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2025年高考化學考向分析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水的電離1.(2023上海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期中)時,在等體積的的 溶液、的溶液、的溶液、的 溶液中,發生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AA. B.C. D.【解析】 時,假設4種溶液體積都是。的 溶液中,由酸電離出的【點撥】當溶液 時,,溶液中的 ,而溶液中的都來自水的電離,因此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為。 的溶液中,由堿電離出的 ,溶液中的,而溶液中的 來自水的電離,因此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為。溶液中存在: 、、,溶液中的即為水電離出的 ,的溶液中,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為 。溶液中存在、,溶液中的 即為水電離出的,的溶液中 ,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為 。四種溶液中發生電離的水的物質的量之比為。杰哥說方法時由水電離的或 的判斷與計算(1)酸或堿會抑制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程度降低(同離子效應),酸溶液的;堿溶液的 。(2)強堿弱酸正鹽或強酸弱堿正鹽:在水中發生水解,促進水的電離, 或為顯著量的離子,如的溶液中 、,則; 的溶液中、 ,則。2.(2024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月考)已知 時,水的電離達到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動, 減小B.將水加熱, 不變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體,平衡逆向移動, 減小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體,增大, 不變【解析】 加入稀氨水,濃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動, 增大。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故加熱(升高溫度), 增大。加入的與結合生成,濃度減小,平衡正向移動, 減小。向水中加入少量固體,溶于水后完全電離, 濃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動,增大,但溫度不變, 不變。3.(2023廣東廣州期中)一定溫度下,水溶液中和 的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升高溫度,可能引起由向 的變化B.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為C.該溫度下,加入可能引起由向 的變化D.該溫度下,稀釋溶液可能引起由向 的變化【解析】 曲線上任一點溫度都相同,因此由向的變化是在“定溫下”溶液從堿性變中性的過程。點 ,故。加入,發生水解: ,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可以由點到 點,符合圖像變化趨勢。由點到點,水的離子積常數 減小,溫度發生了變化。杰哥支招水溶液中和 的濃度變化曲線圖解題思路(1)曲線上的任意點的都相同,即 相同,溫度相同。(2)曲線外的任意點與曲線上任意點的 不同,溫度不同。(3)實現曲線上點之間的轉化需保持溫度相同,改變酸堿性;實現曲線上點與曲線外點之間的轉化一定涉及溫度改變。4.(2023廣東廣雅中學期中)如圖表示水中 和的關系,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DA.兩條曲線間任意點均有B.區域內(不包括曲線)任意點均有C.圖中D.線上任意點均有【解析】根據水的離子積定義可知, 。與兩點都存在,因此連線上的任一點都表示中性, 區域在、連線的上方,存在 。水的電離是吸熱反應,升溫促進水電離,由上述分析可知 ,所以溫度: 。對應曲線,可知,點對應的 ,;而點溫度高于,點對應的, ,可知由點沿直線向點移動時, 逐漸減小。溶液混合后的酸堿性判斷5.[等濃度等體積,一酸一堿混合](1)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 ___7。(2)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___7。(3) 時,的溶液與的 溶液等體積混合,___7。(4)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___7。【解析】 (1)等濃度、等體積的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和 的物質的量相等,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生成和,是強酸強堿鹽,溶液呈中性, 時。(2)等濃度、等體積的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和 的物質的量相等,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生成和, 是強酸弱堿鹽,溶液呈酸性,時 。(3)等濃度、等體積的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和 的物質的量相等,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生成和, 是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時 。(4)等濃度、等體積的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和 的物質的量相等,過量或可認為發生的反應為 ,生成的在水中發生電離:,溶液呈酸性,時 。(【解題要領】①等濃度等體積混合、一元酸 一元堿、一強一弱:誰強顯誰性。②等濃度等體積的強酸與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等濃度等體積的 溶液和 溶液混合))6.[ 相加等于14,一酸一堿混合](1)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 ___7。(2) 時,的溶液與的氨水等體積混合, ___7。(3)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 ___7。(4)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 ___7。(5) 時,的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 ___7。(6) 時,的溶液與的 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呈____性。堿【解析】 (1)時,的溶液,溶液中的;的溶液,溶液中的 ,二者等體積混合時,酸電離出的等于堿電離出的,且最后生成強酸強堿鹽和 ,溶液呈中性,。(2)時的溶液,溶液中的; 的氨水,溶液中的,但溶液中“可電離但未電離”的 還有很多,因此二者等體積混合時,溶液中的過量,使溶液顯堿性, 。(3)時,的溶液,溶液中的; 的溶液,溶液中的 ,但溶液中“可電離但未電離”的還有很多,因此二者等體積混合時,溶液中的 過量,使溶液顯酸性, 。(4)時的溶液,溶液中的;的溶液,溶液中的,二者等體積混合時,酸電離出的 等于堿電離出的,且最后生成強酸強堿鹽和,溶液呈中性, 。(5)時,的溶液,溶液中的; 的溶液,溶液中的 ,二者等體積混合時,酸電離出的等于堿電離出的,且最后生成強酸強堿鹽和 ,溶液呈中性,。(6)無論溫度是多少,都表示, 都表示。時,的溶液中 ,但由于時,因此,則的 溶液與的溶液等體積混合,過量,溶液顯堿性。【解題要領】時相加等于14、酸堿、一強一弱、等體積混合:誰弱顯誰性。時 相加等于14、強酸強堿無論是幾元強酸或幾元強堿、等體積混合,溶液呈中性7.[指定 ,比較溶液體積或濃度大小](1) 時,若的溶液與的 溶液混合后顯中性,則___ 。(2) 時,若的溶液與的 溶液等體積混合后顯中性,則___ 。(3) 時,一元酸溶液 與溶液混合后,為7,則___ 。(4) 時,一元酸溶液與溶液等體積混合后, 為7,則___ 。(5) 時,一元酸溶液與溶液等體積混合后, 為7,則___ 。【解析】 (1)未確定是強酸還是弱酸,需要討論。①若為強酸,屬于“ 時相加等于14、強酸強堿”型,當溶液等體積混合時,溶液顯中性,因此 。②若為弱酸且,屬于“時相加等于14、酸 堿、一強一弱、等體積混合”型,混合后溶液為酸性(誰弱顯誰性),若要使混合后溶液顯中性,則 溶液要稍微少一點,因此。由上述可知, 。(2)未確定是強酸還是弱酸,需要討論。①若為強酸,屬于“時 相加等于14、強酸 強堿”型,當溶液等體積混合時,溶液顯中性。根據電荷守恒可得,當溶液呈中性時, ,則。②若為弱酸,屬于“時相加等于14、酸 堿、一強一弱、等體積混合”型,混合后溶液為酸性(誰弱顯誰性),與題目“混合后顯中性”矛盾,可知肯定不是弱酸。綜上所述,只能是強酸,且混合后顯中性時,。【杰哥提醒】看到中性且與離子濃度大小有關的題目,優先考慮電荷守恒,將代入電荷守恒等式,即可判斷(3)未確定是強酸還是弱酸,需要討論。①若為強酸且 ,屬于“等濃度、等體積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混合”型,溶液顯中性符合題意。②若為弱酸且 ,屬于“一元酸 一元堿、一強一弱,等濃度、等體積混合”型,混合后溶液顯堿性(誰強顯誰性),若要使溶液顯中性,則溶液的體積應大一些,即 。由上述分析可知, 。(4)根據電荷守恒可得 ,當溶液呈中性時,則。無論 是強酸還是弱酸都符合電荷守恒,只要溶液是中性,都有。未確定是強酸還是弱酸,需要討論。①若為強酸,因為等濃度、等體積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混合,溶液呈中性,因此 為7時,。②若 為弱酸,因為等濃度、等體積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強堿混合,溶液顯堿性(誰強顯誰性),若要使溶液顯中性,則濃度應大一點, 。綜上所述,。(【解題要領】比大小的題目,往往可以先抓“特殊點”,隨后再根據信息進行微調)等濃度、等pH的酸或堿的幾種比較8.[等濃度]常溫下,有下列5種溶液:的 溶液;的溶液;的溶液;的 溶液;的 溶液。(1) 由水電離出的 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等體積的各溶液分別與足量鋁粉反應,生成 的物質的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用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完全中和等體積的①、②、③,消耗 溶液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解析】 (1)由酸電離出的分別為①小于, ,;由堿電離出的分別為, 。酸(或堿)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或氫氧根離子濃度)越大,則對水的電離的抑制的效果越強,水電離出的越小;酸電離出的與堿電離出的 濃度相同時,酸、堿對水的電離抑制效果相同,因此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 由大到小的順序為。【解題要領】處理“由水電離出的或 ”題型,要注意:①外加酸或外加堿會抑制水的電離;②鹽類的水解會促進水的電離。此外,酸電離出的與堿電離出的如果相同,則酸、堿對水電離的抑制效果是相同的(2)假設溶液體積均為,分別進行討論。強酸:根據關系式 ,、的溶液,生成;、的 溶液,生成。ⅱ強堿:根據關系式,、 的溶液,生成;、的 溶液,生成。ⅲ弱酸雖然醋酸的電離程度很小(約 左右),但只要加入足量的,則所有“可電離的”都會電離,因此 的一元弱酸“可電離出的”為,生成 。由以上分析可知,生成的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解題要領】①酸與足量的活潑金屬(如、等)反應,利用“可電離出的”來判斷最終生成 的物質的量;②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溶液和溶液與足量的活潑金屬(如、 等)反應,根據關系式可知,生成的 的物質的量更多)(3)假設溶液體積均為,的溶液可電離出 ,的溶液可電離出,的 溶液“可電離”出,用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完全中和時,消耗 溶液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為。(【解題要領】 酸與足量的 溶液反應,利用“可電離出的”來判斷最終消耗 的物質的量,即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完全中和時,消耗的 的物質的量是完全一樣的)9.[等]常溫下,有下列6種溶液:的溶液;的 溶液;的溶液;的溶液;的 溶液;的 溶液。(1) 由水電離出的 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等體積的①、②、③、⑤、⑥分別與足量鋁粉反應,生成 的物質的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用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完全中和等體積的①、②、③,消耗 溶液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4) 向上述溶液各加入水后,溶液的 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解析】 (1)①、②、③表示的都是的酸溶液,酸電離出的 都是;④、⑤、⑥表示的都是的堿溶液,堿電離出的 都是,酸電離出的與堿電離出的 相同,則對水電離的抑制效果是相同的,因此由水電離出的,都是 。(2)假設溶液體積均為,分別進行討論。強酸:根據關系式 ,的溶液,生成;的 溶液,生成。強堿:根據關系式,的 溶液,生成;的溶液,生成 。ⅲ弱酸:的溶液,已電離出的,由于 的電離程度很小大約,故“可電離的”是遠多于 的,加入足量鋁粉最后生成的是最多的。綜上分析,生成的物質的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3)假設溶液體積均為,的溶液中,的 溶液中,的溶液中 ,但溶液中還有許多“未電離”的也可以和發生中和反應,因此消耗 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為。【解題要領】相同表示溶液中所含的 相同,無論是強酸、弱酸、還是幾元酸,相同,溶液中的 都是相同的。但強酸完全電離,溶液中所含的就是“可電離的 ”,弱酸部分電離,溶液中還有許多弱酸分子“可電離但是未電離”,因此等、等體積的強酸和弱酸,弱酸的濃度大、可電離的 數目多,與足量的活潑金屬如、反應,生成的多、完全中和消耗的也多(4)下,酸無論如何稀釋,都不會大于7;堿無論如何稀釋, 都不會小于7,所以酸和堿分開討論。①酸的稀釋:對強酸和而言,溶液由 稀釋至,體積增大為原來的10倍,變為原來的,加1,因此的 溶液和溶液稀釋后都變為3;對弱酸 而言,由于存在電離平衡,加水稀釋會促使電離平衡正移,因此的溶液稀釋至后 。②堿的稀釋:對強堿和而言,溶液由稀釋至 ,體積增大為原來的10倍,變為原來的,減1,因此的溶液和 溶液稀釋后都變為11;對弱堿 而言,由于存在電離平衡,加水稀釋會促使電離平衡正移,因此的溶液稀釋至后 。故稀釋后溶液的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解題要領】 )溶液的酸堿性與pH綜合10.(2023重慶) 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關于各點對應的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A.點的等于點的B.點的大于點的C. 點降溫過程中有2個平衡發生移動D.點【解析】 溫度升高,水的電離程度增大,則點的 小于點的 。分析題圖可知, 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銨根離子濃度:點點,且溫度越高 的水解程度越大,因此溶液酸性:點點 【點撥】“誰強顯誰性”,溶于水電離出的會發生水解:,而 不水解,因此飽和溶液顯酸性,:點 點。點降溫過程中有銨根離子的水解平衡、硫酸銨的溶解平衡(【易錯】注意不要忽略硫酸銨的溶解平衡,降溫,有硫酸銨晶體析出,溶解平衡逆向移動)、水的電離平衡3個平衡發生移動。分析題圖可知,曲線上的點表示硫酸銨的飽和溶液且恰好達到溶解平衡,曲線下方的點表示硫酸銨的不飽和溶液,曲線上方的點表示硫酸銨的過飽和溶液。 點表示的不飽和溶液,由電荷守恒可知, 。11.(2023廣東廣州測試)二乙胺 是一種有機弱堿,可與鹽酸反應生成鹽酸鹽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A.水溶液的B.水溶液的 隨溫度升高而減小C.水溶液加水稀釋, 降低D.水溶液中:【解析】 二乙胺是弱堿,其鹽酸鹽溶液呈酸性,又氯化二乙胺水解微弱,溶液中不完全水解,生成的 濃度小于,則 。升高溫度, 水解產生的氫離子濃度增大(【點撥】水解吸熱,升高溫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動,生成更多的), 減小。氯化二乙胺水解顯酸性,加水稀釋后,促進水解,但溶液體積增大,氫離子濃度減小【點撥】加水稀釋使減小的程度大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使 增大的程度,故酸性減弱, 增大。水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 水解的反應為【點撥】可類比的水解,但要注意對應的堿為,但對應的堿為 ,還存在水的電離,則 ,該等式不成立。12.(2023北京四中期中)測定溶液先升溫再降溫過程中的 ,數據如下。時刻 ① ② ③ ④溫度/ 25 30 40 259.66 9.52 9.37 9.25實驗過程中,取①④時刻的溶液,加入鹽酸酸化的 溶液做對比實驗,④產生的白色沉淀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④的與①不同,是 濃度減小造成的C. 的過程中,溫度和濃度對水解平衡移動方向的影響一致D.①與④的 值相等【解析】 屬于強堿弱酸鹽,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與①的溫度相同,但不同,且①④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的 溶液后④產生的白色沉淀多是由于 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實驗過程中易被氧氣氧化成, 濃度降低,促使平衡:逆移,使溶液中濃度降低, 減小。為吸熱過程, 的過程中,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的過程中 減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動,因此溫度和濃度對水解平衡移動方向的影響相反。只與溫度有關,①與④溫度相同, 值相等。1.(2023遼寧大連聯考期中)常溫下,分別取未知濃度的和溶液,加水稀釋至原體積的 倍。稀釋過程中,兩溶液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A.為弱堿, 為強酸B.水的電離程度:C.若升高溫度,、點對應溶液的 均不變D.將點溶液與 點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解析】 縱軸為,當 時,表示溶液稀釋至原來體積的10倍。點溶液稀釋10倍,即由3變為4,對應 變化小于1,則是弱酸;點溶液稀釋10倍,即 由3變為4,對應減小1,則 是強堿。酸、堿均抑制水的電離,點溶液中 ,由水電離出的,、點溶液中分別為 、,則由水電離出的分別為、, 故水的電離程度: 。是強堿,升高溫度,溶液中 幾乎不變,但增大,變大,溶液的 減小。將點溶液與點溶液等體積混合,即將的 溶液與的 溶液等體積混合(【技巧】“以弱勝強”,常溫下 之和為14的酸和堿等體積混合,若為弱酸與強堿,則混合后),發生中和反應后, 有剩余,所得混合液呈酸性。2.(2024廣東揭陽期末)在常溫下,有關下列4種溶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編號 ① ② ③ ④溶液 氨水 氫氧化鈉溶液 醋酸 鹽酸11 11 3 3CA.在溶液①和②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氯化銨晶體后,兩種溶液的 均減小B.分別取溶液稀釋至,則4種溶液的C.將溶液②和③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D.將溶液②和溶液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則 (忽略溶液體積變化)【解析】 溶液①和②是堿溶液,溶液中 ;溶液③和④是酸溶液,溶液中。溶液①中和溶液③中 是弱電解質,部分電離,而溶液②中和溶液④中 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在溶液①中存在電離平衡:,向其中加入 晶體后,溶液中增大,電離平衡逆向移動,導致溶液中減小,則溶液的 減小;向溶液中加入晶體后,電離產生的與溶液中 結合形成,導致溶液中減小,即溶液的 也減小。溶液①和③中的溶質是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加水促進弱電解質的電離,變化程度較小,而溶液②和④中的溶質是強電解質,加水稀釋, 變化程度較大,所以稀釋后,溶液的, ,所以4種溶液的。是強堿, 是弱酸,當溶液②和③等體積混合后,溶液③中的大量剩余,得到的是與的混合溶液, 的電離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使溶液顯酸性,即 ,根據電荷守恒,得,且鹽電離產生的濃度大于弱電解質電離產生的的濃度,故 。將溶液②與溶液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則混合溶液中,解得 。3.(2023浙江杭州二中模擬)時,利用 的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溶液和 的混合溶液,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兩溶液中 的濃度相同,時的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以酚酞作指示劑,滴定 溶液至終點時,溶液由無色變為粉色B.曲線Ⅱ只出現一個突躍點其原因可能是與的 值相差不夠大C. 混合溶液滴定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逐漸降低D.混合溶液滴定至點時, 已經參與反應【解析】 的酸性強于的,溶液和 的混合溶液中的濃度相同,則溶液的起始 大,故曲線Ⅰ為滴定溶液的變化曲線,曲線Ⅱ為滴定 的混合溶液的變化曲線,曲線Ⅰ中 發生突變即達到滴定終點,此時消耗溶液,兩溶液中 濃度相同,則滴定混合溶液中的也需消耗 溶液,曲線Ⅱ中發生突變時共消耗溶液,則消耗 溶液。酚酞變色的范圍為,滴定溶液時的 突變在此范圍內,溶液由無色變為粉色。當兩種酸的混合溶液被滴定時,如果兩者電離程度相差不夠大,則滴定曲線只出現一個突躍點。是弱電解質,滴定時生成的 是強電解質,因此滴定 混合溶液的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會有增強,不會一直降低。滴定混合溶液時,先反應的是強酸 (【技法】反證法:假設和同時與反應,由于 是強酸,當未反應完時,會與反應生成,故可認為 先反應),只消耗溶液, 點時消耗溶液,說明 已經參與反應。4.(2024北京海淀區模擬)時,分別向的某酸 溶液和的某鹽溶液中滴加的溶液,水電離的 濃度的負對數與加入 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A. 為強酸B.時的電離常數約為C.B點溶液中D.D點溶液中有【解析】 酸抑制水的電離,根據題給圖示分析可知,曲線 表示溶液中相關量的變化曲線,則曲線表示 溶液中相關量的變化曲線, 為強酸弱堿鹽。由曲線 的起點可知,未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酸中水電離的,說明 溶液中,則 為強酸。溶液中水電離的即鹽水解生成的 ,由A點可知,, 的水解常數,則 的電離常數約為。點溶液中,, ,剩余,而 很小,則。根據電荷守恒,D點溶液中有。5.(陌生概念)(2023湖南長沙一中階段練習)電位滴定是利用溶液電位突變指示終點的滴定法。在化學計量點附近,被測離子濃度發生突躍,指示電極電位 也產生了突躍,進而確定滴定終點的位置。常溫下,用鹽酸標準溶液測定 某純堿樣品溶液中 的含量(其他雜質不參與反應),電位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A.點表示第一滴定終點, 點表示第二滴定終點B.該滴定過程需要酚酞和甲基橙兩種指示劑C.該純堿樣品溶液中含有的質量為D.到過程中存在【解析】 由已知信息“電位滴定是利用溶液電位突變指示終點的滴定法”可知,點、 點對應的電極電位均產生了突躍,即達到了滴定終點,故點表示第一滴定終點, 點表示第二滴定終點。電位滴定根據指示電極電位的突躍位置就可以確定滴定終點,無需任何指示劑。滴定過程中依次發生的反應為 、,若沒有 雜質,滴定到達兩個計量點消耗的鹽酸的量應相等,則第二個計量點相比第一個計量點多消耗的鹽酸為雜質 消耗的,故的質量為 。在整個滴定過程中,參加反應的離子是、 、,溶液中的不參加反應, 點是第二個滴定終點,此時完全反應生成,,在 點之前鹽酸不足, 。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