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九年級上冊化學實驗目的1.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2.加深對氧氣性質的認識。實驗用品大試管、單孔橡膠塞、膠皮管、玻璃導管、集氣瓶、水槽、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玻璃片、坩堝鉗、細鐵絲、木條、棉花、火柴。高錳酸鉀、木炭、澄清石灰水。實驗步驟1.制取氧氣(1)組裝實驗裝置 1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緊試管,檢驗裝置的氣密性。(3)裝入藥品①確認裝置不漏氣后,拔開橡膠塞,在試管中裝入少量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緊管口,把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2 固定在鐵架臺上(如圖1-S-1所示)。圖1-S-1②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集氣瓶內不要留有氣泡),然后把盛滿水的集氣瓶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內。(4)點燃酒精燈加熱藥品先使酒精燈火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3 ,然后對高錳酸鉀所在部位加熱。(5)收集氣體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當氣泡連續并比較均勻 4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待集氣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氣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樣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氣(瓶中留有少量水)。(6)將導管從水槽中撤離。(7)熄滅酒精燈。記 憶 妙 招 可 以 從 操 作 步 驟 中 選 取 一 個 典 型 的 字 :“ 查 ”“裝”“定”“點”“收”“離”“熄”,諧音記憶為: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2.氧氣的性質(1)如圖1-S-2所示,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插入到上面實驗收集到的氧氣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觀察到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5 ,振蕩,石灰水變渾濁。圖1-S-2(2)如圖1-S-3所示,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瓶中預先加有少量水)。觀察到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圖1-S-3例1 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實驗現象不明顯,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實驗所用氧氣過程中( )A.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氧氣B.將集滿氧氣的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滿氧氣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氣時,觀察到導管口氣泡連續、均勻放出時開始收集A[解析]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略大,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會導致收集的氧氣不純,故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實驗現象不明顯。例2 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在純凈的氧氣中能劇烈燃燒,這說明( )A.鐵絲不能與氧氣反應 B.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C.空氣中的氧氣沒有氧化性 D.空氣中的氧氣不能支持燃燒B問題與交流1.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時,除了用手緊握的方法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交流:還可用酒精燈微熱、用熱毛巾捂住試管等方法,若裝置不漏氣,導管口都會看到有氣泡冒出。冷卻后,試管中氣壓減小,導管中會上升一段水柱。2.如果某同學制得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交流:①用排水法收集時,未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時就開始收集;②用排水法收集時,集氣瓶中的水沒有充滿,留有氣泡;③收集完氧氣后,玻璃片與集氣瓶口之間密封不好。3.把紅熱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交流:如果開始就把紅熱的木炭伸入集氣瓶底部,因木炭燃燒大量放熱并產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氣瓶中的氧氣逸出損失,會迅速使瓶中的氧氣含量降低,影響實驗現象。知識講解 1(1)裝配儀器的順序:按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裝配。(2)實驗裝置的選擇:由于高錳酸鉀是固體,且反應需要加熱,因此選用大試管、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夾)、橡膠塞等裝配發生裝置;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選用水槽、集氣瓶等組裝收集裝置。重難釋疑 2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炸裂試管。知識點撥 3 先使試管均勻受熱的目的:防止試管炸裂。易錯提醒 4 導管口剛有氣泡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導管口開始冒出的是空氣,所以不應立即收集。重要提示 5 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檢驗生成物二氧化碳。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