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共筑生命家園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01.觀昨日長江,探共生之困02.論今日長江,思共生之法03.繪明日長江,謀共建之策總議題:從“十年禁漁”探究萬物共生,共筑生命家園>>>觀昨日長江,探共生之困第一部分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西向東橫貫了11個省區市,滋養了無數兩岸人民。長江流域大約有1000多種生物,包含魚類424種,其中特有魚類183種,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河流之一。思考:從長江生物的多樣性,體現人與自然應是一種怎樣關系?角度一:人與自然關系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知識小結: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954年第二次斷流1342年第一次斷流長江之困水土流失工業污染過度捕撈長江之困長江部分水系嚴重斷流、河湖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本是孕育生命的母親河卻遭受破壞,這說明了人類生活與哪一理念相違背了?從長遠出發是否該堅持這一理念?議學討論角度二:人對自然的態度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④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⑤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知識小結: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論今日長江,思共生之法第二部分共生之法:十年禁漁2019年6月26日,農業農村部召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長江禁捕工作。2020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的通告》2020年11月23日,農業農村部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并啟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我國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實施暫定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2024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思考:十年禁漁的實施對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什么啟示?(1)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十年禁漁:各省市行動重慶市開發“渝釣通”APP,引導休閑垂釣實名登記16.1萬余人,完善垂釣管理,不斷擴大護江“朋友圈”。思考:沿江省市的行動對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什么啟示?江西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并進。湖南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之以恒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扎實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湘劍護農”“洞庭清波”等專項行動。知識小結: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03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01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02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繪明日長江,謀共建之策第三部分議學任務根據方大九鋼的綠色發展之路,你認為長江經濟發展“含綠量”提升有哪些秘訣呢?長江岸線“含綠量”秘訣一:建設綠色清潔鋼城開展大氣環保設施技改升級工作,嚴抓大氣污染防治,是江西省第一家實現燒結全煙氣脫硫及全國極少數實現燒結脫硫設施“一用一備”的鋼鐵企業。投資4.7億元建設超高溫亞臨界發電站及高爐鼓風機“汽改電”系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10萬噸,相當于種了6200萬棵樹。(1)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2)必須嚴守資源利用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長江岸線“含綠量”秘訣二:建設生態景區企業精雕細琢建設三江塔、九州園、景觀金魚池等鋼鐵文化景點,已成為3A旅游景區,讓員工入廠就能看花、見綠、賞景。同時依托鋼鐵生產基地,精心建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旅游路線,逐漸成為江西地區研學活動的“網紅點”。(3)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路。議一議: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為了經濟增長不惜犧牲了環境,你認為二者矛盾嗎?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是怎樣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如果金山銀山要以失去綠水青山為代價,那么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路。(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利用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知識小結:我國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國家)伴隨著“十年禁漁”的推進,禁漁全面實施以來成效初顯,長江流域重現“水清岸綠、魚躍鳥飛”的美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全社會共識。為推動“綠文化”,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①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養成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文明習慣。② 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選購無包裝、簡易包裝、大容量包裝產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選購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⑤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多騎自行車。⑥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知識小結:我們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個人)美麗中國應該是什么樣的呢?內涵: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時代圖景: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知識小結: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 (國家)美麗中國新時代圖景我們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個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