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教案【課標要求】了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fā)的原因、過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教材分析】本課共三個子目。“列寧主義的形成”一目描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成為矛盾的集合點,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俄國社會民主共黨的成立。列寧主義在一時期產生,主張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十月革命”的勝利一目講述了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第三目“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探索。本課講述了世界史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革命到建設的歷史,突出其歷史意義,強調其歷史經驗。【教學目標】1.了解十月革命爆發(fā)的歷史背景、時間,理解其重要意義。2.通過史料的解讀、歸納與辨析,理解十月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及新經濟政策實施的重要性。3.領悟蘇俄在社會主義道路建設過程中的開創(chuàng)性與艱辛,感受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充滿曲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教學難點:列寧、斯大林時期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一:播放紀念列寧150周年誕辰視頻。過渡:列寧在現在的俄國人眼中,仍然是傳奇般的存在,今天我們將會一起學習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與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探索。環(huán)節(jié)二:出示材料,講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進入20世紀的俄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資本主義類型的國家,然而總體上俄國發(fā)展仍處于相當落后的狀態(tài)……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幾乎每年都發(fā)生局部的饑荒……俄國工業(yè)化的進展造就了俄國歷史上第一代產業(yè)工人,他們雖然只占勞力總數的10%,卻蘊藏著強大的革命能量……俄國工人的工資水平居全歐洲末位,平均每天勞動時間卻長達11個小時,勞動條件惡劣,職業(yè)病流行。”——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三編》工人群體的壯大,他們渴望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高工資待遇,渴望發(fā)出工人群體的訴求,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組織領導工人運動。過渡:為了將工人運動由單純經濟性質導向反對專制制度的政治性運動,當時流亡國外的一批革命者展開了積極的活動。其中,最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革命家是列寧。環(huán)節(jié)三:講述列寧的生平經歷、列寧主義的形成,體會列寧為追求理想而不畏艱險的人生態(tài)度。在哥哥的影響下,列寧從學生時代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87年12月,當時在喀山大學就讀的列寧應參加抗議當局的活動而被捕,并被開除學籍。1888年秋,從流放地回來的列寧參加了馬克思主義小組,不久即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893年秋,列寧來到彼得堡,在俄國的政治中心從事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1897年2月,列寧被流放西伯利亞,后又流亡國外。在流放地和國外,列寧繼續(xù)以堅定的信念從事著革命活動。過渡:列寧1917年領導的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環(huán)節(jié)四:出示文獻、圖片等史料,結合教材,講述十月革命爆發(fā)的歷史背景、時間及其勝利的歷史意義。過渡:革命的過程步履維艱,維持革命勝利的成果更加困難。(出示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蘇俄內戰(zhàn)形勢圖,1918—1922年)環(huán)節(jié)五:講述十月革命勝利后,為應對不同時期的社會問題,蘇維埃政權先后采取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列寧逝世后,蘇聯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蘇聯模式”,突出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的曲折。【課堂小結】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板書設計】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動蕩的年代”:20世紀初的俄國“歷史的先聲”:列寧主義的形成“革命的槍聲”:1917年十月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