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一部分1袁隆平生平介紹袁隆平(1930.9.7-2021.5.22)男,漢族,生于北京,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余篇。榮譽稱號2019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2019-09 “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2018-11 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2010-04-28 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2004 袁隆平獲評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2002 袁隆平榮膺“科學中國人(2002)年度人物”稱號1997-08 獲國際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杰出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1989 被評為中國先進工作者1984 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79-12 國務院授予袁隆平中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與中國勞動模范的稱號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第二部分20%袁隆平,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雜交水稻使水稻的單產大幅度提高,多年來的生產實踐表明,雜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2.4億田目前,我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產量約占水稻總產量的65%。8000萬據統計,雜交水稻每年增產的稻谷,可為中國多養活8000萬人口。14000名“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畢生追求。通過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已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000名雜交水稻專業技術人才。3000斤袁隆平領銜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晚稻叁優一號,與第二代雜交早稻一起, 2020年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1152.3公斤2018年9月,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實現了百畝片平均畝產1152.3公斤,刷新了水稻大面積種植產量的世界紀錄。800萬公頃目前,雜交水稻已在亞洲、美洲、非洲的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約2噸。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學者布朗拋出“中國威脅論”,撰文說到21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到時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糧食短缺和動蕩危機?這時,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中國的袁隆平世界的袁隆平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先生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世界著名科學家認為:“如果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占到水稻總種植面積的一半,那么世界上的總水稻產量可以增加1.5億噸,每年可以多養活4億人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2004年度感動中國頒獎詞畢生夢想消除饑餓—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第三部分3紀念袁老 珍惜糧食全球76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我國每年同樣有3500萬噸糧食被浪費,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據統計,我國大型聚會食物浪費率達到38%,學生盒飯三分之一被扔掉。中科院曾經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中國一直以節儉為優良傳統,面對浪費,每個人都應該以行動來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各級大力倡導“光盤行動”,這一行動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也在各餐飲企業得到了較好的普及,“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但與真正的“少浪費”“不浪費”還有很大的差距。天地"糧"心,珍食莫蝕請愛惜我們的糧食,杜絕浪費!第四部分4傳承袁隆平精神我們要認真學習袁隆平院士為人處世的謙遜豁達,干事創業的精益求精以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無私胸懷,在平凡的崗位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矢志不渝、大公無私,在為民利、分民憂、解民難當中實現自身價值。一是學習袁隆平愛黨、愛國、愛人民的高貴品質和為國、為民、為事業勇于付出、無私奉獻的精神。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為消除饑餓,讓人人都能吃飽飯而不懈努力,他的雜交水稻研究幫助數十億人實現了糧食安全,他心系國家、心系百姓,為這份“偉大的事業”燃盡最后的一滴蠟。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傳承袁隆平精神二是學習袁隆平腳踏實地、勤奮進取、勇攀高峰的求真務實精神。三是學習袁隆平一輩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從1964年開創雜交水稻研究,1997年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2020年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一次次重大技術創新的背后,是他永不知足的腳步,是精益求精的追求,亦是科學精神的生動注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