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1奇妙的二氧化碳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教學主題 學習主題“二氧化碳”。本單元涉及的主要化學大概念:二氧化碳的性質;(2) 二氧化碳的用途;(3)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單元 第五章《奇妙的二氧化碳》 授課人 Xxx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課題1 本單元首先介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包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等。通過實驗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化學性質方面,重點講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燒等。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分析和總結。對于用途,結合其性質闡述,如因為密度大于空氣且不可燃燒,所以用于滅火;能參與植物光合作用,是氣體肥料的重要成分;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和舞臺效果等。課題2 本單元主要圍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展開。首先,會介紹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藥品,通常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接著,詳細講解實驗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在實驗操作環節,重點強調實驗步驟,如檢查裝置氣密性、添加藥品的順序和方法等。同時,會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如產生大量氣泡。還會探討制取二氧化碳時的注意事項,如控制反應速率、保證氣體的純度等。通過實驗,讓學生理解反應原理,學會根據氣體性質選擇合適的制取方法和裝置。并且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課題3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首先介紹碳在地球各個圈層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生物體內的有機碳等。接著講解碳從大氣進入生物群落的過程,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然后是有機物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傳遞和轉化,包括食物鏈中的碳流動。還會涉及碳從生物群落返回大氣的途徑,如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此外,會探討人類活動對碳循環的影響,如化石燃料的燃燒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同時介紹一些維持碳循環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環保措施。通過實地觀察、實驗模擬和數據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碳循環的原理和過程。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本單元先引入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接著講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如無色無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等,讓學生對其有直觀的認識。然后深入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如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與石灰水反應使溶液變渾濁等,通過實驗直觀呈現化學變化。在此基礎上,闡述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包括呼吸作用、燃燒等;以及消耗途徑,如光合作用。之后探討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如溫室效應,引發學生對環保的思考。最后,介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實驗原理、裝置和操作步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整個單元內容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邏輯清晰,逐步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奇妙的二氧化碳。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教學活動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實驗,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開展小組討論,探討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及環境影響。還可舉辦科普講座,邀請專家講解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教學資源上,利用多媒體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結構動畫、相關實驗視頻。提供科普讀物,如《二氧化碳的奇妙世界》。借助網絡資源,訪問專業的化學網站獲取最新資料。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的二氧化碳主題展區。本單元教學重點:1.二氧化碳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密度、溶解性、與水和石灰水的反應。2.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包括實驗原理、裝置和操作步驟。3.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環境中的作用及影響,如滅火、溫室效應。本單元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及理解。探究二氧化碳性質實驗中的操作規范和現象分析。運用二氧化碳知識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思維建立。單元學情 學生經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化學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對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二氧化碳這種常見氣體的深入理解還相對有限。在本單元學習中,優勢方面:多數學生對二氧化碳能滅火、參與光合作用等生活中的應用有所耳聞,但對其化學性質和相關反應原理的理解較為模糊。在實驗操作方面,學生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但在設計和分析實驗以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時,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引導和訓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依賴死記硬背,缺乏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和整合能力。然而,學生普遍對實驗充滿興趣,這為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針對這些學情,教學中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另外,對于實驗探究活動,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和分析實驗結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總體而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學習效果。單元目標 1.學生能夠準確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3.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過程,以及對環境的影響。4.學會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與二氧化碳相關的現象和問題。5.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6.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探索精神。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實驗探究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2.設計課時作業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3.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分層設置單元測試和家庭小實驗探究。單元實施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任務活動 當堂檢測 課時作業新授課 1 首先了解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其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接著學習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然后探討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用途,如滅火、人工降雨、作氣體肥料等。通過實驗演示和實例分析,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決定其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質。激發對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通過實驗和實例,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內容,對二氧化碳的性質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1.二氧化碳與水的實驗2.石灰石與二氧化碳反應實驗。 1、課堂練習2、課本p148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2 本節課將探索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首先,介紹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藥品,即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接著,詳細講解反應原理,即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然后,重點展示實驗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并解釋其選擇依據。在實驗操作環節,強調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如檢查裝置氣密性等。最后,通過實驗制取二氧化碳氣體,驗證其性質,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一奇妙的化學變化。 能理解實驗原理,清晰制取步驟。多數學生能夠正確操作實驗,正確組裝儀器、收集氣體。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實驗。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的選取。 1、課堂練習2、課本p153,p154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3 首先介紹碳在地球各個圈層中的存在形式,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生物體內的有機碳等。接著講解碳從大氣進入生物群落的過程,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然后是有機物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傳遞和轉化,包括食物鏈中的碳流動。還會涉及碳從生物群落返回大氣的途徑,如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探討人類活動對碳循環的影響,如化石燃料的燃燒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教會學生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質分析、說明其對自然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能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為例,認識物質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轉化及其 對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能初步形成資源回收、保護環境 的意識,踐行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 調查家庭中二氧化碳排放源,并制定減排計劃。2. 制作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用途的手抄報。 1、課堂練習2、課本p159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課時設計(課題1)課題 5.1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為第五章第一節,本節教學中,首先會講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如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等。接著深入探究其化學性質,像不可燃不助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通過實驗直觀展示這些性質,幫助學生理解。在用途方面,著重介紹其用于滅火、人工降雨、氣體肥料等。將性質與用途緊密結合,讓學生明白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思維。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二氧化碳過量帶來的環境問題。2.學習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此內容前,已具備一定化學基礎。但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他們對生活中的現象充滿好奇,可通過實際案例引導學習。部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學中應注重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3.學習目標確定 1. 熟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如密度、溶解性等。2.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像與水、堿的反應。3. 能夠解釋二氧化碳在生活和工業中的常見用途。4. 學會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5. 理解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樹立環保意識。6.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二氧化碳相關的實際問題。4.學習評價設計 1.課件隨堂練習2.校本課時作業3.課堂實驗5.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展示】化學學科的教材,引入“屠狗洞”的問題。【提問】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學生嘗試說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身影,二氧化碳可以運用到什么地方? 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清晰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在實驗中,觀察細致,操作規范。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觀念構建】明確二氧化碳各個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是無色氣體,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液態,在更高壓強、更低溫度下可轉化為外形與冰相似的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在高于 -78 . 5℃時升華,直接轉化為氣態。【觀察思考】小實驗一:向盛有空氣的氣球中通入二氧化碳。小實驗二:向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旋緊瓶蓋并充分振蕩。【現象分析】實驗一:氣球漂浮在二氧化碳中,實驗二:瓶子癟了。【結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板書】 引導學生認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認識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中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認真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觀察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認識到碳酸飲料的制作便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能認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任務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方法導引】向學生介紹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即探究氣體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強調操作的安全性。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濾紙的顏色變化。【實驗1】將白色濾紙條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取出后烘干,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實驗現象。【現象分析】濾紙條顏色不變。【板書】實驗探究觀察氣體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變色。【實驗2】如圖所示,打開一個汽水瓶的蓋子,塞上帶導管的橡 皮塞(注意導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將導管伸入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餾水中,輕輕振蕩汽水瓶,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現象分析】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板書】實驗探究觀察氣體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變色。【實驗 3】如圖所示,將實驗 2的試管加熱,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現象分析】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板書】實驗探究觀察氣體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變色。【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實驗1:將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 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從實驗中能得到什么結論?【提問】 蠟燭從下往上熄滅說明了什么?【引出結論】二氧化碳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傾倒到燒杯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下沉,從燒杯底部逐漸充滿燒杯,因此燒杯中下部蠟燭火焰比上部的先熄滅。【板書】實驗探究觀察二氧化碳密度。實驗2:將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提問】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什么?【引出結論】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實驗中,通入汽水中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難溶于水的物質生成。這是由于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板書】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實驗。【實驗小結】1.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不穩定,稍加熱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2.二氧化碳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3.二氧化碳與石灰石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鈣沉淀。【板書】二氧化碳性質歸納 認真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注意實驗裝置的組成和操作方法。仔細觀察紫色石蕊的顏色變化,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現象描述】濾紙條顏色不變,氣體二氧化碳無法使紫色石蕊變化。【實驗原理】【實驗現象描述】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有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的新物質生成。認真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注意安全,正確使用酒精燈。仔細觀察紅色石蕊溶液的顏色變化,記錄實驗現象。【實驗原理】【實驗現象描述】生成的碳酸不穩定,加熱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石蕊溶液重新變成紫色。仔細觀察蠟燭火焰的熄滅順序記錄實驗現象。【觀看實驗視頻】【實驗現象描述】蠟燭從下往上熄滅。仔細觀察澄清的石灰水,記錄實驗現象。【觀看實驗視頻】【實驗原理】【實驗現象描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白色沉淀。【應用】在室內生個炭火盆,能使石灰漿抹的墻壁加速干燥。【提問】學生回顧前面屠狗洞的問題,認真思考,并嘗試獨立回答。 能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交流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實驗1】:將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 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從實驗中能得到什么結論?【提問】 蠟燭從下往上熄滅說明了什么?【引出結論】二氧化碳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傾倒到燒杯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下沉,從燒杯底部逐漸充滿燒杯,因此燒杯中下部蠟燭火焰比上部的先熄滅。【板書】實驗探究觀察二氧化碳密度。【實驗2】:將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提問】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什么?【引出結論】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實驗中,通入汽水中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難溶于水的物質生成。這是由于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板書】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實驗。【實驗小結】1.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不穩定,稍加熱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2.二氧化碳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3.二氧化碳與石灰石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鈣沉淀。【板書】二氧化碳性質歸納 仔細觀察蠟燭火焰的熄滅順序記錄實驗現象。【觀看實驗視頻】【實驗現象描述】蠟燭從下往上熄滅。仔細觀察澄清的石灰水,記錄實驗現象。【觀看實驗視頻】【實驗原理】【實驗現象描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白色沉淀。【應用】在室內生個炭火盆,能使石灰漿抹的墻壁加速干燥。【提問】學生回顧前面屠狗洞的問題,認真思考,并嘗試獨立回答。 能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交流任務五: 拓展知識:石灰石煅燒石灰石可以得到生石灰,生石灰與水反應可以轉化為熟石灰,氫氧化鈣又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最終轉化為碳酸鈣。從化學變化的角度解讀《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物理變化“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思考交流】1. 取一小塊片狀石灰石,仔細觀察,看看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2. 用坩堝鉗夾持石灰石,放在酒精噴燈外焰上灼燒幾分鐘后,放在陶土網上冷卻,看看石灰石灼燒后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3. 將石灰石灼燒后的產物投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可以觀察到什么現象? 4. 將燒杯靜置片刻,取少量上層澄清的液體置于試管中,向液體中吹氣,觀察現象。 嘗試自己進行實驗,并能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交流任務六: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重要物質,其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是優良的滅火劑。干冰 升華(或液態二氧化碳汽化)時能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大量的熱,是良好的制冷 劑,常用于食品的保鮮。干冰升華導致的低溫,能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可用于人工增雨。 二氧化碳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產純堿、小蘇打、化肥、塑料等。 綠色植物吸收太陽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有機化合物,為動物和人類提供能量。二氧化碳可以作為氣體肥料。 1.小組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列舉二氧化碳在工業、農業、生活等方面的常見用途,每組推選代表進行發言。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如二氧化碳用于食品保鮮、滅火等,讓學生分析其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3.創意展示:要求學生以繪畫、模型或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二氧化碳的多種用途。4.實驗設計:設計實驗,讓學生探究如何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質來達到某種特定的用途,如自制汽水。 學生對二氧化碳用途的理解較為全面,能列舉常見的用途,如滅火、人工降雨等。在實際應用的案例分析中,表現出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對于一些創新用途的拓展思維還需進一步培養。任務七:課堂檢測【提問】學完本課題,談談你收獲……【反饋練習】課堂練習和校本練習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4.板書設計一、二氧化碳的性質1.物理性質①無色無味氣體 ②密度比空氣大 ③能溶于水2.化學性質①一般不可燃、不助燃 ②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二、二氧化碳的用途1.滅火 2.制冷 3.其他:光合作用原料,化工原材料等。6.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校本課時7.教學反思與改進作為一名化學老師,在“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這一教學內容結束后,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展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密度比空氣大、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學生的參與度較高,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些知識點。但在教學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生成碳酸,講解得還不夠透徹,導致部分學生理解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多運用多媒體動畫等形式,將微觀的化學變化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次,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方面還有所欠缺。雖然安排了實驗環節,但在實驗設計和問題引導上不夠精準,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后續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鼓勵他們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 在教學內容的拓展方面,對于二氧化碳在實際生活中的最新應用介紹不足。可以引入更多的實際案例,如二氧化碳在溫室氣體減排中的作用和相關技術的發展,增強學生對化學與社會發展關系的認識。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部分環節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總結和拓展時間緊張。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完成。總之,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明確了改進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5張PPT)(滬教版)九年級上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5.1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隨堂檢測05課堂總結06課堂典例010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03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培養學生環保意識,認識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教學目標新知導入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汽車尾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新知導入二氧化碳廣泛存在于空氣中,無色無味,占大氣總體積的約0.03%-0.04%。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新知導入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屠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甚至死亡,但人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什么?新知導入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思考:1.為什么人安然無恙,狗確離奇死亡?2.人為什么沒有察覺殺死狗的兇手?例1、二氧化碳占空氣總體積的0.03%,正常情況下能維持這個含量基本不變是因為自然界存在如下圖所示的循環過程,圖中A處不包括下列哪項 ( )A.人和動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用作燃料驅動火箭D.含碳燃料的燃燒課堂典例【答案】C【解析】A處在循環過程中起的作用是把,轉化成C,在四個選項中,只有C,消耗了,沒有產生C(生成了O),所以,A處不包括C項。故選C。模塊一 二氧化碳的性質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加壓降溫降溫壓縮降溫101Kpa-78.5℃顏色、氣味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小實驗一:向盛有空氣的氣球中通入二氧化碳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現象:氣球漂浮在二氧化碳中結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大家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到實驗室中試一試噢~密度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屠狗洞的真相山洞中有大量石筍,經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二氧化碳沉積在人類腰間以底,狗的身高不足人膝,狗的呼吸也需要氧氣,因為氧氣的含量不足所以狗因缺氧而死。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小實驗二:向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旋緊瓶蓋并充分振蕩溶解性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現象:瓶子癟了結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中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就是利用這一性質。溶解性探究新知任務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思考:二氧化碳氣體能溶于水,是否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探究新知任務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0102二氧化碳是否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提出問題二氧化碳不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猜想假設接下來我們設計實驗觀測和記錄,得出結論。設計實驗,證明假設03探究新知實驗1:將白色濾紙條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取出后烘干,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任務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現象:濾紙條不變色結論: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探究新知實驗 2:將一瓶汽水瓶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注意導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將導管伸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餾水中,輕輕振蕩汽水瓶,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將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任務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現象: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結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新物質C + O C探究新知實驗 3:將實驗2中的試管加熱,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加熱含石蕊的碳酸溶液任務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現象:紫色石蕊溶液由紅色變為紫色結論:碳酸不穩定受熱易分解O + C↑探究新知0102二氧化碳可以助燃嗎?二氧化碳可以點燃嗎?提出問題二氧化碳不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不可以點燃。猜想假設接下來我們設計實驗觀測和記錄,得出結論。設計實驗,證明假設03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探究新知實驗1:將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探究新知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探究新知實驗現象燒杯下部蠟燭火焰比上部的先熄滅。實驗原理 C密度大于空氣 ,氣體下沉,從底部逐漸充滿燒杯。實驗結論C氣體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探究新知實驗 2:將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探究新知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探究新知實驗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原理 C + Ca CaC↓ + O實驗結論運 用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實驗室中常利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在室內生個炭火盆,能使石灰漿抹的墻壁加速干燥。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探究新知二氧化碳 顏色 性質 氣味 密度 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燒無色 氣體 無味 大于空氣 可溶不支持二氧化碳性質歸納任務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實驗:關于二氧化碳是否助燃與可燃的實驗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例2、 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加熱溶液,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 )A. 紅色—紅色—無色 B. 紫色—紅色—無色C. 紫色—紅色—紫色 D. 紅色—藍色—無色【答案】B【解析】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生成碳酸,溶液由紫色變紅,加熱的過程碳酸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由紅色變回紫色。故選B。課堂典例例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燃著的木條伸入充滿氣體的集氣瓶中,木條熄滅,則該瓶中盛有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氣體。B.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某無色溶液中呈現紅色,該溶液中一定溶有二氧化碳。C.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膜。D.人與動物的呼吸作用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所以,樹林中空氣清新。課堂典例【答案】C【解析】A項錯誤,如果集氣瓶里盛的是,木條一樣會熄滅;B項錯誤,紫色石蕊試液只要遇酸就會變紅,不一定必須是醋酸;C項正確。D項錯誤,只要是呼吸作用,動植物都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例4、 下列操作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 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將二氧化碳傾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D. 將二氧化碳加壓降溫制成干冰【答案】D【解析】A、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過程中有新物質碳酸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過程中有新物質碳酸鈣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將二氧化碳傾倒入盛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蠟燭熄滅,此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將二氧化碳加壓降溫壓縮成干冰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課堂典例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探究新知拓展:從化學變化的角度解讀《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物理變化“烈火焚燒若等閑”→ CaC CaO + C↑“粉骨碎身渾不怕”→ CaO +O Ca“要留清白在人間”→ Ca + C CaC↓+O任務五拓展知識:石灰石高溫探究新知任務五拓展知識:石灰石煅燒石灰石可以得到生石灰CaC CaO + C↑高溫生石灰與水反應可以轉化為熟石灰CaO + O Ca熟石灰與二氧化碳反應得到碳酸鈣Ca + C CaC↓+O模塊二 二氧化碳的用途探究新知任務六二氧化碳的用途滅火劑干粉滅火器消防滅火器機探究新知任務六二氧化碳的用途制冷劑人工降雨食物保鮮舞臺造霧實 驗 ②: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探究新知任務六二氧化碳的用途其 他化工原料碳酸飲料氣體肥料例5、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錯誤的是( )A.環境監測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時不包括該氣體。B.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氣體。C.在蔬菜大棚中,適量補充其含量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D.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攜氧能力降低。課堂典例【答案】D【解析】不屬于二氧化碳性質,是一氧化碳的性質。再說,人與動物的呼吸作用能排出血液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不會影響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故選D。例6、農業科技人員向農民建議,在利用溫室進行生產時,可向溫室里施放適量的二氧化碳,這是因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蟲窒息死亡,從而防治病蟲。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可產生溫室效應,抑制雜草生長。D.二氧化碳能夠滅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災。課堂典例【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促進農業生產,最關鍵的作用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機物的生成。故選 B。模塊三 練習與實踐1、甲、乙、丙、丁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質,它們之間有如下轉化關系①甲+丙 乙 ②乙+ 丙 ③丁在高溫下分解可得丙 ,則甲、乙、丙、丁依次是( )A.C、CO、C、CaCB.C、C、CO、NaCC.CO、C、C、CaCD.C、C、CO、CaC隨堂檢測【答案】A【解析】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質,抓住突破口:丁能高溫分解的是碳酸鈣;由分析推知丙為二氧化碳;甲為碳;乙為一氧化碳.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正確。即甲、乙、丙、丁依次排列的順序是:C,CO,C,CaC.故選 A。2、等質量的兩份C:,一份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mg,另一份經C→CO→C的轉化后,再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沉淀ng。則m與n的關系是( )A. m>n B.m=n C.m【答案】C【解析】把C直接通入石灰水,C+ Ca= CaC ↓+O,說明C→ CaC。另一份是C+C 2CO,2CO+ 2C,C+Ca=CaC↓+O,說明C→ 2CaC,所以n=2m,n>m。故選 C。隨堂檢測3、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可簡單地表示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氣(1)據此判斷: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2)從這一反應出發,請你提出一種提高大棚(指用于種植蔬菜等的塑料棚)作物產量的方法:_______。隨堂檢測葉綠體光【解析】(1)碳、氫(2)可使用二氧化碳作氣體肥料。根據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氫兩元素。由此反應式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離不開二氧化碳。所以可使用二氧化碳作氣體肥料,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doc 5.1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