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化學反應速率1.認識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認識基元反應;2.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根據有關計算可知,常溫常壓下,反應∶2H2(g)+O2(g)=2H2O(1)其化學平衡常數的數量級高達1083,表明反應正向進行的趨勢極大。但常溫常壓下,即使經過千年,氫氣和氧氣也不會發生反應,點燃反應卻在瞬間完成。這說明,在研究化學反應時,只關注反應的方向和限度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化學反應的速率。一、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研究表明,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在點燃或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發生爆炸式反應生成液態水。這個看似簡單的化學反應實際上是具有歷程的,大約要經歷12步反應才能完成。以下列出主要的四步反應:H2 2H·點燃或催化劑H·+O2 ·OH+O·O· +H2 ·OH+H··OH+H2 H2O+H·當溫度700℃、氧氣的壓強104Pa時,H2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H·,而一個H·通過與其他分子反應,在0.3s內就可以產生1015個H· ; H·的產生又可以引發體系內其他的反應,整個過程進行得非常快,瞬間就能達到化學平衡。但是在常溫、常壓下,如果無催化劑存在,體系中沒有引發反應的 H·,該反應則慢得測不出其速率。基元反應反應歷程——基元反應構成的反應序列(又稱反應機理),總反應——基元反應的總和復雜反應——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簡單反應——反應物一步直接轉化為反應產物的,其總反應就是基元反應。概念名詞二、化學反應速率思考與討論若用單位時間內鹽酸濃度的減小或氯化鎂濃度的增大來表示該化學反應的速率,需要哪些數據呢?二者在數值上相等嗎?為什么?實驗中化學反應速率可用哪些方法表示?單位時間內鹽酸溶液或氯化鎂的濃度變化單位時間內鎂的質量變化單位時間內鎂的物質的量的變化需要準確量取鹽酸的體積,并利用關系式計算出反應中消耗的氯化氫或生成的氯化鎂的物質的量二、化學反應速率對于反應體系體積不變的化學反應aA + bB = dD + eE,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大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v(A)=mol·L-1·min-1mol·L-1·s-1注意:反應速率實際上是某段時間間隔內的平均反應速率。時間間隔越短,在這段時間發生的濃度變化越接近瞬時反應速率【例】在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和3mol的H2和N2,發生 N2 + 3H2 2NH3 ,在2s末時,測得容器中含有0.4mol的NH3,求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N2 + 3H2 2NH3起始量(mol): 1 3 02s末量(mol): 1-0.2 3-0.6 0.4變化量(mol): 0.2 0.6 0.4v(N2)=v(NH3)=v(H2)=v(N2) :v(H2) :v(NH3) = 1:3:2化學反應速率之比=計量數之比N2 + 3H2 2NH3起始量(mol): 1 3 02s末量(mol): 1-0.2 3-0.6 0.4變化量(mol): 0.2 0.6 0.4對某一具體化學反應來說,在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數值往往不同。用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數值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a∶b∶c∶da A(g)+b B(g) c C(g)+d D(g)v(A):v(B):v(C):v(D)=v(A) v(B) v(C) v(D)a b c d===為統一起見,將化學反應速率定義為:1.某一反應物的濃度是1.0 mol·L-1,經過20 s后,它的濃度變成了0.2 mol·L-1。在這20 s內用該物質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A.0.04 B.0.04 mol·L-1·s-1C.0.08 mol·L-1·s-1 D.0.04 mol·L-12.在N2+3H2 2NH3的反應中,經過一段時間后,NH3的濃度增加了0.6 mol·L-1,在此段時間內用H2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45 mol·L-1·s-1,則此段時間是( )A.1 s B.2 s C.44 s D.1.33 sBB3.在不同條件下,分別測得反應2SO2+O2 2SO3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其中表示該反應進行得最快的是 ( )A.v(SO2)=4 mol·L-1·min-1B.v(O2)=3 mol·L-1·min-1C.v(SO2)=0.1 mol·L-1·s-1D.v(O2)=0.1 mol·L-1·s-1D先統一單位化學反應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化學反應速率基元反應簡單反應反應歷程定義簡單計算化學反應速率的比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