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長征勝利萬歲》教學設計課程標準要求:1.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與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誦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2.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組織、舉辦詩歌朗誦會、讀書報告會、話劇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弄清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作品的內涵,獲得審美體驗。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為學生提供觀察記錄表、等級量表等自評互評的工具,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深入理解作品內容,學習其寫作手法。領略革命精神和品格,提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1.了解回憶錄的特點,了解作者的生平及長征的時代背景,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2.分析文中的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探究本文寫人敘事的藝術手法。3.體會本文運用恰當的議論和抒情來表達感受的寫法,感受真實的歷史氛圍,感悟崇高美。4.體會文中作者對于長征勝利所產生的自豪、喜悅之情;學習不畏艱苦、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長征精神,傳承革命文化。教學重點:掌握文中的具體場面和細節描寫,感受真實的歷史氛圍。學習運用議論、抒情來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理解長征偉大意義。2.了解長征精神的內涵和現實意義,學習長征精神。教學過程一、 激情導入——欣賞歌曲《十送紅軍》九十年前,十萬紅軍離開蘇區革命根據地,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盡無數艱難險阻,最終到達了陜北革命根據地。楊成武將軍后來在他的回憶錄里,真實的再現了這段歷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楊成武將軍的回憶錄《長征勝利萬歲》。 二、前置知識——學習支架(一)回憶錄一般采用第一人稱,語氣常常是閑逸而親切的,回憶的重點通常是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回憶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詳細地寫出一個階段的生活,也可寫一個側面。寫作回憶錄要注意“真實、廣泛、突出”六個字。真實,就是真實記載作者的經歷和觀感。廣泛,是指回憶錄不僅要回憶個人,而且要以個人為主線,串連與之有關的人和事,廣泛觸及生活的每個角落,反映社會的歷史面目。突出,是指回憶錄中的人物要處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個性不是平平淡淡的敘述。(二) 知人論世楊成武(1914-2004),又名楊能俊,福建長汀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共產主義戰士。1929年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當上團政委。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指揮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創建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并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進行長征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任務導學 細讀課文任務一:憶長征事,品將軍文1.這篇回憶錄通過一些具體場面和細節記錄長征勝利這一重大歷史時刻,請依據文本內容,填出下面導圖的空缺部分。2.以上哪一場面讓你印象最為深刻,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一場面的?3.寫作手法:(1)正面描寫:①場面描寫②動作描寫③心理描寫④細節描寫(2)側面描寫4、研讀文本,合作探究(1) 楊成武在文章中寫到在開會路上巧遇鄧小平,有何作用?(2)為什么楊成武的這篇回憶錄要大篇幅地寫毛主席的發言 (3)如何理解毛主席“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句話的含義,以及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和在當時的意義。 任務二:學長征魂——長征為什么能取得勝利?“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毛主席在全軍干部會議上,慷慨地論述著長征的偉大意義。明確:(1)毛主席對長征的總結和評價,使文章從上文寫紅軍指戰員對長征勝利的激動和興奮,上升到對長征勝利的理性認識層面,是文章內容的深入與推進,使讀者能夠更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長征勝利的意義。同時,以長征的史無前列、長征的偉大和長征精神,為節選部分的標題“長征勝利萬歲”做了一個必要有力的注腳“長征勝利萬歲”絕不僅僅是一種激情之下的舉動表達,而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長征這一壯舉的高度贊揚,是對長征勝利的一種源于理想信念的熱情歡呼。(2)毛主席這句話使紅軍指戰員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激發了紅軍指戰員對革命勝利的信心。這句話告訴紅軍指戰員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開創的是一次史無前列的偉大事業,這是一個推翻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事業,是一個必定走向勝利的事業。在當時紅軍長征損失巨大,革命力量銳減的情況下,有利于及時打消有可能在一些人心里產生的消極悲觀情緒,使紅軍指戰員認識到共產黨和紅軍力量的偉大,認識到所從事的事業的偉大,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革命勝利的信心。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就要繼續發揚長征精神。談談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觀點:團結一心,顧全大局。在紅軍長征途中,曾發生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不論是行進路上的彼此攙扶,還是把最后的食物留給戰友,正是團結一心、顧全大局的精神,帶領紅軍走向了最終的勝利。這啟示我們獨木不成林,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取得成功。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打響了疫情防控戰,面對全球疫情,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抗疫,共創光明未來。如今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上,需要中華兒女團結一心,顧全大局,上下求索,奮力前進。同學們還可以從樹立崇高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始終保持樂觀主義精神,不畏艱險、堅持奮斗等方面談一談。任務三:活動展示請從憶長征事、誦長征詩、品長征文、繪長征圖、唱長征歌、做長征人等活動中任選一項,進行展示。 補充材料:拓展延伸,深化認識材料一:埃德加·斯諾(1905-1972),美國著名作家和新聞記者。1936年6月,斯諾在宋慶齡幫助下,經西安前往陜北蘇區訪問。他深入各地,上至黨的領袖,中至各級官兵,下至貧民百姓,隨意交談采訪,搜集二萬五千里長征等第一手資料,寫成馳名的《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引起世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抗戰真實情況的關切、理解和極大興趣。材料二:斯諾筆下的“紅小鬼”今年15歲,他告訴我,“我已經當了四年紅軍了”。“很苦吧?”我問。“不苦不苦。有同志們和你在一起,行軍是不苦的。我們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難或辛苦;如果要走一萬里,我們就走一萬里,如果要走二萬里,我們就走二萬里!”“有革命的地方就是好地方。我們吃什么,睡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革命。”紅軍里有許多像他一樣的少年,還有13歲的孩子,他們是不會跟他所痛恨的軍隊走上六千英里的。材料三:他們精神極好。我覺得大人看到他們,就會忘掉自己的悲觀情緒,想到自己正是為這些少年的將來而戰斗,就會感到鼓舞。他們總是愉快而樂觀,不管整天行軍的疲乏,一碰到人問他們好不好就回答“好!”他們耐心勤勞,努力學習,因此看到他們,就會使你感到中國不是沒有希望的,就會感到任何國家有了這樣的青少年就不會沒有希望。四、課下作業1.微作文90年前,兩萬五千里艱苦卓絕的戰略轉移,地球上的紅飄帶舞出中國共產黨人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90年間,長征雖已遠去但長征精神卻在時代中淬火升華,激勵著中華兒女奪取革命戰爭、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在中華民族拼搏與奮斗的征程中,長征精神歷久彌新、永放光芒。請同學們以“長征精神在今天”為題,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和自身的感受,寫一篇演講稿,不少于800字。 閱讀“學習強國”中有關長征的內容(專題“傳承長征精神 憶往昔崢嶸歲月”“長征精神 永放光芒”“長征精神”),進一步體會長征勝利的意義,傳承長征精神。 3.比較閱讀《大戰中的插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