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2.2合理利用網絡政治認同:利用網絡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修養:養成網絡素養,遵守網絡公德,養成文明上網、合理用網的個人素質。法治觀念:了解網絡交往的規則,形成正確的網絡生活意識和習慣,養成遵守網絡規則的意識。責任意識:增強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為維護網絡環境盡自己的責任。核心素養目標教學重點: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教學難點:積極傳播網絡正能量如何合理利用網絡?(1)理性參與網絡生活(2)傳播網絡正能量理性參與網絡生活運用你的經驗你是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觀點的?孩子回家后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腦,網絡徹底把孩子們從大人身邊奪走了。有了網絡,上班路上也可以看新聞、發郵件、在線學習、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奶奶和爸爸的觀點都是片面的。奶奶的觀點只看到了網絡的弊,否認了網絡的利。相反,爸爸的觀點只看到了網絡的利,忽視了網絡的弊。運用你的經驗孩子回家后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腦,網絡徹底把孩子們從大人身邊奪走了。有了網絡,上班路上也可以看新聞、發郵件、在線學習、可以充分利用時間。(2)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網絡?應該理性、適度的使用網絡,既要認識到網絡是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臺,又不能因沉迷網絡而忽視正常的生活。媒介素養水平不同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思考: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多元化,即使面對同一款APP、同一條信息,不同的人選擇不同,這取決于什么 一.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如何做一名合格網民)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媒介素養一般是指人們正確地、建設性地使用媒介資源的能力。它包括人們面對各種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P17相關鏈接)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是否瀏覽?是否合適?是否正確?是否有用?材料:2024年暑假,“我”與短視頻相愛相殺。放假以來,一天24個小時,“我”每天至少花10個小時以上來與“我”的抖音親密接觸。關注奧運賽事,追偶像劇、看小說。“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開始刷,晚上睡覺后還偷偷蒙被子里刷,吃飯、上廁所甚至洗澡都要開著。”有限的時間精力都給了短視頻,“我”忘記了打籃球,變得沒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寫作業...…講授新知共青團中央發布的《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短視頻用戶規模超1億,7.2%的未成年用戶在節假日每天天觀看短視頻超過5小時;77.5%的家長表示擔心孩子看短視頻上癮。思考:你也和“我”一樣沉迷短視頻嗎 “我”該怎么做呢 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要學會“ 信息節食”。探究與分享P17忘記打籃球沒時間看書沒時間寫作業你有沒有遇到過圖中的問題?網絡還給你帶來哪些困擾?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隨機出現的網絡游戲老是彈出的陌生網絡鏈接② 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迷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戒掉網癮方法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暫時關閉斷掉網絡。讓父母進行監督。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相關鏈接p18含義:網癮又稱為網絡過度使用癥,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網絡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癥。表現: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想減少或控制上網時間卻做不到。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例如,頭腦中一直浮現與網絡有關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網時才充滿興趣。危害: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就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如沮喪、空虛、易發脾氣、坐立不安、心慌、燥熱出汗、失眠等。認識網癮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P18D2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網絡恐怖網絡謠言注意信息出處關注官方信息對信息多方驗證如何辨別網絡謠言向他人求助辨識信息內容活動四:法律講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同一謠言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評論兩百次以上的可被定為侮辱罪、誹謗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可根據刑法出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這給我們什么啟示?近日青島市人民法院調解了一起因在 “朋友圈”發布不當言論而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案件。起因是孫某與張某在工作中產生矛盾,隨后張某就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消息辱罵孫某,并附上了孫某的個人信息。隨后,孫某將張某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權,當面向自己賠禮道歉,恢復名譽,并做出賠償。經法院調解,被告張某刪除其朋友圈的不當言論,并連續3天在朋友圈中向原告孫某道歉,同時賠償經濟損失1500元。法官提醒,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既要提倡自由,但更要遵守法律。探究一: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思考:這個案例啟示我們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④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19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P17-19(如何成為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要學會“信息節食”。(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我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傳播網絡正能量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是社會生活中積極向上的行為。我們在網絡上應該傳播正能量呢?2.怎樣傳播網絡正能量? 政府開通這些民意收集的渠道對我們傳播網絡正能量有怎樣的啟示?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我們又該如何做?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傳播網絡正能量說一說:你知道的網絡公益活動支付寶推出“螞蟻森林”公益活動。網購車票、地鐵出行、生活繳費、預約掛號、電子發票和步數等低碳方式收集能量,通過當能量收集滿以后,就可以申請在阿拉善等沙漠地區種植真樹。根據螞蟻森林最新公布的“成績單”顯示,截止今年5月份底,螞蟻森林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樹超過了2億棵,種植的面積高達274萬畝,這相當于什么樣的概念呢?簡單來說,螞蟻森林種植樹木的面積相當于2.5個新加坡國家的大小!探究與分享P204月22日,2017湖南省首屆網絡公益讀書筆記行動啟動儀式在長沙舉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網絡公益行動?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2、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P19-20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②我們要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弘揚主旋律。筆記區合理利用網絡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學會“信息節食”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傳播網絡正能量學會辨析網絡信息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總結:課堂練習1.(2023 武都區三模)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公民可以通過網絡更便捷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成為某造謠者肆意散播謠言的平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對此,公民應( )①增強義務意識,嚴厲打擊網絡謠言②樹立法治意識,依法有序政治參與③樹立權利意識,堅持自由表達言論④提高公民意識,增強辨別是非能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解答】題干中的描述,體現了網絡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我們應該樹立法治意識,遵守網絡規則,提高公民意識,增強辨別是非能力,依法有序參與網絡生活。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①打擊網絡謠言是國家執法部門的職責,不合題意;③說法錯誤,發表言論要遵守法律法規。故選:D。課堂練習2.(2023春 惠陽區期末)據悉,有一些“鍵盤俠”(喜歡罵人、懟人的網民)在奧運健兒的微博下進行惡意詆毀和辱罵,以為網絡上信口開河甚至辱罵他人只是小事,國家也難以追責,最終這些“鍵盤俠”被依法處罰或封禁賬號,廣大網友拍手稱快。這一案例警示我們青少年( )①遠離網絡,以免惹禍上身②遵守道德,應合理利用網絡③珍視自由,依法行使權利④依法自律,尊重他人的名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解答】題干中指出有一些“鍵盤俠”(喜歡罵人、懟人的網民)在奧運健兒的微博下進行惡意詆毀和辱罵,以為網絡上信口開河甚至辱罵他人只是小事,國家也難以追責,最終這些“鍵盤俠”被依法處罰或封禁賬號,這一案例警示我們青少年遵守道德,應合理利用網絡,珍視自由,依法行使權利,依法自律,尊重他人的名譽,故②③④正確;①錯誤,網絡有利有弊。故選:D。真題練習3.當前流行的網絡直播是指基于互聯網,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向公眾持續發布實時信息的活動。如圖信息主要告訴我們( )①要理性利用互聯網參與社會生活②要善于辨別,遠離不良直播平臺③網絡直播容易造成自己隱私的泄露④有關部門應加強管理,取締網絡直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4.漫畫帶給我們的警示是( )A.要學會信息節食B.要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C.要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D.要學會抵制網絡上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