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品意象,感豪情,立壯志—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積累詞語,品味關鍵詞語。通過品讀鑒賞,找出意象并分析寫景角度,體會詩歌壯闊深沉的意境。通過知人論世,理解詞作中的樂觀態度和對革命青年的期望,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懷。學習通過知人論世領悟詩歌主題情感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說起毛澤東,我們會想起初中我們學過的《沁園春·雪》。在“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我們領略了壯美雪景,在“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我們感受到了王者霸氣。但其實早在1925年,年輕的毛澤東就已經初露鋒芒,一腔報國熱情雄心壯志讓反對派膽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沁園春·長沙》二、解題入文閱讀詩題我們會發現《沁園春·雪》與《沁園春·長沙》這首詞都屬于同一個詞牌,這個詞牌有什么特點?毛澤東在長沙又有怎樣特別的經歷呢?1.沁園春(1)文體介紹沁園春,詞牌名。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正體,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后段十二句五平韻。代表作有毛澤東《沁園春·雪》等(2)詞牌特點上闋后九句與下闋后九句字數與平仄相同。此調一般都用較多的對仗。上片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下片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可以對仗或對偶。句式以4字句為主,全詞共有15個4字句。除八字句中三字逗引領的五字句外,其他的四個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本詞兩遍,感受沁園春詞牌的格律特點(3)詞牌聲情及適合的寫作題材《沁園春》這一詞牌在句式上多用四字短句,并且要求對仗,在音律上顯得抑揚頓挫、跌宕起伏、鏗鏘有力,有簡練暢快之美!因此很少抒寫纏綿、婉約之情,而更多的宜抒壯闊豪邁情感,體現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雄壯之風格!蘇辛一派最喜用之。2.長沙長沙是毛澤東早年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毛澤東于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途中,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時作此詞。1911年,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長沙長達12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與蕭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學友,在長沙成立新民學會。“五四”運動時期,他組織領導了湖南的學生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領導反對湖南省省長趙恒惕的斗爭,趙恒惕電令湘潭縣團防局逮捕毛澤東。他奉命赴廣州參加國民政府工作,離開長沙前夕,毛澤東重登岳麓山,重游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三、閱讀梳理古典詩歌委婉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寫景則抒情,詠物以言志。詩人常常把細膩深層的情感藏在詩歌的意象中。比如月亮就常常用以表達思親思鄉渴望團圓或不能團圓的別離之苦。楊柳則常常用以表達送別惜別之情,柳諧音留,古人送別不忍挽留,折柳相送,表達離情別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還會讓遠行之人睹物思人,見到楊柳便會想起當時依依不舍的人。因此我們閱讀詩歌首先要抓住意象,根據意象的修飾語(動詞、形容詞、副詞以及一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準確分析意象的特點。請同學們閱讀詩歌上片,根據方法提示,梳理詩中意象吧。明確:紅遍了的山林、碧透的快溢出來了的江水、爭相劃行的船只、振翅奮飛的老鷹、清澈見底的江水中自由自在游動的魚兒……2.所有這些意象怎樣組合在一起,又共同構成一幅怎樣的圖畫呢?(關注詩人所處方位、觀察的視角、調動的感官、組合的順序、畫面切換的方式以及運用的手法)3.詩歌形象分析-閱讀下片,結合詩人在長沙的經歷,想想他們是怎樣的青年?風華正茂、才華橫溢、奮發有為、藐視權貴敢于向世界宣戰的斗士,主宰國家前途命運的新青年1930,發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中國革命只有小小的一點力量,但它的發展是良性的。1933年提出改造舊中國的宏偉理想。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作出紅軍長征的戰略決策,絕地反擊,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四、思考探究1.比較閱讀,毛澤東筆下的秋景與其他詩人詞作中的秋景在意象的選取上有哪些不同?分別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為什么?毛澤東與屈原、宋玉、孟浩然、李白、馬致遠、張繼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同樣是秋天,為什么屈原宋玉馬志宇張繼等人寫入筆下的卻是寒冷、蕭瑟、肅殺、色彩灰暗、枯萎凋零、死亡衰敗之景?傷春悲秋,讓他們悲傷的真的只是秋天嗎?王國維:以我觀物,則物著我之色彩因此問題不在于客觀的秋景,那么在于什么?他們的區別有哪些 -朝代、身份遭際的確,正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有言:登樓的人有兩類,其喜洋洋者也和感極而悲者也。毛澤東:政治家革命家,革命就如秋風掃落葉,革命者自有不怕犧牲不怕磋磨的韌性,逞能秋風掃落葉中看到革命勢力摧枯拉朽推翻一切重來的希望馬致遠、張繼:落魄文人,仕途蹭蹬,天然一幅愁情毛澤東與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如果詩人所選意象與詩人的身份遭際所處的時代有關,那么曹操與毛澤東都是亂世中的政治家軍事家,為什么又會呈現不同的特點?毛澤東:青年,堅定充滿自信曹操:將至暮年,性格多疑總結:客觀物象影響主觀情感,時代背景個人經歷影響主觀情感進而影響景物的特點。這就是情與景的密切關系。2.請從意象角度鑒賞詩歌。方法提示:抓住修飾詞揣摩分析意象的特點;分析意象組合的特點,概括意境和畫面的特點;結合作者的身份經歷創作背景個人性格等找到意象中物與情之間的契合點,理解詩歌深層內涵答題術語參考選取了……意象,描繪了……的畫面(營造了……的意境),表達了……(情感)3.情景關系先點明情景關系,結合詩句概括或者描繪寫了哪些景物,展現什么特點,抒發了什么情感五、由文及己《沁園春·長沙》讓我們看到風華正茂、奮發有為、藐視權貴敢于向世界宣戰的斗士,主宰國家前途命運的新青年。他們的生活讓我們心馳神往,他們的滿腔豪情讓我們備受鼓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如何向舊時代的新青年學習,要成為怎樣的青年呢?(1)要有遠大的理想,關心國家民族社會民生(2)樂觀、目光長遠,風物長宜放眼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意志堅強,在風雨中搏擊,錘煉品格六、拓展閱讀-毛詩和毛選馬云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去延安,秉著共產黨那么困難都能我就不信我干不成的信念創建淘寶。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懂得追根溯源,當我們遇到人生的挫折與困難,當我們對前途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們也要從毛澤東的詩歌中感受偉人的豪情,去毛澤東的文章中獲取頂層思維,尋找答案,獲取力量。節選:七律·憶重慶談判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斗爭。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七、教考銜接新高考一卷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