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章 認識化學反應 習題課件(9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章 認識化學反應 習題課件(9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17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1節(jié) 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第1課時 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
1.影響化學反應的條件主要有反應物的_______、溫度、______、催化劑等。
濃度
壓強
2.燃燒:(1)定義:燃燒是一種______、______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2)物質燃燒一般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fā)光
放熱
物質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
1.(4分)下表是根據一些反應事實或現(xiàn)象推理得出的影響化學反應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選項 化學反應事實(或現(xiàn)象) 影響因素
A 水在常溫下不會分解,通電以后水會分解 反應條件
B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變質 溫度
C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火焰明亮 反應物的種類
D 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反應物的濃度
C
燃燒的條件
2.(4分)為避免發(fā)生山火,某市呼吁廣大人民群眾不要在山林里吸煙、丟棄煙頭,其中煙頭在引發(fā)火災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氣
C.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D
3.(6分)(教材內容改編)將一塊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質量分數約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勻濕透后取出。將浸透的手帕舒展開,用鑷子夾住兩角,用火點燃(如圖所示),當手帕上的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對于這一現(xiàn)象,下面解釋正確的是( )
A. 火焰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
B.酒精燃燒后使棉布的著火點升高
C.這是魔術,你所看到的是一種假象
D.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
D
4.(6分)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圖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____________。
(2)能說明燃燒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的實驗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熱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氧氣接觸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隔絕氧氣、提高溫度
5.(5分)北京冬奧會火炬?zhèn)鬟f首次采用了機器人之間的水下傳遞,呈現(xiàn)出極富科幻效果的“水火交融”景象。為實現(xiàn)火炬的水下燃燒,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 )
A. 美化機器人外形 B.氧氣的提供
C.燃燒放出的熱量 D.降低燃料著火點
B
6.(5分)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
B.所有物質在合適的條件下均可燃燒
C.化學反應常伴隨能量變化,燃燒是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化學反應
D.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C
7.(5分)用如圖實驗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試管①充滿N2,試管②、③充滿空氣,同時放入水中,觀察到只有試管②中有白煙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對比①和②可說明氮氣不支持白磷燃燒
B.對比②和③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低于紅磷
C.對比①和③可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D.氣球的作用是緩沖氣壓和防止燃燒產物污染環(huán)境
C
反應物的濃度不同
反應條件
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9.(6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氣即可燃,但吹的時候要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30年,法國人發(fā)明了摩擦火柴,將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制成火柴頭,摩擦生熱使白磷燃燒,利用白磷燃燒的熱量使KClO3分解,然后使硫燃燒。推測摩擦過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紀中期,瑞典人創(chuàng)制出安全火柴,將紅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則藏于火柴頭中。火柴劃燃的瞬間,火苗異常旺,對產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推測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火柴頭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燒更劇烈
B.MnO2分解產生氧氣助燃
C.KClO3分解產生氧氣助燃
使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
白磷的著火點比硫的低
B
10.(6分)依據下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通入N2,點燃酒精燈,一段時間后,a、b中均無明顯現(xiàn)象;②熄滅酒精燈,立即改通O2,a中無明顯現(xiàn)象,b中紅磷燃燒。
(1)實驗過程②中,紅磷燃燒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②中,對比a、b中的實驗現(xiàn)象,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過程中,能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的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通入N2時,b中無明顯現(xiàn)象;通入O2時,b中紅磷燃燒(共19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3節(jié)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
第2課時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了化學變化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還揭示了反應前后各物質之間的______關系。
反應物
質量
生成物
2.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為:①設:按題意設________;②寫:寫出題中反應的______________;③找:找出相關反應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關系;④列:建立含有未知量的______關系;⑤求和答:求得__________,并作答。
未知量
化學方程式
質量
比例
未知量
D
C
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和步驟
3.(2分)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是( )
A.化學方程式表示了一種化學反應的過程
B.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C.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
D.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各反應物的質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比
C
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4.(3分)在反應A+B===C+D中,20 g A和10 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 g C。若要制得5 g D,則需要B的質量為( )
A.5 g B.4 g C.2 g D.3 g
C
5.(10分)(教材內容變式題)在一次作業(yè)批改中,老師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在同一題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錯誤,為幫助大家理清思路,老師將錯誤的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
(1)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解題過程中的錯誤有____處。
(2)糾正錯誤:老師點撥后,請將正確的解題過程寫在下面。
4
6.(3分)在化學反應 A+B2===AB2中,參與反應的A與 B2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現(xiàn)將 8 g A和5 g B2充分反應,則生成 AB2的質量是( )
A. 10 g
B.13 g
C.16 g
D.18 g
A
7.(3分)將18 g高錳酸鉀加熱,當產生1.6 g氧氣時,固體剩余物是( )
A.KMnO4、MnO2
B.K2MnO4、MnO2
C.KMnO4、MnO2、K2MnO4
D.KMnO4、K2MnO4
C
8.(8分)實驗室有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51 g,為了測定其中所含的過氧化氫的質量。小明同學從瓶中取出該溶液,加入適量二氧化錳,測得生成氧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
(1)該瓶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______g。
(2)該溶液中所含過氧化氫的質量。
0.48
9.(8分)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為測定雞蛋殼中的碳酸鈣含量,某同學將雞蛋殼洗凈、充分干燥并搗碎,進行了如圖所示操作。(提示:雞蛋殼中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試計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2)計算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解:(1)由質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6 g+100 g-111.6 g=4.4 g。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 g。(2)該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62.5%。
10.(8分)“化學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種在缺氧環(huán)境中通過制氧劑臨時供氧的裝置。制氧劑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鉀(KO2),產生氧氣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鉀與人體呼出的水氣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4KO2+2H2O===4KOH+3O2↑。為測定某制氧劑樣品中超氧化鉀的含量,取20 g樣品加入到盛有50 g足量水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雜質不與水反應),燒杯中物質總質量為65.2 g。試計算:
(1)產生氧氣質量為______g。
(2)樣品中超氧化鉀的質量分數。(均寫出過程)
4.8
解:(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氣的質量為:20 g+50 g-65.2 g=4.8 g;(共19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2節(jié)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1.參加_____________的各物質的質量_________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________。這個規(guī)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2.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的________重新組合轉變成生成物的過程。
3.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沒有改變。
化學反應
總和
總和
原子
種類
數目
質量
從定量角度認識化學變化
1.(9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方案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1)A、B兩個實驗方案的裝置中,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另一個實驗方案中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興趣小組的小明同學認為C實驗方案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合理即可)
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而C實驗中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合理即可)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2分)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蠟燭燃燒越來越短,最后消失
B.8 g干冰變?yōu)? g二氧化碳氣體
C.鎂條在氧氣中燃燒,固體質量增加
D.鐵生銹后質量增加了
B
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3.(3分)除了元素種類、原子種類不變外,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還有( )
A.原子數目 B.分子數目
C.物質種類 D.各物質質量
A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4.(3分)河南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連鶴方壺)表面有一層銅銹,銅銹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化學式為Cu2(OH)2CO3],堿式碳酸銅加熱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質是( )
A.SO2 B.CuO C.H2O D.CO2
A
C
6.(2分)鎂帶在耐高溫的容器中密封(內含空氣)加熱,在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質的總質量變化的是( )
B
7.(2分)利用催化劑可消除室內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如圖所示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B.生成物丙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15∶16
D.參加反應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1
B
8.(3分)(邵陽中考)把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劑
C.甲和丁都是反應物
D.反應中,甲與丙發(fā)生改變的質量比是14∶33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量/g 7 10 28 37
反應后的質量/g 14 10 33 x
A
9.(3分)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則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丙、丁兩物質變化的質量比為9∶10
C.甲可能是單質
D.乙一定是雜質
C
10.(3分)某物質3 g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 g CO2和5.4 g水,試推斷該物質的組成中( )
A.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B.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只含碳元素
B
11.(5分)某化學變化可以用 A+B―→C+D表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假設反應前有 12 g A和8 g B,反應后生成10 g C,A完全消耗,B剩余2 g,則生成D的質量為____g。
(2)(1)中欲使 B完全反應,必須再加入A____g。
8
4
12.(12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分別設計了三個實驗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1)A實驗中氣球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圖B所示的小實驗(已知金屬銅與氧氣反應會生成氧化銅,氧化銅為黑色固體),在一根用細銅絲吊著的長玻璃棒兩端分別繞上10 cm長的粗銅絲,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燈給左邊一端銅絲加熱1~2分鐘。冷卻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膨脹后縮小
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熱條件下,銅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生成氧化銅的質量大于銅的質量
(3)如圖C所示的小實驗,先在托盤天平上稱量一小段潔凈的鎂條的質量,在空氣中點燃后再稱量燃燒產物的質量。觀察到反應后天平不平衡,若固體質量變化用如圖表示,則理論上m2與m1之差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質量。
(4)在實際進行C實驗過程中,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得知陶土網上留下的固體質量反而比反應前鎂條還輕,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該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則應將該實驗改在_________的環(huán)境中進行。
參加反應的氧氣
生成的白煙帶走一部分氧化鎂
密閉(共21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3節(jié)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用
第1課時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1.用___________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稱為化學方程式。
化學式
2.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原則:(1)以____________為依據。(2)要符合_____________。
客觀事實
質量守恒定律
3.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①寫: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②配:配平化學方程式;③標:標明化學反應的_______,標明生成物的狀態(tài)。④四查:檢查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
化學式
條件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及步驟
1.(2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是( )
①以客觀事實為基礎;②根據反應的條件;③遵守質量守恒定律;④根據反應的現(xiàn)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2.(2分)化學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通過什么條件反應 B.哪些物質參加反應
C.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 D.各粒子的相對數量
C

⑤⑥
②⑤⑥
①③
4.(4分)按要求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錳酸鉀受熱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氣和氯化氫合成氯化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用稀鹽酸與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Cl===NH4Cl
CaCO3+2HCl===CaCl2+H2O+CO2↑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5.(8分)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計量數為1需寫出):
(1)____CuSO4+____NaOH===____Cu(OH)2↓+____Na2SO4
(2)____Al+____CuCl2===____AlCl3+____Cu
(3)____Fe2O3+____CO ____Fe+____CO2
(4)____C2H4+____O2 ____CO2+____H2O
1
2
1
1
2
3
2
3
1
3
2
3
1
3
2
2
C
B
D
C
10.(4分)中國古代化學歷史悠久、成就卓越,其中很多方面都包含著化學知識。請根據信息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長沙銅官窯古鎮(zhèn)常進行的“打鐵花”表演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主要原理是熔化的鐵水在空氣中燃燒,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經》記載有“澤中有火”。有科學史研究者認為這描述的是甲烷氣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現(xiàn)象。寫出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計量數為1需寫出):
(1)____Al+____Fe3O4 ____Fe+____Al2O3
(2)____Cu2(OH)2CO3 ____CuO+____H2O+____CO2↑
(3)____H2+____N2 ____NH3
(4)____C2H2+____O2 ____CO2+____H2O
8
3
9
4
1
2
1
1
3
1
2
2
5
4
2
12.(4分)ClO2是新一代飲用水的消毒劑,可以用來代替Cl2進行自來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應過程示意圖如圖所示:
(1)C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價。
(2)D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二氧化氯
2NaClO2+Cl2===2NaCl+2ClO2
13.(6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變化。
(1)肼——空氣燃料電池有望應用于汽車工業(yè),其原理是肼(N2H4)與氧氣在特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單質和水,該變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一種新型“人造樹葉”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C2H5OH)和氧氣,從而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火機的燃料丁烷(C4H10)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2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1節(jié) 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第3課時 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 一氧化碳
1.分別寫出碳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是一種______色、______氣味的劇毒氣體,它能與血液中的__________結合,使其喪失輸氧功能,導致人體________,甚至窒息死亡。


血紅蛋白
缺氧
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
1.(4分)點燃一支蠟燭,把一個冷碟子放在蠟燭火焰的上方(如圖所示),過一會兒后,在冷碟子的底部會收集到新制的炭黑。這個實驗說明了( )
A.蠟燭中含有炭黑
B.揮發(fā)的蠟燭遇冷后凝結而形成了炭黑
C.蠟燭的燃燒可以不需要氧氣參與
D.由于氧氣不足,蠟燭不完全燃燒而生成了炭黑
D
2.(5分)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燒的是( )
A.為節(jié)省燃料,將爐子的進風口要盡量調大
B.在足夠通風條件下,火力發(fā)電廠用的煤要盡量粉碎成末
C.篝火晚會上的木柴必須架空
D.要用大塊的煤燒鍋爐
D
一氧化碳的性質
3.(5分)下列有關一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一氧化碳可作氣體燃料
B.一氧化碳無色無味
C.一氧化碳能溶于水
D.一氧化碳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
C
4.(6分)“中學生進廚房”能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美,但在進廚房前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
(1)點火做飯時,燃氣灶的火焰呈現(xiàn)黃色或橙色,需將灶具的進風口______(填“調大”或“調小”)使燃料充分燃燒。
(2)為防止家庭使用的天然氣泄漏造成危險,可將報警器安裝在如圖中的____(填“甲”或“乙”)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大

天然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5.(10分)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柴火灶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內部結構如圖,從燃燒條件分析,通風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下列關于柴火灶中煙囪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
a.排走煙氣,改善燃燒條件
b.若排煙口出現(xiàn)濃黑煙,則證明燃燒不充分
c.煙囪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提供氧氣(或空氣)
ab
(2)用煤爐取暖,經常發(fā)生CO中毒的事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有人說在煤爐上放一壺水就能防止CO中毒,這種說法不對,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為防止因煤氣泄漏中毒(CO中毒),常在煤氣中加入微量的乙硫醇(C2H6S)。乙硫醇具有難聞的氣味,請分析常在煤氣中加入微量難聞的乙硫醇氣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不充分燃燒會生成CO,CO有毒
CO難溶于水
以便人們及時發(fā)現(xiàn)煤氣泄漏(合理即可)(共13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專題訓練(六) 化學方程式
B
D
類型2:確定物質的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
3.在化學反應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是22∶9,當6.4 g B與足量A完全反應后,生成3.6 g D。則在此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是( )
A.8∶11 B.2∶11
C.16∶11 D.16∶9
C
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當氧氣不足時,甲烷燃燒會生成CO2、CO和H2O,若16 g甲烷燃燒生成CO2和CO的質量比為11∶7,則參加反應的O2的質量為( )
A.48 g B.56 g
C.64 g D.72 g
B
類型3:物質元素組成的推斷
5.稱取某物質4.6 g,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測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根據元素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可知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和____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通過下列計算可以知道該物質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1)8.8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____g。
(2)5.4 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____g。
(3)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及質量不變,可知反應前該物質中碳、氫元素的質量總和為_____g+_____ g= _____g,因為該值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6 g,可見該物質中還含有氧元素,而且氧元素的質量是_______g。
(4)通過上述三步,我們知道了該物質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繼續(xù)計算可以求出該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按碳、氫、氧元素的順序書寫化學式)。


2.4
0.6
2.4
0.6
3
小于
1.6
C2H6O
類型4:確定化學方程式
6.人們在使用含碳燃料過程中要注意通風,如果氧氣不足會產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某液化石油氣中含有丙烯,其化學式為C3H6。小王同學取4.2 g丙烯和12.8 g氧氣在一密閉容器中點燃,恰好完全反應,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8.8 g,一氧化碳的質量2.8 g,那么生成水的質量______g,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類型5:密閉容器中反應的數據處理問題
考向1:表格類
7.t1時刻,在密閉容器內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釩)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SO2和O2發(fā)生反應生成SO3,在t2時刻測得容器內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劑V2O5 B.乙是SO3
C.a=2 g D.丙是SO2
甲 乙 丙 丁
t1 14.8 g 10 g 6.2 g 1 g
t2 a 26 g 3 g 1 g
D
考向2:柱狀圖類
8.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14
B.乙一定是催化劑
C.甲可能是單質
D.丙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是9∶8
A
考向3:餅狀圖類
9.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甲是生成物
B.反應后乙物質的質量分數是18%
C.該化學反應中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是14∶3
D.物質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考向4:坐標曲線類
10.某化學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各物質的分子數目、質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Z一定屬于化合物
B.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為3∶14
C.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D.Y與Z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8∶17
C
考向5:其他類
11.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如下圖刻度紙所示(例如:丙的質量為5 g,丁的質量為3 g),充分反應后,在同一張刻度紙上再次記錄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刻度線Ⅰ向左移動16格;刻度線Ⅱ向左移動8格;刻度線Ⅲ向左移動8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丙一定是催化劑
C.反應后丁的質量為8 g
D.反應生成的乙和丁的質量比為1∶1
D
12.純凈物甲是一種綠色能源,相對分子質量為46,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質量的甲與8.0 g乙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 g丙、5.4 g丁和2.8 g戊。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4.6 g
B.甲物質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4∶1
C.甲物質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還需乙3.2 g
D(共22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1節(jié) 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第2課時 爆炸 防火與滅火
1.爆炸
定義:如果在_________空間內發(fā)生急速的燃燒,短時間_______________,使氣體的體積迅速_______,就會引起爆炸。
防止爆炸:可燃性氣體和固體粉末,與空氣接觸充分,遇______都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因此,為了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時,一定要嚴格遵守有關規(guī)定。
有限的
聚積大量的熱
膨脹
明火
2.滅火的方法
(1)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qū),與_______隔離。
(2)將燃燒著的可燃物與_______________隔離。
(3)使用大量的____________(如水、干冰等)冷卻燃燒物,讓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____________以下。
火源
空氣(或氧氣)
冷卻劑
著火點
燃燒引起的爆炸現(xiàn)象
1.(2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攜帶的物品是( )
A.紙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A
2.(2分)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可能發(fā)生爆炸的是( )
A.N2、CO、O2 B.N2、CO2、O2
C.面粉、O2 D.CO2、H2、空氣
B
防火與滅火
3.(2分)(淮安中考)儲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廠房需要有明顯的安全標志。下列圖標不屬于消防安全標志的是( )
D
4.(2分)某同學做了一個實驗:將少量大豆油倒入一小鐵盒中點燃,用坩堝鉗小心將鐵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火焰立即熄滅。使火熄滅的原因是( )
A.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qū)
B.隔絕了空氣
C.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
D.降低了著火點
C
5.(2分)下列熄滅蠟燭的方法中,其對應原理錯誤的是( )
A.用燒杯罩滅——隔絕氧氣
B.用嘴吹滅——隔絕氧氣
C.剪掉燈芯——隔離可燃物
D.用水澆滅——使用冷卻劑冷卻燃燒物
B
火場安全與自救
6.(5分)下列有關安全常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冬天用炭火取暖時關閉門窗
B.進入面粉廠時可穿鞋底帶鐵釘的鞋子
C.進入干涸的深井可用蠟燭做燈火試驗
D.家中燃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通風
C
7.(5分)了解防災減災的知識有利于保護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旦發(fā)生火災,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
B.生活中油鍋起火常用水來滅火
C.森林發(fā)生火災,可在大火蔓延的線路上砍掉一片樹林設置隔離帶來滅火
D.加油站、煤粉廠等場所應嚴禁煙火
B
8.(4分)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氣中才能燃燒
B. 燃燒一定發(fā)光放熱
C.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可以滅火
D.任何物質燃燒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滅火
B
9.(4分)下列成語的有關滅火原理的解釋中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qū)
B.高壓水槍熄滅大型火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杯水車薪——使燃燒物隔絕氧氣
D.左右快速劃滅燃著的火柴——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A
10.(4分)使用滅火器時,先要拔掉保險銷,一只手握住提把,另一只手握緊噴管,迅速前往著火點1.5米左右距離,用力按下壓把開關,由遠及近向前推進將火撲滅。噴射時滅火劑對準的位置是( )
A.火源上部 B.火源中部
C.火源根部 D.火源四周
C
11.(4分)(教材圖片題)如圖,往容器內吹入一定量的空氣,發(fā)生燃爆現(xiàn)象:硬紙板隨熱氣流沖高,蠟燭熄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有限的空間內,可燃性粉塵遇明火一定會發(fā)生燃爆
B.蠟燭熄滅是因為蠟燭的著火點改變了
C.發(fā)生燃爆后體系的溫度升高,氧氣濃度減少,蠟燭熄滅
D.實驗用的容器可以用廢舊礦泉水瓶,也可以用玻璃瓶
C
12.(4分)如圖中,圖Ⅰ是泡沫滅火器,圖Ⅱ、Ⅲ是滅火器原理示意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 當碳酸鈉溶液和濃鹽酸接觸時,立即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
B.圖Ⅲ的現(xiàn)象是:產生大量氣泡,泡沫從導管口噴出
C.碳酸鈉溶液可以用塊狀大理石代替
D.圖書、檔案失火時不使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C
油著火(合理即可)
14.(6分)某興趣小組圍繞著“氫氣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進行探究,記錄的現(xiàn)象和數據如下表所示:
(1)根據上述實驗事實,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材“水的組成”中涉及到: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點燃,如果發(fā)出“噗”的聲音,表明收集的氫氣已純凈。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分析“氫氣已純凈”的真實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來煤礦瓦斯爆炸事故頻發(fā)(主要是甲烷氣體燃燒爆炸),你認為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條)等措施可以預防瓦斯爆炸事故。
氫氣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約為10%~70%
此時,氫氣的體積分數已超出了爆炸上限,可以安全地點燃
經常通風、避免明火(合理即可)(共14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第4章 章末復習
易錯點1 分析實際生活中的燃燒和滅火
1.科學用火,可以趨利避害。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家用電器著火可直接用水澆滅
B.室內失火應立即打開門窗排出濃煙
C.水能滅火是因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高層樓房著火時,不能乘坐電梯逃離
D
2.使用天然氣做飯,點火后發(fā)現(xiàn)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這時需要調大灶具的進風口。使用完畢,關閉燃氣灶開關,火焰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天然氣是可燃物
B.點火是為了使溫度達到天然氣的著火點
C.調大進風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夠的空氣,使燃燒更充分
D.關閉燃氣灶開關,火焰熄滅,主要原因是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
D
易錯點2 確定火場自救正確的方法
3.電動車充電引發(fā)火災的新聞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中學生也應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災逃生時應用濕毛巾掩住口鼻,降低姿勢,減少濃煙的吸入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澆上冷水,使可燃物降溫而滅火
C.油庫、加油站等場所嚴禁吸煙和接打手機
D.發(fā)現(xiàn)家中天然氣或者液化氣泄漏時,應先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B
D
易錯點4 正確應用質量守恒定律
5.在點燃的條件下,A和 B反應生成 C和 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兩種氧化物
B.生成 C和 D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1
C.圖中共有4種分子
D.該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
6.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D.反應中甲和乙的質量比為4∶1
C
7.(阜新中考)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某反應,容器中各種物質的質量變化如表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x等于90
B.b可能是單質
C.參加反應的a與c的質量比為7∶8
D.d一定是催化劑
物質 a b c d
反應前的質量/g 40 40 32 10
反應后的質量/g 12 x 0 10
C
8.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密閉容器內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容器內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密閉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為50 g
B.反應前后丁的質量不變
C.反應前密閉容器內乙的質量分數最大
D.生成的甲和丙的質量比為10∶9
D
B
10.(關注傳統(tǒng)文化)詩人陸游的筆記中記載“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中有夾瓷盞…可省油之半”。夾瓷盞用棉繩做炷(燈芯),上層盞盛油,下層盞盛水。其結構如圖所示,因使用油燈時,部分油因受熱蒸發(fā)而減少。故“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
(1)油燈中的炷和_____是可燃物。
(2)使用油燈時,“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從微觀及能量視角解釋夾瓷盞下層盤內水要“每夕一易之”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油燃燒時放熱,下層盞內水吸熱,減少了油的揮發(fā)(合理即可)
水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吸熱蒸發(fā)加快,水分子運動的速率加快,使水的質量減少,需要補充(合理即可)(共13張PPT)
化學 九年級上冊 滬教版
基礎實驗3 燃燒條件的探究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2.通過實驗和討論,總結滅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識,增強消防安全意識。
【實驗用品】
95%酒精溶液、蒸餾水、棉花、小蠟燭、木條、小煤塊;坩堝鉗、酒精燈、火柴、玻璃杯、玻璃棒等。
【實驗過程】按要求完成以下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完成實驗記錄。
實驗內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1)用玻璃棒分別蘸取95%酒精溶液、蒸餾水,置于酒精燈火焰上,觀察兩種物質是否可以燃燒 酒精____________,而水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
(2)用坩堝鉗分別夾取一小團棉花、玻璃棒, 置于酒精燈火焰上,觀察兩種物質是否可以燃燒 棉花球_________,而玻璃棒_____________ 棉花球具有可燃性,而玻璃棒不具有可燃性
燃燒
沒有燃燒
燃燒
沒有燃燒
(3)分別點燃兩支蠟燭,豎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其中一支蠟燭(盡量使玻璃杯口與桌面間不留空隙),觀察現(xiàn)象 被玻璃杯罩住的蠟燭_________________,沒罩住的蠟燭__________ 可燃物燃燒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用坩堝鉗分別夾取小木條、小煤塊于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觀察、比較兩者燃燒所需要的時間 小木條燃燒了,而小煤塊還沒有燃燒 可燃物燃燒的溫度______
__________
過一會兒熄滅了
正常燃燒
必須與氧氣充分接觸
必須達到著火點
【問題討論】
1.結合你在上述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得到的結論,試著總結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并試著說明其滅火原理。
A.滅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據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滅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據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滅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據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質要具有可燃性,跟氧氣充分接觸,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做飯時關閉液化氣瓶閥門,使火焰熄滅
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qū)
蓋上燈帽,熄滅燃燒的酒精燈
將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隔絕
柴草發(fā)生火災時,用水澆滅
將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合理即可)
1.(4分)(樂山中考)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利用可調節(jié)溫度的電爐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 ℃,紅磷的著火點是240 ℃,氯化鈉不是可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溫度為60 ℃時,只有①處白磷燃燒
B.為控制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量應相等
C.當溫度為260 ℃時,②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D.當溫度升至500 ℃時,④處氯化鈉可能燃燒
D
2.(4分)(湖南中考)花鼓戲《補鍋》中唱到“手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B
3.(4分)下列關于燃燒現(xiàn)象的解釋或分析正確的是( )
A.圖1:煤球變成蜂窩煤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
B.圖2: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C.圖3: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阻礙空氣的流動
D.圖4:沾有白酒的手帕火焰熄滅后手帕依舊沒有燃燒,是因為沒有達到手帕的著火點
D
4.(4分)利用如圖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實驗前K1、K2、K3均已關閉)
Ⅰ.打開K1、K2,使熱水流入左管,浸沒白磷。
Ⅱ.關閉K2,打開K3,使左管中熱水流出。
(1)實驗過程中,熱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實驗中,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的實驗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絕空氣,提供熱量
操作Ⅰ中白磷不燃燒,操作Ⅱ中白磷燃燒
5.(14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探究“燃燒的條件”實驗后,對書上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實驗裝置如下圖,利用如圖微型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整套裝置氣密性良好)。
【查閱資料】白磷的著火點為40 ℃,而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酒精燈微熱不超過80 ℃。
【進行探究】
(1)實驗步驟①:擠壓右邊滴管并微熱燃燒管,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該步驟中雙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②:保持燃燒管微熱,______________,燃燒的白磷熄滅。
【分析與討論】
(2)步驟①中現(xiàn)象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②說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擠壓左邊滴管
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拓展探究與應用】
實驗步驟:①在燃燒管中僅加入鎂條,擠壓右邊滴管并引燃,鎂條燃燒;②擠壓左邊滴管,一段時間后,鎂條仍能繼續(xù)燃燒。
(4)請通過這一現(xiàn)象談談你對燃燒條件的新認識:燃燒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氣。
(5)金屬鎂著火時,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
不一定
不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吴堡县| 澄迈县| 高州市| 达拉特旗| 临湘市| 台湾省| 莎车县| 河曲县| 永靖县| 东兰县| 若尔盖县| 郴州市| 神农架林区| 固原市| 扎兰屯市| 内江市| 东兴市| 资阳市| 衢州市| 辉南县| 镇赉县| 佛教| 定日县| 新沂市| 康定县| 旌德县| 鹤庆县| 高淳县| 茂名市| 海淀区| 墨江| 响水县| 昌邑市| 获嘉县| 西丰县| 滦南县| 冕宁县| 分宜县| 阿克|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