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
1.(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2.(2024七上·義烏月考)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觀察校園生物時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環境中葉片會合攏 B.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
C.麻雀的哪些身體結構適于飛行 D.蜻蜓在下雨前為什么會低飛
3.(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
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4.(2024七上·義烏月考)以下測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的是(  )
A.用天平三次測量同一塊橡皮的質量
B.用量筒三次測量同一塊小石塊的體積
C.用刻度尺三次測量同一本科學書的長度
D.用額溫槍三次測量同一個人早中晚的體溫
5.(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實驗室操作不正確的是(  )
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
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
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
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6.(2024七上·義烏月考)為了解青少年近視率以及近視防控措施的實施效果,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檢查視力”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7.(2024七上·義烏月考)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間接觀察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下列觀察屬于直接觀察的是(  )
①用顯微鏡觀察細胞②用手摸病人的額頭,判斷發熱程度③用秒表測百米賽跑的時間
④用耳朵辨聽是哪種樂器在發音⑤用放大鏡觀察蝸牛⑥用眼睛觀察冰熔化的整個過程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8.(2024七上·義烏月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下列為某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以及對應的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
A.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
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測量結果偏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測量結果偏大
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測量結果偏大
9.(2024七上·義烏月考)班級同學制作的一個簡易溫度計。瓶中裝的是氣體,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對于裝置的認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此溫度計在使用時活塞處不能漏氣
B.為提高氣體溫度計的精度,可以減小玻璃管的內徑
C.該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測溫度的
D.若氣溫降低,氣體收縮,液體左移
10.(2024七上·義烏月考)在下面的數據中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測量的是(  )
①1.52m②0.72dm③4.8cm④23.0mm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1.(2024七上·義烏月考)某同學用刻度尺量出一本書除去封面后的厚度為1.30厘米,這本書共有260頁。則每張紙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5厘米 C.0.10厘米 D.0.1毫米
12.(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科利用“彩虹標尺”測自己的身高,四次結果分別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彩虹標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165.0cm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沒有意義的
C.幾次結果有差異與測量的工具有關
D.最終的測量結果應記作165.1cm
13.(2024七上·義烏月考)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在載玻片上寫一個字如圖甲所示,怎樣使圖像變成圖乙?(  )
A.將載玻片順時針轉動90° B.將載玻片逆時針轉動90°
C.將載玻片向左上角移動 D.將載玻片向右下角移動
14.(2024七上·義烏月考)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它會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圖)。某實驗小組欲檢測A、B 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 ,下列實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5.(2024七上·義烏月考)圖甲是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圖乙為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和物鏡。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③②①④
B.要想看到視野③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4進行組合
C.圖甲中視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清晰
D.要想看到視野④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
16.(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350米3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90℃
17.(2024七上·義烏月考)以下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讀體積 D.測水溫
18.(2024七上·義烏月考)要給教室的窗框配一塊玻璃。下面的測量工具中,你認為選用哪種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
19.(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濱發燒就醫后,醫生建議使用右圖退燒藥水,每次10毫升,可間隔4-6小時重復用藥。在量取10毫升退燒藥水時,小濱俯視讀數,那么他實際所量取藥水可能是(  )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
20.(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科幫老師準備分組實驗,在實驗室擺放溫度計時,發現有-支溫度計示數為18℃,而其余;溫度計均顯示20℃。老師告訴他,這支溫度計刻度雖然均勻但示數不準確,你研究下,當環境溫度為25℃時,它會顯示多少攝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準確溫度計和這支溫度計同時測一杯熱水的溫度,準確溫度計顯示75℃,不準確溫度計顯示62℃,小科經過計算,告訴老師正確的答案是(  )
A.20℃ B.21℃ C.22℃ D.23℃
21.(2024七上·義烏月考)在下列空格內填上適當的單位或數字。
(1)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   ;
(2)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105   ;
(3)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   ;
(4)0.09米3=   厘米3=   毫升;
(5)60納米=   米。
22.(2024七上·義烏月考)請根據實驗用途,選擇相應的儀器(用序號)。
(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   ;
(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   ;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    。
23.(2024七上·義烏月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中蘊藏了很多的科學知識,請試從科學角度分析“紅杏出墻”現象。
(1)“紅杏出墻”是杏樹受墻外陽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說,紅杏出墻表現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樹伸到墻外的枝條會開花結果,這反映了紅杏具有   的特征。
(3)杏樹長出的是杏,但是杏之間也有差別,并不是完全相同,這屬于   現象。
(4)杏樹是由一粒種子發育成一棵小樹,并由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具有   的特征。
24.(2024七上·義烏月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請根據圖示填空。
(1)上圖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有   ,其中木塊長度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值為   厘米。
(2)如圖所示,甲溫度計的讀數為:    ℃,圖乙溫度計的讀數為:   ℃。
25.(2024七上·義烏月考)學習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學做了很多實驗:小科同學想測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具體如下:
①燒杯將適量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
②再放入100枚大頭針,沉底后讀出水面所示體積V2;
③一枚大頭針的體積是;
(1)下列實驗與上述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
A.測一頁紙的厚度 B.測銅絲的直徑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 D.測乒乓球的直徑
(2)在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求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
(3)同學們對實驗(2)的測量結果提出了疑問,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大了,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小了,請談談你的意見,   (偏大或偏小)
26.(2024七上·義烏月考)觀察細胞形態結構的常用工具是顯微鏡,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顯微鏡。小亭借助顯微鏡觀察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試回答下列問題:
(1)小亭在對光時,應選用   物鏡(填序號),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少的細胞,應該選用正確的組合為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亭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   。
(3)放片觀察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繼續尋找物像
C.再次規范操作,使物鏡靠近載玻片,
(4)甲、乙兩圖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A為主要觀察對象,如要由視野甲變為視野乙,小磊正確的操作順序應該是____。
a.轉動粗準焦螺旋 b.轉動細準焦螺旋 c.調節光圈
d.轉動物鏡轉換器 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f.向右上方移動玻片
A.deca B.edca C.fdcb D.edcb
(5)小亭在視野乙中觀察到細胞A的細胞質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細胞A中細胞質實際流動方向為   。
27.(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明在家里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用溫度計、玻璃杯、熱水、電子表等儀器,測量了熱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鐘的溫度,下表是他記錄的在不同時間測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溫的幾組數據。
時間(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溫度(℃) 98 84 71 61 52 44 37 32 28 25 24 24
根據這些數據,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1)現在手邊有兩個溫度計,一個是水銀溫度計(最大量程是120℃)、一個是酒精溫度計(最大量程是60℃),你認為在這個實驗中應該用哪個,并說明理由:   。
(2)通過表格數據可得,在水溫下降至室溫的過程中,溫度下降快慢的變化規律是   。
(3)若按表中數據繪制一張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則能正確反映實驗過程的是   。
28.(2024七上·義烏月考)為了探究“赤霉素對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響”。
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生長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測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學標準配制的培養液中,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
②每天噴灑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發現平均高度增加了。
實驗結論: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1)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請你幫助設置對照實驗: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②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這種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種科學探究的方法稱為   法。
(2)如果20天后,出現   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
(3)請你再提出一個可能影響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
29.(2024七上·義烏月考)為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將一節用過的五號電池破碎,浸泡在1000mL清水中3天,過濾后得濾液。
②在四只魚缸分別加入5000mL清潔無污染河水,并貼上A、B、C、D標簽。
③在A、B、C、D四只魚缸中,依次加50mL、100mL、200mL、400mL電池浸出液。
④再向各魚缸中分別加入10條大小和生活狀態差不多的小金魚,定時喂等量同種飼料,觀察并記錄情況。結果如下表所示。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體積(mL) 50 100 200 400
小金魚存活的時間(天) 15 12 7 1
根據以上設計,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   。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水中電池浸出液的濃度越大,金魚存活的時間就越   。
(3)由此,該小組同學得出結論:廢電池對小金魚有影響。小明認為他們這樣設計實驗得出結論不嚴謹,因為   。
30.(2024七上·義烏月考)如圖圖表所示,是國家標準鞋碼對應數據表。
(1)請根據表中數據歸納出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   。
鞋碼 34 35 36 37 38 39 40
腳長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腳圍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的方法有割補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S1;②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計算物體面積S=   。
(3)如圖所示是小芳同學在方格紙上站立時描下的左腳鞋底貼地部分的輪廓,其中每個方格的面積為6.0平方厘米,則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是   。(占半格以上算一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1.(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義從玩具中拆下一捆粗銅線,想要知道其直徑d和長度L,如果解開來直接測量,極不方便。于是,他找來了量筒(銅線可放入)、最小刻度為1毫米的直尺、水、鉛筆等器材,設計并進行了實驗(圓面積為πr2,r為半徑)。
實驗步驟:①把一部分粗銅線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用刻度尺測出繞圈的長度l,數出纏繞的圈數n;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測出體積V1,把全部粗銅線浸沒入量筒的的水中,測出體積V2。
(1)實驗步驟不規范,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請列舉一例可能導致測量銅線直徑偏大的情況:   。
(2)用步驟中的量,寫出粗銅線直徑的表達式   ,那么該粗銅線的長度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2.【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解答】選項A、C、D的問題具有研究價值,并能作出相應的假設,而B選項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無研究價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種觀點想法.
故選B。
3.【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時,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要換算成的單位,且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毫升,且寫在進率1000的后面,故A錯誤;
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
C.分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為100,故C錯誤;
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進率為106,那么換算過程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確。
故選D。
4.【答案】D
【知識點】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據測量的目的分析判斷。
【解答】用天平三次測量同一塊橡皮的質量,用量筒三次測量同一塊小石塊的體積,用刻度尺三次測量同一本科學書的長度,都可以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而減小誤差,故A、B、C不合題意;
用額溫槍三次測量同一個人早中晚的體溫,分別代表三個時刻的溫度,求平均值沒有任何意義,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5.【答案】C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判斷。
【解答】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使其快速降溫,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盡最大程度減小試劑在手上的濃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這樣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通過隔絕空氣的方式滅火,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6.【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
【解答】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檢查視力這個過程屬于探究環節中的收集事實與證據,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答案】A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
【解析】【分析】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于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 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間接觀察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
【解答】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因此屬于直接觀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額頭,判斷發熱程度;④用耳朵辨聽是哪種樂器在發音;⑥用眼睛觀察冰融化 的整個過程。間接觀察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因此屬于間接觀察的是:①用顯微鏡觀察細胞;③用秒表測百米賽跑的時間;⑤用放大鏡觀察蝸牛,A正確,
BCD正確。
故答案為:A。
8.【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對體積、長度、溫度的測量的認識判斷。
【解答】A.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故A正確;
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則出的結果等于鐵絲直徑和中間空隙之和,即測量結果偏大,故B錯誤;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由于室溫遠遠低于沸水溫度,因此拿出后示數會迅速降低,即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此時卷尺上的長度單位會偏大,根據”測量結果=“可知,此時測量結果偏小。
故選A。
9.【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氣體溫度計的玻璃泡內是封閉的氣體,不能漏氣。
B.氣體溫度計封閉的氣體體積越大,玻璃管越細,氣體溫度計精度越高。
C.氣體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熱脹冷縮性質工作的。
D.當溫度降低時,氣體收縮液柱向右移動,溫度升高時,氣體膨脹液柱向左移動。
【解答】A.此溫度計在使用時,燒瓶內封住的氣體,任何位置都不能漏氣,所以活塞處不能漏氣,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為提高氣體溫度計的精度,可以減小玻璃管的內徑,可以增大燒瓶的容積,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該溫度計是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測溫度的,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當室溫降低時,瓶內氣體收縮,液柱向右移動,故D不正確,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0.【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首先確定量程和分度值,記錄測量結果時需要估讀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①1.52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
②0.72d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
③4.8c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
④23.0m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所以②和③的分度值相同,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
故答案為:B。
11.【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總厚度除以紙張數等于每張紙厚度。
【解答】書本紙張的張數為n=張=130張,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0.01cm=0.1mm,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2.【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長度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其余測量在初中階段都不用估讀。
【解答】A.在四個測量值中,倒數第二位數字對應的單位是c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故A錯誤;
B.長度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65.0cm最末一位數字“0”是估讀值,是有意義的,故B錯誤;
C.幾次結果有差異與人的讀數有關,故C錯誤;
D.166.2cm與其它三組數據相差較大,舍去,測量結果(165.2厘米+165.0厘米+165.1厘米)/3= 165.1厘米,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3.【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看到的圖形。
【解答】載玻片在物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又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經過了兩次放大。所以載玻片上的物體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顛倒,上下顛倒的,要看到如圖乙的像,把載玻片逆時針轉動90%。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4.【答案】C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實驗設計的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的因素都處于才能共同,派出其他因素對本實驗的干擾。對照實驗實質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的條件都相同的實驗。C選項中,只有細菌的為對照組,抗生素A加細菌和抗生素B加細菌為實驗組。
【解答】 某實驗小組欲檢測A、B 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 ,世紀實驗時,應該遵循對照原則,設計一組只有細菌的空白對照組,與含有抗生素A或B的實驗組進行對比;還應該遵循控制單一變量的原則,如抗生素的有無,抗生素的種類。
故答案為:C.
15.【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取鏡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對光
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
②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觀察
①安裝裝片: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
②調焦: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這時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實驗臺。
【解答】 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甲圖中③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④中的細胞體積最小,放大倍數最小,視野最亮。④最大,視野最暗,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④①②③,A不符合題意;
B、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倍數越低,鏡頭越長,放大倍數最小。故要想看到視野③,即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數,其組合是乙圖中的鏡頭3和4,B不符合題意;
C、甲圖中視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不清晰,C不符合題意;
D、目鏡中1放大倍數最小,物鏡中6放大倍數最小,1與6組合放大倍數最小,因此要想看到視野④應該選用乙圖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通過自己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了解,結合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常數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值、數量級進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測。
【解答】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50分米3,故A不符合實際;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故B符合實際;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厘米,故C不符合實際;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42℃,故D不符合實際。
故答案為:B。
17.【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實驗操作的基本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的標簽沒有朝向手心,瓶塞沒有倒放在桌面上,故A錯誤;
B.不能用正在燃燒的酒精燈點燃另一支酒精燈,可能會引起火災,故B錯誤;
C.讀取量筒的示數時,視線應該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相平,故C錯誤;
D.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液泡要完全浸入液體,不能碰容器的側壁和底部,故D正確。
故選D。
18.【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窗框配玻璃時,所配的玻璃與窗框之間需要比較密縫。所選的刻度尺精確度和量程都有要求,精確度要求較高,所以最小刻度要求較小的刻度尺。量程要求能一次測量出玻璃的長度。
【解答】A: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最小刻度符合,量程不符合,A錯誤;
B: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較大,誤差會比較大,B錯誤;
C: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精確度符合,量程也符合,C正確;
D: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游標卡尺適合測微小的物體的直徑,長度不夠,不適合測量玻璃的長度,D錯誤。
故選C
19.【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小濱俯視讀數,那么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得到的體積偏小,即實際量取的藥水體積可能小于10mL。
故A正確,而B、C、D不合題意。
故選A。
20.【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上的刻度是均勻的,則溫度的變化量與刻度的變化量成正比。設實際溫度為t,顯示溫度為t',則它們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
【解答】當實際溫度為25℃時,根據得到:

解得:t'=22℃。
故選C。
21.【答案】(1)mL
(2)dm3
(3)dm
(4)9×104;9×104
(5)6×10-8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mL;
(2) 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105dm3 ;
(3) 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dm 。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0納米=6×10-8米。
故答案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
22.【答案】(1)③
(2)②
(3)④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儀器的用途判斷。
【解答】(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酒精燈,故選③;
(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試管,故選②;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石棉網,故選④。
23.【答案】(1)應激性
(2)繁殖
(3)變異
(4)生長和發育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能繁殖,能遺傳和變異,能生長和發育,能呼吸等;
【解答】(1) 紅杏出墻”是杏樹受墻外陽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說,紅杏出墻表現了生物具有應激性 ;
(2) 杏樹伸到墻外的枝條會開花結果,這反映了紅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 杏樹長出的是杏,但是杏之間也有差別,并不是完全相同,這屬于變異現象;
(4) 杏樹是由一粒種子發育成一棵小樹,并由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具有生長和發育的特征;
故答案為:(1) 應激性 (2) 繁殖 (3) 變異 (4) 生長和發育
24.【答案】(1)AC;2.18 -2.22
(2)-28;37.8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判斷。
②分度值越小,測量越準確,長度的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讀值。
(2)根據圖片確定溫度計的分度值,然后根據液柱的位置讀出示數。
【解答】(1)①刻度尺要與被測物體的邊線平行;它的刻度要貼近被測物體;物體的邊線要與某個刻度線對齊;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則測量方法正確的是AC。
②A的分度值為0.1cm,C的分度值為1cm,則A的測量更精確,此時準確值為2.1cm,估讀值為0.08cm,則木塊的長度為:2.1m+0.08cm=2.18cm。
(2)①根據甲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2℃,則示數為:-28℃;
②根據乙圖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則示數為:37.8℃。
25.【答案】(1)A;B
(2)70
(3)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累積法:把某些用常規儀器難以直接準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便于測量,還可以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誤差;
(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就等于礦石的體積,通過量筒兩次的示數之差可以求出;
(3)實驗的誤差主要產生在從燒杯中取出礦石時,上面容易帶出一定量的水,使再補充的水體積增大。
【解答】(1)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再除以100,計算出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
A、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
B、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
D、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
故答案為:AB。
(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就等于礦石的體積,圖中礦石的體積:V=200mL-130mL=70mL=70cm3;
(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26.【答案】(1)③;B
(2)物鏡和載玻片的距離
(3)C
(4)D
(5)順時針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題圖中:①是低倍目鏡、②是高倍目鏡,③是低倍物鏡、④是高倍物鏡,⑤是低倍物鏡與玻片的距離,⑥是高倍物鏡與玻片的距離。甲是低倍視野,乙是高倍視野。
【解答】(1)小亭對光時,應選用③低倍物鏡,想要在視野中看到最少的細胞,則放大倍數最大,因此應使用②是高倍目鏡、④是高倍物鏡,并且物鏡到載玻片距離較近,即⑥,故選B;
(2)小亭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物鏡和載玻片的距離;
(3)放片觀察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再次規范操作,使物鏡靠近載玻片;故選B;
(4)甲、乙兩圖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A為主要觀察對象,如要由視野甲變為視野乙,小磊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d轉動物鏡轉換器、c調節光圈、 b轉動細準焦螺旋,故選D;
(5)小亭在視野乙中觀察到細胞A的細胞質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細胞A中細胞質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
故答案為:(1)③;B;(2)物鏡和載玻片的距離;(3)C;(4)D;(5)順時針。
27.【答案】(1)水銀溫度計,其量程大于被測最高溫度
(2)水溫和室溫的溫差越大,水溫下降的越快
(3)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用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要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解答】(1)由表格數據知,水的最高溫度是98℃,98℃一定要在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內;
水銀溫度計,量程為-33℃~357℃,98℃在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內;酒精溫度計(量程為-117℃~78℃),98℃不在酒精溫度計測量范圍內;
(2)通過表格數據可得,在水溫下降至室溫的過程中,溫度下降快慢的變化規律是水溫和室溫的溫差越大,水溫下降的越快;
(3)由表格數據知:熱水放在室內后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低,當與室溫溫度相同時,溫度不再發生變化,則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應是先降低,后不變;故D正確,故選D。
故答案為:(1)水銀溫度計,其量程大于被測最高溫度;(2)水溫和室溫的溫差越大,水溫下降的越快;(3)D。
28.【答案】(1)生長正常、大小相同;清水;對照實驗
(2)實驗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大豆的平均高度
(3)水分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步驟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解答】(1) 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請你幫助設置對照實驗:①取生長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②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清水。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這種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種科學探究的方法稱為對照實驗法。
(2)如果20天后,出現實驗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大豆的平均高度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
(3)水分可能也會影響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故答案為:(1)生長正常、大小相同;清水;對照實驗(2)實驗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大豆的平均高度(3)水分
29.【答案】(1)廢電池會對生物有影響嗎?
(2)短
(3)沒有設置對照組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本題以“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這一現實問題為出發點,考查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此題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 驗,廢電池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切入。
【解答】(1)提出問題:廢電池浸出液對生物有影響嗎?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水中電池浸出液的濃度隨著電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電池浸出液的濃度越大,對金魚產生的危害就越大,金魚存活的時間就越短。
(3)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其中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 證除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該實驗的變量是廢電池浸出液,不嚴謹之處是沒有對照組,應加設組未添加廢電池浸出液的對照組。
30.【答案】(1)L-15mm
(2)nS1
(3)324平方厘米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復雜的數據表中利用數學的歸納知識,找到相關的數學解析式;
(2)(3)用“小方格法”測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時,按不足半個小方格舍去,多于半個的算一個,粗略統計出不規則物體的面積。
【解答】(1)①當腳長L=220mm,腳圍C=205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20mm-15mm=205mm;
②當腳長L=225mm,腳圍C=210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25mm-15mm=210mm;
③當腳長L=230mm,腳圍C=215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30mm-15mm=215mm;
余下的組數據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因此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L-15mm。
(2)每一方格的面積S1,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物體面積S=nS1;
(3)小芳同學左腳鞋底貼地部分所占方格數n=28,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所占方格數n總=2n=2×28=56,每個方格的面積S1=6.0cm2,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S=N總S1=56×6.0cm2=336.0cm2。
故答案為:(1)L-15mm;(2)nS1;(2)336.0cm2。
31.【答案】(1)銅線纏繞不緊密
(2)d=l/n;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測量銅線直徑時,使用累積法,纏繞要緊密。
【解答】(1)在測量時如果銅線纏繞不緊密,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2)粗銅線直徑;
粗銅線的體積為:V=V1-V2,
粗銅線的長度:。
故答案為:(1)銅線纏繞不緊密;(2);。
1 / 1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
1.(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2.(2024七上·義烏月考)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觀察校園生物時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環境中葉片會合攏 B.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
C.麻雀的哪些身體結構適于飛行 D.蜻蜓在下雨前為什么會低飛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解答】選項A、C、D的問題具有研究價值,并能作出相應的假設,而B選項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無研究價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種觀點想法.
故選B。
3.(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
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時,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要換算成的單位,且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毫升,且寫在進率1000的后面,故A錯誤;
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
C.分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為100,故C錯誤;
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進率為106,那么換算過程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確。
故選D。
4.(2024七上·義烏月考)以下測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的是(  )
A.用天平三次測量同一塊橡皮的質量
B.用量筒三次測量同一塊小石塊的體積
C.用刻度尺三次測量同一本科學書的長度
D.用額溫槍三次測量同一個人早中晚的體溫
【答案】D
【知識點】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據測量的目的分析判斷。
【解答】用天平三次測量同一塊橡皮的質量,用量筒三次測量同一塊小石塊的體積,用刻度尺三次測量同一本科學書的長度,都可以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而減小誤差,故A、B、C不合題意;
用額溫槍三次測量同一個人早中晚的體溫,分別代表三個時刻的溫度,求平均值沒有任何意義,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5.(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實驗室操作不正確的是(  )
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
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
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
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答案】C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判斷。
【解答】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使其快速降溫,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盡最大程度減小試劑在手上的濃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這樣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通過隔絕空氣的方式滅火,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6.(2024七上·義烏月考)為了解青少年近視率以及近視防控措施的實施效果,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檢查視力”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
【解答】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檢查視力這個過程屬于探究環節中的收集事實與證據,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2024七上·義烏月考)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間接觀察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下列觀察屬于直接觀察的是(  )
①用顯微鏡觀察細胞②用手摸病人的額頭,判斷發熱程度③用秒表測百米賽跑的時間
④用耳朵辨聽是哪種樂器在發音⑤用放大鏡觀察蝸牛⑥用眼睛觀察冰熔化的整個過程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答案】A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
【解析】【分析】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于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 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間接觀察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
【解答】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因此屬于直接觀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額頭,判斷發熱程度;④用耳朵辨聽是哪種樂器在發音;⑥用眼睛觀察冰融化 的整個過程。間接觀察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因此屬于間接觀察的是:①用顯微鏡觀察細胞;③用秒表測百米賽跑的時間;⑤用放大鏡觀察蝸牛,A正確,
BCD正確。
故答案為:A。
8.(2024七上·義烏月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下列為某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以及對應的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
A.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
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測量結果偏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測量結果偏大
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測量結果偏大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對體積、長度、溫度的測量的認識判斷。
【解答】A.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故A正確;
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則出的結果等于鐵絲直徑和中間空隙之和,即測量結果偏大,故B錯誤;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由于室溫遠遠低于沸水溫度,因此拿出后示數會迅速降低,即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此時卷尺上的長度單位會偏大,根據”測量結果=“可知,此時測量結果偏小。
故選A。
9.(2024七上·義烏月考)班級同學制作的一個簡易溫度計。瓶中裝的是氣體,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對于裝置的認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此溫度計在使用時活塞處不能漏氣
B.為提高氣體溫度計的精度,可以減小玻璃管的內徑
C.該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測溫度的
D.若氣溫降低,氣體收縮,液體左移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氣體溫度計的玻璃泡內是封閉的氣體,不能漏氣。
B.氣體溫度計封閉的氣體體積越大,玻璃管越細,氣體溫度計精度越高。
C.氣體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熱脹冷縮性質工作的。
D.當溫度降低時,氣體收縮液柱向右移動,溫度升高時,氣體膨脹液柱向左移動。
【解答】A.此溫度計在使用時,燒瓶內封住的氣體,任何位置都不能漏氣,所以活塞處不能漏氣,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為提高氣體溫度計的精度,可以減小玻璃管的內徑,可以增大燒瓶的容積,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該溫度計是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測溫度的,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當室溫降低時,瓶內氣體收縮,液柱向右移動,故D不正確,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0.(2024七上·義烏月考)在下面的數據中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測量的是(  )
①1.52m②0.72dm③4.8cm④23.0mm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首先確定量程和分度值,記錄測量結果時需要估讀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①1.52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dm;
②0.72d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
③4.8c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
④23.0m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所以②和③的分度值相同,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
故答案為:B。
11.(2024七上·義烏月考)某同學用刻度尺量出一本書除去封面后的厚度為1.30厘米,這本書共有260頁。則每張紙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5厘米 C.0.10厘米 D.0.1毫米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總厚度除以紙張數等于每張紙厚度。
【解答】書本紙張的張數為n=張=130張,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0.01cm=0.1mm,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2.(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科利用“彩虹標尺”測自己的身高,四次結果分別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彩虹標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165.0cm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沒有意義的
C.幾次結果有差異與測量的工具有關
D.最終的測量結果應記作165.1cm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長度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其余測量在初中階段都不用估讀。
【解答】A.在四個測量值中,倒數第二位數字對應的單位是c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故A錯誤;
B.長度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65.0cm最末一位數字“0”是估讀值,是有意義的,故B錯誤;
C.幾次結果有差異與人的讀數有關,故C錯誤;
D.166.2cm與其它三組數據相差較大,舍去,測量結果(165.2厘米+165.0厘米+165.1厘米)/3= 165.1厘米,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3.(2024七上·義烏月考)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在載玻片上寫一個字如圖甲所示,怎樣使圖像變成圖乙?(  )
A.將載玻片順時針轉動90° B.將載玻片逆時針轉動90°
C.將載玻片向左上角移動 D.將載玻片向右下角移動
【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看到的圖形。
【解答】載玻片在物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又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經過了兩次放大。所以載玻片上的物體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顛倒,上下顛倒的,要看到如圖乙的像,把載玻片逆時針轉動90%。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4.(2024七上·義烏月考)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它會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圖)。某實驗小組欲檢測A、B 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 ,下列實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實驗設計的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的因素都處于才能共同,派出其他因素對本實驗的干擾。對照實驗實質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的條件都相同的實驗。C選項中,只有細菌的為對照組,抗生素A加細菌和抗生素B加細菌為實驗組。
【解答】 某實驗小組欲檢測A、B 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 ,世紀實驗時,應該遵循對照原則,設計一組只有細菌的空白對照組,與含有抗生素A或B的實驗組進行對比;還應該遵循控制單一變量的原則,如抗生素的有無,抗生素的種類。
故答案為:C.
15.(2024七上·義烏月考)圖甲是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圖乙為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和物鏡。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③②①④
B.要想看到視野③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4進行組合
C.圖甲中視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清晰
D.要想看到視野④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
【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取鏡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對光
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
②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觀察
①安裝裝片: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
②調焦: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這時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實驗臺。
【解答】 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甲圖中③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④中的細胞體積最小,放大倍數最小,視野最亮。④最大,視野最暗,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④①②③,A不符合題意;
B、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倍數越低,鏡頭越長,放大倍數最小。故要想看到視野③,即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數,其組合是乙圖中的鏡頭3和4,B不符合題意;
C、甲圖中視野④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不清晰,C不符合題意;
D、目鏡中1放大倍數最小,物鏡中6放大倍數最小,1與6組合放大倍數最小,因此要想看到視野④應該選用乙圖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2024七上·義烏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350米3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90℃
【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通過自己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了解,結合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常數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值、數量級進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測。
【解答】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50分米3,故A不符合實際;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故B符合實際;
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厘米,故C不符合實際;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42℃,故D不符合實際。
故答案為:B。
17.(2024七上·義烏月考)以下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讀體積 D.測水溫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實驗操作的基本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的標簽沒有朝向手心,瓶塞沒有倒放在桌面上,故A錯誤;
B.不能用正在燃燒的酒精燈點燃另一支酒精燈,可能會引起火災,故B錯誤;
C.讀取量筒的示數時,視線應該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相平,故C錯誤;
D.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液泡要完全浸入液體,不能碰容器的側壁和底部,故D正確。
故選D。
18.(2024七上·義烏月考)要給教室的窗框配一塊玻璃。下面的測量工具中,你認為選用哪種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窗框配玻璃時,所配的玻璃與窗框之間需要比較密縫。所選的刻度尺精確度和量程都有要求,精確度要求較高,所以最小刻度要求較小的刻度尺。量程要求能一次測量出玻璃的長度。
【解答】A: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最小刻度符合,量程不符合,A錯誤;
B: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較大,誤差會比較大,B錯誤;
C: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精確度符合,量程也符合,C正確;
D: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游標卡尺適合測微小的物體的直徑,長度不夠,不適合測量玻璃的長度,D錯誤。
故選C
19.(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濱發燒就醫后,醫生建議使用右圖退燒藥水,每次10毫升,可間隔4-6小時重復用藥。在量取10毫升退燒藥水時,小濱俯視讀數,那么他實際所量取藥水可能是(  )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
【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小濱俯視讀數,那么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得到的體積偏小,即實際量取的藥水體積可能小于10mL。
故A正確,而B、C、D不合題意。
故選A。
20.(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科幫老師準備分組實驗,在實驗室擺放溫度計時,發現有-支溫度計示數為18℃,而其余;溫度計均顯示20℃。老師告訴他,這支溫度計刻度雖然均勻但示數不準確,你研究下,當環境溫度為25℃時,它會顯示多少攝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準確溫度計和這支溫度計同時測一杯熱水的溫度,準確溫度計顯示75℃,不準確溫度計顯示62℃,小科經過計算,告訴老師正確的答案是(  )
A.20℃ B.21℃ C.22℃ D.23℃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上的刻度是均勻的,則溫度的變化量與刻度的變化量成正比。設實際溫度為t,顯示溫度為t',則它們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
【解答】當實際溫度為25℃時,根據得到:

解得:t'=22℃。
故選C。
21.(2024七上·義烏月考)在下列空格內填上適當的單位或數字。
(1)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   ;
(2)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105   ;
(3)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   ;
(4)0.09米3=   厘米3=   毫升;
(5)60納米=   米。
【答案】(1)mL
(2)dm3
(3)dm
(4)9×104;9×104
(5)6×10-8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mL;
(2) 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105dm3 ;
(3) 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dm 。
(4)0.09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0納米=6×10-8米。
故答案為:(1)mL;(2) dm3 ;(3) dm ;(4)×104 ; 9×104 ;(5)6×10-8。
22.(2024七上·義烏月考)請根據實驗用途,選擇相應的儀器(用序號)。
(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   ;
(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   ;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    。
【答案】(1)③
(2)②
(3)④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儀器的用途判斷。
【解答】(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酒精燈,故選③;
(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試管,故選②;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石棉網,故選④。
23.(2024七上·義烏月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中蘊藏了很多的科學知識,請試從科學角度分析“紅杏出墻”現象。
(1)“紅杏出墻”是杏樹受墻外陽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說,紅杏出墻表現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樹伸到墻外的枝條會開花結果,這反映了紅杏具有   的特征。
(3)杏樹長出的是杏,但是杏之間也有差別,并不是完全相同,這屬于   現象。
(4)杏樹是由一粒種子發育成一棵小樹,并由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具有   的特征。
【答案】(1)應激性
(2)繁殖
(3)變異
(4)生長和發育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能繁殖,能遺傳和變異,能生長和發育,能呼吸等;
【解答】(1) 紅杏出墻”是杏樹受墻外陽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說,紅杏出墻表現了生物具有應激性 ;
(2) 杏樹伸到墻外的枝條會開花結果,這反映了紅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 杏樹長出的是杏,但是杏之間也有差別,并不是完全相同,這屬于變異現象;
(4) 杏樹是由一粒種子發育成一棵小樹,并由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具有生長和發育的特征;
故答案為:(1) 應激性 (2) 繁殖 (3) 變異 (4) 生長和發育
24.(2024七上·義烏月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請根據圖示填空。
(1)上圖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有   ,其中木塊長度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值為   厘米。
(2)如圖所示,甲溫度計的讀數為:    ℃,圖乙溫度計的讀數為:   ℃。
【答案】(1)AC;2.18 -2.22
(2)-28;37.8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判斷。
②分度值越小,測量越準確,長度的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讀值。
(2)根據圖片確定溫度計的分度值,然后根據液柱的位置讀出示數。
【解答】(1)①刻度尺要與被測物體的邊線平行;它的刻度要貼近被測物體;物體的邊線要與某個刻度線對齊;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則測量方法正確的是AC。
②A的分度值為0.1cm,C的分度值為1cm,則A的測量更精確,此時準確值為2.1cm,估讀值為0.08cm,則木塊的長度為:2.1m+0.08cm=2.18cm。
(2)①根據甲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2℃,則示數為:-28℃;
②根據乙圖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則示數為:37.8℃。
25.(2024七上·義烏月考)學習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學做了很多實驗:小科同學想測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具體如下:
①燒杯將適量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
②再放入100枚大頭針,沉底后讀出水面所示體積V2;
③一枚大頭針的體積是;
(1)下列實驗與上述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
A.測一頁紙的厚度 B.測銅絲的直徑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 D.測乒乓球的直徑
(2)在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求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
(3)同學們對實驗(2)的測量結果提出了疑問,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大了,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小了,請談談你的意見,   (偏大或偏小)
【答案】(1)A;B
(2)70
(3)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累積法:把某些用常規儀器難以直接準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便于測量,還可以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誤差;
(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就等于礦石的體積,通過量筒兩次的示數之差可以求出;
(3)實驗的誤差主要產生在從燒杯中取出礦石時,上面容易帶出一定量的水,使再補充的水體積增大。
【解答】(1)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再除以100,計算出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
A、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
B、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
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
D、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
故答案為:AB。
(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就等于礦石的體積,圖中礦石的體積:V=200mL-130mL=70mL=70cm3;
(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26.(2024七上·義烏月考)觀察細胞形態結構的常用工具是顯微鏡,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顯微鏡。小亭借助顯微鏡觀察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試回答下列問題:
(1)小亭在對光時,應選用   物鏡(填序號),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少的細胞,應該選用正確的組合為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亭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   。
(3)放片觀察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繼續尋找物像
C.再次規范操作,使物鏡靠近載玻片,
(4)甲、乙兩圖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A為主要觀察對象,如要由視野甲變為視野乙,小磊正確的操作順序應該是____。
a.轉動粗準焦螺旋 b.轉動細準焦螺旋 c.調節光圈
d.轉動物鏡轉換器 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f.向右上方移動玻片
A.deca B.edca C.fdcb D.edcb
(5)小亭在視野乙中觀察到細胞A的細胞質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細胞A中細胞質實際流動方向為   。
【答案】(1)③;B
(2)物鏡和載玻片的距離
(3)C
(4)D
(5)順時針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題圖中:①是低倍目鏡、②是高倍目鏡,③是低倍物鏡、④是高倍物鏡,⑤是低倍物鏡與玻片的距離,⑥是高倍物鏡與玻片的距離。甲是低倍視野,乙是高倍視野。
【解答】(1)小亭對光時,應選用③低倍物鏡,想要在視野中看到最少的細胞,則放大倍數最大,因此應使用②是高倍目鏡、④是高倍物鏡,并且物鏡到載玻片距離較近,即⑥,故選B;
(2)小亭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要注視物鏡和載玻片的距離;
(3)放片觀察時,先使鏡筒下降,再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再次規范操作,使物鏡靠近載玻片;故選B;
(4)甲、乙兩圖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A為主要觀察對象,如要由視野甲變為視野乙,小磊e向左下方移動玻片、d轉動物鏡轉換器、c調節光圈、 b轉動細準焦螺旋,故選D;
(5)小亭在視野乙中觀察到細胞A的細胞質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細胞A中細胞質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
故答案為:(1)③;B;(2)物鏡和載玻片的距離;(3)C;(4)D;(5)順時針。
27.(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明在家里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用溫度計、玻璃杯、熱水、電子表等儀器,測量了熱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鐘的溫度,下表是他記錄的在不同時間測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溫的幾組數據。
時間(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溫度(℃) 98 84 71 61 52 44 37 32 28 25 24 24
根據這些數據,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1)現在手邊有兩個溫度計,一個是水銀溫度計(最大量程是120℃)、一個是酒精溫度計(最大量程是60℃),你認為在這個實驗中應該用哪個,并說明理由:   。
(2)通過表格數據可得,在水溫下降至室溫的過程中,溫度下降快慢的變化規律是   。
(3)若按表中數據繪制一張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則能正確反映實驗過程的是   。
【答案】(1)水銀溫度計,其量程大于被測最高溫度
(2)水溫和室溫的溫差越大,水溫下降的越快
(3)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用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要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解答】(1)由表格數據知,水的最高溫度是98℃,98℃一定要在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內;
水銀溫度計,量程為-33℃~357℃,98℃在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內;酒精溫度計(量程為-117℃~78℃),98℃不在酒精溫度計測量范圍內;
(2)通過表格數據可得,在水溫下降至室溫的過程中,溫度下降快慢的變化規律是水溫和室溫的溫差越大,水溫下降的越快;
(3)由表格數據知:熱水放在室內后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低,當與室溫溫度相同時,溫度不再發生變化,則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應是先降低,后不變;故D正確,故選D。
故答案為:(1)水銀溫度計,其量程大于被測最高溫度;(2)水溫和室溫的溫差越大,水溫下降的越快;(3)D。
28.(2024七上·義烏月考)為了探究“赤霉素對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響”。
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生長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測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學標準配制的培養液中,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
②每天噴灑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發現平均高度增加了。
實驗結論: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1)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請你幫助設置對照實驗: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②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   。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這種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種科學探究的方法稱為   法。
(2)如果20天后,出現   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
(3)請你再提出一個可能影響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
【答案】(1)生長正常、大小相同;清水;對照實驗
(2)實驗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大豆的平均高度
(3)水分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步驟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解答】(1) 乙同學認為甲的實驗結果可信度不高,因為甲沒有設置對照實驗。請你幫助設置對照實驗:①取生長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樣的培養液和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下培養。②每天噴灑與實驗組等量的清水。③20天后測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計算平均高度。這種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種科學探究的方法稱為對照實驗法。
(2)如果20天后,出現實驗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大豆的平均高度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進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實驗結論。
(3)水分可能也會影響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故答案為:(1)生長正常、大小相同;清水;對照實驗(2)實驗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對照組大豆的平均高度(3)水分
29.(2024七上·義烏月考)為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將一節用過的五號電池破碎,浸泡在1000mL清水中3天,過濾后得濾液。
②在四只魚缸分別加入5000mL清潔無污染河水,并貼上A、B、C、D標簽。
③在A、B、C、D四只魚缸中,依次加50mL、100mL、200mL、400mL電池浸出液。
④再向各魚缸中分別加入10條大小和生活狀態差不多的小金魚,定時喂等量同種飼料,觀察并記錄情況。結果如下表所示。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體積(mL) 50 100 200 400
小金魚存活的時間(天) 15 12 7 1
根據以上設計,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   。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水中電池浸出液的濃度越大,金魚存活的時間就越   。
(3)由此,該小組同學得出結論:廢電池對小金魚有影響。小明認為他們這樣設計實驗得出結論不嚴謹,因為   。
【答案】(1)廢電池會對生物有影響嗎?
(2)短
(3)沒有設置對照組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本題以“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這一現實問題為出發點,考查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此題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 驗,廢電池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切入。
【解答】(1)提出問題:廢電池浸出液對生物有影響嗎?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水中電池浸出液的濃度隨著電池浸出液增加而增大,水中電池浸出液的濃度越大,對金魚產生的危害就越大,金魚存活的時間就越短。
(3)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其中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 證除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該實驗的變量是廢電池浸出液,不嚴謹之處是沒有對照組,應加設組未添加廢電池浸出液的對照組。
30.(2024七上·義烏月考)如圖圖表所示,是國家標準鞋碼對應數據表。
(1)請根據表中數據歸納出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   。
鞋碼 34 35 36 37 38 39 40
腳長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腳圍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的方法有割補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S1;②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計算物體面積S=   。
(3)如圖所示是小芳同學在方格紙上站立時描下的左腳鞋底貼地部分的輪廓,其中每個方格的面積為6.0平方厘米,則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是   。(占半格以上算一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答案】(1)L-15mm
(2)nS1
(3)324平方厘米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復雜的數據表中利用數學的歸納知識,找到相關的數學解析式;
(2)(3)用“小方格法”測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時,按不足半個小方格舍去,多于半個的算一個,粗略統計出不規則物體的面積。
【解答】(1)①當腳長L=220mm,腳圍C=205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20mm-15mm=205mm;
②當腳長L=225mm,腳圍C=210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25mm-15mm=210mm;
③當腳長L=230mm,腳圍C=215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30mm-15mm=215mm;
余下的組數據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因此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L-15mm。
(2)每一方格的面積S1,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物體面積S=nS1;
(3)小芳同學左腳鞋底貼地部分所占方格數n=28,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所占方格數n總=2n=2×28=56,每個方格的面積S1=6.0cm2,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S=N總S1=56×6.0cm2=336.0cm2。
故答案為:(1)L-15mm;(2)nS1;(2)336.0cm2。
31.(2024七上·義烏月考)小義從玩具中拆下一捆粗銅線,想要知道其直徑d和長度L,如果解開來直接測量,極不方便。于是,他找來了量筒(銅線可放入)、最小刻度為1毫米的直尺、水、鉛筆等器材,設計并進行了實驗(圓面積為πr2,r為半徑)。
實驗步驟:①把一部分粗銅線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用刻度尺測出繞圈的長度l,數出纏繞的圈數n;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測出體積V1,把全部粗銅線浸沒入量筒的的水中,測出體積V2。
(1)實驗步驟不規范,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請列舉一例可能導致測量銅線直徑偏大的情況:   。
(2)用步驟中的量,寫出粗銅線直徑的表達式   ,那么該粗銅線的長度為   。
【答案】(1)銅線纏繞不緊密
(2)d=l/n;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測量銅線直徑時,使用累積法,纏繞要緊密。
【解答】(1)在測量時如果銅線纏繞不緊密,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2)粗銅線直徑;
粗銅線的體積為:V=V1-V2,
粗銅線的長度:。
故答案為:(1)銅線纏繞不緊密;(2);。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平乡县| 仁化县| 方城县| 乃东县| 东至县| 乌兰县| 黄浦区| 仪征市| 丹凤县| 庆阳市| 中卫市| 二手房| 蓬安县| 西充县| 介休市| 安平县| 建湖县| 高邑县| 安仁县| 东宁县| 龙门县| 五台县| 桐庐县| 玉林市| 德阳市| 乌兰浩特市| 内江市| 承德市| 法库县| 建宁县| 锡林浩特市| 鄂伦春自治旗| 平邑县| 临湘市| 定南县| 平遥县| 原阳县| 吴堡县| 瑞安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