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乃喲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感受到歌曲中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土家族人民積極樂觀的性格;樂意參與音樂實踐活動。2.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通過親身參與演唱、演奏、編創等音樂實踐活動,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3.唱準do、mi、sol并能聽辨出三種不同的音高;能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乃喲乃》;初步感受土家族的文化及音樂特點,并能用擺手舞來表現歌曲的情緒。教學重難點:1.能感受到歌曲中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土家族人民積極樂觀的性格;樂意參與音樂實踐活動。2.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通過親身參與演唱、演奏、編創等音樂實踐活動,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1.師生問好師戴上土家族的頭飾與學生問好。師:同學們好,我是來自土家山寨的老師,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帶大家走進美麗的土家山寨,我們跟著音樂出發吧。2.課前熱身。播放《擺手舞》的音樂片段,帶領學生律動舞蹈。學生跟著老師圍成雙圈隨音樂跳擺手舞。3.介紹土家族師: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我們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地方,請看!這里山清水秀,吊腳樓是他們的家,姑娘們心靈手巧,能織出美麗的織錦,小伙子勤勞勇敢,能歌善舞。每當社巴節,他們都會跳起歡快的擺手舞。(設計意圖:本環節既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又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土家族擺手舞特點,為進入新課做好輔墊。以《乃喲乃》歌曲伴奏和范唱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了解土家文化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旋律。)二、感受與體驗1、發聲練習——“乃喲乃、乃喲嗬”(1)師范唱師:聽,山上的土家小朋友們正在向我們熱情地呼喊——乃喲乃、乃喲嗬,乃乃喲、乃喲嗬。(2)釋意并分句學唱師:你知道這幾句話的意思嗎?看老師的動作就知道了。(老師邊唱邊做“快快來”的動作)師:大家一起來模仿一下吧。(提醒學生的聲音要集中、音量不要太大、音色要美)(3)師生呼應師:老師是山上的土家小朋友,你們是山腳下的小朋友。請你們一起來回應老師。(4)生生呼應師用手示意班級同學分為兩組:請這邊的同學扮演山上的同學,這邊的同學是山下的同學。我們一起來呼應。(設計意圖:通過山上與山下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聲音進行要求與指導。在練聲中熟悉了歌曲的第一二樂句。)2.感受歌曲(1)第一次完整聆聽:歌曲中哪句歌詞出現最多次?師:是什么歌詞?老師剛才做了什么?誰來試一試?請其他同學幫他一起在“乃喲嗬”的地方拍拍手。(2)第二次完整聆聽,在“乃喲嗬”處拍手。(3)第三次完整聆聽:你每次等待拍手的時間是一樣長嗎?師畫簡筆畫:這個歌曲有幾個樂句?樂句都一樣長嗎?(4)第四次完整聆聽:請邊拍手邊唱出“乃喲嗬”(設計意圖:通過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多次聆聽感受音樂,能讓學生快速熟悉歌曲,從而降低歌曲學唱的難度。同時通過直觀的旋律線,讓學生了解歌曲的曲式結構,幫助學生掌握不規整的樂句的學唱。)三、聽辨“do、mi、sol”及旋律1.音符娃娃找家師:剛才我們唱的“乃喲嗬”是哪三位音符娃娃呢?請唱準他們的名字。(跟師做手號并唱出“do、mi、sol”)在這座山的山頂、山腰、山腳下有三座吊腳樓,你能把它們送回它們的家嗎?2.蛋托即興游戲(1)師用乒乓球隨意擺放,生唱師:如果音符娃娃住在蛋托里,他們的家在哪,你能唱唱嗎?(2)生即興擺,其他學生唱師:哪位同學想來試試?(3)師隨機擺出一條旋律,請學生唱3.聽辨旋律師:將剛才這些音符用線連起來就是一條旋律線。老師有三條旋律線,哪位同學可以告訴我老師彈奏的順序是怎么樣的。(1)聽辨——全體模唱——請學生指出是哪條——唱音符——唱歌詞(2)其余兩條同上。(設計意圖:借助蛋托游戲,讓學生唱準“do、mi、sol”的同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旋律線降低學生唱譜的難度,重點解決1555︱535|;5153︱113和1153︱113這三個片段的音準,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高低走向。)四、歌曲學習(一)樂譜學習1.分析樂譜,了解土家民歌特點。師:這三條旋律就是《乃喲乃》這首歌當中的旋律,這首歌曲的整體旋律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家找找整首旋律是由哪些音組成的。生:只有三個音。師:這就是土家族兒歌的特點,歌曲旋律通常只用兩個音或三個音組成。2.師生合作唱譜并做身勢,師唱前半句,生唱531并拍,之后嘗試完整唱譜。(二)歌詞學習1.出示歌詞,師范唱并畫簡筆畫。師:你們的音樂感真好!謝謝小樂手,請回自己的座位。老師很想來唱一唱這首歌,請仔細聽,認真看。2.師指著簡筆畫與生合作唱詞。師:我們一起來合作,請你們唱“乃喲嗬”并且拍拍手。3.跟鋼琴完整唱歌詞。4.結合圖譜、旋律線、身勢學唱音準有問題的樂句。5.歌曲情緒指導。6.部分學生上臺表演唱,其他學生評價。根據大家的建議,再次完整地演唱7.全班完整跟琴演唱歌曲。(設計意圖:利用簡筆畫、分句學唱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地記住歌詞。同時,用圖譜、旋律線、身勢等多種辦法去幫助學生糾正音準,避免了反復唱歌的枯燥)五、感受土家族舞蹈1.跟音樂跳擺手舞。師:你們歌聲真動聽。土家小朋友除了能唱歌,還能跳舞。他們跳的是什么舞?(擺手舞)我們起立,一起來試一試。2.引導學生創編師:土家族擺手舞的動作都是來源于生活和勞動。請你猜猜看,老師這幾個擺手的動作是在做什么?(向上擺-打招;向前擺-趕小雞;向左擺-撒種子;向右擺-摘果子)師:你能創編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擺手動作嗎?(學生嘗試后,帶領全班同學擺,在“乃喲嗬”處仍然拍手)3.載歌載舞師:讓我們跟著音樂再來感受擺手舞的魅力。請第一遍時跟老師做一樣的擺手動作,第二遍時選擇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擺手動作。大家邊唱邊擺,注意表情及情緒。4.欣賞社巴節擺手舞視頻師:土家族人究竟是什么時候會跳起擺手舞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六、二聲部感受1.示范圍圓圈的方法師:土家小朋友邀請我們一起參加他們的社巴節,他們喜歡一邊歌唱一邊圍著圓圈跳擺手舞,老師有個辦法,請你觀摩老師唱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前進?(播放音樂,師唱“喲(mi)-嗬嗬嗬(dododo)”)2.看乒乓球唱游師:土家小朋友他們會把“乃喲嗬”唱成“嗬嗬嗬”并拍拍手,一起來試試。老師出示兩個不同顏色的乒乓球,當黃色出現時唱“喲(mi)-”,白色出現時唱“嗬嗬嗬(dododo)”。3.跟音樂律動圍圈,師生合作唱“喲-嗬嗬嗬”,學生生感受二聲部。(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驗,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通過師生合作及律動的方式,將二聲部融入于無形讓學生用樂器、律動、聲音等多種方式表現歌曲,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綜合展示:師:土家小朋友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社巴節篝火晚會,聽,土家小朋友在呼喊我們呢!乃喲乃(535)——生:乃喲嗬(531)——師:乃乃喲(553)——生:乃喲嗬(531)——播放音樂,第一二段,隨音樂唱二聲部并圍圈,第三段邊唱邊跳擺手舞,第四段圍圈唱二聲部。小結:保持圓圈狀態,師示意安靜聆聽。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個民族的兒歌?生:土家族師:歌曲名稱是生:《乃喲乃》師:歌曲是由哪個音寫成的?生:135師:我們還跳了什么舞?生:擺手舞師:我們的祖國江山如畫,民族音樂各有特點,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用眼睛去發現祖國山河別樣的美麗,用心去感受民族音樂無窮的魅力。師:再見啦(535),生:再見啦(53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