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道德與法治 參考答案評分說明:1.本答案僅供參考,若考生答案與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確,同樣得分。2. 如考生答案政治觀點錯誤,則該題不得分。一、選擇題(2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A B D B C C D題號 11 12答案 D D二、非選擇題(36分)13.(1)義務植樹、宣傳環保知識、捐贈衣物等。(1分)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促進人際關系;提高幸福感,促進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利于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言之有理即可,每條2分,2條3分。共4分)(2)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每點2分,共4分)14.(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每點2分,共4分)(2)選擇①: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選擇②: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民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文明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選擇③: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誠信促進社會文明、 國家興旺。(任選一例,兩點即可,共4分)(3)對個人:產生信任危機,影響和諧的人際關系,處處碰壁,難以立身處世。 對社會、:敗壞社會風氣、激化社會矛盾。 國家:損害國家形象和聲譽。(言之有理即可 ,每個角度2分,共4分)(4)抄作業、說謊、考試作弊等(每例1分,共2分)15.材料一屬于行政違法行為,馬某受到行政處罰(2分)材料二屬于刑事違法性為,王某受到刑罰處罰(2分)材料三屬于民事違法行為,趙某承擔民事責任(2分)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言之有理,兩點即可。 4分)(3)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言之有理,兩點即可。共4分)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仔細審題,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潔。3.考生完成試卷后,務必從頭到尾認真檢查一遍。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小珊在家里,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祖國大家庭中,是未來的建設者。這說明了( )①社會生活絢麗多彩②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③我們的身份是唯一的④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立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A.投身于社會才能走向成熟B.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C.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D.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無私奉獻3.青少年正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下列古語體現上述要求的是( )A.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B.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C.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D.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4.隨著網絡的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各類商品無論產地多遠,都可以隨時隨地購買,第二天就能到達我們手中,可謂一“觸”即“發”。這說明( )①網絡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加便利②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變得方便迅捷③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④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有人說,一個社會最大的悲劇不是惡的橫行,而是善的沉默。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除了靠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外,更需要廣大網民對正能量的行為加以褒揚和贊賞,用點贊評論的方式對他們的行為給予肯定。這啟示我們( )①盡情行使言論自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②提高網絡媒介素養,積極傳播網絡正能量③以實際行動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④優化網絡環境,提升用戶素質,普及網絡素養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2024年9月,為了迎接秋季開學,某地交警積極對學生接送車輛進行疏導,并對違停的車輛進行清理,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實現了校門前的安全暢通。這充分體現了( )①良好的社會秩序提高社會管理成本②社會秩序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③社會秩序保障社會規則的實現④社會的正常運行需要秩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這啟示我們( )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 ②遵守交規是對生命的負責③違反交規必然會受到刑罰處罰 ④對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孟子說:“敬人者,人恒敬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重。”可見(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時還要尊重他人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③要受人尊重,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學會尊重他人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欣賞。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9.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倡導“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之所以我們要將“習禮儀”作為人生必修課,是因為( )A. 講禮儀就能夠杜絕違法犯罪的發生B. 重禮儀一定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C. 習禮儀有助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D. 講禮儀僅僅是對自己熟悉的人10.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遵章守法也是社會和諧的保證,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下列人員中的行為尚未涉嫌犯罪的是( )A. 周某與鄰居發生糾紛,一時惱怒,將對方打成重傷B. 八年級學生小王經常逃課上網,錢不夠就攔路搶劫,被公安機關抓獲C. 王某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出納,他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計近百萬元D. 在某重點文物旅游景點,小趙騎在文物上拍照,并與管理員發生了口角11.劉某因販毒、搶劫,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6萬元,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分析案例,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 死刑、剝奪政治權利屬于主刑B. 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C. 剝奪政治權利、罰金、賠償經濟損失屬于附加刑D. 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12.中學生李明發現有人慌慌張張地從鄰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窺視”。看到那些物品被裝上一輛小貨車后,李明便記下車牌號。后來警方通過李明提供的車牌號破案,抓住了盜賊。這說明他(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見義智為 ②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護 ④能夠明辨是非,維護正義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 (36分)13、分析材料,回答問題(8分)近日,中央宣傳部文明培育局公布了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名單。事跡一:徐煜翔,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初一年級學生。他每月都會將省下的零用錢捐款給聯合國兒童基金的“愛心為兒童”計劃,并將自己發明獲得的專利獎金全部捐給汕頭助學工程。他同時 是“全國紅領巾講解員”,多次參與拍攝紅色精神視頻與宣講活動。事跡二:駱文鍇,秦皇島市第七中學初二年級學生。他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參加公益活動190余次,志愿服務時長350余小時,關心幫助困難老人和兒童9人。曾獲河北省“紅領巾獎章”個人四星章、河北省“新時代好少年”。請列舉你參加過的類似活動。(1分)談一談你的收獲。(3分)致敬“新時代好少年”,在今后社會生活中你打算怎樣做? (4分)14、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14分)材料一:小軍從“班規十不準”中摘下來的幾條班規:(一)入校不準不佩戴好學生證校牌。不準在校牌上有粘粘、涂改遮擋等損壞校牌的行為;(二)男生不準留長發、碎發(頭發不過眉、不蓋耳,不遮衣領,不打發膠),女生長發必須扎起,不準剪碎發,染發,化妝、佩戴首飾;(三)不準改穿校服,不準穿黑色、各種花色的運動鞋(應穿白色運動鞋),不準穿拖鞋入校……小軍認為制定這些班規十分限制他的自由,你怎么看?(4分)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廣大青少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2)為養成良好道德風尚,請從下面三個名言警句中選擇一句為座右銘,并說明理由。(4分)① 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② 不學禮,無以立③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材料三: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早他400年前的周幽王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周幽王下令燃起烽火,各諸侯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匆匆趕到,卻發現是鬧劇一場,憤憤離去。五年后,敵人入侵,周幽王再次燃起烽火,卻無諸侯援救。商鞅立木為信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周幽王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興衰存亡起著重要作用,(3)從周幽王的事跡看,如果失“信”會有什么危害?請從不同角度分析(4分)(4)在校園生活中有哪些失信行為,請列舉兩例。(2分)15 、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14分)材料一:2024年7月,馬某某為博流量、吸引關注,自行編造拼接圖文,造謠“南京某機場一女子排隊中暑,進大廳休息被安檢員冷漠拒絕”,以視頻形式在網上發布,造成虛假信息傳播擴散,影響惡劣。公安機關已依法對馬某某處以行政處罰。材料二:風吹稻香,國士無雙。正當全國人民紛紛追悼袁隆平院士的時候,名為“王建民”的賬號卻發布多條丑化、侮辱、誹謗這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信息。法院審理后認為,王某丑化英雄形象,貶損英雄名譽,已構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依法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材料三:趙某等人到老李經營的餐館就餐,餐后未買單并迅速逃離。老李發現后沿路追趕,同時報警。趙某在逃跑過程中摔傷,花去醫療費數萬元。后趙某提起訴訟,要求老李賠償醫療費等損失,被判敗訴。上述材料中呈現的分別是什么違法行為?馬某、王某、趙某分別承擔什么責任?(6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結合材料一、二,歸納我們應如何正確使用網絡。(4分)(3)請你結合以上案例寫段勸誡詞,警醒未成年人切勿“一失足成千古恨”。(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期中試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