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八年級上冊 第四章 光現象第3節 平面鏡成像1.探究并了解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的關系。2.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重點)3.了解平面鏡成虛像。(難點)4.了解平面鏡成像原理。學習目標澆不滅的蠟燭新課引入同學們思考一下:平面鏡一定是我們生活中的鏡子嗎?這些反射面有什么的特點?1.這些反射面的表面都是平的.2.用這些反射面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種各樣的“物體”,鏡子里的“面孔”、“物體”叫做像. 鏡中的像與原物體的形狀一樣.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可以叫平面鏡。物像一、認識平面鏡平面鏡的符號:反射面認識平面鏡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 你的像在平面鏡的什么位置?2 像的大小與你的大小有什么關系?3 像與物的上下左右關系如何?4 你在鏡中看到的像是否真實存在呢?5 當你靠近或遠離平面鏡,你的像怎樣變化?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思考下面的問題:做一做1、提出問題: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物體有什么特點呢?2、猜想與假設:像的性質、像的大小變化、像和物的位置關系1.像與物的大小相等。2.像有時大,有時小。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4.像是實像。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①怎樣才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后的像?眼睛在物體一側,對著平面鏡看。②如何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便于確定像的位置(透光、成像)③如何比較物和像的大小關系?用兩支相同的蠟燭的目的:便于比較像和物大小關系。(當蠟燭B與A的像完全重合,就能得到蠟燭A與它的像大小相等,同時蠟燭B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3、設計實驗: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⑥需要準備哪些器材呢?器材: 薄玻璃板、支架、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或方格紙)一張、刻度尺、鉛筆、光屏。⑤如何確定是虛像還是實像?在像的位置處放光屏,看光屏上能否成像。④如何比較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利用實物替代像(替代法)確定像的位置,然后使用刻度尺:比較確定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平面鏡成像的特點AB薄玻璃板3、設計實驗:平面鏡成像的特點4、進行實驗:序號 物到鏡 的距離/cm 像到鏡 的距離/cm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位置1位置2位置3你的其 他發現 操作時注意:①玻璃板垂直桌面放置②玻璃板位置只畫一條線5、數據記錄及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不管物體到鏡子的距離如何,蠟燭B始終能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始終相等。1.像與物的大小相等;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關于鏡面垂直;4.平面鏡后面所成的像是虛像。物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6、得出結論: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大)(等距)(連線垂直)(虛像)7、評估、交流與合作1為什么有時候會出現兩個像?應選用薄的玻璃板:避免產生重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實驗應該選擇較亮的環境還是較暗的環境?平面鏡成像的特點7、評估、交流與合作當實驗本身有光源時,一般選擇較暗環境進行實驗。3成的像不夠清晰怎么辦?選用鍍膜玻璃或者茶色玻璃。4方格紙和大白紙哪個更好?選用方格紙可以更好地比較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平面鏡成像的特點7、評估、交流與合作5為什么玻璃板要與桌面垂直放置?怎樣移動蠟燭也無法和像完全重合:玻璃板沒有和桌面垂直放置。三、平面鏡成像的原理S′是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延長線的交點。但鏡子后面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發出光線的點,所以S′叫虛像。虛像用虛線畫光的反射四、平面鏡成像的應用1、平面鏡成像的作圖例題1:如圖,MN 表示平面鏡,AB 表示鏡前的物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MNABA B 方法:1、作垂線2、取等距離3、畫虛像注意細節:1、標垂足2、標A'B'3、虛線畫輔助 線和虛像例題2:作出由點光源S射出經平面鏡反射后經A點的光線平面鏡成像的應用2、利用平面鏡成像作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的應用成像改變光路擴大視覺空間五、科學世界:球面鏡1.凸面鏡(1)對光線有 作用(2)物體在凸面鏡中成正立縮小的虛像擴大視野(3)利用凸面鏡可以觀察到更大的范圍發散2.凹面鏡(1)對光線有 作用(2)可以把平行的光會聚在一點上(3)可以把焦點處發出的光變成平行光球面鏡會聚課堂練習1、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讓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如圖所示,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______m,若視力表全長為0.8m,則視力表像的長度為 m。與不用平面鏡的方法相比,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5.40.8節省空間課堂練習2、(雙選)“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說,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以為月亮掉進井水中了,已知月亮到地球的距離是3 .8×108m,井水水深5m,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為5mB.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為3 .8×108mC.水中出現月亮屬于光的反射現象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 C3、某同學站在平面鏡前,在他遠離平面鏡的過程中,他在鏡中的像(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C.與平面鏡距離逐漸變小 D.與平面鏡距離逐漸變大4、如圖所示,人眼看到平面鏡里S的像S′,進入人眼睛的光是由( )A.平面鏡發出的 B.平面鏡反射的C.像S’發出的 D.人的眼睛發出的課堂練習DB課堂練習5、一只小貓正在鏡子前欣賞它的全身像,如圖所示,此時它在鏡子中看到的像應是圖中的( )ABCDC6、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進行了以下操作:(1)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與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選填“點燃”或“沒點燃”)的蠟燭B,移動B,發現A燭焰的像出現在B“身上”,如圖甲所示,說明他在器材選擇上存在的問題是 。(2)改進器材后,多次改變蠟燭 (填“A”或“B”)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且它們的連線與鏡面 。沒點燃兩只蠟燭沒有完全相同A相等垂直課堂練習課堂練習ABA B 7、如圖所示,AB是物體,A'B'是AB在平面鏡中的像,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8、如圖19所示,S是一個發光點,S’是它在平面鏡中成的像,SA是S發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和SA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SS'課堂練習9、運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入射光線SA、SB的反射光線。10、如圖21所示是由發光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確定發光點S的位置。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