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一、選擇題1.“倘理發師未告知奴隸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隸的奴隸標識者,則此理發師應斷指”。該項內容體現出古巴比倫王國( )A.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 B.國王親管司法部門C.商品經濟活躍 D.禁止奴隸買賣2.兩河流域地區一石碑刻有“此為確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國內的常勝之王漢謨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關該石碑文字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B.文字采用象形文字進行書寫C.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D.維護了國王和平民的利益3.為探究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某同學制作了一幅以“古代希臘文明”為主題的思維導圖(見下圖)。下列也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金字塔 B.種姓制度C.雅典民主制 D.《十二銅表法》4.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在進行主題探究時,圍繞著“城邦”、“財產等級制”、“陪審法庭”、“觀劇津貼”等關鍵詞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據此判斷,他們探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B.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C.人文主義思想的產生 D.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5.1289﹣1304年,在英國辛德雷克莊園中,農民之間的訴訟多因被告滿足原告的訴求而在莊園法庭外解決,該莊園法庭( )A.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宗旨B.主要處理莊園主和農民關系C.依據羅馬法裁決莊園經濟訴訟D.重視維護莊園秩序穩定6.薩克森伯爵每周都去教堂做禮拜或祈禱,聆聽牧師講解《圣經》,向上帝懺悔。他所信仰的宗教產生于( )A.巴基斯坦 B.巴黎 C.巴勒斯坦 D.亞述7.11世紀以前,西歐各國沒有專業法學家,日耳曼人統治者需要基督教會的教士幫助解釋法律,如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在制定法律時,讓全體主教參加,當時( )A.王權借助教會鞏固統治B.司法程序嚴密而且公正C.注重對法治精神的宣揚D.世俗政權受到教權威脅8.如表知識卡片中的這場改革是( )時間:公元7世紀中期主要人物:孝德天皇內容:經濟上,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為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C.查理 馬特改革 D.明治維新9.701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大寶律令》規定,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招貴族子弟,以“論語”為必修科目。由此可見( )A.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B.深受中國文化影響C.法律制度逐漸完善 D.重視發展中日關系10.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國、郡、里)。材料中這項改革措施( )A.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體系B.促使武士集團的形成C.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D.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11.每個國家走向統一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實現統一的舉措卻有著相似之處。促進阿拉伯半島統一的主要因素是( )A.經濟發展B.政治改革C.伊斯蘭教的確立和傳播D.征服戰爭12.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用畫作反映對人內心世界的探索;米開朗琪羅注重對人體的雄美及其所蘊含力量的表達( )A.人文主義 B.民主和科學C.理性主義 D.馬克思主義13.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曾經畫了很多宗教畫,但丁、彼特拉克等文藝復興巨人是虔誠的基督教徒( )A.使世界逐漸聯結為一體B.以反對宗教為核心C.矛頭主要指向封建教會D.推動自然科學發展14.11﹣14世紀的西歐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和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近代工廠制度普遍確立B.初步地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封建莊園經濟逐步繁盛D.出現了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5.“公元1500年之后的時代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時代,因為它標志著地區自治和全球統一之間沖突的開端。”這里的“開端”始于( )A.羅馬帝國的擴張 B.文藝復興的興起C.新航路的開辟 D.“光榮革命”的發生16.據統計,“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一年內開會的時間超過前10年的總和。在1696年以前,但它們經議會再次討論通過后都成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決權。這反映出當時英國( )A.國王無權干涉政治 B.權力結構發生變動C.貴族制度已經瓦解 D.民主政治效率低下17.1785年,美國國會將美元定為法定貨幣單位,但各州美元定價不一( )A.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B.南北各州不同經濟形式矛盾尖銳C.各州對外貿易對象不同D.國家政治運行機制存在一定缺陷18.它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這部文獻( )A.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B.徹底描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C.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D.從根本上廢除了黑人奴隸制19.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來臨,對英國,美國,下列觀點符合史實的是( )A.都頒布了自由獨立的綱領文件B.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D.都具有限制封建君主專權的傳統20.它原則上承認了人民主權,首次在一個大國中建立了共和政體,處理了如何制約政府濫用權力的問題,確保了政治穩定。與此相關的文件是( )A.《權利法案》 B.1787年憲法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21.“她像一聲驚雷震撼著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氣勢向世界宣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將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從此( )A.推翻資產階級的條件已經具備B.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指導C.無產階級開始嘗試奪取政權D.開創了資本主義時代22.“綱領指出,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材料中的“綱領”是( )A.《國富論》 B.《人權宣言》C.《資本論》 D.《共產黨宣言》23.著名學者彭慕蘭認為:與其說工業革命創造了新的財富,不如說新的財富的發現,導致并推動了工業革命,“向外”是指拓展殖民地,其中“向下”的驅動得益于( )A.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B.瓦特改良蒸汽機C.凱伊發明飛梭D.愛迪生發明發電機24.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列關于工業革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始于英國,首先在棉紡織業領域取得突破B.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C.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貧富差距加大等D.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國家最終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徹底消除了封建勢力的影響二、非選擇題25.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中世紀西歐商業城市的興起,一舉改變了城市的傳統角色,城市開始由依附于鄉村轉變為支配鄉村,進而支配國家權力。進入近代以后,城市的產業——商業和手工業逐漸成為西方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紀的城市文明。市民階層逐漸成為西方國家統治階級的主體,城市的文化、商業文化逐漸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雷恒軍《中世紀西歐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1)觀察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對兩幅圖片進行解讀。(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西歐城市實現由“依附于國家權力”到“逐步獨立于國家權力”的主要轉變方式。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城市經濟地位和產生的社會結構新變化。(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西歐中世紀社會的特征。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荷蘭地區的風俗畫形成于15、16世紀之交,受到人們的喜愛。這些畫作通常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家庭生活、工作場景、節日慶典等。畫家們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以及他們的情感和思想。風俗畫的主題多樣,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場景、節日慶典等,而是直接地以非理想化的手法來如實地反映市民和農民的日常生活。荷蘭風俗畫的畫家們在風格上也各有特色,作品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倒牛奶的女仆》展現了一種靜謐、優雅的氣氛材料二:這幅《銀錢兌換商夫婦》被美術史家稱譽為“開辟了近代美術描繪日常生活的先河”。《銀錢兌換商夫婦》描繪的是安特衛普出現的金融業務的最早商業形式——錢鋪,它是銀行的雛形。畫中這一對夫婦,男人是錢鋪掌柜,女人悠閑地翻著畫冊,眼睛卻注意著丈夫的活動,鏡內照出這個房間長方形的窗子,透過窗戶還可以看見街上的房子與樹林。——摘編自伊麗達等編著《圖說西方繪畫藝術》(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荷蘭地區風俗畫的特征。(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荷蘭的風俗畫出現的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運用圖像史料進行史學研究應注意的問題。27.民主政治是人類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光榮革命之后,英國建立起了一個適合國情和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政治體制。這個體制保證了英國社會有一個相對寬松與和平的環境,從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摘編自《強國之鑒》(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英國建立的“政治體制”的名稱。材料一中如何評價這一體制?材料二:美國的民主實踐是一種嶄新的嘗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美國通過革命和協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民主政體——總統制。與英國的議會制相比,開啟了國家元首的選舉模式,而且還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基本原則。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摘編自孫瑛輝《論民主的多樣性及其科學把握》(2)材料二中的“革命”具體指的是什么?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美國的民主實踐“新”在何處。(答出任意兩點)材料三:法國不同時期的法律1789年《人權宣言》 1791年憲法 1804年《拿破侖法典》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損害別人的事情的權力中,法律對于所有人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 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平等的。 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依據材料三,指出法國保障民權的方式是什么?這三部法律文獻體現了法國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則?(寫出兩點)(4)綜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以上材料中的事件對社會發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8.縱觀世界風云,一場場變革順應時代的呼喚,構成了一曲曲歷史的交響,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型動力機的廣泛應用,使第一次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向縱深發展。英國到處都建立起大工廠,龐大的廠房,歷史已經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的所學知識,材料一提及的“新型動力機”是什么?“歷史跨入新的時代”指的是什么時代?材料二 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上所有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大工業使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平民百姓有機會享受過去帝王將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適生活。但是,工業化逐漸、而且不可挽回地改變了大自然,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和生態危機——摘編自張躍發《近代文明史》(2)依據材料二,歸納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針對材料中“人類社會面臨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相矛盾的二難局面”提出你的對策。材料三 19世紀中后期無產階級斗爭歷程示意圖(3)根據材料三回答,上面示意圖中革命理論的創立者是誰?誕生的標志是什么?工業革命與工人運動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參考答案1-10 ACCAD CABBD11-20 CACDC BDCBB21-24 BDBD25.(1)解讀:圖一: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無償地賞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成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要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圖二: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自那時起,歐洲絕大多數人口居住在莊園里。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2)方式:武裝起義、金錢贖買等。新變化:城市工商業中心,近代資本主義發源地;逐漸形成市民階級等。(3)特征:盛行封君封臣制和莊園制度;城市的興起等。26.(1)特征:體現現實主義,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生活。描繪主題多樣,場景豐富。藝術風格具有多樣性。(2)背景:新航路的開辟,白銀大量流入西歐,引發了價格革命;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群體的壯大;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尼德蘭地區近代金融業的發展。(3)應注意的問題:辨析圖像史料的真偽;評定圖像史料的含義;與其他類型史料進行多重互證。27.(1)政體:君主立憲制。評價:結束了英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或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2)“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新”的表現:廢除了君主、王權,實行總統制;國家元首選舉產生;實行三權分立。(答出2點即可)(3)方式:頒布法律。原則: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4)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28.(1)蒸汽機;蒸汽時代。(2)積極: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任一點)消極: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和生態危機、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和公共衛生安全等。對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人類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生態環境惡化等帶來的挑戰。(3)創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聯系: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壓迫,最終催生了工人運動等反抗。或者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但同時也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差距,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惡化,這促使他們為爭取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而斗爭,從而爆發了一系列工人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