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課程標準 核心概念詞提示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1.兩次鴉片戰爭時期:虎門銷煙、《南京條約》、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鴉片貿易合法化、《北京條約》、《璦琿條約》 2.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期: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租借地、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兩次鴉片戰爭1.歷史背景(1)世界:歐洲資本主義不斷發展,英國社會生產力飛速增長,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2)中國:君主專制統治依舊頑固;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社會階級矛盾激化。2.鴉片戰爭(1)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2)過程:1840年6月,英國發動侵略戰爭,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而結束。(3)結果:清政府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①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2 100萬銀元、接受協定關稅以及開放五口通商等。②《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英、法、美三國獲得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以及通商口岸傳教權等。(4)影響:影響了近代中國歷史的進程,鴉片戰爭由此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第二次鴉片戰爭(1)原因(2)進程(3)結果:清政府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條約 內容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英、法獲取了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以及內河航行權等大量權益;實現了鴉片貿易合法化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 搶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余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土地,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此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4)影響: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了嚴重侵犯,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點二 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1.西北邊疆危機(1)俄英侵略:英國支持阿古柏趁機入侵,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2)收復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正式建省。2.中法戰爭(1)爆發:1883年8月,法國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2)進程:1884年,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進攻臺灣。1885年,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3)結果:簽訂《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領越南。3.甲午中日戰爭(1)爆發: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2)進程:1894年9月,清軍在平壤大敗。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官兵重創日本艦隊。1895年2月,日軍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3)結果:簽訂《馬關條約》。①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款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4)影響: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4.瓜分中國的狂潮(1)三國干涉還遼:俄、德、法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但日本向清政府索取3 000萬兩白銀“贖遼費”。(2)瓜分中國: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其中俄國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九龍,法國租廣州灣。列強還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知識點三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1.八國聯軍侵華(1)借口:鎮壓義和團運動。(2)過程(3)罪行: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駭人聽聞的罪行。俄國軍隊趁機侵占中國東北。2.東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保”協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3.《辛丑條約》(1)內容(2)影響【拓展補充】1.重要觀點——19世紀初中英印三角貿易鴉片戰爭前夕,形成了以英國為主導的中英印三角貿易圈。從商品種類可以看出:英國輸出的主要是工業制成品,反映了工業革命的成果;中國輸出茶葉和絲綢等初級產品,輸入以鴉片為主,反映了清朝仍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想一想 有學者認為:“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爭是不能避免的。”這里所說的“大勢”主要是指什么?提示 工業文明迅速發展。2.重要概念——“東南互保”義和團運動興起后,英國深恐波及其勢力范圍——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1900年達成“東南互保”協議,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雙方互不侵犯。“東南互保”是清末地方實力派首次公然反抗清政府,此事件使南方大部分地區得以免于義和團之亂及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也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想一想 歷史學者認為“東南互保”是晚清政治的一個重要節點。這里的“節點”主要指什么?提示 地方勢力崛起,中央集權式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