健康行為,以及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等問題。材料二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急劇增加,犯罪年齡相對提前。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發生前,就已沾染上許多不良惡習。70%左右的犯罪與網絡有關,網絡內容良莠不齊,特別是色情、暴力等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容易誘發犯罪。經常在一起吸煙、酗酒的人,可能在煙、酒的維系下結成不良團伙,實施尋釁滋事、破壞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1)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探究,增強了學法守法的意識,但也有同學認為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會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請你結合材料評析該同學的觀點。(6分)該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①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因此,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會犯罪。②公民只要違反了法律,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2)在總結環節,道德與法治老師強調:“在加快建設法治社會的新時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4分)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答出兩點即可)17. 【弘揚社會道德 共創文明社會】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道德,共創文明的社會生活。八年級(1)班同學在學完“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課后準備開展一次黑板報宣傳活動,以下是板報內容節選:板塊一 【以禮待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夏衍,在臨終前,感到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秘書開門欲出時,夏衍突然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不是叫,是請。”在臨終前還不忘尊重別人,是他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可以看出他尊重別人的美好品德。這種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1)結合板塊一,談談講究文明禮貌對個人、社會和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6分)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板塊二 【踐行誠信】2024年4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向社會發布了2023年“誠信之星”,他們有的牢記初心使命、恪守職業道德;有的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自覺踐行“誠信為民”經營理念;有的重信守義,身處困境仍堅持償清債務、不背承諾。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以誠立身、誠信為本的精神風貌。(2)辦黑板報結束后,版塊二引發同學們熱議,老師就此組織大家以“做一個誠信的人”為主題擬寫一份倡議書,倡議大家講誠信,請你也參與其中。(要求:不少于30個字)(6分)要點:可從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等方面作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八上道法期中考試測試卷04范圍:1-5課(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統編版八上道法 階段性檢測講解課件一、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在學校,我是學生;在小區,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商店,我是消費者。”這段自我介紹表明( C )A. 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融入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B. 所有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C. 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D.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C名言一 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名言二 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名言三 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上述名言傳遞的道理是( A )A.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B.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C. 社會進步離不開每個人努力D. 每個人都會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A2. 在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展示了下面三則名言:3. 2024年10月,福建省南平市某中學組織八年級學生開展研學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參觀八角樓革命教育基地、溪后村豐產林、科特派培訓基地。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 B )①參與實踐鍛煉,體驗社會生活 ②從事理論研究,培養科學精神 ③形成價值觀,培養批判精神 ④培養團隊意識,塑造健康人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4. 近年來,依托互聯網信息平臺,整合分散的鄉村旅游資源,將休閑娛樂、文化創意與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現代農業等緊密結合,通過線上推廣、品牌建設和數字化賦能,發展了鄉村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激發了鄉村活力,帶動當地脫貧致富。這說明網絡( B )A. 搭建了新平臺,擴寬了人際交往新空間B. 創造了新業態,推動了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C. 搭建了新平臺,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D. 創造了新源泉,讓新發明和新服務成為可能B5. 圖1警示我們( C )圖1①網絡是把雙刃劍,沉迷網絡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②在網絡世界里,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讓人防不勝防 ③利用網絡時要時刻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④網絡處處有陷阱,要遠離網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6. “眼見未必為實”“有圖有視頻不一定有真相”,這折射出當下網絡謠言傳播的新特征。調查顯示,短視頻已成為謠言傳播的新渠道。這啟示我們青少年要( B )①提高媒介素養 ②利用媒介傳播信息 ③強化媒介監管力度 ④理性利用互聯網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7. 寒假將至,很多同學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老師要求同學們遵守不同旅游景區的相關規定。老師提出這一要求的依據是( B )A. 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B. 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C. 遵守社會規則創造美好生活D. 規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調整B8. 近期,我國多地軌道交通對兒童乘車規則進行了修改,新規取消了“帶領兩個以上身高不滿1.3米的兒童乘車,一個兒童免票”的規定,這意味著“二孩”“三孩”家長今后乘坐地鐵時,所有符合身高規定的兒童都能享受到免票優惠。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A. 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從我做起B. 我們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C. 人人都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D. 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也要與時俱進D9. 對以下古文的理解對應合理的是( C )①不學禮,無以立——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要互敬互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腳,甲連忙說:“真對不起,踩到您的腳了。”乙說:“沒關系,難免的。”反映這一情境的恰當主題是( A )A. 文明有禮,社會和諧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一諾千金,言而有信 D.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CA11. 一名初中生不小心剮蹭到一輛私家車,她認真留下紙條道歉,表示愿意盡力賠償損失,并留下了聯系方式。車主徐先生聯系到這位學生后,讓她做2套試卷代替賠償。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 )A. 講誠信有擔當促進社會文明與和諧B. 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C. 社會生活復雜,要運用誠信的智慧D. 勇于承認錯誤就可以避免承擔責任A12. 下列案例與違法類別對應正確的是( A )序號 案例 違法類別① 某照相館未經小蘭同意,將其藝術照片展出以招攬顧客 民事違法② 小凡伙同他人利用手機實施電信詐騙,數額巨大 刑事違法③ 小剛爸爸心存僥幸,醉酒駕駛機動車上路,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三個月 行政違法④ 小曉寒假在家無聊,撥打110謊報險情 刑事違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13. 依據下框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 C )判決書(摘要)本院認為,依照……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羅某用無人機拍攝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的畫面,已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十萬元。A. 判決書中的“本院”為人民檢察院B. 該判決的依據為軍事設施保護法C. 羅某的行為已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D. 判決書中有期徒刑和罰金均為主刑C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規定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此法的出臺( A )①有利于公民依法求助 ②有利于維護社會公正 ③讓法律援助成為全體公民維權的必然選擇 ④提供了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的手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2分)15. 【清朗網絡 健康家園】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國家網信辦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主要打擊關于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網絡詐騙、不良內容、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等七大問題,為未成年人肅清網絡精神家園,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讓“清朗”成為網絡環境的常態,讓網絡空間充盈清風正氣。(1)請運用時事知識,談談國家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意義。(6分)①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安全網絡環境,凈化未成年人所參與的網絡公共空間。②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加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③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答出三點即可)(2)下面是某校同學們簽訂的《清朗網絡環境承諾書》的具體內容,請你將其補充完整。(4分)清朗網絡環境承諾書清朗的網絡環境要靠我們共同創造。對此,在網絡生活中我承諾做到:① ;②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16. 【尊法守法 與法同行】為提高學生依法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某校開展了以“增強法治觀念,做守法的公民”為主題的普法活動,下面是同學們搜集到的兩則材料,請你參與。材料一 為了深入推進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2024年3月,湖北某地法院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為同學們送上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法官重點圍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進行普法宣講,并就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進行解讀,同時結合精心挑選的典型案例,以案析理,向同學們分析講解導致青少年學生走向違法犯罪的幾種不健康行為,以及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等問題。材料二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急劇增加,犯罪年齡相對提前。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發生前,就已沾染上許多不良惡習。70%左右的犯罪與網絡有關,網絡內容良莠不齊,特別是色情、暴力等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容易誘發犯罪。經常在一起吸煙、酗酒的人,可能在煙、酒的維系下結成不良團伙,實施尋釁滋事、破壞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1)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探究,增強了學法守法的意識,但也有同學認為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會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請你結合材料評析該同學的觀點。(6分)該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①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因此,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會犯罪。②公民只要違反了法律,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一個人只要不違法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不犯罪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2)在總結環節,道德與法治老師強調:“在加快建設法治社會的新時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4分)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答出兩點即可)17. 【弘揚社會道德 共創文明社會】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道德,共創文明的社會生活。八年級(1)班同學在學完“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課后準備開展一次黑板報宣傳活動,以下是板報內容節選:板塊一 【以禮待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夏衍,在臨終前,感到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秘書開門欲出時,夏衍突然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不是叫,是請。”在臨終前還不忘尊重別人,是他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可以看出他尊重別人的美好品德。這種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1)結合板塊一,談談講究文明禮貌對個人、社會和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6分)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板塊二 【踐行誠信】2024年4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向社會發布了2023年“誠信之星”,他們有的牢記初心使命、恪守職業道德;有的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自覺踐行“誠信為民”經營理念;有的重信守義,身處困境仍堅持償清債務、不背承諾。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以誠立身、誠信為本的精神風貌。(2)辦黑板報結束后,版塊二引發同學們熱議,老師就此組織大家以“做一個誠信的人”為主題擬寫一份倡議書,倡議大家講誠信,請你也參與其中。(要求:不少于30個字)(6分)要點:可從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等方面作答。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統編八上道法期中測試卷04【八上道法階段性測試卷】(原卷版).docx 統編八上道法期中測試卷04【八上道法階段性測試卷】(解答版).docx 統編八上道法期中測試卷04【八上道法階段性測試卷】(講解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