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單元 課題3制取氧氣(第一課時)新課導入歷時183天的太空飛行任務,如何保障宇航員的正常呼吸?探究新知在自然界里,植物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就會產生氧氣,那在實驗室里,我們如何制取氧氣?探究新知一、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藥品:高錳酸鉀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2.反應原理:高錳酸鉀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KMnO4 K2MnO4 + MnO2 + O2探究新知3、實驗裝置探究新知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氣法(氧氣不與空氣中的其他氣體反應,且密度比空氣大)4、氧氣的收集裝置優點:收集到的氣體純凈優點:收集到的氣體干燥探究新知5、實驗步驟:探究新知【實驗2-5】如圖所示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把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緊試管,并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將一個集氣瓶盛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再將其與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內。探究新知5、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氣密性連接好儀器后,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②裝入藥品探究新知5、實驗步驟:③固定儀器④點燃酒精燈⑤收集氣體⑥導管離開水面⑦熄滅酒精燈5、實驗步驟:口訣:茶莊定點收利息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安裝順序:自下而上、從左到右導管剛露出膠塞等氣泡連續均勻放出時再開始收集要先預熱且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鐵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加熱固體,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管口內塞棉花藥品平鋪于試管底部6、注意事項:探究新知1防止冷凝水回流導致試管炸裂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2、試管口放一團棉花2有利于產生的氣體排出3、導管不能伸入太長3探究新知4④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待導管口有均勻氣泡冒出時再收集:⑤實驗結束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有利于試管內空氣排出,收集的氣體更純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探究新知實驗內容 現象加熱試管,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一瓶氧氣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實驗現象:有大量氣泡進入集氣瓶木條復燃工業上需要大量氧氣,有什么更容易操作,成本更低的方法嗎?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二、氧氣的工業制法(降溫)(加壓 )空氣液態空氣(蒸發)-196 ℃沸點沸點沸點-186 ℃-183 ℃氮氣氬氣氧氣探究新知工業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氣空氣中含有大量氧氣,是制取氧氣廉價、易得的原料。怎樣才能把氧氣從空氣中分離出來呢?我們知道,液態純凈物有一定的沸點。科學家正是利用了物質的這一性質,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后升溫。由于液態氮的沸點(-196 ℃)比液態氧的沸點(-183°C)低,所以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為了便于儲存、運輸和使用,通常把氧氣加壓后儲存在藍色的鋼瓶中。探究新知二、氧氣的工業制法探究新知思考:在液態空氣分離過程中,該過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屬于什么變化?利用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隨堂訓練1.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A.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B. 檢查裝置氣密性C.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 收集氣體B隨堂訓練2.某同學制氧氣時,試管炸裂了,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沒有給試管均勻預熱;②夾試管的鐵夾夾的過緊;③試管外壁潮濕;④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⑤忘了加催化劑;⑥加熱時試管與燈芯接觸;⑦收集完氧氣先撤酒精燈A.全部 B.①②④ C.沒有⑤ D.沒有②③C隨堂訓練3.關于“加熱高錳酸鉀制得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制取氣體時 ,先裝藥品,然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反應結束時,先停止加熱,然后將導管移出水面C.導管口開始產生氣泡時,立即收集氣體D.裝有高錳酸鉀的試管口要放一小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反應時藥品進入導氣管隨堂訓練4.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有關操作如下,正確的一項是( )A.試管口應該傾斜B.用酒精燈火焰加熱C.氣泡連續放出時開始收集D.收集前集氣瓶應裝滿水D輸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