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青島第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政治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青島第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政治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青島十九中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階段性檢測
高一政治試題 2024.10
說明:1.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60分鐘。
2.請將第I卷題目的答案選出后用2B鉛筆涂在答題紙對應題目的代號上;第II卷用黑色簽字筆將正確答案寫在答題紙對應的位置上,答在試卷上作廢。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共30題,每小題2分)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為夏朝,其都城為陽城。為了平定叛亂,夏朝建立了軍隊,設置了“夏臺”監獄,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由此可知( )
①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②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③國家是維護各階級利益的機器 ④奴隸社會的出現是國家產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6周年。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歷史意義和內在弊病,闡釋了人類文明進入共產主義新文明的歷史必然性。作為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共產黨宣言》閃爍著真理的光輝,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可見,《共產黨宣言》( )
①其誕生使科學社會主義有了理論基石
②激勵著人們為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而奮斗
③論證了社會主義勝利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必然性
④《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956年,我國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設立了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填補了我國工業的許多空白。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
①我國社會發展方向發生根本變革 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③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 ④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發生根本變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3月22日,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跋山遺址群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曠野遺址,目前出土文化遺物4萬余件,包括石制品3萬件以及少量竹、木質等有機物標本。其中1件象牙質鏟形器型體碩大、人工打制痕跡明顯,為國內首次發現。下列情景中,可能會出現在當時所處時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廣泛用于農業和畜牧業生產 ②人們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為生
③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④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馬克思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句話( )
①一針見血赤裸裸地揭穿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
②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過程充滿著暴力和血腥
③強調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要有大量貨幣當作資本
④是馬克思對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的無情批判和揭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國家逐步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在這一時期我國已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在這一時期我國開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③“三大改造”屬于民主革命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革命
④“三大改造”的實質是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公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年12月3日在杭州舉行良渚文化論壇。良渚文化時期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激烈的變革,社會已經分化成不同的等級階層,這在墓葬遺存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貴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臺,都具有寬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別是隨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禮器。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私有制的出現 B.生產關系的調整 C.國家的產生 D.生產力的發展
8.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
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9.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歷史答案。中國共產黨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艱辛探索中形成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是( )
①只有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才是正確的 ②必須根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抗性矛盾
③不借鑒吸收蘇聯經驗必然導致建設走彎路 ④應當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作為主要任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新的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這些成果包括( )
①探索不同于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成功實現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②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初步總結
③《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創造性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
④吸收和借鑒西方市場經濟理論,創造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目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內容是根本。某中學舉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下列符合本次演講主題的是( )
A.五四運動:承民族之壯志,弘中國青年之氣
B.“一化三改”完成:制度巨變,奠基未來
C.紅船起航:踐行初心使命,執政為國為民
D.新中國成立:東方巨龍騰飛,人民成主心骨
12.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時期。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下列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堅持了“一化三改”過渡時期總路線 ②建立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③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最終確立起來 ④奠定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黨的八大正確分析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提出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大會肯定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即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計劃生產、國家市場三者為主體,以個體經營、自由生產、自由市場三者為補充。這說明黨的八大( )
①將“一化三改”作為黨今后工作的總路線 ②將經濟政策同中國社會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③將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當前工作的方向 ④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主要任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毛澤東同志主持撰寫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第一次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區別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最早提出新民主主義這個科學概念。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 )
①成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成功結合
②前者是由資產階級領導,后者是由無產階級領導
③以五四運動作為中國革命由前者走向后者的轉折點
④只有完成前者才能完成后者,這兩個階段互相銜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曾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從19世紀40年代始,中國因備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再加上當時統治者的腐朽無能,而處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悲慘境地。這決定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 )
①救亡圖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獨立自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③反帝反封建,謀求中國人民的解放 ④革命變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復興之路”展廳展示了中國近代的2300多件實物、文獻、圖片、圖表、模型、繪畫、雕塑、舊址復原模擬景觀等展品,如果你參觀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段歷史,你會產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國的歷史既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也是一部抗爭的歷史
②西方列強的入侵是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重要原因
③中國資產階級未對國家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是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百多年來《共產黨宣言》通過200多種文字傳遍全球,改變世界。《共產黨宣言》發表的偉大意義在于( )
①為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②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③推動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設想到現實實踐轉變
④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近年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增加就業機會、適當提高工人工資、增加休息時間、加強稅收調節、讓工人參股等方式,將工人階級變成“中產階級”,并使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建立起一種扯不斷的關系。這說明( )
A.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發生變化 B.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關系得以改變
C.工人階級真正獲得當家作主的權利 D.資產階級采取措施緩和了階級矛盾
19.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先進分子中就有一批人經過對于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比較研究,逐步地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集合起來。他們的出現,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全新的因素,是中國即將發生偉大變革的預兆和前奏。毛澤東說:“這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在這個嶄新的時期里( )
①中國出現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 ②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并領導中國革命
③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開始了偉大覺醒 ④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寫道,亞當·斯密“在下面這點上是對的:在奴隸勞動、徭役勞動、雇傭勞動這樣一些勞動的歷史形式下,勞動始終是令人厭惡的事情,始終表現為外在的強制勞動,而與此相反,不勞動卻是‘自由和幸福’”。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導致勞動“始終令人厭惡”的根源
②勞動只有擺脫了外在的強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
③在不同社會形態下,勞動形式的變化帶來生產關系的改變
④在雇傭勞動形式下,勞動創造的全部財富被雇傭者無償占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在論未來國家制度建設時,毛澤東說:“如果完成了全國革命的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功夫。”所謂“鏟地基”就是廢除舊中國的封建制度、官僚資本主義制度,“起房子”就是建立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對我國的重大歷史意義在于( )
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②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③完成了我國由落后農業國向先進工業國的轉變
④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2021年春,電視劇《覺醒年代》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熱播。電視劇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
①意味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真正有了主心骨 ②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
③中國人民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 ④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毛澤東1939年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論述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下列關于兩次革命的表述正確的在( )
①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務在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
③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飛躍
④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下列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理解正確的是( )
①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政治、經濟等逐漸受制于西方列強
②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③帝國主義入侵打斷了中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④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2023年7月1日,“不朽的印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西紅色標語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開展。展覽精心遴選廣西境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紅色標語110條,這些標語是中國共產黨在廣西開展武裝起義斗爭、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和解放戰爭的重要見證,是鼓舞人民群眾積極參戰、支援紅軍、同一切敵人作斗爭的強大思想武器。參觀該展覽的意義在于( )
①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
②深刻體會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③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④加深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認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資產階級憑借猛烈增長的社會化生產力最終推翻了封建制度,卻無法解決社會化大生產與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將是建立在與社會化生產力相適應的公有制基礎上的新的社會形態。可見( )
①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②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始終無法推動社會進步 
③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
④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列寧在一戰期間撰寫的著作中就論證了資本主義過渡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已經失去了其歷史進步作用,進入到了衰退階段、腐朽階段,以及爆發深層次危機的階段。蘇聯“被摧毀”完全不是“歷史的終結”。下列說法能夠佐證材料中觀點的是( )
A.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正逐步走出低潮狀態
B.資本主義穩定下來,但總危機在不斷深化
C.21世紀社會主義在階級社會演進中煥發出生機活力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28.1943年,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以下關于毛澤東思想說法正確的是( )
①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
③黨的七大將其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④是毛澤東個人全部言論和著述的結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1952年底,隨著國民經濟恢復,大規模經濟建設任務提上日程,轉變的時機與條件成熟了。經過反復醞釀,黨中央決定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初步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經濟制度。這個轉變的時機和條件包括( )
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個體農業經濟完全適應了國家工業化建設新形勢
③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
④國際形勢不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土地兼并在我國封建王朝的后期表現突出,成為難以治愈的頑疾。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淪為佃農。繁重的地租、苛捐雜稅往往使農民難以承受。遇上天災人禍,社會矛盾加劇,農民戰爭爆發。這說明( )
①封建地主與農民的階級矛盾不可調和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
③封建制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障礙 ④地主階級的政治壓迫是農民戰爭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
二、綜合題
31.(14分)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
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國歌聲中,毛澤東親自按動電鈕,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征黨領導人民奮斗28年的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神州大地,換了人間。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回顧:“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結合材料,運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知識,談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最偉大的事件”的理解。(14分)
32. (26分)閱讀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進入2022年,距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14年,但其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系統性和結構性風險仍然比較突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要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并統籌考慮當前和長遠發展,在繼續促進經濟復蘇的同時,通過經濟結構性的改革,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1)結合材料一,分析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2分)
材料二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逐漸由空想走向科學,由理論走向實踐,但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生產過渡,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加劇,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剝削的斗爭也更加激烈。空想社會主義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積極合理的設想。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指出:“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2)結合材料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分析科學社會主義是如何誕生的。(14分)高一政治試題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C D D A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B A A D C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B B B D A A A
31.(14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
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
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
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
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沖破了帝
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
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2.
(1)(12分)
根源: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
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基本特征:生產的相對過剩
(2)(14分)
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②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
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
學的偉大飛躍。
④1848年 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QQABCYCAogigABJAAQgCAQFACEIQkhGAAQgGxBAMoAIBCBFABAA=}#}高一政治試題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C D D A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B A A D C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B B B D A A A
31.(14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2.
(1)(12分)
根源: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基本特征:生產的相對過剩
(2)(14分)
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②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④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托克逊县| 建始县| 昌江| 临沧市| 齐河县| 张掖市| 泰宁县| 肇州县| 丽水市| 云南省| 涟源市| 襄樊市| 肥西县| 马尔康县| 旌德县| 中方县| 丹寨县| 奎屯市| 滨海县| 无为县| 城口县| 布尔津县| 十堰市| 巴东县| 庐江县| 阿拉善左旗| 罗定市| 乡宁县| 龙岩市| 吴川市| 青冈县| 兴义市| 桑植县| 同江市| 封丘县| 双峰县| 高密市| 六枝特区| 那曲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