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部編版)八年級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 單元復習遵守社會規則單元框架 必背知識點重難點解析 真題演練時政熱點 突破考點目錄2024年中招真題演練單元框架 必背知識點單元框架探究新知單元思維導圖遵守社會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講道德做守法的公民社會秩序:含義、種類、重要性、與社會規則的關系社會規則:含義、分類、作用、與自由的關系、做法尊重他人:含義、重要性、做法以禮待人:含義、重要性、做法誠實守信:含義、重要性、做法法不可為預防犯罪善用法律違法的含義、分類、法律責任怎樣做到遵章守法犯罪的含義、基本特征、刑罰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有勇有謀 應對違法犯罪考點 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備考建議社會生活離不開秩序 1.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 2.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質及特征。 1.問題素材:社會事例、法律法規 2.問題形式:選擇題、評析題 建議多關注社會現象、社會調查、社會典型案例等社會熱點素材。考點解讀 考點解讀 考點 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備考建議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含義,感受尊重帶來的良好體驗,懂得尊重他人 1.問題素材:漫畫、生活事例、名言哲語、社會調查報告 2.問題形式:選擇題、主觀題 建議多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時政、名言、寓言、哲語等。建議師生多關注身邊的社會現象,如餐飲文明、旅行文明等該考點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等知識一起考查建議多關注社會熱點、生活事例,如“感動中國人物客腫透聲“評選,“中國好人榜”評選等進行針對性訓練。以禮待人 遵守基本的社交禮儀,恪守誠信,理性維護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會成員 1.問題素材:社會事例、漫畫 2.問題形式:選擇題誠實守信 懂得誠信的含義及重要性,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踐行誠信。 1.問題素材:社會熱點、生活事例、先進人物 2.問題形式:選擇題、主觀題考點解讀 考點 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備考建議法不可違 認識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1.問題素材:社會熱點案例、法律法規 2.問題形式:選擇題 建議多關注社會熱點、法律法規、社會調查等素材,需要注意違法行為的類別及其法律責任、犯罪的基本特征等核心知識,要注意識記和運用預防犯罪 認識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罰的主要類型;認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 1.問題素材:社會熱點案例、法律法規 2.問題形式:選擇題善用法律 培育和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自覺抵制校園欺凌和違法犯罪行為。理解法律是實現和維護公平正義的基本途徑。 1.問題素材:生活事例、社會調查 2.問題形式:選擇題重難解析 真題演練探究新知第三課 思維導圖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維護秩序遵守規則社會生活有秩序維護秩序靠規則1.社會秩序的含義及種類2.社會秩序的重要性1.社會規則的含義及種類2.社會的重要性(秩序與規則關系)(1)劃定自由的邊界(2)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自由與規則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維護與改進規則(1)需要自律和他律(2)需要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1.維護規則的要求2.改進規則的原因3.改進規則的要求重難點解析3.1維護秩序1. 社會秩序的種類(內容):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2.為什么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社會秩序的作用、重要性)(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2)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3. 社會規則的種類:道德、紀律、法律等。☆4. 社會規則的作用(社會規則如何維系社會秩序的?)(1)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2)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1.(2024·安徽合肥·二模)2024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新聞發布會指出:依法支持行政機關對不合法、不文明養犬行為作出的行政處罰等行政管理行為。這( )①限制了公民養犬的自由 ②維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與規則③有利于預防和阻止犯罪 ④保障了他人合法的權利和自由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維護秩序、維護合法權益。①: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障每個人不約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故①說法錯誤;②④:依法支持行政機關對不合法、不文明養犬行為作出的行政處罰等行政管理行為,這有利于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與規則,保障了他人合法的權利和自由,故②④說法正確;③:法律具有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但是不能預防和阻止犯罪的發生,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重難點解析3.2遵守規則☆1.自由與社會規則的關系:(為什么自由與社會規則不可分?)(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2.怎樣自覺遵守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怎樣維護規則?(1)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社會規則。(2)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真題演練2.(2024·江蘇徐州·二模)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護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痛難點問題。如針對就業領域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明確列舉招錄、招聘環節的禁止行為。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修訂說明( )A.規則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就要廢除 B.自此婦女享有法律規定的特殊權利C.我們需要堅定維護規則,遵守規則 D.規則隨社會的發展不斷改進和完善【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積極改進規則。D: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修訂說明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體現了規則隨社會的發展不斷改進和完善,故D說法正確;A:在題文中未涉及廢除規則,故A不符合題意;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享有特權,故B說法錯誤;C:題干材料強調積極改進規則,而不是維護規則、遵守規則,故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真題演練3.(2024·廣東·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今天,網絡早已成為未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而網絡信息紛繁復雜,網絡環境瞬息萬變。截至2023年6月,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破1.91億,未成年人面臨著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多重風險...2023年10月24日,國務院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此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材料二 近年來,刷短視頻成為流行的娛樂方式。初中生小田也迷上了刷微信短視頻,還特別喜歡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外放聲音短視頻,當別人向他提出異議時,他說:“關你什么事,我想放就放!”(1)結合材料一,談談國家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理由。(2)請運用自由和規則的相關知識,對初中生小田的言行進行評析。真題演練【答案】(1)①是應對網絡時代的挑戰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需要;②是為未成年人營造更加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需要。③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2)小田的言行是錯誤的。①自由和規則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規則是人民享有自由的保障。②微信刷短視頻是我們的自由,但是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外放聲音短視頻,是不道德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不良影響,擾亂公共秩序。③我們應該依法行使自由,在公共場刷頻時應戴上耳塞,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我國,需要調用保護未成年人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國家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原因→聯系為未成年人網絡健康成長提供法治保障、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應對網絡時代的挑戰和保護未成人合法權益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觀點:小明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的外放聲音短視頻,認為這是自己的自由,自己想放就放,別人管不著。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誤。觀點正誤:錯誤。論據①:規則和自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論據②: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論據③:微信刷短視頻是公民的自由,但不能影響他人,擾亂公共秩序。論據④:依法行使自由,遵守社會公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探究新知第四課 思維導圖社會生活講道德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尊重從我做起尊重的含義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待人禮為先做文明有禮的人禮的含義文明有禮的表現文明有禮的意義: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文明有禮的要求誠信無價踐行誠信誠信的內涵誠信的重要性:對個人、對企業、對國家如何踐行誠信重難點解析1.什么是尊重:尊重,即尊敬、重視。2.尊重的表現: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3.為什么要尊重他人?(作用、重要性、或為什么說尊重是交往的起點?)(1)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2)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尊重。(3)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4.怎樣尊重他人?(要求、表現)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 ②平等對待他人③學會換位思考 ④學會欣賞他人4.1尊重他人真題演練4.(2024·陜西渭南·一模)下列行為與故事主題相符的是( )杜甫草堂附近住著一位老婦人,她無兒無女,生活很艱難。每到秋天,她常常到草堂前的棗樹下打來,把棗摻在野菜粥里煮著吃。看到老婦人打來,杜甫心想,如果她不是實在貧窮無靠,怎么會跑到別人房前來打棗吃呢!因此,無論老婦人什么時候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①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小樂主動給抱孩子的阿姨讓座②小范在電影院接聽電話時盡量壓低聲音③小強在深夜學習時遇到難題立刻打電話請教老師④小錦在訂單留言處叮囑外賣小哥“天氣寒冷,路上擁擠,注意安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尊重他人。A真題演練5.(24-25八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情緒價值”通常表現為源于他人的關心、理解、支持和鼓勵的一種積極情緒體驗,已成為影響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當我們的“情緒價值”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被重視被認可,從而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我們應學會( )①換位思考、增進相互理解 ②積極溝通,化解矛盾分歧③真誠關心,回應情感需求 ④尊重他人,全面接納認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對尊重他人的理解。①②③:分析題文,當我們的“情緒價值”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被重視被認可,具有幸福感;這啟示我們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我們應學會換位思考以增進相互理解,積極溝通來化解矛盾分歧,真誠關心以回應情感需求;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全面接納認可”表述過于絕對,尊重他人并不意味著要全面接納認可一切,對于一些不合理的行為或觀念不能無原則地接納認可;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重難點解析4.2以禮待人1.禮的含義: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觀點)2.文明有禮的主要表現: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3. 文明有禮有哪些作用?(重要性、意義)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個人)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社會)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國家)☆4.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 。真題演練6.(2024·廣東·模擬預測)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習俗,故被稱為“禮儀之邦”。下列古詩能表達尊重和禮貌的是( )A.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B.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D.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會學習、文明有禮、友誼。A: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強調豐衣足食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題意;B: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故B不符合題意;C: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體現的是深厚的友情,故C不符合題意;D:意思是一句善意的話能夠給人鼓勵、力量和信心;而說一句惡意的話,就會讓人傷心,讓人心寒。表達了要對人尊重和禮貌的意思,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重難點解析1.誠信的含義:(如何理解誠信)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2.為什么要講誠信?(作用、意義、重要性)①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個人)②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③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社會、國家)☆3.怎樣踐行誠信?(怎樣做誠信的人?)(1)樹立誠信意識。 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2)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共同構建良好的信用體系。4.3誠實守信真題演練7.(2024·廣東清遠·二模)下列行為與“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蘊含的道理相符的有( )①小秦風雨無阻,每周六準時到籃球場赴約②小美在參觀紀念館時遵守秩序,保持安靜③小秦哥哥所在的公司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④老李全家省吃儉用十余年還清欠下的債務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踐行誠信。①③④: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得到一百斤黃金,也不如得到季布一聲許諾;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意思是敢于實話直說的人非常可貴;都體現了誠信的重要性;小秦風雨無阻,每周六準時到籃球場赴約,小秦哥哥所在的公司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老李全家省吃儉用十余年還清欠下的債務,是踐行誠信的表現,故①③④說法正確;②:是遵守規則的表現,故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8.(2024·廣東深圳·三模)“我吃著梅菜扣肉,喝著聽花酒,突然聽聞樓上的鄰居家中著火了,看著自己家里裝著的防火玻璃,走廊里放著滅火器,感到十分心安……”這是網友對今年3·15晚會曝光的相關問題產品的調侃,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經營者應誠信經營,杜絕一切侵犯消費者權利行為B.經營者應依法經營,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C.政府應該依法執政,加強市場監管和規范市場秩序D.消費者應依法維權,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對誠實守信的認識和理解。A: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網友對今年3·15晚會曝光的相關問題產品的一系列調侃啟示我們經營者應誠信經營,杜絕一切侵犯消費者權利行為,故A說法正確;B: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故B說法錯誤;C:政府應該依法行政,故C說法錯誤;D:公民的政治權利是憲法法律既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違預防犯罪善用法律違法無小事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分類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法律后果:民事責任、行政制裁、刑罰處罰了解罪與罰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的要求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罰的含義及種類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救濟、訴訟有勇有謀 應對違法犯罪 :如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重難點解析☆1.法律的作用(1)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2)法律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有效的準繩。(3)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 什么是違法行為?(含義)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3.怎樣做到遵章守法?(怎樣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1)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2)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3)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民事侵權行為和合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5.1法不可違重難點解析5.1法不可違☆4. 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聯系與區別:違反的法律 法律后果 社會危害性 對社會 危害程度 表現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法律法規行政法律法規刑事法律法規類別民事責任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刑罰處罰相對輕微嚴重一般違法行為犯罪欠債不還;侵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擾亂社會治安、謊報險情故意殺人、搶劫、吸毒聯系: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真題演練9.(2024·河南周口·三模)中學生小杰在學校午休期間趁同學思思起身之時,偷偷將其椅子向后拉離,致使其坐空受傷。事故造成思思視神經挫傷,視力急劇下降。思思因頭痛、眼睛痛、脖子痛不得不休學一年。人民法院判決,小杰及其父母向思思賠償各種費用共計10萬余元。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介紹的這個案例警示我們( )①課間要專心學習,不能與同學交流 ②違法無小事,違法行為要承擔責任 ③珍愛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的事 ④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規范自身行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敬畏生命的價值、樹立法治意識、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②③④:分析題文可知,小杰因為惡作劇導致思思受傷,最終小杰及其父母向思思賠袋10萬余元,這警示我們違法無小事,違法行為要承擔責任;珍愛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的事;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規范自身行為,故②③④說法正確;①:“不能與同學交流”說法過于絕對,課間可以與同學交流,故①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重難點解析5.2預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的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3.犯罪的基本特征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②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③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重難點解析5.2預防犯罪4.刑罰: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5.刑罰的種類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6.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如何遠離犯罪?)(1)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4)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重難點解析10.(2024·寧夏吳忠·一模)被告人紀某(16周歲)入室盜竊財物,共計價值人民幣16000余元。法院認為被告人紀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被害人數額較大的財物,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紀某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以下是同學們對此案發表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A.娜娜:紀某的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B.婷婷:紀某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C.星星:盜竊他人財物的行為,違反民事法律D.蓉蓉:紀某作為未成年人不需負刑事責任【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犯罪行為。B:材料中紀某被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紀某受到刑罰處罰,屬于刑事違法行為,B說法正確;A:紀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受到的是刑罰處罰,其行為是犯罪行為,A說法錯誤;C:盜竊他人財物的行為是違法刑法規定,不是違反民事法律,C說法錯誤;D:未成年人也需負刑事責任,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重難點解析5.3善用法律☆1.遇到法律問題或權益受到侵害,我們應怎樣依法求助?(方式、途徑)(1)在遇到法律問題或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4)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重難點解析5.3善用法律☆3.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如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1)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2)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不僅要勇于斗爭,而且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列舉為常見具體方法)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人的幫助;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巧妙周旋;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護好作案現場等。真題演練11.(2024·山東棗莊·三模)2024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寧夏調研時表示,要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對未成年人實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犯罪,符合核準追訴條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警示我們( )A.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B.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C.認清犯罪危害性,遠離犯罪 D.加強道德修養,守住道德底線【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預防犯罪。ABD:觀點雖然正確,但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ABD不符合題意;C: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人施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犯罪,符合核準追訴條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啟示我們要認清犯罪的危害,遠離犯罪,故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12.(2024·河南駐馬店·模擬預測)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當遭遇校園欺凌,下列建議可以采取的是( )①忍氣吞聲,以免帶來更大的傷害②保持冷靜,減少正面沖突并尋求幫助③不顧安危回擊欺凌行為,維護自身權益④依法求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善于斗爭。①:忍氣吞聲是缺乏維權意識的表現,容易助長侵權者的囂張氣焰,故①說法錯誤;②④:當我們遭遇校園欺凌,要保持冷靜,減少正面沖突并尋求幫助,依法求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故②④說法正確;③:面對校園欺凌,要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與之斗爭,不能硬拼,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答案】(1)刑事違法行為(犯罪)。鄭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受到了刑罰處罰。(2)小白的觀點錯誤。法院的判決意味著對違法者進行了相應的法律制裁,對違法行為具有強大的威懾作用。但是,然而,僅僅依靠判決和提醒并不足以解決倒賣、傳播個人信息的行為,還需要我們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詳解】小問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犯罪的定義有關知識,從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常州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依據刑法判處被告人鄭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罰金4萬元→可鏈接觸犯了刑法+受到了刑法處罰。關鍵詞②:利用QQ、微信平臺為涉嫌違法犯罪而被封的QQ號提供解封服務,從中獲利2萬余元→可鏈接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觀點:有了法院的判決與提醒,這下倒賣、傳播個人信息的行為應該沒有了吧。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誤。正誤判斷:錯誤。論據:預防犯罪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時政熱點 突破考點時政熱點近日,奧運冠軍李雯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港澳交流互動視頻,卻意外遭到了一些網友的惡意攻擊。隨后,李雯雯在深夜刪除了幾條包含孫穎莎和王楚欽的視頻。8月15日,公安部公布4起打擊整治涉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典型案例,有網民因此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8月28日,體育總局召開整治體育領域“飯圈”亂象專題工作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遏制體育“飯圈化”愈演愈烈態勢,堅決鏟除畸形“飯圈文化”在體育領域滋生滋長的土壤和條件,為體育強國建設戰略目標實現營造穩定有利發展環境。考點鏈接:規則與自由的關系;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熱點一:網絡空間守規則時政熱點2024年315晚會曝光事件涵蓋了互聯網、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消費陷阱、汽車安全、金融安全等多個領域話題,共計——制造水軍的“主板機”、不防火的防火玻璃、偷工減料的滅火器、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神乎其神的聽花酒、315信息安全實驗室-AI變臉、婚戀平臺套路深、令人不安的寶馬傳動軸、網絡借貸中的禮品卡貓兒膩——9個話題。從曝光量和輿情熱度指數來看,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傳統民生話題仍然引發強烈關注。此次晚會強調了建立誠實、可靠的市場環境和保護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了對市場秩序的維護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考點鏈接:誠信的意義(個人、企業、國家),如何踐行誠信;遇到侵害,依法求。熱點二:社會生活講道德時政熱點內蒙古烏蘭察布董某案案情概述:董某通過境外聊天軟件加入一個組織發送詐騙短信的群組,并根據群主提供的信息向他人發送詐騙短信。為了獲取更多傭金,他還組織本地多名中學生參與發送詐騙短信的活動。每次發送完成后,董某等人將操作過程的錄屏及支付寶收款碼提供給群主,從而獲得20-150元不等的傭金。涉案金額與后果:董某及其組織的學生們共計獲利3779元。最終,董某及其他涉嫌違法的學生被公安機關依法處以行政處罰。考點鏈接: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法不可違,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提高法治意識,拒絕不良行為,遠離犯罪。熱點三:違法行為2024年中招真題演練真題演練1.(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在交通道路口等公共場所,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警示圖標。這告訴我們( )A.公民的規則意識偏低 B.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C.遵守規則主要靠警示 D.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規則的重要性。D:分析題文,“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強調了規則的重要性。在交通道路口等公共場所設置各種警示圖標,是為了提醒人們遵守規則,保障公共秩序和安全,這充分說明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需要有規則來規范和約束,體現了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故D符合題意;A:不能僅因為有警示圖標就得出公民的規則意識偏低的結論,故A錯誤;B: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但題干主要強調的是規則的存在和重要性,而非規則的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遵守規則主要依靠人們的自覺和自律,警示圖標只是起到輔助提醒的作用,故C錯誤;故本題選D。真題演練2.(2024·湖北·中考真題)目前多趟復興號列車設有靜音車廂,旅客在享受“靜音福利”的同時,也須在車廂內保持安靜,使用各類電子設備時須佩戴耳機或關閉音源外放功能等。這表明( )①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保障②規則是人們在共同協商基礎上形成的③違反社會規則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④我們需要發自內心地敬畏和遵守規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自覺遵守規則。①④:分析題文可知,復興號列車設置靜音車廂并規定旅客的行為規范,表明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保障;旅客在享受“靜音福利”的同時也應遵守相關規則,這說明我們需要發自內心地敬畏和遵守規則,故①④說法正確;②:材料未提及規則是如何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題意;③:違反社會規則不一定都受到法律制裁,只有違反法律這種規則才會受到法律制裁,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3.(2024·天津·中考真題)生活中,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標志。下列標志提示我們( )A.維護秩序靠規則 B.自由劃定規則的邊界C.規則一經制定就不能改變 D.建立規則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A:分析題文,題干的這些標志分別涉及到電動自行車使用、過馬路和高空拋物等方面的規定,它們提示我們維護秩序靠規則;故A符合題意;B:規則劃定自由的邊界,而不是自由劃定規則的邊界;故B錯誤;C:“規則一經制定就不能改變”錯誤,規則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發展進行調整和完善;故C錯誤;D:“建立規則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錯誤,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障每個人的自由,促進社會有序運行;故D錯誤;故本題選A。真題演練4.(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鹽城市某街道組織網格員走進小區,開展禁止電動車入樓消防安全宣傳活動,宣講相關法律法規,維護高層住宅安全。假如你是該小區居民,你應該( )A.積極參與憲法修訂 B.合理規劃出行路線C.自覺遵守法律規范 D.尊重他人停車行為【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自覺遵守規則。C:分析題文可知,作為小區居民,應該自覺遵守法律規范,配合街道組織的禁止電動車入樓的相關規定,確保高層住宅安全,故C正確;A:憲法修訂是國家層面的事情,居民一般不能直接參與,故A錯誤;B:合理規劃出行路線與禁止電動車入樓的活動主旨關聯不大,故B錯誤;D:題干強調的是自身要遵守規定,而不是尊重他人停車行為,故D錯誤;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應急車道,是專門供工程救險、消防救援、醫療救護或民警執行緊急公務等處理應急事務車輛使用的車道,也被稱為“生命通道”。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侵占應急車道是違法行為,但在社會生活中,侵占應急車道的現象卻屢禁不止。面對這一現象,我們呼吁( )①提高文明素養,堅持生命至上②制定法律法規,維護公共利益③增強安全意識,提升駕駛技能④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堅持生命至上、自覺遵守規則。①④:應急車道也被稱為“生命通道”,因此面對侵占應急車道的現象,呼吁大家要提高文明素養,堅持生命至上,不隨意占用應急車道;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侵占應急車道是違法行為,但在社會生活中仍有侵占現象,說明這些侵占者缺乏規則意識,因此呼吁大家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故①④說法正確;②:面對社會現象,國家立法機關的確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但是題文中說明我國已經有法律規定侵占應急車道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因此應呼吁有關部門嚴格執法,故②不符合題意;③:侵占應急車道的行為,不是因為駕駛技能不高,而是因為缺乏生命意識和規則意識,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6.(2024·湖北·中考真題)對下圖寓意理解恰當的是( )A.體味美好情感,產生共鳴 B.懂得關愛他人,互相幫助C.保持寬廣胸襟,健康成長 D.消除負面情緒,傳遞溫暖【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會寬容他人。C:分析題文,圖片中“你心中的空間越大,生長的花朵就會越繁茂”,寓意著一個人如果擁有寬廣的胸懷和積極的心態,就能更好地發展和成長;故C符合題意;A:圖中主要強調的是內心空間大小對成長的影響,而非著重于美好情感的體味和共鳴;故A不符合題意;B:此圖未明顯體現關愛他人與互相幫助的內容;故B不符合題意;D:圖片重點在于強調內心空間的寬廣對個人成長的積極作用,并非突出消除負面情緒和傳遞溫暖;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7.(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近年來,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熱情持續升溫。讓文明與美景一路相攜相伴,是每名游客應該展現出來的文明素養。下列行為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 B.主動禮讓,用語文明C.穿著舒適,不修邊幅 D.插隊購票,乘車霸座【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文明有禮。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主動禮讓、用語文明展現了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有助于營造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故B符合題意;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是對文物的破壞,是不文明的行為,故A說法錯誤;C:穿著舒適但不修邊幅可能會影響個人形象和公共環境的美觀,不符合文明素養的要求,故C說法錯誤;D:插隊購票、乘車霸座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文明素養的表現,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9.(2024·河北·中考真題)日常生活中特定場所的行為規范往往體現著對人的文明修養的要求。下面劇院“文明觀演溫馨提示”體現的文明修養的要求是( )文明觀演溫馨提示◇將手機調至靜音。◇不大聲喧嘩或竊竊私語。◇不要隨意走動。◇請勿在劇場內飲食。①誠實守信 ②遵守規則 ③助人為樂 ④尊重他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自覺遵守規則、尊重他人。②:“將手機調至靜音、不大聲喧嘩或竊竊私語、不隨意走動、不在劇場內飲食”等提示,是觀演場所的規則,觀眾自覺遵守這些規則,有利于維護良好的觀演秩序,故②符合題意;④:文明觀演的溫馨提示中,“將手機調至靜音、不大聲喧嘩或竊竊私語、不隨意走動”的規定,有利于觀眾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打擾他人觀賽,體現了尊重他人,故④符合題意;①③:題文中未體現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故①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真題演練10.(2024·山西·中考真題)信用報告是反映個人和企業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這啟示我們每一個人要( )A.保護個人隱私 B.運用誠信智慧C.珍惜誠信記錄 D.積極改進規則【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踐行誠信。C:分析題文可知,信用報告作為反映個人和企業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失信者處處受限;強調了信用記錄的重要性,這啟示我們要珍惜誠信記錄;故C符合題意;ABD:觀點都不符合題干的主旨誠信要求,故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11.(2024·天津·中考真題)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下列與之相對應的名言警句是( )A.不學禮,無以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D.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對誠信的理解。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與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相對應;故D符合題意;A:“不學禮,無以立”強調的是禮儀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題意;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現的是換位思考、尊重他人;故B不符合題意;C:“交友投分,切磨箴規”說的是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互相切磋勸誡;故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真題演練1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漫畫《謙讓》啟示我們( )①文明有禮,要用語文明 ②尊重他人,要欣賞他人③尊重他人,要換位思考 ④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文明有禮、尊重他人。①③:分析漫畫,漫畫《謙讓》中,年輕人因覺得老年人體力弱而讓座,老年人因覺得年輕人壓力大而讓座;雙方都使用了禮貌用語“請坐”,這啟示我們要文明有禮,要用語文明; 學會尊重他人,要換位思考;故①③符合題意;②④:題干漫畫沒有涉及欣賞他人、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故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真題演練13.(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如圖漫畫警示我們,踐行誠信要( )①樹立誠信意識,信守承諾 ②運用誠信智慧,杜絕失信③珍惜誠信記錄,守信為榮 ④不作任何承諾,避免擔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踐行誠信的要求。①③:漫畫中不講誠信的人,會被“罰款、拘留、判刑”,警示我們踐行誠信就要樹立誠信意識,真誠待人,信守承諾;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以守信為榮。故①③說法正確;②:“杜絕”錯誤,踐行誠信要運用誠信的智慧,但社會生活是復雜的,我們有時會面臨兩難的選擇,故②說法錯誤;④:踐行誠信就要真誠做人,信守承諾。我們要做到的不是不做任何承諾,而是不能輕易許諾,許諾的事情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說明理由。如果我們的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就要主動承擔責任,爭取他人的諒解。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14.(2024·四川達州·中考真題)某校團委準備辦一期以“文明有禮,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展板,現面向全校師生征集素材,下列能入選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文明有禮的表現。①③:擦除街邊的小廣告、禮讓并攙扶老人上地鐵,體現了文明有禮,故①③符合題意;②④:我國成功發射航天器、糧食豐收,這屬于國家取得的成就,與公民做到文明有禮無關,故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1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情緒價值”通常表現為源于他人的關心、理解、支持和鼓勵的一種積極情緒體驗,已成為影響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當我們的“情緒價值”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被重視被認可,從而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我們應學會( )①換位思考、增進相互理解 ②積極溝通,化解矛盾分歧③真誠關心,回應情感需求 ④尊重他人,全面接納認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對尊重他人的理解。①②③:分析題文,當我們的“情緒價值”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被重視被認可,具有幸福感;這啟示我們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我們應學會換位思考以增進相互理解,積極溝通來化解矛盾分歧,真誠關心以回應情感需求;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全面接納認可”表述過于絕對,尊重他人并不意味著要全面接納認可一切,對于一些不合理的行為或觀念不能無原則地接納認可;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真題演練1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一分錢喝咖啡、免費看電影、獲得低息貸款……這些“信用福利”,是某村全面建設中的突出亮點。近年來,該村推行“信用一點通”APP,鼓勵村民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積累信用評分,提升信用等級,讓等級和積分帶來紅利。可見,這一做法有利于( )①弘揚誠實守信傳統美德 ②徹底根除村民失信行為③形成知信守信社會風氣 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誠信的理解。①③④:分析題文,推行“信用一點通”APP來鼓勵人們誠實做人、誠信做事,讓信用等級和積分帶來紅利;這一做法有利于弘揚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形成知信守信的社會風氣,同時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故①③④符合題意;②:“徹底根除村民失信行為”說法過于絕對,失信行為的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通過這一個舉措就徹底根除;故②錯誤;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17.(2024·天津·中考真題)李某在體育館觀賽時,擾亂比賽秩序,經工作人員多次勸阻無效,被民警帶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警告處罰。李某的行為屬于( )A.民事違法行為B.行政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D.嚴重違法行為【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ABCD:分析題文,李某在體育館觀賽時擾亂比賽秩序,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故李某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B符合題意;ACD錯誤;故本題選B。真題演練18.(2024·云南·中考真題)下列違法行為對應的法律責任正確的是( )A.謊報險情——刑事責任 B.破壞鐵路封閉網——民事責任C.非法出售瀕危野生動物——刑事責任 D.拾得遺失物拒絕歸還——行政責任【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A:謊報險情一般是行政責任,而非刑事責任,故A錯誤;B:破壞鐵路封閉網是行政責任,故B錯誤;C:非法出售瀕危野生動物屬于嚴重違法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故C正確;D:拾得遺失物拒絕歸還屬于民事責任,故D錯誤;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19.(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下面“?”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A.出售瀕危野生動物 B.毆打他人成重傷C.簽訂合同后拒發貨 D.破壞鐵路封閉網【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A:出售瀕危野生動物是犯罪行為;故A不符合題意;B:毆打他人成重傷屬于犯罪行為;故B不符合題意;C:簽訂合同后拒發貨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故C不符合題意;D:破壞鐵路封閉網違反了治安管理相關法規,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真題演練20.(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為了提高學生法律素養,增強法治觀念,某班開展“民事案件模擬法庭”活動。下列案件可以作為模擬法庭使用的是( )A.高某因違反管理規定向大熊貓投擲物品,被終身禁止進入此熊貓基地參觀B.李某因超速違章,被系統拍照并曝光在電子屏上C.段某非法搜集軍事情報涉嫌犯罪,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D.王某與果農張某簽訂果園承包合同后,看到張某獲利頗豐,王某見利眼紅,私自毀約【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D:依據教材知識,簽訂合同屬于民事活動,由民法來規范。“王某與果農張某簽訂果園承包合同后,看到張某獲利頗豐,王某見利眼紅,私自毀約”,題文中的王某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侵犯了張某的民事權利,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故D符合題意;A:高某向大熊貓投擲物品,違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故A不符合題意;B:李某超速違章,違反了交通管理行政法規,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故B不符合題意;C:段某非法搜集軍事情報,涉嫌犯罪,故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真題演練21.(2024·福建·中考真題)中學生小閩發現鄰居行跡神秘,通過觀察懷疑他們在實施違法行為,于是撥打報警電話,為公安機關偵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線索。小閩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 )A.自己遭遇侵害時學會依法求助B.懲惡揚善,制裁違法犯罪行為C.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D.杜絕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C:分析題文,小閩發現鄰居行跡神秘,懷疑他們在實施違法行為后撥打報警電話,為公安機關偵破案件提供重要線索,這體現了小閩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故C符合題意;A:材料中小閩并非自己遭遇侵害,而是發現他人可能的違法行為,故A不符合題意;B:公民個人沒有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權力,制裁違法犯罪是國家機關的職責,故B錯誤;D:材料中未體現小閩杜絕不良行為和預防違法犯罪的相關內容,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真題演練20.(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下列適合在“民法典宣傳月”中選用的案例是( )①偽造身份實施網絡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②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③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了其作品,被訴侵權④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①:偽造身份實施網絡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這是犯罪行為,這主要涉及刑法相關內容,不屬于民法典調整范疇,故①不符合題意;②: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涉及到對他人財產的占有和返還,是民事違法行為,屬于民法典中關于物權的內容,故②符合題意;③: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了其作品,被訴侵權,這涉及到著作權,是民事違法行為,屬于民法典中知識產權的范疇,故③符合題意;④: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這是行政違法行為,這主要涉及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行政法律規范,不屬于民法典范疇,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