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口 專項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一、單選題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依賴自然資源,如耕地、水、礦產等。通常用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承載力作為估算某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依據。某區域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就如同木桶能夠容納多少水一樣,是由當地的自然資源“短板”所決定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短板效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可以無限制地擴大B.一定歷史階段內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資源,優勢資源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資源,資源均值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2.日本土地、礦產資源都不足,但資源環境承載力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氣候條件適宜 B.人均消費水平高C.人口數量較少 D.對外開放程度高海南省“候鳥人才”供需對接交流活動在??谂e辦。人口社會學家把按照一定規律來往于兩地的人群稱為“候鳥型人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每年在海南休養越冬的“候鳥人群”達一百多萬人,他們中不乏學者、教授、專家以及各方面的優秀人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海南“候鳥人群”產生的主要條件是( )A.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 B.區域就業機會的均衡C.區域間聯系便利緊密 D.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4.“候鳥人才”對海南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增加就業難度 B.促進服務業發展 C.大力開發資源 D.降低環境承載力江蘇省各城市逐步放寬落戶政策。下圖為江蘇省2016~2021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機械增長率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圖示年份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 )A.2016年 B.2018年 C.2020年 D.2021年6.江蘇省2016—2018年人口機械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產業結構 B.環境質量 C.經濟水平 D.落戶政策7.針對圖示中江蘇省人口出現的問題,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減輕養育負擔②鼓勵提前退休③延遲退休年齡④提高教育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截止2022年末東北三省常住人口為9644萬人,相比2010年減少了1308萬人,人口外流是東北三省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外流的兩個主要目的地是山東和北京,均超過100萬人。完成下面小題。8.山東和北京成為東北人口外流最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①就業機會多②地域距離近③飲食習慣相近④產業結構相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人口外流給東北帶來的影響是( )A.減輕社會負擔 B.加劇人口老齡化 C.利于產業轉型 D.減少服務種類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廣東省和山東省人口分別為1.26億人和1.01億人,成為我國人口過億的省份。下圖示意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級行政區人口分布。而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的結果,河南省人口9256萬人,為第一人口大省,其次是山東9079萬人,廣東省第三為8642萬人。完成下面小題。10.據材料分析2000年到2020年,河南與山東相比可能( )A.自然增長率較低 B.勞動力外出比例高C.耕地面積擴大 D.交通發展更快11.推斷新疆和西藏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資源“短板”分別為( )A.森林資源和太陽輻射 B.水資源和土地資源C.水資源和熱量資源 D.礦產資源和耕地資源12.我國東北地區人口增長率為負值,反映出東北地區( )A.耕地面積不斷萎縮 B.氣候不斷變冷C.就業壓力逐漸變大 D.居住條件逐漸變差鄉村振興是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著眼于我國當下國情與未來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保障鄉村充分發展,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的重大戰略。下圖示意廣東省農村人口變化與宅基地利用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影響該地區人地關系發生改變的主要因素有( )①經濟發展 ②氣候變化 ③農業技術 ④基礎設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在I所示因素影響下,農村地區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現為( )A.人口流失比較嚴重 B.人口老齡化降低C.農民返鄉意愿強烈 D.人地矛盾加劇下圖示意2010—2020年中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的人口增長類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廣東、西藏、河南依次對應圖中的(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16.導致各省級行政區人口機械增長率出現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策因素 C.經濟因素 D.年齡結構長期以來,在中國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中,流動人口被視作城鎮化最主要的實現方式和核心載體。在中國跨區域人口流動中,東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成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而中西部地區以人口流出為主。近年來,人口回流規模不斷擴大,成為中國城鎮化中的新現象。下圖為江西某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購房意愿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近年來,從東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回流的人口多屬于主動回流,其主要是因為( )A.沿海地區經濟不景氣 B.交通條件不斷改善C.收入差距逐漸縮小 D.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少18.影響該市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購房意愿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城鄉距離②產業基礎③氣候舒適度④戶籍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克羅地亞是歐洲1991年以來人口負增長最嚴重的國家,2021年比1991年人口減少21%。該國自1991年開始,經過3年多的戰爭,從南斯拉夫獨立,目前在歐洲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下圖是1948—2021年克羅地亞的人口數量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1948年到2021年,克羅地亞人口變化為( )A.先增加后減少 B.持續減少 C.先減少后增加 D.持續增加20.克羅地亞2021年比1991年人口減少21%,原因錯誤的是( )A.出生率低 B.戰爭因素C.經濟落后,外出務工移民多 D.自然環境惡化總和生育率是指婦女在育齡期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數,數值低于2.1為低生育水平。過去10年,我國相繼實行了單獨二孩、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政策,總和生育率雖微幅增加,但并未達到理想的政策效果。2020 年我國的家庭戶平均規模已跌破 3人,低至2.62人。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與平均生育年齡變化(生育率單位:個。生育年齡單位:歲),一般女性育齡范圍為15~49歲。完成下面小題。年份 全部 第一孩 第二孩 第三孩及以上總和生育率 平均生育年齡 生育年齡 中位數 總和生育率 平均生育 年齡 總和生育率 平均生育年齡 總和生育率 平均生育年齡2000 1.22 26.29 31.7 0.8668 24.83 0.2882 29.06 0.0656 30.942010 1.18 28.44 33.0 0.7281 26.65 0.3812 30.83 0.0785 33.442020 1.30 28.98 34.0 0.6258 27.22 0.5346 30.33 0.1359 31.7321.導致 2000—2020年第二孩總和生育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濟水平 B.養育成本 C.受教育程度 D.人口政策22.目前全國總和生育率仍處于較低水平的直接原因是( )A.育齡婦女人數減少 B.第一孩的總和生育率下降C.平均生育年齡減小 D.第三孩的總和生育率下降二、綜合題23.讀東南亞地圖,回答問題。(1)東南亞地處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 兩大部分。(2)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 ”,圖中①為 ,是歐洲、非洲與東南亞、東亞各港口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3)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 的特點。(4)東南亞第一長河湄公河,注入 洋。(5)中南半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地形主要是 。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口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某地區所能承載的最大人口數。下圖為山西省耕地資源與人口承載力示意圖。(1)指出山西省人口承載力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并說明原因。(2)說明山西省人口承載力的變化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3)請為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載力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考答案:1.B 2.D1.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能無限制地擴大,A錯誤;如果木桶代表環境人口容量,則在一定歷史階段內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B正確;如果桶板代表資源,則短板即最少資源的量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CD錯誤。故選B。2.日本土地、礦產資源都不足,但對外開放程度高,利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自然資源,提高本國的人口容量,D正確;氣候條件不是影響日本資源環境承載力高的主要因素,A錯誤;人均消費水平高會導致資源環境承載力降低,B錯誤;日本人口數量較多,C錯誤。故選D。3.A 4.B3.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較低,而海南省是我國緯度最低的省區,冬季氣溫較高,從而吸引國內人群來此過冬避寒,海南“候鳥人群”產生的主要條件是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A正確;就業機會、區域經濟水平都不是“候鳥人群”產生的主要原因,BD錯誤;區域間聯系便利緊密是“候鳥人群”能夠產生的保障條件但不是主要條件,C錯誤。所以選A。4.海南省的“候鳥型人群”主要是在海南休養越冬,“候鳥人才”中不乏學者、教授、專家以及各方面的優秀人才,他們能夠促進海南服務業的發展,B正確;“候鳥人才”對于當地就業的影響較小,A錯誤;“候鳥人才”對于當地資源開發程度影響較小,C錯誤;環境境承載力主要由當地的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決定,人口季節性遷入對其有積極影響,也有消積影響,但整體上影響不大,D錯誤。5.C 6.A 7.B5.人口增長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機械增長率,人口機械增長率是指一年內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兩者之間的相對水平。讀圖可知,2022年江蘇省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為0,同時人口機械增長率也較低,二者相加數值比其他年份低,可判定圖示年份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2020年,C正確,ABD錯誤。故選C。6.讀圖可知,江蘇省2016~2018年人口機械增長率處于降低階段,說明此階段人口遷出率高于遷入率。影響人口遷移的主導因素是經濟因素,其中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減少為重要因素,A正確;環境質量提高,落戶政策的放寬以及江蘇省較好的經濟水平是人口遷入的拉力,與題意不符,排除BCD,故選A。7.圖示所反映的信息為自然增長率逐年降低,正在面臨負增長以及人口機械增長率在2020年產業結構調整之后的快速上升,說明當地就業環境較好、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教育水平較好,但是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刹扇p輕養育負擔和延遲退休年齡,①③正確;鼓勵提前退休會導致勞動力減少,不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②錯誤;提高教育水平與解決人口老齡化無關,排除④。①③正確,故選B。8.A 9.B8.山東和北京距離東北較近,有利于人口流動,同時,山東和北京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收入高,吸引東北人口遷入,①②正確。東北菜和魯菜有所差異,飲食習慣并不是很近,③錯。東北地區為老工業基地,與山東和北京的產業結構并不相似,④錯。故選A。9.遷移的人口主要是青壯年勞動力,東北地區青壯年勞動力的外流,使得東北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加劇,當地的勞動力減少,加重了社會負擔,同時青壯年勞動力以及人才的減少,不利于當地產業結構轉型。當地的人口外流,服務的人數減少,但服務的種類不一定減少。B正確,ACD錯,故選B。10.B 11.C 12.C10.結合材料可知,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的結果,河南省人口9256萬人,為第一人口大省,而2020年山東省人口為1.01億人,超過河南省。河南位于中部地區,經濟較山東更為落后,人口遷出較多,因此河南與山東相比可能勞動力外出比例高,B正確;我國實行較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河南與山東自然增長率差異不大,A錯誤;耕地面積擴大 、交通發展更快不是導致山東人口超過河南的主要原因,CD錯誤。故選B。11.我國新疆地區距海遠,氣候干旱,降水少,水資源是新疆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短板”;西藏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熱量不足,熱量資源是西藏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短板”。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我國東北地區人口增長率為負值,說明人口數量減少,東北地區地廣人稀,隨著人口數量逐漸減少,耕地面積會不斷增加,A錯誤;全球氣候不斷變暖,氣候變化不會只影響東北地區,B錯誤;人口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東北地區經濟衰退,就業機會減少,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大量人口外遷,C正確;隨著城鎮化推進,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會逐漸改善,D錯誤。13.B 14.A13.由圖文材料可知,該地區人地關系的改變主要表現在農村人口與農村住宅的關系上。廣東經濟發展快速,吸引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遷入,農村地區出現人口城鎮化和就業非農化特征,①正確。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農村宅基地建房熱情提高,但由于人口遷出,房屋利用效率較低,農村住宅出現空置、閑置等特征,④正確。氣候變化對該地區人地關系改變的影響不大,②錯誤。農業技術主要針對農業生產,與該地區人地關系變化基本無關,③錯誤。故選B。14.I階段人口城鎮化,就業非農化,使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農村地區人口流失比重嚴重,A正確。由于大量農村青壯年人口遷出,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加劇,農村的人地矛盾得到緩和,BD錯。由于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吸引農村人口遷入,農村經濟發展并不迅速,此階段,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服務水平要高于農村地區,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顯著,農民返鄉意愿并不強烈,C錯誤。15.A 16.C15.廣東省經濟較為發達,以人口遷入為主,遷入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長率,應屬于流入主增型;西藏的人口以自然增長為主,受國家政策影響,為人口遷入省份,自然增長率大于遷入率,應該屬于生育主增型;河南屬于人口大省,經濟不夠發達,人口以遷出為主,但人口基數大,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自然增長率大于遷出率,應該屬于生育超增型;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導致各省級行政區人口機械增長率出現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經濟因素,C正確;自然因素、政策因素也會影響人口遷移,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AB錯誤;人口遷移的結果會影響年齡結構,D錯誤。17.C 18.A17.人口主動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與沿海地區經濟不景氣、交通條件不斷改善、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少關系不大,這些都不是主動回流的原因,ABD錯誤。人口主動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最可能是因為回流地的經濟收入提高,與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收入差距縮小,C正確。所以選C。18.讀圖可知,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縣城,鄉村距離市區距離遠,而全城與其居住過鄉村較近,城鄉距離是影響人們定居意愿和購房意愿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故①正確;縣城的產業基礎較鎮和村更好,工資收入水平更高,故②正確;江西省的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與定居集中在縣城無關,故③錯誤;縣城與鎮、市區和其他城市相比,戶籍政策沒有差異,故④錯誤。19.A 20.D19.讀圖可知,1948年到1991年,克羅地亞人口增加;1991年到2021年克羅地亞人口減少。人口先增后減,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克羅地亞是前南斯拉夫地區較早進入低生育率的國家,1948年到1990年人口增長就比較緩慢。婦女權利思想在這里扎根,使得越來越多的克羅地亞育齡婦女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從1991年開始,克羅地亞獨立戰爭進行了長達3年。直到1995年通過風暴戰爭,克羅地亞肅清了境內的塞族分離勢力。此后,克羅地亞將克洛伊納共和國境內大約25萬塞爾維亞人驅逐出克羅地亞。為了獲得優越的生活,不少克羅地亞人外出前往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打工。但1991年到2021年,克羅地亞的自然地理環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戰爭、低生育率、經濟三個方面是人口負增長的主要原因,ABC不符合題意;而自然環境并沒有惡化,與人口減少無關,D符合題意。21.D 22.B21.在2016年之前我國嚴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第二孩總和生育率偏低,而在2016年到2020年隨著我國不斷調整生育政策,第二孩總和生育率有了顯著上升,所以是人口政策導致的第二孩總和生育率變化,D正確;經濟水平、養育成本、受教育程度雖然對第二孩總和生育率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ABC錯誤。故選擇D。22.育齡婦女廣義上理解為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一般將育齡婦女的年齡界定為15-49周歲,我國人口總數目前變化不大,育齡婦女人數并未出現明顯減少,A錯誤;從表中數據可知第一孩生育率遠大于第二孩和第三孩及以上,而第一孩總和生育率不斷下降,所以導致目前全國總和生育率仍處于較低水平,B正確;從表中得知:我國全部平均生育年齡在增加,C錯誤;第三孩及以上的總和生育率有所上升,D錯誤。23.(1)馬來群島(2) 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3)山河相間、縱列分布(4)太平(5)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平原24.(1)趨勢:人口承載力隨著時間推移持續下降。原因: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糧食消費量提高;隨著人口數量增加,人均耕地數量減少。(2)加劇資源量的不足,導致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發展中過度索取資源,加劇對當地環境的破壞。(3)保護耕地數量,改善耕地質量;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糧食單產;提高當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