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表內乘法(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一、教材分析“表內乘法(一)”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重要教學內容。乘法是數學運算中的基本運算之一,它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形式,在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中都具有廣泛的應用。本單元主要包括乘法的初步認識、1 - 6 的乘法口訣及其應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游樂場中的游樂設施、小動物的數量等,通過讓學生觀察、數數、操作等活動,引出乘法的概念,使學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然后,教材逐步引導學生編制乘法口訣,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口訣,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材通過展示游樂場中過山車、小火車等游樂設施上的人數,讓學生數一數、算一算,從而引出相同加數相加的情況,為乘法的引入做好鋪墊。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教材通過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數一數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記憶和運用乘法口訣。教材的編排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由淺入深,逐步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教材通過豐富多樣的練習和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乘法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核心素養目標(一)數學眼光1. 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乘法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符號意識,使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和數量關系。2. 通過觀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數學知識。(二)數學思維1. 在學習乘法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通過讓學生觀察多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引導學生歸納出乘法的概念和意義。2. 鼓勵學生在解決乘法問題時,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計算乘法算式時,學生可以通過連加、利用乘法口訣等方法進行計算,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三)數學語言1. 培養學生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表達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含義以及乘法口訣的規律等,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2. 在課堂討論和交流中,引導學生傾聽他人的觀點,并用數學語言進行回應和質疑,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四)數學應用1. 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乘法問題,如計算物品的數量、總價等,讓學生體會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引導學生將所學的乘法知識運用到其他學科和實際情境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 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方法,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2. 熟記 1 - 6 的乘法口訣,能夠熟練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計算。(二)教學難點1. 理解乘法的含義,即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從加法的思維模式轉變到乘法的思維模式需要一定的過程,需要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2. 乘法口訣的編制和記憶。乘法口訣數量較多,且有些口訣之間容易混淆,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口訣的編制規律,采用有效的方法記憶口訣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四、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卡片、磁性黑板等教學用具。2.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一)導入新課1. 創設情境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有趣的地方——游樂場。(課件展示游樂場的圖片)看,游樂場里有好多好玩的游樂設施,你們都喜歡玩什么呀?生:我喜歡玩過山車。生:我喜歡坐小火車。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游樂設施上都有多少人吧。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游樂場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引出乘法做鋪墊。2. 觀察發現課件依次展示過山車、小火車、旋轉木馬等游樂設施的圖片,并提問:過山車上有 2 排座位,每排坐 3 人,過山車上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車上有 4 節車廂,每節車廂坐 5 人,小火車上一共有多少人?旋轉木馬上有 6 匹馬,每匹馬可以坐 2 人,旋轉木馬上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問題,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人數呢?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具體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觀察能力,為后續學習乘法奠定基礎。(二)探究新知1. 解決問題(1)過山車上一共有多少人?師:我們先來解決過山車上的人數問題。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3 + 3 = 6(人)。師:為什么用加法呢?生:因為過山車上有 2 排座位,每排坐 3 人,就是 2 個 3 相加,所以用加法。師:說得非常好。(板書:3 + 3 = 6)(2)小火車上一共有多少人?師:那小火車上的人數怎么算呢?生:5 + 5 + 5 + 5 = 20(人),因為小火車有 4 節車廂,每節車廂坐 5 人,就是 4 個 5 相加。師:(板書:5 + 5 + 5 + 5 = 20)同學們都很聰明,那旋轉木馬上的人數呢?(3)旋轉木馬上一共有多少人?生:2 + 2 + 2 + 2 + 2 + 2 = 12(人),旋轉木馬上有 6 匹馬,每匹馬坐 2 人,就是 6 個 2 相加。師:(板書:2 + 2 + 2 + 2 + 2 + 2 = 12)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讓學生用加法計算出人數,為引出乘法概念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相同加數相加的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2. 認識乘法(1)觀察算式特點師: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剛才寫的這些加法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呢?生:都是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師:對呀,像這樣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算式,我們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乘法。(2)引入乘法概念以 3 + 3 = 6 為例,師:2 個 3 相加可以寫成 2 × 3 = 6 或 3 × 2 = 6。(板書:2 × 3 = 6 3 × 2 = 6)這里的“×”叫做乘號,2 和 3 都叫做因數,6 叫做積。讀作:2 乘 3 等于 6 或 3 乘 2 等于 6。師:像 5 + 5 + 5 + 5 = 20 可以寫成 4 × 5 = 20 或 5 × 4 = 20,4 和 5 是因數,20 是積。2 + 2 + 2 + 2 + 2 + 2 = 12 可以寫成 6 × 2 = 12 或 2 × 6 = 12,6 和 2 是因數,12 是積。(3)理解乘法的意義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乘法是什么意思了嗎?誰能說一說?生: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師:非常棒!比如說 2 × 3 = 6,它表示的就是 2 個 3 相加的和是 6,或者 3 個 2 相加的和是 6。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加法算式的特點,引出乘法概念,讓學生理解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體會乘法的意義。同時,讓學生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學會乘法算式的讀寫方法。3. 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師:我們知道了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那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比如 3 + 3 = 6 和 2 × 3 = 6,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嗎?生:一樣的,都是表示 2 個 3 相加。師:那它們有什么不同呢?生:加法算式要一個一個地加,乘法算式更簡便。師:對呀,乘法就是為了更簡便地計算相同加數相加的和。當我們遇到很多個相同的數相加時,用乘法就會更方便。設計意圖:通過對比乘法與加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三)鞏固練習1. 基礎練習(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4 + 4 + 4 =( )×( )5 + 5 + 5 + 5 + 5 =( )×( )3 + 3 + 3 + 3 + 3 + 3 =( )×( )師:同學們,請你們想一想,這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寫成怎樣的乘法算式呢?生:4 + 4 + 4 = 3 × 4 或 4 × 3。師: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因為有 3 個 4 相加,所以可以寫成 3 × 4 或 4 × 3。師:非常好,那其他兩個算式呢?(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并板書)設計意圖:通過將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2)讀一讀下面的乘法算式,并說出各部分的名稱。6 × 3 = 184 × 5 = 202 × 7 = 14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乘法算式,然后說一說每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生:6 × 3 = 18,6 是因數,3 是因數,18 是積。生:4 × 5 = 20,4 和 5 是因數,20 是積。生:2 × 7 = 14,2 是因數,7 是因數,14 是積。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讀乘法算式,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加深對乘法算式結構的認識。2. 拓展練習(1)你能寫出幾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嗎?( )×( ) = 12( )×( ) = 18( )×( ) = 20師:同學們,想一想哪些數相乘可以得到 12、18 和 20 呢?你能寫出幾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呢?生:2 × 6 = 12,3 × 4 = 12。生:2 × 9 = 18,3 × 6 = 18。生:4 × 5 = 20,2 × 10 = 20。(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多寫幾種,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補充)設計意圖:通過開放性的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2)生活中的乘法師: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用到乘法。你能舉一些例子嗎?生:我們教室里有 6 排桌子,每排有 4 張,那么桌子的總數就是 6 × 4 = 24(張)。生:我每天吃 3 個蘋果,吃了 5 天,一共吃了 3 × 5 = 15(個)蘋果。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乘法無處不在。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乘法例子,體會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四)課堂總結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你們都學到了什么呢?生:我知道了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生:我學會了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還知道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生:我明白了乘法和加法的關系,乘法比加法更簡便。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乘法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我們更快速地計算出相同加數相加的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乘法解決問題。第二課時:1 - 6 的乘法口訣(一)復習導入1. 復習乘法的意義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誰能說一說什么是乘法?生: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師:非常好!那比如 3 + 3 + 3 + 3 = 12,用乘法怎么表示呢?生:4 × 3 = 12 或 3 × 4 = 12。師:對了,4 和 3 在乘法算式中分別叫做什么?生:4 和 3 是因數,12 是積。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為學習乘法口訣做好鋪墊。2. 口算練習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些口算練習,看誰算得又快又準。2 × 3 =4 × 2 =5 × 3 =3 × 3 =1 × 5 =2 × 4 =(學生口算,教師指名回答并點評)設計意圖:通過口算練習,復習乘法的初步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探究新知1. 編制乘法口訣(1)以 2 的乘法口訣為例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那如果我們要計算 2 + 2 = 4,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2 × 2 = 4。為了方便我們記憶乘法算式的結果,我們可以編出乘法口訣。2 × 2 = 4,我們可以編成“二二得四”。(板書:2 × 2 = 4 二二得四)師:那如果是 2 × 1 = 2 呢?可以怎么編口訣?生:一二得二。師:非常好!(板書:2 × 1 = 2 一二得二)(2)小組合作編制 3 - 6 的乘法口訣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仿照 2 的乘法口訣的編制方法,合作編制 3 - 6 的乘法口訣。(學生小組合作編制乘法口訣,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匯報交流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一下你們編制的乘法口訣?小組 1:我們編制的 3 的乘法口訣是: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師:你們是怎么想的呢?小組 1:我們先看 3 × 1 = 3,就編出“一三得三”;3 × 2 = 6,就編出“二三得六”;3 × 3 = 9,就編出“三三得九”。師:非常棒!其他小組呢?小組 2:我們編制的 4 的乘法口訣是: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小組 3:我們編制的 5 的乘法口訣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小組 4:我們編制的 6 的乘法口訣是: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逐一板書乘法口訣)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制乘法口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讓學生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理解口訣的含義和來源,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2. 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編制出了 1 - 6 的乘法口訣,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口訣,想一想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呢?以“三五十五”為例,師:誰能說一說“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生:“三五十五”表示 3 個 5 相加的和是 15,或者 5 個 3 相加的和是 15。師:說得非常好!那“四六二十四”呢?生:“四六二十四”表示 4 個 6 相加的和是 24,或者 6 個 4 相加的和是 24。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正確。乘法口訣中的前兩個數分別是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后面的數是積。它既可以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計算乘法算式的結果。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的本質,為熟練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3. 記憶乘法口訣(1)自由背誦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乘法口訣的意義,接下來請大家自己試著背誦一下 1 - 6 的乘法口訣。(學生自由背誦乘法口訣,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背誦情況)(2)對口訣游戲師:我們來玩一個對口訣的游戲,老師說口訣的前半句,同學們說后半句,看看誰反應最快。師:一二生:得二師:二三生:得六師:三四生:十二(教師與學生進行對口訣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乘法口訣)(3)找規律記憶師:同學們,我們在背誦乘法口訣的時候,可以發現一些規律,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記住口訣。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生:我發現每一句口訣的后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多相同的數。比如“一一得一”,后面是“一二得二”,多了 1;“二二得四”,后面是“二三得六”,多了 2。師:你觀察得很仔細!還有其他規律嗎?生:我發現幾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的積就相差幾。比如 3 的乘法口訣,“三三得九”,“三四十二”,積相差 3。師:非常棒!同學們發現的這些規律都很有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規律來記憶乘法口訣,會更加輕松。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口訣,如自由背誦、對口訣游戲、找規律記憶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乘法口訣。(三)鞏固練習1. 基礎練習(1)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乘法口訣,現在請你們根據乘法口訣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四六二十四二五一十(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乘法算式,教師巡視指導,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并展示)生:三五十五可以寫成 3 × 5 = 15 和 5 × 3 = 15。生:四六二十四可以寫成 4 × 6 = 24 和 6 × 4 = 24。生:二五一十可以寫成 2 × 5 = 10 和 5 × 2 = 10。設計意圖:通過根據乘法口訣寫乘法算式,鞏固學生對乘法口訣的理解和運用,加深學生對乘法算式與乘法口訣關系的認識。(2)看算式說口訣師:老師出示一些乘法算式,同學們快速說出對應的乘法口訣。3 × 4 =5 × 2 =6 × 3 =4 × 5 =2 × 6 =(教師出示算式,學生搶答口訣)設計意圖:通過看算式說口訣的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計算速度。2. 拓展練習(1)解決實際問題小明買了 5 支鉛筆,每支鉛筆 2 元,一共需要多少錢?小紅做了 4 組口算題,每組有 6 道,小紅一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題?師:同學們,請認真讀題,想一想這兩道題分別用什么方法解答,然后列出算式并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最后全班匯報)生:第一題用乘法計算,5 × 2 = 10(元),答:一共需要 10 元。因為求 5 支鉛筆的總價,就是求 5 個 2 元是多少,用乘法。生:第二題也用乘法計算,4 × 6 = 24(道),答:小紅一共做了 24 道口算題。因為求 4 組口算題的總數,就是求 4 個 6 是多少,用乘法。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2)填一填( )× 3 = 154 ×( ) = 20( )× 6 = 185 ×( ) = 302 ×( ) = 12( )× 4 = 16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想一想括號里應該填什么數呢?可以根據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來思考。(學生獨立思考,填寫括號里的數,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生:(5)× 3 = 15,因為三五十五。生:4 ×(5) = 20,因為四五二十。生:(3)× 6 = 18,因為三六十八。生:5 ×(6) = 30,因為五六三十。生:2 ×(6) = 12,因為二六十二。生:(4)× 4 = 16,因為四四十六。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四)課堂總結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生:我們學習了 1 - 6 的乘法口訣。師:通過學習乘法口訣,你有什么收獲呢?生:我學會了編制乘法口訣。生:我能根據乘法口訣寫出乘法算式,也能看算式說口訣。生:我還知道了乘法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計算乘法算式的結果,在生活中也很有用。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乘法口訣是我們學習乘法的重要工具,希望同學們能夠熟練掌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六、課堂總結在“表內乘法(一)”的教學中,通過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們逐步認識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 1 - 6 的乘法口訣及其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通過觀察、操作、思考等活動,理解乘法的本質和乘法口訣的編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乘法的初步認識中,通過游樂場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相同加數相加的情況,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使學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在學習乘法算式的讀寫和各部分名稱時,通過具體的例子和師生互動,讓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在 1 - 6 的乘法口訣教學中,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制口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多種方式記憶口訣,如自由背誦、對口訣游戲、找規律記憶等,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在鞏固練習環節,通過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能力。總之,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乘法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乘法和其他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取得進步。同時,要繼續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