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目標】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等史實;能講述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前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2014年7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儀式,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七七事變和全民族抗戰。二、新課講授(一)目標導學一:七七事變1.教師講述: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東三省,緊接著又向華北地區推進。到1936年,日軍已經從東南北三面包圍了北平城。戰爭一觸即發。2.教師展示:《盧溝橋事變形勢示意圖》并提問:你們能說一說盧溝橋的地理位置怎樣?學生回答:盧溝橋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成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軍事上的必爭之地。3.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七七事變的相關信息。學生回答:時間——1937年7月7日;經過——7日晚,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國守軍嚴詞拒絕。日軍便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抵抗,史稱“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4.教師講述:不久,日軍調集大量軍隊,入侵中國。7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在北平保衛戰中,趙登禹、佟麟閣兩將軍壯烈殉國。(二)目標導學二:第二次國共合作1.教師講述: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軍。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共赴抗日。2.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看一下國共兩黨是如何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學生回答:國共兩黨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不久,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為軍長。3.教師講述: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發表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4.教師強調:抗日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是動員并團結全民族力量展開長期抗戰的根本保證,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三)目標導學三:淞滬會戰1.教師講述: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軍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2.教師展示圖片:《上海守軍奮起抗擊日軍》,強調中國守軍艱苦奮斗。3.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出淞滬會戰中的英雄事跡有哪些?學生回答:姚子青率全營守衛寶山,與日軍苦戰3日,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謝晉元率軍在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敵機5架,初戰告捷。4.教師提問:淞滬會戰的結果如何?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了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目標導學四:南京大屠殺1.教師過渡:日軍進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南京大屠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2.教師展示圖片:凸顯日軍暴行。3.教師強調:南京大屠殺是日軍進攻南京城后進行的屠殺,屠殺的對象是無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軍人和軍警。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殘酷性和野蠻性。在南京大屠殺中屈死的30多萬無辜的生命向我們昭示的是人類用鮮血寫就的祈愿:反對戰爭、珍愛和平。三、課堂總結日本帝國主義經長期準備之后,繼把東北變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變后,尋釁發動了全面進攻中國的“七七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它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兩黨捐棄前嫌,攜手合作,開始了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日本對在侵華戰爭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須予以承認,其侵略行為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而南京大屠殺僅僅是這無窮災難中的一個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法西斯幽靈的復活,揭露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板書設計】七 七 事 變 與 全 民 族 抗 戰南京大屠殺淞滬會戰第二次國共合作七七事變日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達30多萬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