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陸交通的變遷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從時間維度梳理出古代、近代交通變革的基本內容。2.結合地圖運用時空定位,能歸納出古代和近代交通變遷的動力、范圍、目的、作用,并且能基于以上學習成果,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視角,總結出古代到近代交通變遷的趨勢,說明交通進步與社會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3.通過研讀史料,了解古代、近代太原交通發展情況,進一步理解交通與城市、民族興衰之間關系,認識到交通與人類社會文明進步互相促進,涵養關心家鄉的情懷、建設太原的責任感和振興民族的使命感。4.從交通變遷的進程中感受人類的勇氣與智慧,體會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教學重點:1.從古代到近代水陸交通的發展情況及變遷的趨勢。2.交通變遷的社會影響。教學難點:交通變遷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好,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經濟與社會生活》第五單元第12課《水陸交通的變遷》。 提到交通,我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交通工具,例如我們每天上下學騎的自行車等。早在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就出現了輪車,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蘇美爾人還最早將車用于了戰爭??梢姛o論古今,車都是重要的工具,而車的使用,對道路建設和交通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見,交通是社會生產力進步的結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水陸交通的變遷,探尋人類文明成果的演進。一、水陸交通變遷人類在早期運輸物品依賴的是天然的道路與河流,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人工道路的鋪設和人工運河的開鑿。同學們在課前已經閱讀了教材,從時間維度比較完整的整理了古代與近代水陸交通方式與交通工具的變遷情況。接下來請同學們完成任務一:結合地圖與教材內容分別分析古代、近代水陸交通的動力、范圍、目的、影響。1、古代水陸交通變遷(1)古代水陸交通變遷之陸出示秦朝和羅馬的陸路交通建設示意圖。提問:閱讀兩幅示意圖,概括秦朝和羅馬陸路交通建設的范圍、目的、影響。學生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總結。預設答案:秦朝和羅馬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都修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全國性道路網,以都城為中心,提高了行政效率,促進了各地之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最終也加強了中央集權。教師評價并補充。過渡:人類不僅鋪設道路,還開鑿運河。(2)古代水陸交通變遷之河出示隋朝大運河和元朝京杭大運河示意圖。提問:依據材料示意圖和所學知識,概括隋朝大運河和元朝京杭大運河的目的、影響。學生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預設答案:隋朝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貫通南北,北至涿郡,以興遼東之役,南至余杭,以輸南方財糧。元朝時政治中心到了大都,經濟中心在南方,故而大運河截彎取直不再到洛陽,還開通新河,形成京杭大運河。兩朝的大運河不僅鞏固了統一,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沿線開發,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教師評價與補充: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不僅如此,大運河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南水北調工程共同澤被著中華民族,成為了中華民族渴望打破自然地理限制的進取精神象征。3500里縱穿南北,2500年橫貫古今的大運河,成為了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氣勢恢弘影響深遠,西方的運河同樣意義重大。出示米迪運河和阿姆斯特丹運河系統示意圖。提問:法國米迪運河與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河系統的修建反映了當時西歐社會情況如何?預設答案:米迪運河修建于17世紀,雖然當時法國路易十四實行專制統治,但在經濟上已走向了重商主義,為了擴大海外貿易,打破西班牙對直布羅陀海峽的壟斷,修建了米迪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促進了法國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阿姆斯特丹運河系統的修建與阿姆斯特丹城市發展密切相關,該運河系統是17世紀“海上馬車夫”走向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見證,至今仍影響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教師評價并補充:同學們回答得很完整。通過這兩大運河我們可以更全面的看到新舊社會交替時期歷史全貌,體現了歷史的漸進性。總之,運河的開鑿與利用,促進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承載著人類互聯互通的共同追求與夢想。教師過渡: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在不斷探索海洋,我們來領略古代交通變遷之海。(3)古代水陸交通變遷之海出示磁羅盤24位圖、南宋海上貿易示意圖及文字史料。提問: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海上交通的范圍與影響。預設答案:從漢至唐再到宋元,伴隨著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的進步,中國古代形成了連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確立了區域性交通網,促進了東西方間經濟文化交流。教師評價并總結補充:海上絲路連接了東西方,也連接了古今與未來,它既是海上交通線,也是貿易商路,更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載體。過渡:無獨有偶,大西洋沿岸的歐洲人也在積極探索海洋。2、近代水陸交通變遷(1)近代水陸交通變遷之海出示新航路開辟示意圖。提問:西方在探索海洋方面有何突破呢?產生了什么影響?預設答案:在15、16世紀歐洲人開辟了新航路,完成了航球航行,全球交通網絡逐漸形成,世界真正連為一體。人類進入了海洋時代。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加速殖民擴張,促進了社會轉型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教師評價并總結、過渡:同學們回答得很具體。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真正連為了一體,確立了全球交通網,促進了西方外對殖民擴張和資本主義發展。而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催生了技術革新,工業革命來臨,使人類的交通也發生了變革。出示蒸汽輪船提問:1807年,美國的富爾頓發明了蒸汽輪船。蒸汽輪船的發展帶來什么影響?預設答案:工業革命后蒸汽機和內燃機成為驅動船舶的主要動力,這促使噸位大、速度快、航距遠的遠洋輪船出現,遠洋運輸業發展起來,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全球交通網,西方借助全球交通確立了以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體系。過渡:工業革命帶動了海上交通的變革,也促進了陸上交通的變革,集中體現在火車和鐵路的出現。(2)近代水陸交通變遷之陸1814年史蒂芬森改進了蒸汽機車,使交通運輸效率更高,對交通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英國在1822年修建了第一條鐵路,隨后興起了鐵路建設的高潮,在英國的帶動下歐美各國紛紛修建鐵路網。出示蒸汽機車與歐美鐵路交通示意圖。教師提問:鐵路交通的發展對歐美社會發展起到了什么影響。預設答案:鐵路成為陸路交通主干,帶動了各國機器制造業、鋼鐵業、煤炭業等發展,加速了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進程,人類進入了鐵路時代。教師評價并過渡:同學們回答很好,從對內到對外影響進行了全面敘述。從古代到近代,水陸交通發生了極大的變遷,乃至于變革,現在請同學們完成任務二: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視角概括總結水陸交通變遷的趨勢如何。預設答案:首先是動力上,從人力、畜力、自然力發展為機器動力;范圍上,從區域互通的交通網,變為全球聯動的交通網;目的上,從以政治、軍事目的為主,到以經濟目的為主,結果上古代水陸交通鞏固了統治、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而近代隨著交通的變革,便利了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發展資本主義、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的統治。過渡:由此可見,水陸交通的變遷會影響社會的發展進程。接下來,我們把眼光聚焦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太原,看看太原城市的發展與交通的變遷有何關系。二、交通與社會變遷 太原1、古代交通與太原社會(1)古代交通與太原社會之陸太原古稱晉陽,一座晉陽城,半部華夏史。晉陽初建之時就是中原農耕與北方游牧文化交流融匯的結合部,也是各族人民長期共同生活、謀求發展的“交通經濟帶”,更是“絲綢之路”的東源地和“萬里茶道”的拓荒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置太原郡,為了加強對北方地區控制、準備北擊匈奴,以咸陽為中心通向晉陽修筑了馳道。提問:同學們結合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概括馳道的修建對當時的晉陽有何影響。預設答案:這條馳道北出晉陽,過長城直通云中,這是陸上“絲綢之路”早期的一條干線,蒙古名馬就是由這條線路輸入中原的,加強了晉陽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教師評價并補充:同學們對太原歷史很是了解。秦始皇的馳道讓晉陽城迎來一個至關重要的發展時刻。由于馳道修進了與陜西隔河相望的山西,并以太原郡治所晉陽為交通樞紐,形成一個“撇”長“捺”短的“人”字形框架,從而使太原成為秦時三晉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加強了晉陽與外界的聯系與交流。過渡:歷史上的太原不僅與絲綢之路關系密切,而且在國際地位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明末清初,以晉商為主體、總長1.3萬公里的“萬里茶道”貫通蒙古、俄羅斯、中亞和歐洲各國,途經兩百多個城鎮,是繼漢唐“絲綢之路”之后的又一條連接歐亞大陸的陸上國際通道。出示“萬里茶道”示意圖和“大關帝廟”圖片。提問: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和圖片史料,說一說太原作為“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對太原社會產生什么影響?預設答案:太原重要的交通地位,促進了商貿往來,中外經濟文化交往和城市的發展。同時晉商在太原府地區修建的大關帝廟,是研究晉商的重要依據。教師評價并補充:大關帝廟是研究晉商文化的重要實物遺存,它見證了明清時期晉商關公信仰的繁榮。關公精神是晉商商幫團結的黏合劑,也是晉商文化的載體和符號,地處太原府城中心地帶的大關帝廟成為晉商在“萬里茶道”上的“心靈家園”。過渡:太原除了有陸路,還有“河運”,汾者大也,汾河沖擊形成了太原盆地,汾河被太原人稱為母親河。(2)古代交通與太原社會之河三國時期,“憑汾河以漕太原”,汾河漕運凸顯繁忙。從隋到唐宋遼金,山西的糧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經太原入汾河,漕運長安等地,史稱“萬木下汾河”。由此可見,汾河在兩千多年前就是一條黃金水道,溝通著太原人民與外界的交往,太原則是一座活躍的內陸港口。總結、過渡:不斷發展的水陸交通,使太原成為古代交通要地,促進了太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太原人面對表里山河,遇山開路,遇水架橋,這一方水土孕育了太原人謀求發展的堅韌與拼搏。2、近代交通與太原社會(1)近代交通與太原社會之運輸革命進入近代,太原城在近代化的歷程中起步晚、進度慢。直到1907年歷經磨難與坎坷的正太鐵路的建成通車,三晉大地馳進了第一列代表工業文明和速度的火車,一場改變人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的運輸革命拉開了帷幕。(2)近代交通與太原社會之民族興衰正太鐵路的磨難與坎坷正如近代中國,接下來請同學們完成任務三:通過閱讀正太鐵路修建過程來探索近代中國的民族興衰。學生研讀史料,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預設答案:通過研讀史料,我們了解到正太鐵路修建過程中東端起點一移再移,軌道從標準軌到一米軌,路權長期不自主,這是因國家實力弱小受西方挾制的屈辱與妥協。國人自主設計、測量、修建大部分鐵路,最終經過斗爭獲得了路權,這是時人民族意識覺醒,向西方學習,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見證。教師點評并補充:同學們將材料進行了歸納整合,較為全面地總結了交通與民族興衰的關系。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交通發展與國運興衰、城市榮衰緊密相關。過渡:正太鐵路的西端為太原府,其對太原社會變遷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組合作探究正太鐵路對太原城市變遷的影響。(3)近代交通與太原社會之城市變革出示材料。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正太鐵路修建對太原城市變革的影響。預設答案:鐵路修建以前,山西的商業中心是太谷……鐵路通車后,物資得以實現高效轉運,推動了太原商業的發展,逐步成為全省的商貿中心和經濟中心。鐵路開通后太原成立了西北機車廠,專業生產機車及鐵路設備,促進了太原市工業化進程。城市人口總量大大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因火車站位于城墻外部,太原城市人口活動范圍從從城墻之內發展到了城墻之外,城市空間極大拓展。教師點評并補充: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探索了正太鐵路修建對太原城市發展的影響。太原市商業整體發展首先表現在百貨業。隨著正太鐵路的通車后大量來自天津的日用百貨由鐵路輸入,因此當時的百貨業也被稱為津貨業,成為太原商業中最為發達的行業之一?!懊磕暧商旖蜉斎?洋廣各種雜貨,年值約三十余 萬元”,大大加強了太原與開埠地區的經濟交流,加快了太原融入近代化經濟體系的進程。不僅如此,為保障正太鐵路運行暢通穩定,圍繞正太鐵路形成的工業保障體系也提上了日程。由此太原興起了鐵路工廠。閻錫山在位時改組清朝時期的山西機器局,成立了從屬于西北實業公司的西北機車廠,專業生產機車及鐵路設備。鐵路工業成為近代太原乃至山西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近代山西的工業產品及國民經濟體系。鐵路業作為一項基礎工業,還服務民眾出行、物資轉運。正太鐵路開通后,強大的運載能力為太原的工業化發展提供了購置轉運大型機器設備的可能,例如1923年太原府晉豐面粉機器有限公司所購置的機器都由正太鐵路所運回,鐵路對太原市工業化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鐵路的通行,太原工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也促進了人口遷徙和流動,城市人口總量大大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太原城在鐵路的帶動下實現了“南延北擴”,形成了近代太原城市發展的全新格局。教師總結過渡:正太鐵路是太原城從傳統城市向近代城市變革的見證。放眼今天的太原,路通人和,橋興城活,太原已經進入地鐵時代,相信便捷的交通網會為建設錦繡太原城注入新的活力。三、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水陸交通事業變遷與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加強統治、經濟交流的需求、技術的革新,共同推動了水陸交通的發展,從區域交通到環球交通網的變革,使人類從區域互通走向了全球聯動,便利人們的生活,推動城市的發展,促進國家與社會的進步與變遷。可見交通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是相互促進的,二者共同激活著人類社會的智慧與生機,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薪火相傳,我們應汲取先人給我們的物質與精神遺產,敢于突破,勇于創造,續寫更為燦爛的文明。教學評價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課程內容要求及學業質量水平的分層要求,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掌握程度分為以下四個水平:第一層次:學生能夠從相關示意圖中了解古代及近代水路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變遷情況;分析出近代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對水路交通變遷產生的影響;能從太原交通變遷的個例中總結出交通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第二層次:學生能夠根據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多維度了解古代、近代水陸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變遷的情況,從中分析出交通變遷的趨勢,認識到交通進步與社會發展促進作用,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唯物史觀;能從太原交通變遷中進一步體會交通對太原發展的重要作用,涵養關心家鄉、民族命運的情懷。第三層次:學生能結合相關示意圖與所學知識準確定位水陸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發展變遷的時空,對不同時空水陸交通建設進行解釋,分析出水陸交通變遷的趨勢,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到交通變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互相促進關系,從中感受人民群眾;能從太原交通變遷中,涵養關心家鄉的情懷、建設太原的責任感和振興民族的使命感。第四層次:學生能結合相關示意圖與所學知識準確定位水陸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發展變遷的時空,對不同時空水陸交通建設進行解釋,能夠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視角(縱向、橫向)分析出水陸交通變遷的趨勢;能運用唯物史觀和恰當史料,史論結合,多角度說明交通進步與社會變遷之間的相互促進的關系,體會人類改造自然和不斷創新的勇氣;能夠從太原交通變遷的歷史中,進一步理解交通發展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涵養關心家鄉的情懷、建設太原的責任感和振興民族的使命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