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優美的漢字懶得見人真心退二線讀時是一, 用時是二兩人爭球,一人倒勾指東話西一群羊被宰倒數第一朋友別后再相逢(靨)(一)(乙)(以)(詣)(君)(由)(有)猜字謎:一、漢字的起源倉頡造字說相傳上古黃帝時期,史官倉頡根據日月星辰、鳥獸足跡等自然現象創造了漢字。倉頡廟二、漢字的演變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隸書 草書 行書 楷書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具有象形程度高,字體方向不穩固的特點。甲骨文金文: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象形程度仍比較高,但已有了線條化的趨勢。金 文大篆:也叫籀(zhòu)文,上承金文,下啟小篆。大篆的代表是“石鼓文”, 石鼓文具有遒勁凝重的風格。字體結構整齊,筆畫勻圓,并有橫豎行筆,形體趨于方正。大 篆小篆:秦統一六國后,小篆成為全國通行的文字。小篆字體規整勻稱,字形有所簡化,象形程度進一步降低。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成熟于兩漢。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草書:結構簡省、筆畫連綿,難以辨認。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 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行書:是輔助隸書的簡便字體,運用連筆,書寫快捷,比草書容易 辨認,具有藝術審美價值。楷書:又稱正楷、真書。字形方正嚴整,有撇、捺和硬鉤,筆畫減少,波勢減少,筆畫趨于平易圓轉,便于書寫。三、漢字的構成漢字的六種構成方法即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一般認為前四種是構字方法,后兩種是用字方法。象形:簡化了事物的圖形,是最早造出來的漢字符號。如:“日” 寫 成 , “月” 寫 成 , 水 寫 成 , 牛 寫 成 。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號構成新字。如:“旦” 字 寫 成 , 意 為太 陽 出 地 平 線 而 升 起。會意:把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們的意義結合成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方法就是“會意”。形聲:由表義的形旁和表聲的聲旁結合起來構成。如:同一個形旁和不同的聲旁可以組成意義有關而讀音不同的詞。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與樹木有關的形聲字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又可以構成許多聲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例如用“胡”做聲旁,可以組成“湖、糊、葫、蝴、猢、瑚”等讀hú的形聲字。四、漢字的文化書法欣賞1、行書欣賞: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蘭亭集序》《祭侄稿》(局部) 《寒食帖》局部2、草書欣賞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張旭的草書:筆走龍蛇、縱逸不羈,其狂放之姿常常令人駭目驚心。后世對他們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懷素《自敘帖》(局部) 張旭《終年帖》(摹本局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