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 同步訓練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鳴(yāo) 榆柳蔭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 繞樹三匝(zh?。? 曖曖遠人村(ài)C.譬如朝露(pì) 越陌度阡(mò) 羈鳥戀舊林(jī)D.周公吐哺(bǔ) 枉用相存(wǎng) 守拙歸園田(zhuó)2.下列對《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詩經》中的句子,曹操此處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B.《短歌行》中的“月明”四句既是寫景又是比喻,最后四句則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C.《歸園田居》(其一)開頭兩句中的“俗”指塵俗雜事,“丘山”代表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山林。D.《歸園田居》(其一)一詩描繪了詩人由官場回歸農村之后的田園生活,字里行間洋溢著置身于大自然懷抱之中的歡快和對官場生活的厭惡。3.下列對古詩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①明明如月,何時可掇?②憂從中來,不可斷絕。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④契闊談 ,心念舊恩。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⑥繞樹三匝,何枝可依?⑦山不厭高,海不厭深。⑧周公吐哺,天下歸心。A.節選自《短歌行》的這部分詩句抒寫了作者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古樸雄渾,氣度非凡。B.①②句,以月光不可拾取,比喻憂思難以斷絕。③④句,想象有才學的人屈駕來訪,作者與之宴飲暢談的情景。C.⑤⑥句,作者把自己比作烏鵲,南飛而無處棲息,暗示自己率軍南下,在赤壁之戰中戰敗,不知該逃向何方。D.⑦⑧句,作者運用典故,表達廣攬人才的愿望,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要像周公那樣禮賢下士,征服天下人的心。4.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枉用相存 存:問候、探望越陌度阡 阡:指東西向的田間小路B.唯有杜康 杜康: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 子衿:衣領C.鼓瑟吹笙 鼓:彈奏山不厭高 厭:滿足D.何時可掇 掇:拾取、摘取沉吟至今 沉吟:沉思吟味5.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掇:拾取,采取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存在,保存C.契闊談?,心念舊恩 ?:同“宴”,宴飲D.去日苦多 去:過去的6.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B.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C.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D.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7.曹操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中的“當”字,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 )。A.應當 B.面對 C.通“擋” D.吟誦8.《短歌行》從詩體來看是一首( )A.漢樂府 B.樂府舊題詩 C.律詩 D.新樂府詩9.下列對有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從詩句的字數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篇幅長短不限。B.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徐干、阮瑀、應玚)。C.“行”是古樂府詩的一種體裁,有“奔放”的意思,此類作品大多放情長歌,與“歌”相似,常合稱“歌行體”。D.陶淵明,東晉詩人,開創了我國田園詩的創作先河,他的詩不僅在當時名氣很大,而且在后代影響也比較深遠。10.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字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A.何時可掇 B.烏鵲南飛C.天下歸心 D.榆柳蔭后檐二、情景默寫1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比喻新穎,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深沉感慨。(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詩經》中的詩句“ , ”,表達了自己對賢才的渴求。(3)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運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4)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句子來表現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壯志和胸襟的句子是“ , ”。(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達了詩人禮賢下士,統一大業的雄心壯志的句子是“ , ”。(6)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以鳥、魚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7)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遠景鏡頭描繪村莊的平靜、朦朧和安詳特點的句子是“ , ”。(8)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寫雞狗的叫聲,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襯托出一個和諧,安寧的意境。(9)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寫出詩人脫離官場、回歸田園后的喜悅心情的句子是“ , ”。12.(1)《詩經》中有兩句寫姑娘思念情人的詩,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來表達自己對人才的渴望。這兩句是: 。(2)曹操《短歌行》抒發了廣招賢才,一統天下的博大胸懷,詩的最后四句是: 。(3)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背景中的句子是: 。(4)《歸園田居(其一)》中詩人運用比喻、對偶的手法,表達渴望擺脫束縛,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向往的詩句是: 。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各題。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子衿《詩經·鄭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注】《詩經·鄭風·子衿》是一首愛情詩,寫女子對情人的思念與埋怨。青衿,讀書人穿的衣服。又,鄭玄曰:“禮,父母在,衣純以青?!币鉃楦改附≡冢瑧兦嗌路允拘⒕?。13.下列對《短歌行》一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四句一節,共八節。開頭兩句抒發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蘊藏著及時努力之意。B.三、四節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賢而不得時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賢才后的恭敬熱情。C.五、六節承接上文,進一步抒發詩人渴望賢才的情懷,時憂時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兩節運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詩人渴求賢才的熱望和統一天下的雄心。14.曹操《短歌行》對《子衿》篇的化用有何深意?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和陶《歸園田居》(其四)蘇軾老人八十余,不識城市娛。造物偶遺漏,同儕盡丘墟。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莫言陳家紫①,甘冷恐不如。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余。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注】①陳家紫:荔枝名品之一。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陶詩“誤落塵網”含有無奈、追悔之情,與結尾“復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應。B.陶詩“羈鳥”“池魚”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借互文形式強化他們對故園的情感。C.蘇詩中老人年已八十,遠離城市喧鬧,幽居在水北,與同輩們一起在山丘玩樂。D.蘇詩寫老人勸人懷抱荔枝回家,要有酒就喝,看輕錢財,表現他性情的灑脫曠達。16.同寫田園山野之樂,陶詩呈現物事之美,蘇詩偏重人情之美。請結合詩歌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歸園田居(其二)陶淵明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③中,披④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注】①人事:指與人結交來往。②鞅:馬駕車時頸上的皮帶,代指車馬。這句是說居處僻陋,車馬稀少。③墟曲:猶鄉野。墟,隱僻之地。④披:撥開。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語言質樸,語調悠然,敘述了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靜”的境界中,飄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B.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復強調鄉居生活的清貧,暗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C.中間四句是以外在的“動”來寫鄉居生活內在的“靜”,寫出作者往來于田間,打理桑麻,雖孤獨但也快樂的隱居生活。D.本詩中的“野外罕人事”與《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戶庭無塵雜”,一外一內,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詩人擺脫官場和世俗束縛后輕松愉悅的心情。18.陶淵明的鄉居生活總體說是鎮靜安靜的,但是他的心情也會有喜有憂,結合詩句加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田舍(其一)文同園林曉氣清,籬巷夕陽明。石竇聞寒碓①,煙坡見晚耕。豚蹄供禱賽②,龜殼問陰晴。欲識豐年樂,一村雞犬聲。【注】①碓:舂米的用具。②禱賽:古時農事完畢后舉行謝神的祭祀。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圍繞“田舍”展開描寫,展現農家生活情景,暗含對官場生活的厭惡。B.無論晨昏,“園林、籬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農家的祥和美好。C.頷聯視覺與聽覺結合,描摹了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寫出豐年的來之不易。D.頸聯寫鄉親們祭祀祈禱、占卜問事,寫出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這首詩與《歸園田居 其一》都是田園詩,兩首詩都寫到了雞、犬的叫聲,但其作用并不相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21.這首詩從內容上可分為勞動的地點及結果、 、 三層意思。22.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五言詩,語言樸素,意境恬淡,體現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詩人以田園中最尋常的物象人手,營造的卻是醇美的詩意。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的農耕生活,實情實景,生動感人.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追求。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園生活,樂于做一個隱士而忘卻一切世俗的煩惱。詩的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無欲無愿的心境。23.“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卻東西門行曹操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2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沒有華麗的詞句,也少有愁苦類的主觀色彩的詞語,但樸實之語,也收到了動人心魄的效果。B.“鴻雁”萬里遠征,形單影只,不管是“食南稻”還是“復北翔”,都只能依從節令的變化。C.“轉蓬”即飛蓬,詩中的“轉蓬”經歷“萬歲”卻不能歸于故土,其時間的漫長感非常強烈。D.詩歌雖充滿悲涼的情調,但悲涼中不會顯得過于柔綿,“故鄉安可忘”回蕩著沉郁剛健之氣。25.本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任選兩種分析。參考答案:1.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字音的能力。A.“呦呦鹿鳴”的“呦”應讀做“yōu”。B.“繞樹三匝”的“匝”應讀作“zā”。D.“守拙歸園田”的“拙”應讀作“zhuō”。故選C。2.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A.“曹操此處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錯誤,此處用典表達曹操對賢才的渴望,應理解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動來投奔他,沒有“埋怨”的意思。故選A。3.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古詩句內容的能力。C.“作者把自己比作烏鵲,南飛而無處棲息,暗示自己率軍南下,在赤壁之戰中戰敗,不知該逃向何方”理解有誤。首先,“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意思是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此處“烏鵲”喻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袄@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是“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詩人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故選C。4.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阡:指東西向的田間小路”錯誤。阡,南北向的小路。故選A。5.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B.“存:存在,保存”錯誤。本句意為“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存”,問候,思念。故選B。6.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A.運用比喻手法,以“塵網”比喻“官場”;B.運用比喻、對偶修辭手法,用“鳥戀舊林”“魚思故淵”來比喻自己思念故里的心情?!傲b鳥”與“池魚”相對,“戀舊林”與“思故淵”相對。C.沒有運用修辭手法;D.運用比喻手法,以“樊籠”比喻“官場”;故選C。7.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故選B。8.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題干要求辨別《短歌行》的詩體。古代詩歌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絕句、詞、曲;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抖谈栊小肥菛|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詩歌,應屬于樂府舊題詩。故選B。9.D【詳解】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D項,“他的詩不僅在當時名氣很大”錯誤,陶淵明的詩到了后代才被重視,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沒有很大的名氣。故選D。10.A【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辨析詞類活用的能力。A項,掇:動詞,拾取,摘?。?br/>B項,南:名詞作狀語,向南;C項,歸: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服;D項,蔭:名詞作動詞,遮蔽。故選A。11.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1)“對人生短暫的深沉感慨”是提示,同時注意“譬”的書寫;(2)“借用《詩經》中的詩句”“對賢才的渴求”是提示,同時注意“衿”的書寫;(3)“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是提示,同時注意“掇”的書寫;(4)“對人生短暫的深沉感慨”是提示;(5)“廣納天下賢才的壯志和胸襟”是提示;(6)“以鳥、魚作比”是提示,同時注意“羈”的書寫;(7)“用遠景鏡頭描繪村莊的平靜、朦朧和安詳特點”是提示,同時注意“曖”“墟”的書寫;(8)“雞狗的叫聲”是提示,同時注意“顛”的書寫;(9)“詩人脫離官場、回歸田園后的喜悅”是提示,同時注意“樊”的書寫。1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曖曖遠人村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衿、吐哺、曖曖、羈鳥、故淵等。13.D 14.①“青青子衿”象征知識與才能,代表的正是曹操日思夜想的青年俊秀。②據鄭玄箋:“禮,父母在,衣純以青”,“青青子衿”又可隱喻忠孝、淳厚的人品,這也正是曹操所求賢才的重要品質。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指對情人的思念,此處隱喻對賢才的思慕。④用典中被省略的“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表達了因天下青年才俊不夠主動或者說不理解其政治抱負而產生的寂寞之情和悲涼之感!作者的英雄氣概、一統天下的韜略偉志,竟然鮮有人知,這也就是他“沉吟至今”“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的深層次的緣由。【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運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錯誤。運用比興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故選D。1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手法,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根據兩首詩歌可知,曹操《短歌行》化用了《子衿》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兩句。“青青”二句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首先,“青青子衿”所代表的“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所以,由此可直接看出,“青青子衿”象征知識與才能,代表的正是曹操日思夜想的青年俊秀。其次,根據注釋中“又,鄭玄曰:‘禮,父母在,衣純以青。’意為父母健在,應著純青色衣服以示孝敬?!笨芍?,這里的“青青子衿”還代表孝道。而在中國古代,這是評判一個人德行的首要標準。所以,“青青子衿”又可隱喻忠孝、淳厚的人品,這也正是曹操所求賢才的重要品質。綜合上述兩者,可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指對情人的思念,此處隱喻對賢才的思慕。此外,曹操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在這里也表達了因天下青年才俊不夠主動或者說不理解其政治抱負而產生的寂寞之情和悲涼之感!作者的英雄氣概、一統天下的韜略偉志,竟然鮮有人知,以至于他只能暗暗呼喊“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也就是他“沉吟至今”“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的深層次的緣由。15.A 16.陶詩用“開荒”“守拙”句表現農事之簡單快樂;以“方宅”四句寫出生活環境的寧靜,自然景物之純美;用“曖曖”四句寫出農家生活之恬靜閑適。蘇詩借老人的述說傳達人情之美:老人種荔枝,講陳家紫不如自家荔枝,形象展現老人自豪之感;讓詩人吃荔枝,并拿回給兒子吃,表現出老人的熱情;要酒不要錢,則體現出老人的疏放之情。【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B.“‘羈鳥’‘池魚’喻客居在外的游子”錯誤,“羈鳥”、“池魚”都是失去自由的動物,陶淵明用來自喻,表明他正像鳥戀歸林、魚思故淵一樣地思戀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獲自由。C.“與同輩們一起在山丘玩樂”錯誤,“同儕盡丘墟”指同輩的人都已去世,自己的年壽超過同輩。D.“要有酒就喝,看輕錢財”錯誤,“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意思是老人還請“我”喝酒,也不問“我”有沒有錢。故選A。16.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詩歌形象的能力。陶詩,“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我愿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用“開荒”“守拙”句表現農事之簡單快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生長茂盛的榆樹柳樹遮蔽了后屋檐,桃樹李樹整齊的栽種在屋前。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詩句寫出生活環境的寧靜,自然景物之純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遠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村落上方飄蕩著裊裊炊煙;深深的街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這四句寫出農家生活之恬靜閑適。蘇詩中塑造了一位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的鄉野老人形象,借老人的述說傳達人情之美?!笆植謇笾ё樱媳僦辍D躁惣易?,甘冷恐不如”,老人雖然“八十余”,仍勞動種荔枝,講陳家紫不如自家荔枝,形象展現老人自豪之感;“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余”,老人拉著詩人坐在樹下,讓他盡情吃荔枝;“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給詩人帶回去好多,以至于詩人回家把荔枝帶給兒子,兒子抱了滿滿一懷荔枝。老人讓詩人吃荔枝,并拿回給兒子吃,表現出老人的熱情;“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老人還請“我”喝酒,也不問“我”有沒有錢。要酒不要錢,則體現出老人恬然自適、樂觀曠達的疏放之情。17.C 18.①喜鄉間生活寧靜,沒有俗事俗人打擾?!耙巴夂比耸?,窮巷寡輪鞅”就表現了鄉居的寧靜,“虛室絕塵想”暗含擺脫時俗束縛的喜悅。②喜鄉鄰關系友好淳厚。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與鄉鄰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令人喜悅。③憂自己的莊稼毀于一旦?!俺?炙敝?,零落同草莽”,詩人生怕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毀于一旦,心懷恐懼。一喜一憂,反映出經歷過鄉居勞作的洗滌,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淳樸了。【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孤獨”理解錯誤,這四句寫的是詩人時常沿著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共話桑麻,并不“孤獨”。故選C。1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作答本題要抓住題干中關鍵句“但是他的心情也會有喜有憂”,然后分析喜在何處,憂在哪里。(1)喜鄉間生活寧靜和鄉鄰關系友好淳厚。“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住在郊野很少與人結交往來,偏僻的里巷少有車馬來往。詩人“久在樊籠”之后,終于回歸田園,他擺脫了仕宦生活,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官場中人造訪的情景,他總算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寧靜。詩人透露出對寧靜的鄉居生活的喜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在“白日”大好的時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門,把自己關在虛空安靜的居室里,讓那些往昔曾縈繞于心間令人煩惱的塵俗雜念,徹底斷絕。“虛室絕塵想”暗含擺脫時俗束縛的喜悅?!跋嘁姛o雜言,但道桑麻長”是說遇到淳樸的農人,大家談論的沒有其它,只是說說桑麻的長勢情況,絕不同于官場應酬,不是他所厭惡的“雜言”。與虛偽的官場相比,詩人與鄰里的關系是是清澄明凈的,大家的談論是愉快的,輕松的,詩人內心充滿自由與喜悅。“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桑麻漸漸長高,詩人開墾的土地也越來越廣,令人喜悅。(2)憂自己的莊稼毀于一旦。當然鄉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懼。“??炙敝?,零落同草莽”又流露出詩人的擔憂,詩人怕霜雪突然來臨,把自己辛苦種植的莊稼給毀于一旦,就像衰草那樣零落了,這是所有種莊稼的人的擔憂,這是詩人憂之所在。19.A 20.①本詩寫“雞犬聲”,是以雞犬的熱鬧襯托豐收后農家熱鬧和喜慶的氛圍。②《歸園田居》寫“雞犬聲”,既表現了農村的生活氣息,又以“雞犬聲”打破環境的清靜,動靜結合,表現了田園的生機與活力。【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A.“暗含對官場生活的厭惡”錯。本詩圍繞“田舍”展開描寫,既寫出了田園環境的美好,也寫出了鄉民生活的淳樸自然,但詩中并未“暗含對官場生活的厭惡”,選項表述無中生有。故選A。2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分析文詩。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天清氣朗的畫面,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園林、籬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也反映出農家祥和美好的生活氛圍。接下來的兩句著重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進行描寫,刻畫出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更委婉地道出豐年的來之不易。頸聯又轉而描寫鄉親們的社會活動,他們祭祀祈禱,還經常占卜問事,盡顯農耕社會里樸素的社交場面。作者在最后以“一村雞犬聲”,傳達出豐收后熱鬧和喜慶的氛圍,好像全村的雞犬也在跟著湊熱鬧。其次分析《歸園田居·其一》?!稓w園田居(其一)》一詩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其中,“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寫雞狗的叫聲。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這兩句以聲襯靜,恰當地表現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21. 勞作的艱辛 作者的志趣 22.D 23.“帶月荷鋤歸”,月下的詩人,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怡然自得。【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詩歌的頷聯和頸聯寫到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詩人早出晚歸地進行勞作,并且露水沾濕衣裳,體現出詩人勞作的艱辛。詩歌的尾聯寫到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可以了。寫出了作者的志趣所在。2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D.“詩的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無欲無愿的心境”錯誤。最后一句是對耕作者的祝福,希望艱辛的農民能得到好的收成。故選D。2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句的能力。賞析詩句的試題,第一步再現詩句的意思,第二步看看有沒有什么手法上的使用,第三步寫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帶月荷鋤歸”寫到夜幕降臨詩人披著月光帶著鋤頭才回家,描繪了一幅美妙的月夜歸耕圖。躬耕生活雖說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這是詩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樂趣,所以詩人樂在其中,所以通過這樣一幅畫面寫出了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怡然自得。24.B 25.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興(起興)。(答到其中2種手法即可)①借景抒情:借“鴻雁”處于寂寞凄涼的環境中,嚴冬南飛食稻,陽春則北翔重回的辛勞困苦之景抒發作者對東征西戰的厭倦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借“轉蓬”隨風飄蕩,無所歸止的景象抒發作者對有家不能回的無奈與愁苦之情;②比喻:以“鴻雁”萬里遠征、南來北往和“轉蓬”的隨風飄蕩、無所歸止喻指征夫背井離鄉,輾轉遠征;以“神龍”藏于深泉,“猛獸”步于高岡,“狐貍”死后頭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狀態喻指(反比)征夫對回歸家鄉的執念;表達了作者對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歸不得的無奈愁苦。③用典:用屈原《哀郢》中“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寫狐貍死后頭朝自己的窟穴,表達狐貍不忘故鄉,此處用來反比征夫們的流離輾轉,有家不能歸,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和不得歸的無奈愁苦。④比興(起興):以“鴻雁”萬里遠征、南來北往和“轉蓬”的隨風飄蕩、無所歸止起興,引出征夫出征之遙、之苦和返還無期;以“神龍”藏于深泉,“猛獸”步于高岡,“狐”死后頭朝故土,引出征夫的鄉關之思;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和不得歸的無奈愁苦。【分析】2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能力。B.“形單影只”錯誤,從詩中來看,“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鴻雁萬里遠征,與同類結伴而行,相濡以沫,處于寂寞凄涼的環境中,鴻雁只是在“無人鄉”,但它們“自成行”,是一個群體,并非“形單影只”。故選B。25.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技巧能力。詩歌的前六句采用比興手法。一開頭,詩人略一勾勒,便寫出了鴻雁的境遇及其春來冬去的候鳥特征?!叭薄薄ⅰ盁o人鄉”強調其孤寂寥落,“萬里余”則突出路途之遙。鴻雁萬里遠征,與同類結伴而行,相濡以沫,處于寂寞凄涼的環境中;它們只能服從節令的安排,嚴冬則南飛而食稻,陽春則北翔而重回,其辛勞困苦不言而喻。同時詩人借這一景物表達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無奈和愁苦?!疤镏杏修D蓬”寫蓬草隨風飄蕩,無所歸止,也永遠無法回歸故土。“相當”意為與故根相遇?!傍櫻恪迸c“轉蓬”這兩個藝術形象極不相同,鴻雁有信,依節侯歲歲而回;轉蓬無節,隨輕風飄蕩不止。“神龍藏深泉”四句為詩歌最后一層,詩人于描寫正題后又將筆墨宕開,連用神龍、猛獸、狐貍等數個比喻。神龍藏于深泉,猛獸步于高岡,各有定所,各遂其愿,可是征夫卻有家難回,這令有家歸不得的征夫羨慕不已。“狐死歸首丘”典出《禮記 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鼻栋й罚骸傍B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眲游镏了郎星也煌释?,遠離家鄉的征夫們更不能忘。用典充實詩文內涵的同時,表達情感含蓄委婉,為間接抒情,詩人借用典故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和不得歸的無奈愁苦的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