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核心考點熱點精練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統編版八上道法精彩課堂 單元梳理復習課件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核心高頻考點精練一、選擇題1.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啟示我們要( B )A. 遵守社會規則 B. 關心社會發展C. 培養創新精神 D. 樹立誠信意識B2.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三位航天員湯洪波、江新林、唐勝杰,與神州十六號三位航天員在我國空間站順利會師。六位航天員的關系從建立的基礎看屬于( C )A. 血緣關系 B. 地緣關系C. 業緣關系 D. 親緣關系C3.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中唱道:“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看,歌詞表明( C )①社會中的個人是微不足道的 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④個人的發展決定社會的進步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4. (阜新中考改編)某校每月定期開展“我是社會小主人”主題活動,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進行交通文明宣傳,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力量。參與這些活動有利于學生( B )①塑造健康的人格 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合理地調控情緒 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為了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某中學給八年級學生設計了如下寒假作業清單。完成此類作業有利于同學們( B )作業一:當一次垃圾分類督導員作業二:參加一次農業生產勞動作業三:走進博物館,了解優秀傳統文化①深入生產生活實際,提高個人實踐能力②在社會課堂中成長,從中獲得物質支持③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培養親社會行為④參與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國家事務能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6. (北京中考)打開手機軟件,系統自動讀屏,并一一給出語音提示。看新聞,靠文字識別技術“讀”出資訊;想購物,圖片轉語音“描繪”商品詳情……借助信息無障礙技術,視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互聯網產品。這說明( C )A. 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B. 網絡豐富日常生活,“信息節食”很重要C. 技術使網絡環境更加便利、包容、溫暖D. 信息無障礙建設成為各行業的自覺行動C7. 網頁上接二連三“蹦”出來的彈窗、關都關不掉的廣告,手機里來源不明的短信,聊天軟件里退不出來的購物群……為凈化網絡環境,需要( C )①國家機關完善法律,禁止出現網絡廣告 ②網絡運營商遵守法律,依法發布廣告 ③相關部門嚴格執法,強化監督管理 ④全社會成員參與執法,根治廣告亂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中央網信辦自6月27日起,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從網絡的角度看,這是因為( C )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 ②網絡時代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③網絡中出現惡意攻擊他人,隨意宣泄負面情緒的內容 ④未成年人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9. (揚州中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能夠通過學習人類的語言來完成對話、撰寫、翻譯等任務。這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學術造假、數據泄露等風險。我們應( C )①親近社會,遠離人工智能 ②遵守法律,維護網絡安全 ③一分為二,提高媒介素養④順其自然,推動網絡進步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10. (內江中考)有人在網上帶節奏,誤導輿論走向,對持不同觀點人群大肆攻擊;有人在社交平臺上轉發謠言,引發社會恐慌而受到法律制裁。這啟示我們( D )①“自媒體”是新生事物,應積極參與②網絡“自媒體”存在社會危害,應當回避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二、非選擇題11. 【點贊好少年 學習好榜樣】2023年12月,中央文明辦等聯合發布2023年度“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安徽省銅陵市女孩錢書瑤入選。錢書瑤從小就熱愛自然,喜歡江豚,在老師的幫助下,她組織成立了校級“守護微笑”興趣小組,參與編寫的《身邊瑰寶》《保護江豚》《永遠留住江豚的微笑》等科普讀物被銅陵市教體局地方教材收錄。后來,她還成為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領巾講解員,兩年來,義務講解江豚知識50多場。(1)從個人與社會的角度看,錢書瑤參與編寫保護江豚的科普讀物被教體局地方教材收錄,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個人的努力。(2)成為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領巾講解員,對于錢書瑤自身的成長有什么意義?①有利于增強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識,熱愛生活。②有利于提升個人的演講水平和表達能力,促進自我發展。③有利于養成親社會行為,樹立正確人生觀。④有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服務社會。⑤有利于培養增強自信、自強品格,活出人生的精彩。1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互聯網+公益”的深度融合,讓互聯網公益變得越來越“輕”,公益不再是簡單的捐贈,而成為一種參與便捷、互動分享的生活方式,也大幅降低了網民參與公益的門檻。一個個網絡公益人物和團隊不斷成長壯大,一個個公益項目不斷創新涌現,為整個公益生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一股股公益暖流從線上流淌到線下,由指尖流淌到心間,互聯網公益正在悄然改變中國的公益模式。材料二 (1)“互聯網+公益”體現了網絡在哪些方面的積極作用?①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②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了新的平臺。(2)材料二漫畫中的做法被稱為“解決百姓實際問題的網上綠色通道”,請你談談這樣說的理由。①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②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③這也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心聲,更好地為人民服務。(3)網絡問政就是“網絡民意橋”,網民應該做到“有事請吐槽”。請你說說“吐槽”應注意哪些問題。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②自覺遵守道德與法律,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熱點專題一 親近社會 善用新媒體熱點專題精練材料一 202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勞動實踐、校外活動、研學實踐、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家長學校、服務站點建設”,研學實踐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要求各地結合實際,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材料二 新華社杭州2023年8月27日電 如果說身著青綠、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亞運會賽場上的志愿服務代表,那么辦賽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們的服務迎接即將到來的觀眾游客,讓志愿服務的光芒在城市中閃耀。材料三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材料四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3年1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閱讀材料一,回答第1題。1. 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結合實際,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是因為研學旅行( A )①體現了親社會的品質 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事情 ④體現了誠信的價值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2. 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說明( D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 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 ③志愿活動有利于我們了解社會,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 ④通過社會實踐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融入社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閱讀材料二,回答第2—3題。3. 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學習,我們就要( A )①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②主動了解、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實踐 ③犧牲個人利益,在物質上給予他人支持和關懷 ④愛崗敬業、傾其所有,提供物質方面的幫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 閱讀材料三,回答第4—5題。4. 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網民規模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規模逐年增高,這是因為( B )①網絡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 ②只有通過網絡,人們才能很好地交往 ③網絡出現后,人們不再需要傳統的交往方式 ④網絡方便信息的傳遞和交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作為青少年來講,我們應該( D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網絡犯罪 ②抵制不良誘惑,遠離網絡世界 ③文明上網,傳播網絡正能量 ④學會“信息節食”,提高媒介素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閱讀材料四,回答第6—7題。6.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它的施行( A )①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 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③能夠徹底消除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 ④解決未成年人上網難的問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7. 材料四啟示我們,生活在網絡普及率高的時代,我們青少年應該( C )①沉迷于網絡,瀏覽網絡中的各種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網絡媒介素養③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網絡的正能量④增強法治意識,打擊網絡違法犯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問題。(1)請你從親社會行為的角度,談談材料一、二中研學實踐和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我們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 閱讀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問題。(1)根據材料三,談談你對網絡的認識。網絡的積極作用:①網絡豐富日常生活,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網絡打破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②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網絡的消極作用:①網絡時代,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2)結合材料四,運用網絡生活新空間的相關知識,談談中學生應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3)請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網絡安全防線。①國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網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為治理網絡謠言現象提供法律依據。②執法機關需要加大對網絡謠言的執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③網絡平臺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對網絡參與者行為的監管。④網民需要加強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謠、不傳謠。⑤新聞媒體可以通過曝光因網絡謠言而受懲處的案例,增強民眾的法治意識。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熱點專題一 親近社會 善用新媒體熱點專題精練材料一 202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勞動實踐、校外活動、研學實踐、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家長學校、服務站點建設”,研學實踐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要求各地結合實際,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材料二 新華社杭州2024年8月27日電 如果說身著青綠、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亞運會賽場上的志愿服務代表,那么辦賽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們的服務迎接即將到來的觀眾游客,讓志愿服務的光芒在城市中閃耀。材料三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材料四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閱讀材料一,回答第1題。1. 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結合實際,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是因為研學旅行( A )①體現了親社會的品質 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事情 ④體現了誠信的價值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2. 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說明( D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 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 ③志愿活動有利于我們了解社會,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 ④通過社會實踐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融入社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閱讀材料二,回答第2—3題。3. 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學習,我們就要( A )①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②主動了解、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實踐 ③犧牲個人利益,在物質上給予他人支持和關懷 ④愛崗敬業、傾其所有,提供物質方面的幫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 閱讀材料三,回答第4—5題。4. 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網民規模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規模逐年增高,這是因為( B )①網絡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 ②只有通過網絡,人們才能很好地交往 ③網絡出現后,人們不再需要傳統的交往方式 ④網絡方便信息的傳遞和交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作為青少年來講,我們應該( D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網絡犯罪 ②抵制不良誘惑,遠離網絡世界 ③文明上網,傳播網絡正能量 ④學會“信息節食”,提高媒介素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閱讀材料四,回答第6—7題。6.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它的施行( A )①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 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③能夠徹底消除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 ④解決未成年人上網難的問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7. 材料四啟示我們,生活在網絡普及率高的時代,我們青少年應該( C )①沉迷于網絡,瀏覽網絡中的各種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網絡媒介素養③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網絡的正能量④增強法治意識,打擊網絡違法犯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問題。(1)請你從親社會行為的角度,談談材料一、二中研學實踐和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我們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 閱讀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問題。(1)根據材料三,談談你對網絡的認識。網絡的積極作用:①網絡豐富日常生活,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網絡打破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②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網絡的消極作用:①網絡時代,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2)結合材料四,運用網絡生活新空間的相關知識,談談中學生應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3)請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網絡安全防線。①國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網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為治理網絡謠言現象提供法律依據。②執法機關需要加大對網絡謠言的執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③網絡平臺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對網絡參與者行為的監管。④網民需要加強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謠、不傳謠。⑤新聞媒體可以通過曝光因網絡謠言而受懲處的案例,增強民眾的法治意識。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