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碳達峰和碳中和課程導入1.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這里“碳”是指二氧化碳碳達峰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在某一個時間點達到歷史峰值。碳中和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等于或小于其自然環境能夠吸收的總量,也就是說達到了二氧化碳排放與吸收平衡。那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量呢?也就是為什么要進行“碳達峰、碳中和”呢2、為什么要進行“碳達峰、碳中和”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甚至日常生活都會消耗大量煤炭、石油等碳資源,最終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大氣中,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溫上升。氣溫上升,極地冰川融化,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像視頻中圖瓦盧這樣地勢低洼的國家就會面臨著被整體淹沒的風險。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未來被淹沒的國家就不只是圖盧瓦了!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氣溫達到了近千年以來的最高值,比工業化前升高了1.2°C。課程導入重點學習重點學習觀察下圖(圖中數字表示通過不同途徑產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對值),思考并討論:1.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有哪些 二氧化碳的吸收途徑又有哪些 觀察圖發現,上升箭頭代表著釋放,下降箭頭代表著吸收,所以:二氧化碳產生的途徑有:二氧化碳吸收的途徑有:(1)綠色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2)江河湖海的水體也會溶解二氧化碳,一部分最終轉化為碳酸鹽。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1)生物的呼吸作用;(2)生物體被微生物分解;(3)海水中的弱酸分解;(4)化石燃料的燃燒。(5)火山噴發時產生的高溫也會導致石灰巖(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分解為二氧化碳并釋放到大氣中重點學習觀察下圖(圖中數字表示通過不同途徑產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對值),思考并討論:2.二氧化碳的循環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有什么重要意義 如果沒有二氧化碳,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缺少了原料,光合作用無法進行則氧氣就無法產生,而動植物和人類的呼吸是需要氧氣的。因此:二氧化碳的循環為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和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條件。重點學習觀察下圖(圖中數字表示通過不同途徑產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對值),思考并討論:3.從碳循環的角度分析,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業革命以后,大量的化石燃料被人類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燒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化石燃料的燃燒二、認識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密度溶解性無色無味密度約為空氣的1.5倍能溶于水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重點學習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與水反應碳酸不穩定,很容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礦泉水瓶變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內氣壓降低,大氣壓將礦泉水瓶壓癟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試劑遇到酸性溶液變紅色重點學習(2)與氫氧化鈣反應白色沉淀在實驗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3)既不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且本身無毒重點學習3.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還是農業生產中的氣體肥料以及工業生產碳酸飲料、純堿、化肥、醫藥產品等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且本身無毒,可用于滅火、作科學實驗和工業生產的保護氣。重點學習(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通過氧氣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實驗室里需要少量二氧化碳時,通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來制取。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發生裝置收集裝置重點學習在選擇發生裝置時需考慮在選擇收集裝置時需考慮反應物或催化劑的狀態與反應條件石灰石是固體,稀鹽酸是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制取的氣體的溶解性及密度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收集裝置為向上排空氣法重點學習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原理反應裝置該實驗需注意的事項固-液常溫型向上排空法1.不能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因為濃鹽酸具有較強的揮發性,會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導致二氧化碳氣體不純。2.不能用碳酸鈉代替塊狀的石灰石,因為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速度太快而難以控制,操作和收集都有困難。3.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因為稀硫酸與石灰石反應生成硫酸鈣,硫酸鈣微溶于水,會附著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甚至使反應停止。4.驗滿的方法:可以將燃著的火柴置于集氣瓶口,若火焰熄滅,則證明二氧化碳已經充滿了集氣瓶。重點學習三、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2020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承諾體現了我國的責任擔當,也是我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總之,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尋求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重塑碳循環的健康模式。一方面,要從源頭上減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控制二氧化碳的產生,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開發能替代化石燃料的綠色能源等。另一方面,對于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加大力度促進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轉化。比如:通過植樹造林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人工方法對二氧化碳進行捕集、利用與封存。重點學習其他內容CO2 + 3H2CH3OH + H2O催化劑重點學習其他內容課程導入1.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2.為什么要進行碳達峰、碳中和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2.二氧化碳的性質與實驗室制法3.實現“雙碳目標”的途徑“液態陽光”技術長話短說課程回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4 碳達峰和碳中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