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8.秦統一后廢除六國舊幣,魚貝、珠玉等不再充當貨幣,并嚴禁地方和私人鑄錢,這有利于(15.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寫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簡單粗綦的行政手段強A.擴大統治疆域B.促進文化交流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漢代重在‘尊’,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這里C.加強中央集權D.推動思想統“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9.秦并六國后,派軍隊繼續開拓東南、南部沿海地區。越人憑借復雜的地形進行抵抗,秦軍經A.統一思想,鞏固統治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過三年苦戰才基本完成征服工作。為解決戰時的后勤運輸問題,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B.以法治國,穩定秩序符合題目要求的。以上內容說明了秦朝開鑿靈渠的(C.順應自然,保障民生1.藍田人被發現于陜西省藍田縣公王嶺,距今約160萬年,其遺址發現的石器包括砍斫器、刮A.背景B.規模D.選賢任能,反對攻伐削器、大尖狀器和石球等。據此可知,藍田人(C.技術D.影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A.處在舊石器時代B.學會使用天然火10.據兔子山遺址出土的秦簡記載,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陽縣女子,因在交易活動16.(14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C.過上了定居生活D.掌握了農耕技術中拒收法定貨幣半兩錢,被當地縣令、縣丞與令史集體判處棄市之刑(在鬧市處死,并暴尸材料2.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在該遺址可發現(于眾)。這說明秦朝(A.用火遺跡B.骨針化石A.亡于暴政C.炭化稻粒D.陶器葬品B.貨幣體系混亂3.在半坡遺址的地窖里發現有厚達18厘米的糧食灰,經鑒定為粟,還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鋤C.刑罰嚴苛等。這些可用來佐證(A.家備飼養的出現B.原始農業的發展D.百姓賦役繁重C.打制石器的使用D.鐵犁牛耕的出現11.抓關鍵詞或找關鍵句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張楚政權"材料二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4.在良渚古城遺址和陶寺古城遺址中均發現了規模空前的城址、氣勢恢宏的宮殿、大型的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等信息有關的歷史事件是(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族墓葬等遺跡。據此推斷,當時長江下游和黃河中游地區(A.國人暴動B.黃巾起義一摘編自司馬遷《史記》A.文明長期領先世界C.陳勝、吳廣起義D.楚漢之爭材料三李冰在充分認識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規律后,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首創B.已經出現早期國家12,劉邦在談到為何能戰勝項羽時說:張良、蕭何和韓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們,但“吾能用之“無壩引水”的工程形式,帶領民眾經過三十年的艱辛運作,終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都江C.歷史遺址分布廣泛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這里說明劉邦戰勝項堰。該工程在無任何人為千預的情況下,能自動調配水量,枯水期有足夠的水量進入灌區,洪水期又能將多余的水量排至外江,使灌區“水旱從人,時無荒年”D.最早出現貧富分化羽的原因是(一摘編自鄧正龍等(中華民族最輝煌的文明成就一一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核心價值》5.“讀史使人明智”,中國悠久的歷史給予后人太多的智慧。后世君主能從夏、商、西周三朝的A.自身能力很強B.深得民心(1)根據材料一,指出從圖一到圖二農業工具的變化,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4分)滅亡得到的主要啟示是(C.地理位置優越D.善于用人A.改革創新B.重視教育13.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周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個治世的是(C.發展經濟D.以民為本A.楚漢之爭B.文景之治6.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諸多成語,如問鼎中原、退避三舍、朝秦暮楚、圍魏救趙、臥薪嘗膽等C.漢武盛世D.光武中興這些成語共同反映了當時(14.下表為西漢初期中央與封國力量對比表。為改變這一局面,漢武帝(A.經濟發展B.戰亂頻繁C.民族交融D.百家爭鳴全國中央直轄諸侯王國7.有了甲骨文,中華文明就有記錄的工具,從此,所有的情感、知識、思想通過文字,一代代流54個15個39個傳下來,中華文明得以塑造與傳揚。這表明甲骨文(人口1300余萬人450余萬人850余萬人A.兼收并蓄,中西合璧B.一脈相承,從未改變A.實行休養生息B.在長安興辦太學C.記錄歷史,傳承文明D.口耳相傳,內容豐富C.派兵北擊匈奴D.頒布“推恩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