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八校期中聯考試題政治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中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統編版必修1第一課至第三課。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郵符合題目要求的。1.原始人類靠采集狩獵生存,人人平等,群體協作。隨著人類對種植狩獵技術的掌握,個體勞動長逐漸盛行起來,貧富分化出現,私有制出現,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上述材料體現了①私有制產生的根源是生產力的發展②個體勞動的出現是社會的一種退步③原始的公有制是一種落后的生產力④原始社會的解體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碧拼蹙S在詩中歌頌了唐都長安繁華,作為政治、經濟、郝文化的中心,是唐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濃縮,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下列描述屬于當平解時生產關系狀況的是①農民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②農民可以擁有自已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農民完全依附于地主,在地主的壓迫下進行勞動④農民開始采用休耕、輪作和選種農業技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資本主義社會在進人大機器工業時期以后,從19世紀初葉開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經歷一次經濟危機。每當經濟危機爆發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生活和整個社會生活就會突然陷人癱瘓和混亂的狀態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①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②根本原因是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③以生產絕對過剩為基本特征④可以表現為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一年級八校期中聯考試題·政治第1頁(共6頁)】25-L-232A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4.在《共產黨宣言》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回應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充分必要條件。面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喪鐘已然敲響,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社會的未來方向??梢姡豆伯a黨宣言》①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②指明了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理想目標③首次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④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不可避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后,李大釗備受鼓舞,他指出,十月革命的時代精神和革命性質完全不同于18世紀的法國革命,它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十月革命的不同之處在于①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②實現了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③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用炮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被動地卷人了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一方面,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另一方面,中國也開始了由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型。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中國民主革命①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②推翻了帝制,但革命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③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的社會性質④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掃除內外障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1921年7月,黨的一大討論通過的綱領和決議,要求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人,并組織工人組成工會、開展工人運動,明確布爾什維克的建黨原則,為接下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指明了行動準則與努力方向。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改變了世界政治的對比②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③使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有了主心骨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毛澤東曾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每個共產黨員須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革命過程”。下列對“兩個階段”認識正確的是①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行必然能帶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③出現“兩個階段”的革命是由當時的中國國情決定的④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新社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年級八校期中聯考試題·政治第2頁(共6頁)】25-L-232A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八校期中聯考試題·政治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隨著人類對種植狩獵技術的掌握,個體勞動逐漸盛行起來,貧富分化出現,私有制出現,原始社會逐漸解體,表明私有制產生的根源是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的解體是歷史的必然,①④可選。個體勞動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社會的進步,故②不選。公有制是一種生產關系而不是生產力,③排除2.A唐朝屬于封建社會,當時生產關系狀況是農民擁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農民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①②符合題意。封建社會“農民完全依附于地主”說法錯誤,③不選。開始采用休耕、輪作和選種農業技術,屬于封建社會的生產力狀況,④不符合題意。3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可以表現為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①④人選。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不選。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以生產相對過剩為基本特征,③不選。4.D從“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社會的未來方向”可見,《共產黨宜言》指明了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理想目標,②符合題意。“資本主義的喪鐘已然敲響”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不可避免,④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建立無產階級政黨,①不選。首次揭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根本對立的不是《共產黨宜言》,③不選5.D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①不選。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②不選。③④符合題意6.A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雖然推翻了帝制,但是革命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①②符合題意。舊民主主義革命并沒有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掃除內外障礙,而是陷人了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壓迫、內受軍閥混戰禍害的苦難深淵,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③④不選。7,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使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有了主心骨,②③符合題意。新中國的誕生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①不選。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④不選。8.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是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所以①③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行不一定帶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②錯誤。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是建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獨立的民主主義新中國,④錯誤9.B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個體農業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同時國際形勢也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這都是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即進行“一化三改”的原因,①③正確,②錯誤。④是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結果,不是原因10.D“一五計劃”在黨的帶領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提前完成了相關指標,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整個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生產力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③④正確。①說法過于絕對。學習借鑒蘇聯經驗才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建設,②錯誤。11.D圖片反映的是我國推行的社會主義改造,③④屬于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勝利的意義。①屬于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真正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②錯誤。12.B根據材料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③符合題意。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高一年級八校期中聯考試題·政治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25-I.-232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政治試題.pdf 高一政治答案 .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