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第三章 鐵 金屬材料1.理解宏觀到微觀理解方程式計算中,其化學計量數代表的不同意義,明確在不同層次的運算中,都可以使用化學計量數2.通過對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中的應用,理解高中化學計算的基本概念,建立高中使用物質的量等概念進行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模型氣體體積(L)(標準狀況)物質的量(mol)物質所含有的粒子數物質的質量(g)物質的量濃度(mol·L-1)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22.4L·mol-1÷22.4L·mol-1×NA÷NA×M÷M×V(L)÷V(L)物質的量與各物理量的關系c = mol/L1000ρωMc濃·V濃= c稀·V稀一、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2CO + O2 2CO2化學計量數 2 __ __擴大NA倍 2NA ___ ____物質的量 2 mol _____ _____質量 56 g _____ ____標況下氣體體積 44.8 L ______ ______12NA2NA1 mol2 mol32 g88 g22.4 L44.8 L結論:(1)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_________之比,等于其__________之比。(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_____之比。粒子數目物質的量體積【例題】250 ml 2mol/L的硫酸與足量的鐵屑完全反應。計算:(1)參加反應的鐵屑的物質的量;(2)生成的H2的體積(標準狀況)。解:參加反應的H2SO4的物質的量為:2mol/L×0.25L=0.50 mol(1)設參加反應的鐵屑的物質的量為n(Fe)Fe+H2SO4===FeSO4+H2↑1 1n(Fe) 0.50 moln(Fe)=0.50 mol(2)設生成H2的物質的量為V(H2)Fe+H2SO4===FeSO4+H2↑1mol 22.4L0.50 mol V(H2)V(H2)=11.2L答:參加反應的鐵屑的物質的量為0.50 mol;生成H2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11.2L。二、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練:5.4 g鋁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的體積是多少?解: 2Al+2NaOH+6H2O=== 2Na[Al(OH)4] +3H2↑2 30.2 mol n(H2)∴n(H2)=0.3 mol∴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答: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是6.72 L。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1.關系式法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間建立聯系已知一定量的鐵粉和9克硫粉混合加熱,待其反應后再加入過量鹽酸,將生成的氣體完全燃燒,共收集到9克水,則加入的鐵粉質量為?還原劑失電子總數=氧化劑得電子總數用1 mol·L-1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將2×10-2 mol的 還原,已知氧化產物為 ,則元素X在還原產物中的化合價為 。+4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相等,設元素X在還原產物中的化合價為x,則有:1 mol·L-1×0.03 L×(6-4)=2×10-2 mol×(7-x),解得x=+4。2.守恒法根據化學反應中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守恒尋求關系3.差量法根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有關物理量發生的變化,找出所謂的“理論差量”,如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物質的量差、氣體體積差等,該差量與反應物的有關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這種比例關系求解的方法。 把鐵棒插入CuSO4溶液,一段時間后取出,鐵棒質量增加了4 g,參加反應的Fe的質量為 _。28 g解: Fe+CuSO4===FeSO4+Cu Δm 56 g 64 g 64 g-56 g=8 g m(Fe) 4 g練:為了檢驗某含有NaHCO3雜質的Na2CO3樣品的純度,現將W1樣品加熱,其質量變為W2 g,則該樣品的純度(質量分數)是 4.方程組法一般方程組法用于解決兩種物質的混合物計算,一般讀題時能找到兩個已知量時,均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進行求算未知量。練:把1.1 g鐵、鋁混合物溶于200 mL 5 mol·L-1鹽酸中,反應后鹽酸的濃度變為4.6 mol·L-1(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求:(1)反應中消耗HCl的物質的量。消耗HCl的物質的量:0.2 L×5 mol·L-1-0.2 L×4.6 mol·L-1=0.08 mol。(2)該混合物中鋁、鐵的物質的量。解: 設Al、Fe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2Al + 6HCl===2AlCl3+3H2↑2 6x 3xFe + 2HCl===FeCl2+H2↑1 2y 2y解得:x=0.02 mol,y=0.01 mol。即n(Al)=0.02 mol;n(Fe)=0.01 mol。(1)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等式關系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各物質構成粒子的粒子數之比=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2)化學計算中常用方法①守恒法(質量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守恒)②差量法(質量差值法、體積差值法)③關系式法(利用元素守恒建立關系式、利用方程式建立關系式、利用電子守恒建立關系式)④方程組法(兩個已知量求解混合物中兩種物質的未知量)1.完全溶解28.4g的碳酸銅和氫氧化銅的混合物,需要消耗1mol/L的鹽酸500mL,若灼燒相同質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銅的質量為( )A.40g B.30g C.20g D.16g解析 根據題目計算出鹽酸的物質的量為n(HCl)=1mol/L×0.5L=0.5mol,CuCO3和Cu(OH)2恰好與0.5mol HCl完全反應生成CuCl2、H2O和CO2氣體,則n(CuCl2)=1/2n(HCl)=0.25mol,根據反應前后銅元素原子不變,則灼燒相同質量的上述混合物時,得到的CuO為0.25mol,m(CuO)=0.25mol×80g/mol=20g,因此選C。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