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第13課 五四運動一、核心素養目標:時空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黎和會召開的背景,認識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和導火線。歷史解釋:通過閱讀分析史料、合作探究,闡明五四運動的背景和意義。通過對五四運動口號的解讀,概括五四運動的性質。史料實證:通過閱讀課本、圖片、視頻等資料,掌握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通過表格歸納法,提高獲取信息、歸納信息的能力唯物史觀:通過閱讀分析史料和五四運動的口號,認識五四運動的性質和歷史意義并能對其進行正確的評價家國情懷: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各階層挽救民族危亡史實的學習,認識民族精神對國家命運和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教學重點:重點: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和重要意義難點: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理解五四精神三、教學方法:講述法、材料分析、多媒體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這場運動是怎樣發展的?有哪些深遠影響?(二)、講授新課: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五四運動的背景: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指1914年—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為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而爆發的世界級戰爭。材料:北洋政府,參加了協約國一方作戰,于1917年對德宣戰,派了小部分遠征軍去歐洲作戰,并派了大量民工到歐洲交戰地區擔負修筑工事 ,運送彈藥給養的任務。因此在1918年協約國戰勝后,中國屬于戰勝國。根據材料,結合教材,分析五四運動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美、法、日等戰勝國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和會,目的就是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劃分勢力范圍。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政府也派代表參加了會議。材料:當1918年11月11日“一戰”結束時,中國人欣喜若狂。政府宣布放假3天,而且到處都是慶祝的人群。——[美]周策縱《五四運動史》材料:即將召開的和會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機會,中國可以借此謀求某種程度上的公平待遇,并對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遭到的慘痛后果加以改正。 ——中國代表顧維鈞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了什么要求?結果如何?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的正當要求: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 收回青島主權。材料:德國在1897年強占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1914年一戰爆發后,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派海陸軍兩萬余人,在山東登陸,侵占山東許多地方。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 “二十一條”中,第一號內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權利,并加以擴大。因此,在巴黎和會上,日本認為中國已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德國在山東特權應轉讓給日本,無需在會議上討論。但一戰期間,中國也參加了對德作戰,是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完全有理由收回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因此,顧維鈞等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拒理力爭。材料:“1919年1月28日,中國代表團顧維鈞關于山東問題的精彩發言,使‘全場鼎沸,掌聲如雷’。以美國總統威爾遜為首,五強代表團紛紛離席,擁向前來與頤維鈞握手致賀,甚至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爵也心服口服前來握手,并鞠躬致意。——魏宏運《中國現代史》材料說明了什么?英、法、美操縱了會議,對中國的要求置若罔聞,竟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交給日本。2、導火線:材料:第156條 德國根據1898年3月6日之“中德條約”,及其他關于山東省之一切協約,所獲得之一切權利、特權,如膠州之領土、鐵路、礦山、海底電線等,一概讓與日本。 ——《凡爾賽條約》第8號第156條思考:為什么中國作為戰勝國,主權依然被侵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材料:5月3日晚7時北大禮堂擠滿了青年學生,有人以血書寫四個大字“還我青島”,不少人寫下了遺囑,他們相約第二天舉行示威,以表達憤慨。《京報》主筆邵飄萍在北大法科禮堂演講,講述了中國外交失敗的經過和原因,群情激憤。材料反映了什么?消息傳到國內,長期積壓在中國人民心頭的怒火,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了!2、經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3000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舉行示威游行。他們手執標語旗,散發傳單和宣言,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3、口號:材料: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材料反映五四運動口號有哪些?學生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北洋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30多名學生。第二天,北京學生進行總罷課。二、五四運動的擴大:材料: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達此目的。倘政府不顧和平,不完全聽從市民之希望,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特此宣告,敬求內外士女諒解斯旨。 ——陳獨秀《北京市民宣言》五四運動爆發后,中外對五四運動都有什么反應? 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擁護。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日本帝國主義反應 :日本帝國主義在天津、上海、南京、漢口等地集結軍艦,脅迫北洋政府取締學生的愛國運動。這種挑釁行為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學生一致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6月3日,北京學生再次走上街頭,開展大規模的愛國宣傳活動,遭到軍警鎮壓,先后有800多名學生被捕。消息傳出,6月5日,上海工人全體罷工,商人罷市。材料:火車司機和工人向路局聲明,他們已經決定要參加全國廣泛的運動,并將實行罷工……有一個工人疾呼:“學生是愛國的,難道我們工人就不愛國嗎?”材料:“忍痛停業,冀救被捕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材料:上海各界舉行民眾大會,號召全國罷工罷市來援助學生。6月5日,上海日本紗廠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接著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罷工工人總數前后約有六、七萬人之多。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唐山、長辛店等地工人也舉行罷工。同日,上海商人罷市,罷市風潮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至上海。以上圖片反映了什么問題?在舉國上下洶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會約”上簽字。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材料:“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維護民族的生存與獨立,這實際上是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材料:社會各階層都參與到這場為國家命運奮斗的運動中。每個個體都為挽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而奮斗。 ——彭明《五四運動史》通過材料分析五四運動的意義是什么?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材料:1938年,陳獨秀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為《“五四運動”過去嗎》,……據他理解,“五四”時期民眾要求的是民主和民族獨立,可以列舉如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及賣國賊。反對舊禮教的束縛,提倡思想解放、婦女解放以掃除封建的殘余。提倡科學,破除迷信,建設工業。反對古典文,提倡語體文,以為普及教育和文化的工具。提倡民權,反對官僚政治。——周策縱《五四運動史》五四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材料:五四運動的親歷者回憶說:“處于這個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非常激烈的變化……改變過去革命的方法,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這種思想在我頭腦中日益強烈,日益明確了。” ——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圖片說明了什么問題?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三)、課堂小結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它蘊含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四)、課堂練習:1、“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結合北京大學的歷史貢獻,能夠佐證這一重要表述的論據是( C )A.公車上書B.《青年雜志》的創辦C.五四運動的爆發 D.同盟會的創辦2、據1919年6月12日《晨報》載,天津總商會致電北京政府指出:“查棲息于津埠之勞動者數十萬眾,現已發生不穩之象,倘遷延不決,成事實,其危厄之局,痛苦有過于罷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說明 ( D )A.五四運動是由學生發動的 B.五四運動的中心在天津C.五四運動遭到了殘酷鎮壓 D.無產階級已經開始形成一股政治力量3、口號可以直觀地反映某一時期的歷史進程。以下口號屬于五四運動時期的是( D )A.“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B.“均田免賦”C.“民主與科學” 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4、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因為( D )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B、北京學生舉行抗議活動C、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D、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五)、板書設計第13課 五四運動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五四運動的經過3、五四運動口號二、五四運動的擴大1、五四運動的擴大2、五四運動的結果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