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能進行簡單的速度計算;應用速度公式解決機械運動中常見的現象;提升觀察、分析、描述和表達能力。科學思維:提升嚴謹審題、規范解題、運用公式的思維和能力。探究實踐:通過例題模仿、實際練習等,熟悉解題步驟、解題規范,提升解題能力。態度責任:通過模仿、練習等,養成嚴謹審題、規范解題的習慣。速度的應用1、根據速度公式v=s/t,如果我們測得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量,就可以利用這個公式及其變形公式計算出第三個量,幫助我們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2、公式變形:,。3、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利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可計算出第三個量。4、注意事項:(1)公式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必須對應同一個物體;(2)公式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的單位必須同意到國際單位制下;(3)先進行字母運算,再代入數值進行計算。◆任務點一:速度的應用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例1】第19屆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行,圍繞“互聯網+體育”這個概念,“智能亞運”有望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交警利用無人機對高速公路通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無人機的部分參數如表格所示:(1)無人機下降時,以無人機為參照物,地面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轎車限速120千米/時。一輛小轎車在通行0.4米的過程中,該無人機拍攝小轎車的幀數為110幀,請通過計算判斷小轎車是否超速。2、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時間【例2】一列車長150米,以108千米/時的速度通過一座450米長的鐵路橋,列車過橋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分析:列車通過大橋是從列車頭開始進入大橋至列車尾離開大橋的過程,如圖所示。3、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例3】為了交通安全,城市中許多道路都畫有斑馬線,在斑馬線的兩側裝有紅綠燈。某人過斑馬線前看到綠燈亮的時間還剩6s,斑馬線區域的道路寬度為15m。如果他步行的速度為2m/s,那么在綠燈熄滅前他能否穿過斑馬線區域?4、思考與討論:寫出另外兩種判斷該人能否穿過斑馬線區域的方法,請通過計算加以說明。方法一、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v=s/t方法二、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時間:t=s/t5、【拓展】某轎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45s內,其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前10s轎車運動的路程為100m。求:(1)前10s轎車運動的平均速度;(2)轎車在勻速直線運動階段通過的路程;(3)轎車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結果保留一位小數)。6、思考與討論:請從上面三道例題的解答過程,總結運用速度公式解題的注意事項。運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時的要求:1、公式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的單位必須統一。2、如果問題比較復雜,可以畫示意圖,明確運動過程以及量與量之間的關系。3、先進行字母運算,再代入數字進行計算。1.【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車速和路程,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高速公路限速v=120km/h,路程為20km,則小汽車通過這個區間的時間為:;這個速度是汽車的最高速度,則時間為最短時間;因此這個時間不會短于10min。故選C。2.【答案】C【解析】【分析】(1)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2)變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同;(3)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4)速度單位之間存在關系,可相互進行換算,1米/秒=3.6千米/時。【解答】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時間多于6.25秒,A錯誤;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每秒鐘通過的路程是不同的,B錯誤;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100米/12.5秒=8米/秒,C正確;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時,8米/秒=8×3.6千米/時=28.8千米/時,D錯誤。故選C3.【答案】C【解析】【分析】回聲定位是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和方位,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根據s=vt計算距離。【解答】 根據變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時,時間越長通過的路程越遠,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越大,因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A正確;故答案為:C。4.【答案】B【解析】【分析】(1)根據速度的大小判斷物體是否靜止。(2)根據圖象得出0到10s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3)根據減小的速度和時間求出每秒減小的速度大小。(4)根據圖象分析出從第10s到第13s每秒增加的速度,從而可得第12秒的速度大小。【解答】A、由圖知,在5到10秒之間,汽車以4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為零,所以汽車不是靜止的,故A錯誤。B、0到5s之間,汽車通過的路程為,5~10s的路程s′=vt=4m/s×5s=20m;則汽車的平均速度為,故B正確。C、0到5s之間,速度每秒減小,故C錯誤。D、10到13s之間,速度每秒增加,所以第12秒的速度為4m/s+4m/s=8m/s,D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速度公式計算所用時間的比值。【解答】根據公式得到:。故選B。6.【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圖片提取信息,結合速度公式對各個選項進行判斷即可。【解答】A.第10秒時,甲車的速度,而乙的速度為零,故A錯誤;B.0-5s內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是,故B錯誤;C.甲車在0-20秒內,路程隨時間的變化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即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D.行駛10秒后,甲、乙兩車相遇,故D錯誤。故選C。7.【答案】17.9【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P1、P2的時間間隔為1秒,根據圖B所示P1、P2的間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間的時間,即超聲波由發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從而可以求出超聲波前后兩次從測速儀傳到汽車所用的時間,結合聲速,進而可以求出前后兩次汽車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由于汽車向著測速儀方向運動,所以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汽車前后兩次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之差即為汽車前進的路程.由于兩次超聲波發出的時間間隔為1秒.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根據汽車運動的距離和時間,即可求出汽車的運動速度。【解答】根據圖片可知,P1、P2間的刻度值為30個格,時間長為1秒,發出超聲波信號P1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1間是12個格,則時間為:t1=12×s=0.4s,此時超聲波前進的距離:s1=vt1=×340m/s×0.4s=68m;發出超聲波信號P2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2的時間為:t2=9×s=0.3s,此時超聲波返回的距離:s2=vt2=×340m/s×0.3s=51m;所以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為:Δs=s1-s2=68m-51m=17m,汽車運行17m的時間為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的時刻應分別對應于圖中P1n1的中點和P2n2的中點,其間有28.5小格,即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的時間間隔為n1與n2兩個信號之間的間隔,即:t=28.5×s=0.95s;故汽車的行駛速度。8.【答案】(1)殲20飛行的速度:v=2×340m/s=680m/s,由v=s/t可得,飛行5min運動的路程:s=vt=680m×5×60s=2.04x105m;(2)“殲20”一個作戰半徑的飛行路程s'=2×2200km=4400km,由v=s/t可得飛行一個作戰半徑的來回需要的時間:t'=s'/v=4400x103m/680m/s≈6470.6s≈1.8h.答:(1)殲20以2馬赫的速度飛行5min運動的路程為2.04x105m;(2)需要1.8h的時間。【解析】【分析】(1)首先將速度單位有馬赫轉化為m/s,再根據s=vt計算飛行5min運動的路程;(2)根據題意可知,“ 殲20 ”一個作戰半徑的飛行路程等于作戰半徑的2倍,再根據計算飛行時間。1.【答案】B【解析】【分析】已知速度和時間,根據速度公式V=S/t計算。【解答】高鐵速度V=216Km/h=60m/s,車廂通過時間t=10s,根據V=S/t可得S=Vt=60m/s×10s=600m,故B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2.【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對速度公式的理解分析判斷。【解答】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方向保持不變,它的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無關,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3.【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公式s=vt計算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解答】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為:s=vt=1.2m/s×600s=720m。故選C。4.【答案】C【解析】【分析】 已知自動扶梯把站在上面不動的人送到樓上所用時間和人自己走上去所用時間,樓高度不變,可求人沿著開動的扶梯走上去所需的時間。【解答】,所以人沿著開動的扶梯走上去所需的時間。故答案為:C。5.【答案】C【解析】【分析】將兩個速度換算單位,然后比較大小,再根據s=vt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大小。【解答】m/s和km/h之間的進率為3.6,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則媽媽的速度為2m/s=2×3.6km/h=7.2km/h。即小柯和媽媽的速度相同,即一樣快,故A、B、D錯誤;根據s=vt可知,在相同時間內,兩人運動的路程相同,故C正確。故選C。6.【答案】D【解析】【分析】A.運動快慢通過比較速度實現;B.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速度不發生變化;C.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即為速度;D.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與總時間的比值。【解答】A. 在0~10s內,甲的速度小于乙,甲同學比乙同學運動得慢;B. 在10s~20s內,乙同學靜止;C. 甲同學以20/3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D.平均速度等于故答案為:D7.【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要注意到河水是流動的,故甲船、乙船、漂浮物都會順流而下,利用速度公式分別求出兩船追上漂浮物的時間,然后比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兩船以相同速度去打撈,設兩船速度均為、河水流速為,比較可知:(1)甲船離漂浮物 100m,當甲船順流而下時,漂浮物也順流而下,故甲船相對漂浮物的速度為,追上漂浮物的時間為(2)乙船逆流而上,故船速實際為-,同時漂浮物要順流而下,故乙船相對漂浮物的速度為,追上漂浮物的時間為=可知兩船同時到達。故答案為:C。8.【答案】B【解析】【分析】設小雨的百米成績為t,知道小科每次都比小雨落后10m到達終點,則小雨在時間t內跑100m,小科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讓小雨將起點向后遠離原起點10m,小科仍在原起點處與小雨同時起跑,因速度不變,可分別求出二人所用時間,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 設小雨跑100m路程用的時間為t,則小雨的速度為:,每次小科都比小雨落后10m到達終點,則小科的速度為:,若讓小雨將起點向后遠離原起點10m,小科仍在原起點處與小雨同時起跑,第2次比賽到達終點時,小雨通過的路程s1'=100m+10m=110m,小科通過的路程s2'=100m,因為速度不變,由可知,小雨用時:,小科用時:因為 ,即t1'<t2',所以小雨先到達終點。故答案為:B。9.【答案】80千米/時;40千米;0.5【解析】【分析】根據甲圖確定速度計的分度值,根據指針位置讀出示數,根據乙圖和甲圖中數值差計算確定路程,最后根據計算行駛時間。【解答】根據甲圖可知,汽車的速度為80千米/時。根據甲和乙圖可知,汽車行駛的路程s=276km-236km=40km;則汽車的行駛時間:。10.【答案】運動;9【解析】【分析】圖象可以直觀地反映出物理量間的關系,用圖象描述物理量間的關系、反應物理規律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我們要掌握識圖、讀圖、作圖的能力【解答】圖象是路程時間圖象,由圖象知,甲與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象判斷出甲、乙二者的運動狀態,求出它們的速度;由圖象求出甲與乙相遇的時間差。由圖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乙的速度v乙=;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為參照物,則乙相對于甲的位置不斷變化,乙是運動的。甲,乙各運動8米,甲所需時間t甲=12s,乙所用時間t乙=3s,則它們相遇時的時間差是12s-3s=9s故答案為:運動,9。11.【答案】(1)運動(2)由題意可知,小轎車通行0.4米距離所用的時間:,則小轎車的速度:,故小轎車超速。【解析】【分析】 參照物:用來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物。 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所選參照物之間是否有位置變化.若位置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靜止的。【解答】(1) 以無人機為參照物,地面和參照物之間位置逐漸靠近,位置關系發生改變,所以地面是運動的。(2)通過拍攝幀數結合每秒拍攝幀數算出拍攝時間,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時間。12.【答案】(1)列車行駛42s通過的距離s=vt=20m/s×42s=840m;則隧道的長度s隧道=s車+s=140m+840m=980m。(2)整個列車通過隧道的距離s'=s隧道+s車=140m+980m=1220m;則整個列車通過隧道的時間:。【解析】【分析】(1)根據s=vt計算列車在隧道內行駛的距離,再與列車長度相加得到隧道的長度;(2)整個列車通過隧道的距離等于車長和隧道長的和,再根據計算通過隧道的時間。13.【答案】(1)汽車在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2)駕駛員從發現險情到做出反應前所走的路程;s總=s1+s制=12m+16m=28m>25m;所以該駕駛員不能成功避開此次險情。【解析】【分析】 (1)已知汽車從自動緊急剎車開始到剎停過程中的路程和時間,根據計算汽車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2)先計算出駕駛員從發現險情到做出反應前所走的路程,再加上制動后的路程,和25m比較大小,據此判斷該駕駛員能否成功避開此次險情。14.【答案】(1)小明測出自己通過該隧道的時間,由公式可得,該隧道的長度;(2)火車完全通過該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長加火車長,即火車完全通過該隧道的路程,由公式可得,火車完全通過該隧道需要的時間;(3)大橋長,火車完全在橋上的路程,該火車在這內的平均速度。【解析】【分析】(1)該隧道的長度等于小明通過的距離,根據計算隧道的長度即可;(2)火車完全通過該隧道的路程s等于隧道長加火車長,據此計算出火車經過的路程,再根據計算通過隧道所用的時間即可;(3)火車完全在橋上的通過的距離s'等于橋長減去車長,再根據。計算平均速度。15.【答案】(1)已知前轎車通過的路程為,則前轎車的平均速度為;(2)由題圖可知,轎車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為,行駛時間為,則轎車在勻速直線運動階段通過的路程為;(3)由題知轎車在整個過程中的總路程為,總時間,則轎車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前10s內轎車通過的距離,根據計算前10s內轎車的平均速度;(2)根據圖片確定轎車勻速運動的時間和速度,根據s=vt計算轎車勻速通過的路程;(3)根據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除以總時間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16.【答案】解:因為v= ,所以超聲波在t= ×0.4s=0.2s通過的距離:s=vt=340m/s×0.2s=68m,汽車0.2s通過的距離:s汽車=68m-64m=4m,汽車行駛的速度為v汽車= =20m/s=72km/h,因為72km/h<80km/h,所以汽車在此路段沒有超速。【解析】【分析】利用聲速和時間,結合速度計算可以測量距離,從而計算車行的速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能進行簡單的速度計算;應用速度公式解決機械運動中常見的現象;提升觀察、分析、描述和表達能力。科學思維:提升嚴謹審題、規范解題、運用公式的思維和能力。探究實踐:通過例題模仿、實際練習等,熟悉解題步驟、解題規范,提升解題能力。態度責任:通過模仿、練習等,養成嚴謹審題、規范解題的習慣。速度的應用1、根據速度公式 ,如果我們測得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量,就可以利用這個公式及其變形公式計算出第三個量,幫助我們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2、公式變形:s= ,t= 。3、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利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可計算出第三個量。4、注意事項:(1)公式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必須對應同一個物體;(2)公式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的單位必須同意到國際單位制下;(3)先進行字母運算,再代入數值進行計算。◆任務點一:速度的應用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例1】第19屆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行,圍繞“互聯網+體育”這個概念,“智能亞運”有望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交警利用無人機對高速公路通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無人機的部分參數如表格所示:(1)無人機下降時,以無人機為參照物,地面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轎車限速120千米/時。一輛小轎車在通行0.4米的過程中,該無人機拍攝小轎車的幀數為110幀,請通過計算判斷小轎車是否超速。2、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時間【例2】一列車長150米,以108千米/時的速度通過一座450米長的鐵路橋,列車過橋大約需要多少時間?3、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例3】為了交通安全,城市中許多道路都畫有斑馬線,在斑馬線的兩側裝有紅綠燈。某人過斑馬線前看到綠燈亮的時間還剩6s,斑馬線區域的道路寬度為15m。如果他步行的速度為2m/s,那么在綠燈熄滅前他能否穿過斑馬線區域?4、思考與討論:寫出另外兩種判斷該人能否穿過斑馬線區域的方法,請通過計算加以說明。5、【拓展】某轎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45s內,其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前10s轎車運動的路程為100m。求:(1)前10s轎車運動的平均速度;(2)轎車在勻速直線運動階段通過的路程;(3)轎車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結果保留一位小數)。6、思考與討論:請從上面三道例題的解答過程,總結運用速度公式解題的注意事項。1.如圖所示為某高速公路上區間測速的警示牌。根據這塊警示牌,小汽車通過這個區間的時間( )A.不應超過10 min B.不應超過6 minC.不應短于10 min D.不應短于6 min2.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明參加的項目是百米賽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優異成績獲得冠軍。關于小明的百米賽跑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 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米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時3.一艘科考船利用聲吶系統對某海域的海底形狀進行了測繪,具體方法如下: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上等間距的A、B、C、D、E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接收到返回的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秒、0.16秒、0.30秒、0.14秒和0.30秒;再根據這些時間求出相應的海底與海平面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可能是下列各圖中的( )A. B. C. D.4.某司機開車接近一學校門口時,為了安全踩剎車減速5秒,再輕踩油門繼續向前行駛,汽車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 )A.在5~10秒內,汽車是靜止的B.在0~10秒內,汽車的平均速度小于10米/秒C.在0~5秒內,汽車的速度每秒減小2米/秒D.第12秒時,汽車的速度為6米/秒5.甲、乙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之比為3:2,通過的路程之比為1:2,則所用時間之比為( )A.3:1 B.1:3 C.4:3 D.3:46.甲、乙兩車在同一地點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駛,兩車運動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10秒時,甲車的速度等于乙車的速度B.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是10米/秒C.甲車在0-20秒內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D.行駛20秒后,甲、乙兩車相遇7.如圖,圖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量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的物體的速度;圖b中p1、p2是測速儀發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p1、p2由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t=1.0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圖b可知,汽車的速度是 m/s(結果精確到0.1)8.殲20是由我國自主飛機設計和制造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其部分技術參數如表所示:空載質量 最大飛行速度 作戰半徑 最大飛行高度17噸 2.8馬赫 2200千米 18500米其中,最大飛行速度2.8馬赫,表示殲20的最大飛行速度是空氣中聲速的28倍。(1)若空氣中聲速取340m/s,求殲20以2馬赫的速度飛行5min運動的路程。(2)“作戰半徑”是指戰機攜帶正常作戰載荷,在不進行空中加油,自機場起飛,沿指定航線飛行,執行完任務后,返回原機場所能達到的最遠距離。殲20以2馬赫的速度完成一次目標恰好在作戰半徑處的任務,請問需要多少小時(近似到小數點后面一位) 1.某同學乘坐高鐵,看到車廂內顯示的車速為216千米/時。他估測車廂通過隧道用了10秒,則隧道長度約為( )A.60米 B.600米 C.2160米 D.7776米2.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運動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就越大B.物體的運動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就越小C.物體的運動速度v可由計算出來,但與s、t的大小無關D.上述說法都有道理3.某同學步行的速度約為1.2 m/s,他從家步行到校門口所需的時間約為10 min,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 )A.12 m B.72 m C.720 m D.1200 m4.某商場的自動扶梯在1min內可以把站在上面不動的人送到樓上,如果扶梯不動,人走上去需3min。那么,人沿著開動的扶梯走上去所需的時間是( )A.2min B.4min C.0.75min D.0.5min5.現在開展鍛煉的人越來越多。小柯媽媽進行的是2米/秒的快走,小柯進行的是7.2千米/小時的慢跑。下列關于倆人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小柯跑的比媽媽走的快B.媽媽走的比小柯跑的快C.相同的時間內,兩人運動的路程是相同的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6.甲、乙兩同學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0~10s內,甲同學比乙同學運動得快B.在10s~20s內,乙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C.甲同學以1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D.在0~20s內,乙同學的平均速度為5m/s7. 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m 處,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m處,若兩船同時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撈,則 (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C.兩船同時到達 D.無法判斷8. 小科和小甬兩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每次都是小科比小甬落后 10m到達終點,若讓小甬在起點處后退10m,而小科仍在起點處同時起跑,且兩人按原速運動,則 ( )A.小科比小甬先到達終點 B.小科比小甬后到達終點C.兩人同時到達終點 D.無法確定9.雙休日某同學隨父母駕車郊游,在行駛的過程中,善于觀察的他看到汽車上有一個顯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盤,示數如圖甲所示,則汽車此時行駛的速度為 ;該車勻速行駛了一段時間后,表盤示數如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汽車行駛的路程為 ,行駛時間為 小時。10.甲乙兩車運動的s﹣t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以甲為參照物,乙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甲,乙各運動8米,所用時間相差 秒。11.第 19 屆亞運會將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8 日在杭州舉行, 圍繞“互聯網+體育 ” 這個概念,“智能亞運 ”有望得到廣泛應用 。如圖所示,交警利用無人機對高速公路通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無人機的部分參數如表格所示:無人機部分參數質量 12 千克最大飛行半徑 5 千米最大航速 50 千米/時拍攝速度 11000 幀/秒(1)當無人機下降時, 以無人機為參照物,地面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轎車限速 120 千米/時。一輛小轎車在通行 0.4 米的過程中,該無 人機拍攝小轎車的幀數為 110 幀,請通過計算判斷小轎車是否超速。12.一列長為140米的列車以72千米/時的速度穿過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列列車身在隧道內的時間為42秒。(1) 計算隧道的長為多少米。(2) 整個列車全部通過隧道需要多少時間 13.汽車的自動緊急剎車系統是一種安全技術,可幫助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避免碰撞事故發生。某駕駛員駕駛汽車以72千米/時的速度勻速前行,突然發現前方25米處有汽車拋錨,汽車的自動緊急剎車系統立即采取緊急剎車。從行車記錄儀看到制動后車輛繼續前行了1.6秒,測得地面上的剎車痕跡長達16米。(1)計算汽車從自動緊急剎車開始到剎停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2)若該汽車沒有自動緊急剎車系統,該駕駛員從發現險情到做出反應需要0.6秒,請通過計算說明該駕駛員能否成功避開此次險情?14.小明乘火車外出旅游,他乘坐的火車長為300m。途中當火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穿過一條隧道時,小明測出自己通過該隧道的時間為1min20s。(1)該隧道的長度為多少米 (2)火車完全通過該隧道需要的時間為多少秒 (3)若該火車通過一座長為0.9km的大橋時,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為40s,則該火車在這40s內的平均速度為多少米每秒 15.某轎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45s內,其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前10s轎車運動的路程為100m。求:(1)前10s轎車運動的平均速度;(2)轎車在勻速直線運動階段通過的路程;(3)轎車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結果保留一位小數)。16.如圖為國道某直線路段的一處測速儀,測速儀內有能發射和接受超聲波的傳感器。在汽車以某一速度v遠離測速儀64m時,測速儀發出超聲波經汽車反射后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的時間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為80km/h,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試計算并說明汽車在此路段是否超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4.1 機械運動(第4課時)學案(學生版).docx 【核心素養】4.1 機械運動(第4課時)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