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運用教學案例培養小學生法治意識古藺縣第三小學校 冷和平2023年12月一、教材的整體結構公民與法,國家與法, 社會與法感受法律,認知規范,了解作用(2-7課憲法) (生活)二、教材的單元邏輯三、教材主要特點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聚焦法律,基于學生思維領悟能力和價值判斷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專冊的方式,以憲法精神為主線,突出國家意識和公民意識教育,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被公認為既難教又難學,難在立意很高,理論很深,內容很多。閱讀教材36頁案例并思考:飯店工作人員和孫園爸爸的做法哪個正確?如果遇見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發票風波《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人大代表為人民》這些案例都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如果教師把案例作為培養小學生法治意識的抓手,把以理說理轉化為以例說理,既能降低教學難度,又讓課堂更充實、更吸引人。010203四、運用案例教學(一)什么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效果。這種案例教學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而國內教育界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則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二)案例教學法的優點能夠實現教學相長能夠調動學員 學習主動性生動具體、直觀易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教師而且也是學員。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員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也能從學生那里收集到大量的信息。教學中,由于不斷變換教學形式,如:合作探究、組織辯論等,學生大腦興奮不斷轉移,注意力能夠得到及時調節,有利于學生精神始終維持最佳狀態。由于教學內容是具體的實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三)怎樣運用好案例三大作用以例激趣以例說理以例導行以例激趣因法律條文,規則制度文字生澀,很多概念、表述語言使學生比較陌生或者不好理解的,尤其是像《樹立憲法權威》這樣的話題,與小學生的生活差距有較大距離,如果恰當地選擇案例進行激趣,就會讓難易得到轉化。組織教學“樹立憲法權威”中,以習近平總書記進行憲法宣誓為案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播放習近平總書記進行 憲法宣誓的小視頻。接著提問引導:1.習近平總書記在做什么?2.他為什么要進行憲法宣誓?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再引導學生了解憲法宣誓制度的發展和意義,從心底培養學生尊重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意識。《憲法是根本法》以例說理以例說理縮短了教學和生活的差距,使學生置身于案例之中,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或辯論,就問題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思考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法治意識。《知法守法 依法維權》廣場又不是你家的,跳舞健身是我們的權利,你管得著嗎?方法一把他們的音箱砸了,揍他們一頓,他們就老實了。方法二實在沒人管,咱們也買個音箱,開大音量跟他們對著干。方法三在廣場上拋撒垃圾,把他們趕走。在教學“用好法律 維護權利”這一話題時,恰當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廣場舞音量太大擾民,怎么辦”引導學生探討:1.無限制的廣場舞是否超越權利邊界,侵害他人的權利?2.趙志剛姑父及其鄰居的維權辦法對嗎?3.運用違法方式維護自己的休息權利是否正確,可能造成什么后果?4.合法維權的做法有哪些?根據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律是維護權利的有力手段,當權利受到侵害時,要在法律范圍內行使和保護權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圍濫用權力,也不能用違法方式維護自身權利,運用一個案例,就引導學生明白合法、智慧、有效的維權方式。以例導行本冊教材的最后環節,是讓學生運用法律維護權利,將所學的法律知識落實到生活中,行動上。《知法守法 依法維權》我叫王然,一個月前剛剛從異地轉學到新學校。轉學后的第一天,我就在校門口遇到了身材高大的魯某和另外兩個男生。他們攔住我,逼我叫他們“大哥”,還強迫我給他們背書包,威脅說:“不老實,就揍你!”我當時嚇壞了。回家后,我委屈地躲在屋里哭泣。爸爸發現了,問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爸爸。爸爸說:“你要勇敢,不要害怕他們!如果下次他們再欺負你,你就大膽地說:‘我不怕你們!’如果仍然不管用,你就告訴老師或者回來跟我說,我去找老師和他們的家長。”嚇壞了!你要勇敢,不要害怕他們!如果下次他們再欺負你,你就大膽地說‘我不怕你們 ’。如果仍然不管用,你就告訴老師或者回來跟我說。故事中的王然遭遇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是什么?爸爸給了王然怎樣的建議?第二天放學,魯某又攔住了我,盡管我很害怕,但還是鼓足勇氣大聲地對他說:“我不怕你。我不報告老師,是因為我們還可以做朋友。”魯某一下子怔在那里,一會兒,他灰頭土臉地走了。從此,他再也沒攔過我。這個案例是以校園欺凌現象為例,展示了常見的校園欺凌行為,讓學生認識到欺凌是一種違法行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掌握面對欺凌行為應采用的方法,鼓勵學生拒絕欺凌、抵制欺凌。在小學法治專冊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案例,案例的情景化能直接影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運用好每一個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必將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謝謝您的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