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練習題一、選擇題考點1. 改革開放1.(2024·貴州銅仁)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很少到海外,所以有外國人發出“你是中國人嗎”的疑問;改革開放以后,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到2016年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材料表明( )①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②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③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出國旅游機會④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4·甘肅白銀).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②改革開放解決了發展中存在的所有問題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能助推經濟發展④改革開放讓人民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4·山東濰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通過下面圖表,我們可以看出( )①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②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③改革開放顯著提升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④GDP的增長源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四川達州)2023年,我國發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2%:貨物進出口總額41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16%,比上年增長0.94個百分點。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是(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④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4·黑龍江)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騰飛譜新篇。下列屬于改革開放以來取得輝煌成就的是( )①制造業第二大國 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②商品消費第二大國 ④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考點2. 全面深化改革 考點3. 共享發展成果1.(2024·江蘇鎮江)時下,不少菜市場順應多元需求,在保持生活供給便利性的同時,也增強了消費體驗舒適度。菜場不僅有“柴米油鹽”,也多了“詩和遠方”。下列對菜場發生轉變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我國的分配制度日益健全 B.我國的所有制結構不斷鞏固C.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D.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2.(2024·內蒙古)2024年,為期40天的春運中,有90億人次出行。從綠皮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辛苦排隊買票到網絡購票,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汽車……變化的春運,印證著時代的步伐,映照著人們的團圓情愫。春運背后折射出( )①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②改革開放促進了人民生活改善,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③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迸發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④我國滿足人民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浙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 )A.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B.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C.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D.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4.(2024·江蘇鎮江)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2023年我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37萬個,惠及居民897萬戶;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637萬平方米。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 )A.切實堅持共享發展成果 B.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得以完善C.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D.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考點4 .創新1.(2024·云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聯合云南熱作所等單位,攻克多個育種技術難題,為我國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戰略資源安全提供了品種與技術支撐。據此可知( )①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 ②我國已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③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 ④創新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四川宜賓)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2023年,中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長了9.3%。品牌對提升產品附加值作用顯著,其中,汽車出口的均價已經從2018年的1.29萬美元提升到目前的1.9萬美元左右。這有利于( )A.優化經濟結構,確保經濟高速發展C.堅持對話協商,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B.促進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D.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3.(2024·新疆)新疆多地在戈壁荒漠中采用“海鮮陸養”模式,養殖出多種鮮活的蝦品,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節日的餐桌豐富起來了。這說明( )①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生活更美好②知識的創新為我們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③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④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24·山東聊城)關注新聞事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成為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要學習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新聞和點評對應不恰當的是( )5.(2024·山東濰坊5)2023年,在專利申請評價的兩大權威國際榜單上,山東H企業均是中國家電行業唯一上榜企業。1992年,H企業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辦公室,保護研發創新成果,同時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30多年來,該企業始終與時代同頻,走在前列。這表明( )①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②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③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④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育公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湖南)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通過一批批航天工作者的苦干實干,航天強國建設逐漸從愿景變為現實。我國載人航天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中國式現代化已經實現③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④中國航天人的艱苦奮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4·甘肅蘭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這啟示我們教育是( )A.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B.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C.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D.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8.(2024·吉林)我國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這是因為企業( )A.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B.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C.占領著科技競爭的制高點D.對科技創新起決定性作用二、材料分析題1.材料 某省大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在新征程上交出一份鄉村振興的優異答卷。以下是該省振興鄉村的舉措:①鄉村產業“多點開花”:核桃產業、茶葉產業、蠶桑產業等特色種植蓬勃發展,羊肚菌種植+民宿、花卉產業旅游生態園等人潮涌動。②在各村支部領導下,各村委會健全村民議事制度,實行民主管理、村務公開,明確權責。③選聘各類優秀人才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引導村民利用互聯網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④大力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對實現鄉村振興有何啟示。(8分)2.(2024·安徽)【創新驅動發展 創意點亮生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S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未來五大產業領域的16個細分賽道,搶占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到2035年,形成若干領跑全球的未來產業集群。(1)結合材料一,分析S市采取上述舉措的原因。(4分)材料二 :為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國各地妙招頻出。有的在村衛生室安裝智能取藥柜,患者24小時都能買到應急藥、放心藥:有的上線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地圖,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便利服務:有的為老年人免費配備智能傳感定位手環,助力實現“智慧養老”新生活……(2)結合材料二,請從創新的角度說說你的感悟。(6分)(3)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請你分享一個自己的創新故事。(3分)參考答案考點1. 改革開放1-5 DCCCB考點2. 全面深化改革 考點3. 共享發展成果1-4 DDA考點4 .創新1-8 BDCDACCA二、材料分析題1.【答案】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②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③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④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綠色發展道路。2.參考答案:(1)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③謀未來就是謀創新,要激發創新活力,搶占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等。(2)①生活處處有創新;②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③創新讓生活更美好等(3)開放性主觀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把空餅干盒改造成多功能盒,放在講臺上,用來放黑板擦、粉筆等教學用具,方便老師使用。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單元復習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考點梳理考點1. 改革開放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目標 強國富民成為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強國富民的奮斗歷程 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 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改革開放的歷程 時間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過程 1.對內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2.對外開放:設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效果 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①國家: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②社會: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③改革開放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改革開放我國取得的成就 (強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富民)民生顯著改善,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1.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2.我國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 3.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導、決定、關鍵力量)拓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或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原因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③堅持改革開放。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有顯著優越性。 ⑤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⑥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⑦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基本方略。 ⑧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意義) 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考點2. 全面深化改革考點內容原因 歷史經驗: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主要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發展方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現實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結論: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措施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全社會不斷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考點3. 共享發展成果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原因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 1.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共同富裕不是短時間就能實現的,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時同步同等富裕。 2.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是平均分配發展成果。措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考點4 .創新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認識 創新 總:生活處處有創新,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 方式:從無到有的發明創造,對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 領域:創新不局限于科技領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 產生:創新不只是靈光乍現的頓悟,更需年復一年的積累 主體:創新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創新的重要性(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1.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不是所有國家) 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不斷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3.我國未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我國的科技現狀 成就: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挑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結論: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拓展: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原因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廣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關,開拓創新,弘揚科學家精神。怎樣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措施) 國家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創新型人才。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完善創新制度保障。企業 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注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科學素養。青少年 樹立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奠定知識基礎。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轉變學習方式,進行創造性學習。 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 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并不是要完全擯棄模仿,一心追求首創。 企業對科技創新起到重要作用,但不能說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科技競爭中,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可能占據著制高點,但不能說企業整體占領著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措施 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大力弘揚創新精神。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精神的表現 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 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1.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2.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教育的重要性 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共34張PPT)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復習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經濟上)怎樣建設一個富強的中國?改革開放(結果)(過程)走向共同富裕目標時間過程效果成就重要性全面深化改革原因措施共享發展成果原因措施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認識創新創新的重要性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措施國家企業青少年我國科技現狀教育的重要性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原因措施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目標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強國富民的奮斗歷程 考點1. 改革開放強國富民成為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考點內容 改革開放的歷程 時間\事件過程效果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考點1. 改革開放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對內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2.對外開放:設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夯基 --考點梳理①國家: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②社會: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③總:改革開放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成就重要性 (意義) 考點1. 改革開放(強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富民)民生顯著改善,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1.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2.我國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3.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導、決定、關鍵力量)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1. 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③堅持改革開放。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有顯著優越性。⑤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⑥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⑦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基本方略。⑧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知識拓展鞏固提升1.(2024·貴州銅仁)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很少到海外,所以有外國人發出“你是中國人嗎”的疑問;改革開放以后,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到2016年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材料表明( )①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②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③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出國旅游機會④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2.(2024·甘肅白銀).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②改革開放解決了發展中存在的所有問題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能助推經濟發展④改革開放讓人民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鞏固提升3.(2024·山東濰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通過上述圖表,我們可以看出( )①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②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③改革開放顯著提升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④GDP的增長源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圖1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情況 圖2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鞏固提升4.(2024·四川達州)2023年,我國發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2%:貨物進出口總額41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16%,比上年增長0.94個百分點。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是(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④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②題文中未體現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鞏固提升5.(2024·黑龍江)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騰飛譜新篇。下列屬于改革開放以來取得輝煌成就的是( )①制造業第二大國 ②商品消費第二大國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④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一二鞏固提升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2. 全面深化改革考點內容 原因措施歷史經驗: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主要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方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現實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結論: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全社會不斷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3. 共享發展成果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原因措施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1.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共同富裕不是短時間就能實現的,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時同步同等富裕2.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是平均分配發展成果。1.(2024·江蘇鎮江)時下,不少菜市場順應多元需求,在保持生活供給便利性的同時,也增強了消費體驗舒適度。菜場不僅有“柴米油鹽”,也多了“詩和遠方”。下列對菜場發生轉變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我國的分配制度日益健全B.我國的所有制結構不斷鞏固C.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D.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DA:分配制度更多關聯到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而非直接決定菜場的服務內容和質量。故A不符合題意;B:所有制結構的鞏固為市場經濟提供了穩定的制度基礎,并不直接解釋菜場為何會進行轉變。故B不符合題意;C:改革開放確實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為菜場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菜場的轉變更多地是基于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鞏固提升2.(2024·內蒙古)2024年,為期40天的春運中,有90億人次出行。從綠皮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辛苦排隊買票到網絡購票,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汽車……變化的春運,印證著時代的步伐,映照著人們的團圓情愫。春運背后折射出( )①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②改革開放促進了人民生活改善,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③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迸發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④我國滿足人民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①題干未涉及②我國還未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鞏固提升3.(2024·浙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 )A.豐富人民精神世界B.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C.推進鄉村全面振興D.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解析:A: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A說法與題不符;BC:體現的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做法,而不是原因,BC說法與題不符;D鞏固提升4.(2024·江蘇鎮江)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2023年我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37萬個,惠及居民897萬戶;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637萬平方米。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 )A.切實堅持共享發展成果B.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得以完善C.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D.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AA:材料中,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實施,從側面反映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讓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故A說法正確;B:材料沒有體現出來,故B不符合題意;C:這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材料沒有體現出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故D不符合題意;鞏固提升考點4 .創新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內容 認識創新總:生活處處有創新,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方式:從無到有的發明創造,對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領域:創新不局限于科技領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知識的創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文化創新: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產生:創新不只是靈光乍現的頓悟,更需年復一年的積累主體:創新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考點4 .創新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重要性(作用)我國的科技現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1.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不是所有國家)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不斷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3.我國未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①成就: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②挑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需進一步提高。③結論: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考點4 .創新拓展提升考點內容 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原因有哪些?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關,開拓創新,弘揚科學家精神。考點4 .創新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內容 怎樣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措施) 國家企業青少年 (或公民)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創新型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創新制度保障。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注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科學素養。樹立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奠定知識基礎。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轉變學習方式,進行創造性學習。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活動。考點4 .創新夯基 --考點梳理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措施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1.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并不是要完全擯棄模仿,一心追求首創。2.企業對科技創新起到重要作用,但不能說起到決定性作用。3.在科技競爭中,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可能占據著制高點,但不能說企業整體占領著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創新精神的表現教育的 重要性 考點4 .創新夯基 --考點梳理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1.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2.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1.(2024·云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聯合云南熱作所等單位,攻克多個育種技術難題,為我國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戰略資源安全提供了品種與技術支撐。據此可知( )①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②我國已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③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④創新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改革開放鞏固提升2.(2024·四川宜賓)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2023年,中國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長了9.3%。品牌對提升產品附加值作用顯著,其中,汽車出口的均價已經從2018年的1.29萬美元提升到目前的1.9萬美元左右。這有利于( )A.優化經濟結構,確保經濟高速發展B.促進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C.堅持對話協商,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D.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DBC 不符合題意鞏固提升3.(2024·新疆·中考真題)新疆多地在戈壁荒漠中采用“海鮮陸養”模式,養殖出多種鮮活的蝦品,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節日的餐桌豐富起來了。這說明( )①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生活更美好②知識的創新為我們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③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④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②③不符合題意鞏固提升4.(2024·山東聊城)關注新聞事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成為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要學習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新聞和點評對應不恰當的是( )序號 新聞 點評A 2024年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81名個人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 國家尊重人才B 教育部將組織遴選一批優秀退休教師;面向各級各類民辦學校開展支教、支研,每年計劃選派約2萬名 國家重視教育發展C 《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實行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D 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總額中,中小微企業占比64%,超1.42萬億元,受益最為明顯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D國有經濟鞏固提升5.(2024·山東濰坊5)2023年,在專利申請評價的兩大權威國際榜單上,山東H企業均是中國家電行業唯一上榜企業。1992年,H企業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辦公室,保護研發創新成果,同時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30多年來,該企業始終與時代同頻,走在前列。這表明( )①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②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③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④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育公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②③不符合題意鞏固提升6.(2024·湖南)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通過一批批航天工作者的苦干實干,航天強國建設逐漸從愿景變為現實。我國載人航天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②中國式現代化已經實現③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④中國航天人的艱苦奮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鞏固提升7.(2024·甘肅蘭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這啟示我們教育是( )A.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B.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C.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D.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DA: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扶擇,故A說法錯誤:B: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故B說法錯誤;C:經濟建設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物質基礎,故C說法錯誤;鞏固提升8.(2024·吉林)我國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這是因為企業( )A.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B.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C.占領著科技競爭的制高點D.對科技創新起決定性作用B: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不是企業;故B錯誤;C:在科技競爭中,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可能占據著制高點,但不能說企業整體占領著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故C錯誤D:企業對科技創新起到重要作用,但不能說起到決定性作用,科技創新還受到政策、科研環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故D錯誤;A鞏固提升1.材料 某省大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在新征程上交出一份鄉村振興的優異答卷。以下是該省振興鄉村的舉措:①鄉村產業“多點開花”:核桃產業、茶葉產業、蠶桑產業等特色種植蓬勃發展,羊肚菌種植+民宿、花卉產業旅游生態園等人潮涌動。②在各村支部領導下,各村委會健全村民議事制度,實行民主管理、村務公開,明確權責。③選聘各類優秀人才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引導村民利用互聯網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④大力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對實現鄉村振興有何啟示。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②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③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④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5).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6)貫徹新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鞏固提升2.(2024·安徽) 【創新驅動發展 創意點亮生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S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未來五大產業領域的16個細分賽道,搶占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到2035年,形成若干領跑全球的未來產業集群。(1)結合材料一,分析S市采取上述舉措的原因。材料二 :為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國各地妙招頻出。有的在村衛生室安裝智能取藥柜,患者24小時都能買到應急藥、放心藥:有的上線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地圖,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便利服務:有的為老年人免費配備智能傳感定位手環,助力實現“智慧養老”新生活……(2)結合材料二,請從創新的角度說說你的感悟。(3)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請你分享一個自己的創新故事。示例:把空餅干盒改造成多功能盒,放在講臺上,用來放黑板擦、粉筆等教學用具,方便老師使用。鞏固提升參考答案:(1)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③謀未來就是謀創新,要激發創新活力,搶占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等。(2)①生活處處有創新;②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③創新讓生活更美好等(3)開放性主觀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把空餅干盒改造成多功能盒,放在講臺上,用來放黑板擦、粉筆等教學用具,方便老師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單元復習提綱.docx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單元復習課件.pptx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練習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