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情境引入這些宣傳畫的目的是什么?提高防護能力。9.2 提高防護能力第九課 守護生命安全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保護意識,以及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面前的互助精神,培養熱愛生命的情感。健全人格:了解安全防護知識,提高防護能力,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危險發生時能夠保護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責任意識:提高防護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樹立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教學重難點:如何提高防護能力。核心素養目標0201為什么要提高防護能力?如何提高防護能力?自主學習要求:閱讀教材,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1)你還知道哪些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知識和做法?愛護公共衛生設施;維護公共場所干凈、整潔;保持公廁衛生,文明如廁;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佩戴口罩;等等。使用小區健身器材、座椅等公共設施時需要注意,在接觸長椅、健身器材、扶手等物品表面后,回家后應及時做好手部衛生。不確定雙手是否干凈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2)結合實例,說說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我們的防護能力。思考:為什么各地開展活動,強化學生安全教育 自然災害洪澇海嘯泥石流房屋坍塌 化工事故 交通事故事故災難1.為什么要提高防護能力?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疫情 群體性食物中毒1.為什么要提高防護能力?思考:面對上述突發事件,如果我們擁有防護能力,結果會怎樣?1.為什么要提高防護能力?面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我們掌握有效的應對方法,擁有科學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護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要提高危險預判能力。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安全知識,見微知著、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2.如何提高防護能力?原因:自然災害發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險大多可以預判;一些人為事故,經過得當考慮,本來可以避免。要求:危險預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安全知識,見微知著,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1)提高危險預判能力。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條隧道的出口堵了上百輛車。車主們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當雨水開始灌進隧道時,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識到了危險。他知道當水位上漲到一定程度,人會被困在車里,有生命危險。雨水如瀑布般灌進隧道,時間緊迫,他不停拍打車門勸人們棄車逃生。許多人因為小侯的及時提醒而避免了一場災難。這個事例給你哪些啟示 探究與分享答:(1)發生火災時:①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②要冷靜觀察著火地點,周圍環境和火情。③不要盲目跟隨人流和相互擁擠,應沿看走道上的疏散指示標志和安全出口標志進入疏散樓梯,并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④逃離火場時,決不能乘坐普通電梯。⑤逃離火場時,為防止煙霧中毒和窒息,應該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發生交通事故時:①車禍發生時,駕乘者應沉看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要驚慌失措。②萬一人被拋出罵駛室或車廂,應迅速抱住頭部,并縮成球狀就勢翻滾,其目的是減少落地時的反作用力,減輕頭部,胸部損傷,同時盡量遠離危險區域。發生地震時:①如果在室外遇到地震,決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更不能在高樓下、橋下、狹窄的胡同里等危險的地方停留;②應遠離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等容易坍塌和墜落的物體,選擇在開闊地帶避險。(2)平時,我們應當積極參加學校或社區組織的安全演練活動。在危險來臨時,保持頭腦冷靜,就近快速逃離到安全地帶;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以便求救和逃生。(1)你還知道哪些避險方法?(讓學生讀一讀)(2)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某地發生5.9級地震,小洋迅速跑到墻角,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間。小洋的學校每年都會進行應急演練,他知道當地震來臨時,如果不能立刻撤離到安全空曠區域,可就近尋找牢固的掩體,如承重墻的墻根、墻角,并蹲下保護好頭部,防止被樓板、墻體砸傷。在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據演練中學到的方法來避險的。2.如何提高防護能力?(2)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我們應積極參加安全演練活動。在危險來臨時,我們要保持頭腦冷靜,就近、快速逃離到安全地帶;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以便求救和逃生。2.如何提高防護能力?方法與技能地震避險方法首先,要第一時間關閉明火、電源。地震時會發生劇烈搖晃,如果家里有明火存在,或有開著的電源,很容易發生火災。關閉火源和電源是把地震損失降低的重要因素。其次,要尋找合適的躲避位置。比較安全的空間有承重墻的墻根、墻角,衛生間等小房間。再次,要保護好頭部。人蹲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這樣的姿勢可以在地震時保護好頭部,當然,如果有條件,還應該拿軟靠墊護住頭部,盡可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土和毒氣。方法與技能避險方法分享雷雨天氣時1.避開一切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金屬、炭、潮濕的動物和植物等。2.不要在樹下避雨,不要在高大建筑物旁邊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陰濕的老建筑物(如古廟等)旁避雨。3.手中如果有金屬物品(如金屬桿的雨傘、鐵鍬等),要迅速放到較遠的地方。4.在室內,不要靠近暖氣管片和自來水管;不要收看、收聽電視機或收音機。5.雷雨天氣時,盡量不要待在戶外,尤其不要到河流湖泊邊釣魚、游泳、劃船,要盡可能撤離到安全地帶。大風天氣時1.橫向逃離。在野外遭遇大風時,應以最快速度朝與大風前進路線垂直的方向逃離。2.防砸防壓。室外遭遇大風時,應遠離大樹、電線桿、簡易房等,以免被砸、被壓或觸電。3.速趴洼地。來不及逃離時,迅速找低洼地趴下,臉朝下,閉上嘴巴和眼睛,用雙手、雙臂抱住頭部。4.“地下”安全。躲避大風最安全的地方是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簡易住房內和樓頂上都很危險。5.躲進小房。大風來時,應躲到小房間內抱頭蹲下。6.遠離外墻。如果在室內,要避開門、窗和房子的外墻。火災避險的主要方法1.快速判斷火勢方向,朝相反方向逃生,盡量利用身邊的環境和物品幫助逃生。2.逃生過程中盡可能關閉經過的所有門,以減慢火焰和煙霧蔓延速度,避免進入閣樓、廚房和衛生間,不要乘坐電梯。3.遇到濃煙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壓低身子貼近地面逃生,沿著墻壁邊緣逃生。4.經過火焰區時,先弄濕衣服或用濕棉被包裹身體,迅速通過,若身上著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滾撲壓火苗。5.樓梯被煙火封堵時,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繩索、被單、衣物等從窗戶滑下,或尋找其他安全出口。6.若被困室內,關閉門窗,用濕毛巾塞緊門縫,用水澆濕地面等待救援,發出求救信號。方法與技能 七(1)班李麗和同學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急救知識培訓活動。通過模擬演練學習了心肺復蘇和止血包扎的正確方法和技能,提升了自我防護和急救能力。(3)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如果我們能在平時多掌握一些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在需要緊急救護時,就不會束手無策,并可以爭分奪秒地施救,為挽救生命蠃得寶貴的時間。2.如何提高防護能力?①提高危險預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安全知識,見微知著,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②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我們應積極參加安全演練活動。在危險來臨時,我們要保持頭腦冷靜,就近、快速逃離到安全地帶;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以便求救和逃生。③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在需要緊急救護時,不會束手無策,并可以爭分奪秒地施救,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2.如何提高防護能力?提高防護能力提高危險預判能力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原因做法面對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掌握有效方法,就能保護和救助生命板書設計達標檢測1.2024年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專門通知,決定從3月25日起組織開展“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主題活動。響應本次活動號召,我們中學生可以( )A.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和防欺凌專題教育活動B.高溫時一直待在有空調的教室,防止中暑C.參與學校的安全演練活動,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D.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做到知行合一C2.公共衛生安全與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下列措施中不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做法的是( )A.隨意丟棄生活垃圾,不進行分類處理B.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染病的傳播C.加強傳染病檢測和報告體系,有效控制疫情擴散D.政府加大衛生宣傳力度,提升公民衛生素養A3.在高溫環境下,人的體溫容易出現調節障礙。遇到高溫天氣,我們應該( )①不要在烈日下暴曬,盡量減少戶外活動②要定時飲水,及時補充水分③在渾身大汗時,立即用冷水洗澡降溫④一直待在空調房內,防止中暑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4.我們要掌握避險和逃生知識。發生火災時,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①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②室內著火時,立即打開所有門窗通風③發現煤氣泄漏時,立即打開排氣扇④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撲滅⑤火災中煙霧較濃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盡量貼近地面逃離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A5.“我怕他們有危險,你快來救救他們吧!”一名男孩的3個朋友組團下水庫游泳,男孩苦勸無果后直接報警向消防員求助。消防員及時趕赴現場,在男孩的指引下,找到他的朋友們并帶回岸邊。下列對該男孩的做法評價正確的是( )A. 沒有經過朋友的同意而選擇報警是不對的B. 不應該管朋友的事情,要給對方留空間C. 沒必要報警,朋友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D. 能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D6.七(1)班開展了消防安全應急疏散演練活動。有些同學認為“又沒發生火災,沒有必要讓同學們感到緊張”。下列說法你造成的是 A.各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B.通過消防應急疏散演練實現生命價值C.通過演練,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防患于未然D.預判能力都是天生就有的,沒必要C7.事例一 小華為提高自己的危險預判能力,他學習各種騎行安全知識。放學路上,他仔細觀察信號燈變化及周圍車輛、行人動態,及時發現一輛即將轉彎轎車,他提前減速,成功避免碰撞。事例二 某中學組織全體師生進行緊急避險疏散演練,警鈴拉響后,學生都有序地沿疏散通道快跑,不擠、不推、不搶,所有學生均在三分鐘內撤離,到達指定區域。事例三 上周三,初中生小明和同學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急救知識培訓活動。通過模擬演練學習了心肺復蘇和止血包扎的正確方法和技能,提升了自我防護和急救能力。提高危險預判能力,主動學習安全知識,見微知著,對潛在的危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提高學生的避險和逃生能力。通過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急救的方法。(1)事例一、事例二和事例三分別說明了什么?(2)你從以上三個事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以上三個事例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通過主動學習、參加演練活動等來提高防護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