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本單元教材分析:第三單元 珍愛我們的生命第八課生命可貴8.1 認識生命8.2 敬畏生命第十課保持身心健康10.1 愛護身體10.2 滋養心靈單元導語思考并回答:本單元學習目標是什么?答案與解析:本單元的主題是生命,幫助同學們從認識生命到敬畏生命,從守護生命到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質量,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為我們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第九課守護生命安全9.1 增強安全意識9.2 提高防護能力唐僧肉在《西游記》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據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在現實生活中,人真的可以返老還童,長生不老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8.1認識生命導入新課:中國最頂級食材第八課 生命可貴第三單元 珍愛我們的生命8.1 認識生命1.政治認同:認識到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保護意識,培養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2.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把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法治觀念:了解與生命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治意識,知道在生命活動中要遵規守法。4.責任意識:認識到自己的生命不僅屬于自己,還屬于家庭和社會,培養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核心素養目標:教學重點:生命的特點。教學難點:代際生命的接續、精神生命的傳承。學習目標:2.生命有何特點?1.生命的重要性?生活觀察生命中的重要儀式還有哪些?為什么要舉行這些儀式?從這些儀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那一刻,不僅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也是家族血脈的延續,愛與希望的傳遞。這不僅是對個人品德與能力的認可,更是開啟了一段新的學習與生活旅程的標志。這又是一次重要的身份轉換與思想洗禮。意味著青年將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這提醒我們應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尋找自我價值與人生目標。舉行這些儀式,不僅是對我們成長階段的紀念與慶祝,更是幫助我們明確人生方向,感悟生活、走向成熟,激發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從生命的儀式感中,我深刻感悟到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體味生命的美好。生命中的重要儀式還有哪些?為什么要舉行這些儀式?從這些儀式中,你感悟到什么?生命的重要性①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是地球上最為珍貴的財富。②有了生命,我們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才能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種種可能,才能創造璀璨的人類文明。1.生命的重要性?探究分享結合以上說法,想想每個人是否都有與眾不同之處,說說自己為何有與眾不同之處。答案與解析: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人之所以有與眾不同之處,主要是先天和后天兩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密碼,而且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會汲取不同的物質和精神養分,形成獨特的個性品質。葉子的脈絡、鋸齒大小,葉子的整體大小……都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在世界上,兩個擁有完全相同指紋的人出現的概率約為640億分之一。指紋可以幫助我們確定一個人的身份,它是一種有力的唯一性個體識別依據。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每個生命都不可替代。2.生命有何特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外形相貌、天資稟賦等各不相同,每個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會汲取不同的物質和精神養分,形成獨特的個性品質,擁有不同的人生道路。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遼寧撫順一位女孩發布了一則視頻“有個很疼你的爺爺奶奶是什么體驗?”,視頻記錄了爺爺奶奶和她的生活日常。有一次爺爺算了“一筆賬”,如果能再活十年,在外工作的孫女每年回來兩趟,就能再見孫女20回。“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薄_曼·羅蘭從嬰孩成長為兒童,又從兒童成長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2.生命有何特點?上述材料說明了生命有什么特點?2.生命有何特點?思考并回答: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生命?答案與解析: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最終結局都是死亡,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可以選擇過怎樣的人生。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時光,讓生命變得更豐富、更充實,更有意義。③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規律。我們應感恩生命的獲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都變得精彩和有意義。無數英烈為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獻出最寶貴的生命,是對有限生命卻有無限意義的有力詮釋。基因的遺傳作用:孩子的皮膚顏色、眼睛大小和形狀、發型、體型等外貌遺傳概率較高。比如:父母雙方都是雙眼皮時,孩子的雙眼皮概率為75%~100%;父母都是卷發時,孩子100%是卷發;父母中只有一人是卷發時,孩子50%也是卷發。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父輩、祖輩的身體特征、相貌、血脈。2.生命有何特點?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個人的生命很短暫,但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續。在生命的接續中,每個人的生命不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新聞鏈接: 長大我當空降兵觀看材料并思考:對于生命,除了自然生命,還包括什么?“地震男孩”程強的故事體現了哪種生命傳承關系? “地震男孩”詮釋生命的傳承:16年前汶川地震發生后,一批空降兵飛赴前線,在余震中冒死救人。在最后送別救援部隊的人群中,12歲的男孩程強高高舉起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大家叫他“地震男孩”。今天的他如愿成為了一名空降兵,并且還成為了空降兵某旅模范空降兵連“黃繼光班”班長。程強說:“他們救了我,我也要救更多的人?!?br/>◆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鬃觿摿⒌娜寮覍W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馬克思被公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兩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們的尊敬,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2.生命有何特點?探究與分享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偉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體現。在生命的傳承中,人類的精神不斷積淀和豐富。社會生命肉體生命是人存在的基本依托和載體。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承擔一定的角色,承擔相應責任的能力。人具有情緒和高級情感表征自己的精神性生命。拓展:生命的內容有哪些?總結:生命對于我們而言,不僅僅是身體的生命,還包括社會關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連線練習生命的特點把下面名言與對應的生命特點連接起來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1、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2、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5、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生命的特點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③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010302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04052.生命有何特點?課堂小結認識生命生命的意義生命的特點①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是地球上最為珍貴的財富。②有了生命,我們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才能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種種可能,才能創造璀璨的人類文明。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③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不可替代】【珍惜生命】【感恩生命、奮斗奉獻】【個體、社會關系的接續】【思想、信仰、道德等傳承】1.2023年8月,長沙市63歲老人徐是離世后捐獻了遺體角膜,而就在四個月前,他剛為母親完成角膜捐獻。38年來,其家中已有7人完成了遺體+器官捐獻,這份傳承了幾代人的大愛,感染了無數人。這生動詮釋了( )A.生命在接續中不斷豐富升華B.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C.優良家風能夠決定人的品質D.在孝親敬長中錘煉高尚人格A課堂練習2.他們一直在戰斗,出發在山崩地裂之時;他們一直在逆行,舍身于殘垣斷瓦之地;他們沖鋒在前,在烈火中燃燒青春;他們赴湯蹈火,用生命守衛生命……他們的生命如流星劃過,但是,忠誠可靠、赴湯蹈火、服務人民的新時期公安消防精神卻永存不朽。這體現了( )A.生命是不可逆的 B.生命是獨特的C.生命是有限的 D.生命有接續D課堂練習3.解放戰爭年代,爺爺章貴福不畏強敵,浴血奮戰;建國四十余載,父親章國清接過鋼槍,矢志強軍;和平盛世,章力仁獻身國防,逐夢軍營。三個年代,三套軍裝,三代軍人,祖孫三代跨越74年接力從軍。從生命的角度對上述材料認識正確的是( )A.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才能增強生命的韌性B.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存在和發展的自然規律C.我們不僅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生命,更要注重精神信念的傳承D.讓祖國繁榮昌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有的情感和志向C課堂練習4.“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边@告訴我們( )A.生命是可以從頭再來的B.生命是永恒的C.生命是不可逆的D.生命是不需要珍惜的C課堂練習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奶奶因病去世。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地接觸死亡。奶奶臨終前對大家說:“你們要好好活著,人死了就再也感受不到幸福了……”我不明白奶奶的話,她為什么要我們好好活著。我不斷尋找答案,漸漸認識到生命是有限的。重新審視生命,我發現本來習以為常的、不走眼的東西變得珍貴和美好起來。從此,我開始認真對待生命,努力讓每一天變得豐富、充實,并且有意義。(1)材料體現了每個人的生命具有哪一特點?(2)材料說明什么是無法抗拒的規律?(3)材料啟示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規律。我們應感恩生命的獲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都變得精彩和有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