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教學目標
1. 通過比較春秋、戰國形勢圖,知道三家分晉、戰國七雄的位置、著名戰役以及合縱與連橫的基本史實,理解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感知戰國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辯證地認識戰國時期的諸侯兼并戰爭。
2..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通過學習商鞅變法,知道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懂得“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的道理。理解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要講究策略,了解改革的艱巨性與復雜性。
3.了解都江堰工程,認識和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知道人類應該如何處理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點:
1.“戰國七雄”的含義。
2.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和戰爭特點。
3.商鞅變法的內容及歷史作用。
4.都江堰的修建。
教學難點:
1. 理解戰國時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逐漸完成了社會轉型,確立了新的制度。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商鞅在實施變法前為了取得人們的信任,就在城門處說只要有人能將木桿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辦,商鞅就兌現諾言。商鞅為什么要進行變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變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今天的新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徙木立信這個小故事導入本課,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微觀上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
【講授新課】
一、戰國七雄
教師:戰國,源自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是因各個諸侯國戰爭頻繁、爭奪激烈而得名。“亂”和“變”是戰國時期最大的時代特征。
1.戰國七雄
展示圖片:《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
教師:相比春秋時期,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形勢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吳、越、宋、魯、衛等國家被吞并,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教師:戰國時期的戰爭與春秋時期有什么變化呢?
2.著名戰役
展示材料:
春秋時期,大的諸侯國兵力也不過六七萬人。而在戰國時期,隨著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軍隊人數成倍增加,如秦、楚兩國的兵力都達百萬,齊、趙、魏、韓、燕等國的兵力也都有數十萬。
教師:戰國時期的戰爭有哪些特點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戰國時期的戰爭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規模大。其中比較著名的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等。
【知識拓展】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苦戰一年支撐不住,向盟國齊國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救援。孫臏認為魏國以精銳軍隊攻趙國,國內空虛,便引兵攻打大梁,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便在桂陵伏擊,大敗魏軍。
【知識拓展】馬陵之戰
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考慮到戰事初起,魏韓雙方實力未損,齊國認為過早早出兵對齊不利,直到韓軍五戰俱敗情況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才發兵相救。齊軍直趨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救韓國。孫臏利用龐涓輕敵的弱點,用減灶計制造假象,在馬陵伏擊魏軍,魏軍大敗,此后魏國由盛轉衰。
【知識拓展】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之一。在戰爭中,秦軍采取了佯敗后退,誘使趙軍脫離既設陣地,然后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勝利,近40萬趙軍被俘,并遭秦軍坑殺。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統一中國的進程。
展示材料:
“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
教師:此時人們的感受及渴望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人們厭惡戰爭,渴望和平,渴望有一個強大國家結束戰亂、一統天下。
(設計意圖)通過戰國七雄和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一些戰役來說明戰國時期的“戰”與“亂”,使學生宏觀的掌握戰國時期,兼并戰爭的壯烈場面,從而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特征。
過渡:群雄割據,為了擴大自己的疆域和實力,各諸侯國紛紛實行變法。其中成效最大的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
二、商鞅變法
1.變法背景
教師:伴隨著鐵器牛耕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不斷壯大,大規模軍事兼并戰爭頻發。為了富國強兵,各國紛紛變法。
2.商鞅變法
教師: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最終只有秦國笑到最后,那么秦國是怎樣走向富強的呢?
教師:為了實現富國強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展示材料:
商鞅出生于衛國,原名公孫鞅,后因功被秦國封于商,因而被稱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學”,在魏國手下做過官。入秦后,以強國之術說動秦孝公,主持變法。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誣陷被車裂而死。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商鞅變法的內容,并完成下列表格。
學生填寫略。
教師總結:
展示材料:
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
——《通典·食貨》
孝公用商君,制轅田,開仟佰,東雄諸侯。
——《漢書·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
——王充《論衡》
(商鞅)舉法明教,秦人大治。
——《韓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傳后世。
——西漢·桑弘羊
教師:根據材料,請同學們說一說商鞅變法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秦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國力增強,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教師:因為商鞅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變法肯定不順利。但總體上來說,變法還是成功的。那么,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展示材料: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記 商君列傳》
材料二:(舊貴族)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史記 商君列傳》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避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戰國策 秦策一》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1)取信于民,令行禁止;(2)不因循守舊,敢于創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3)嚴厲執法、公平無私;敢于與舊貴族勢力抗;(4)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設計意圖)通過對商鞅變法的詳細講解,以及材料的展現,使學生全方位的掌握商鞅變法的內容以及影響。同時也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
過渡: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同時為了更加有利于統一,秦國還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重大工程——都江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概況
教師: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件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展示材料:
李冰(約公元前302年~235年),河東(今山西運城)人,秦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后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教師:岷江發源于四川松潘縣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經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等,于宜賓市注入長江,干流全長711公里,總總落差3560米,河口流量2830立方米/秒,水能蘊藏量820萬千瓦。 其落差、水流量之大。
教師:都江堰工程是由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組成。
2.都江堰的作用
教師: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作用?
教師:(1)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2)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3)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設計意圖)通過多組圖片的展示,可以直觀的展示都江堰的優美風景以及都江堰的功用,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通過都江堰的學習,讓學生領會古代人們的偉大智慧。
【課堂小結】
一、戰國七雄
1.形成
2.戰爭特點以及主要戰役
3.兼并戰爭的影響
二、商鞅變法
1.背景、時間
2.內容和影響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時間、主持者
2.工程原理
3.歷史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市| 阿坝| 中西区| 兴义市| 临颍县| 浑源县| 遂昌县| 溧水县| 宜州市| 安化县| 柘城县| 武夷山市| 衡水市| 岑巩县| 上犹县| 宁陕县| 浦江县| 榕江县| 平定县| 铜山县| 临沂市| 十堰市| 湾仔区| 同德县| 西青区| 娱乐| 南涧| 尖扎县| 武定县| 文水县| 绥棱县| 和田县| 仪陇县| 商河县| 四子王旗| 花垣县| 白银市| 广灵县| 青岛市| 湛江市|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