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宇宙中的地球 章末檢測試題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一、單選題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577秒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繞地球飛行,順利將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距離運行中的神舟十四號最近的恒星是( )A.太陽 B.火星 C.地球 D.月球2.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A.發(fā)射前與發(fā)射成功后都是天體 B.發(fā)射前不是天體,發(fā)射成功后是天體C.發(fā)射前與發(fā)射成功后都不是天體 D.發(fā)射前是天體,發(fā)射成功后不是天體“攬星九天”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探測標識(如圖),標識中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形成獨特的字母“C”,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和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完成下面小題。3.在“攬星九天”標識中,代表火星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4.探測標識能包含的天體系統(tǒng)級別有( )A.1級 B.2級 C.3級 D.4級木星常被人們稱為“地球的守護神”。2023年11月3日,夜空上演了“木星沖日”的天象(沖日是指天體與地球、太陽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天體與太陽分別位于地球兩側的天文現(xiàn)象),此時木星特別明亮。完成下面小題。5.能夠發(fā)生類似“木星沖日”的天體有( )A.火星和金星 B.水星和海王星C.水星和金星 D.火星和天王星6.“木星沖日”現(xiàn)象說明太陽系行星公轉軌道具有的特征是( )A.同向性 B.近圓性 C.共面性 D.周期性7.木星常被人們稱為“地球的守護神”,原因是( )A.與地球同是類地行星,結構特征等有許多相似之處B.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形成了地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C.俘獲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體,使地球免受撞擊D.削弱了太陽射向地球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jīng)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無數(shù)個宜居星球,這些星球都與地球十分相似,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第二家園。其中開普勒--186f行星是與地球相似的“兄弟”,它距離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巖石構成,科學家推測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態(tài)水。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8.宜居星球必備條件不包括( )A.距中心天體遠近適中 B.自轉方向需自西向東C.所處宇宙環(huán)境安全 D.中心天體的光熱穩(wěn)定9.推斷開普勒一186f行星可能存在液態(tài)水的原因最可能是( )A.質量和體積適中 B.日地距離適中C.與其所環(huán)繞的恒星距離適中 D.有厚厚的大氣層保護“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xiàn)象,此時月球運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間,且連成一條直線,與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國部分地區(qū)觀測到這一難得的天文奇觀。下圖示意部分天體及其運行軌道。完成下面小題。10.與“月掩金星”現(xiàn)象密切相關的條件是( )A.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同向性 B.行星自轉軌道具有共面性C.行星公轉軌道具有近圓性 D.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11.“月掩金星”現(xiàn)象發(fā)生時,月球和金星在上圖中的位置分別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2024年4月25日20時58分57秒,舉世矚目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圓滿發(fā)射成功。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飛船選擇在夜晚發(fā)射的主要原因是( )A.夜晚多雷雨,天氣變化大,不利于火箭發(fā)射B.地面光學儀器設備便于在夜間捕捉到跟蹤目標C.夜間較寧靜,受到噪聲的干擾較少D.遵循國際慣例13.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不可估量,所以將太陽輻射列為氣象觀測指標的重要內(nèi)容,對它進行監(jiān)測記錄分析將對人類研究太陽能、氣象、環(huán)境海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建筑材料等起到重大作用。下圖為一研究團隊繪制的“某時北半球各緯度太陽輻射量分布曲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此時,甲地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原因主要是( )A.緯度較高,白晝較長 B.距海較遠,降水較少C.副高控制,晴天較多 D.海拔較高,大氣稀薄太陽輻射對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影響巨大,除了直接為人類提供光和熱之外,還會影響一個區(qū)域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形式、民居形式、飲食習慣、家用電器功能的設計等。下左圖為我國太陽輻射空間分布圖,下右圖示意便攜式烘鞋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4.從區(qū)域太陽輻射強弱的角度考慮,便攜式烘鞋器使用頻率最高的區(qū)域是( )A.新疆 B.青海 C.重慶 D.西藏15.下列現(xiàn)象與太陽輻射對地球造成的影響相關的是( )①巖漿噴發(fā)②煤炭的形成③冰島地熱資源豐富④水的運動⑤植物生長⑥干擾有線電話接聽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④⑤中國空間環(huán)境預報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太陽活動進入活躍期,太陽的“臉蛋”上漸漸長出了眾多“小黑痣”,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活躍頂峰,然后逐漸衰減。太陽活動頂峰期,強烈的太陽風暴會對地球環(huán)境產(chǎn)生重大影響。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6.太陽的“臉蛋”上的“小黑痣”出現(xiàn)在(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太陽內(nèi)部17.推測上一次太陽活動達到活躍頂峰的年份可能是( )A.2003年 B.2009年 C.2014年 D.2036年18.2024年1月1日,新年鐘聲剛剛敲響,太陽便上演了一場震撼的“星際狂歡”—一次強烈的X5.0級耀斑爆發(fā)。太陽耀斑對地球的“輕撫”( )①可能導致高緯度地區(qū)電網(wǎng)電壓波動,甚至引發(fā)大規(guī)模停電②BDS信號不受干擾,不影響航空和海上導航③在軌運行的航天器可能影響其定位和數(shù)據(jù)傳輸④黑龍江的夜空中可能有極光景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3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組成的古生物分隊在青藏高原卓奧友峰地區(qū)距今2.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鯊魚化石(見左圖),為當時的6級海洋生態(tài)鏈補上第二級缺環(huán)。右圖為某地地層剖面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9.距今2.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卓奧友峰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為( )A.濕潤的森林環(huán)境 B.溫暖的海洋環(huán)境C.干燥的沙漠環(huán)境 D.寒冷的草原環(huán)境20.如果該化石發(fā)現(xiàn)于地層③,那么下列關于連續(xù)地層形成時間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①地層形成于新生代 B.②地層形成于古生代C.④地層形成于古生代 D.⑤地層形成于前寒武紀2023年4月27日江西省地質局清理出距今9000余萬年的泰坦巨龍化石,椎體和椎弓上具有典型的蜥腳類恐龍的特征。完成下面小題。21.讀上圖,泰坦巨龍生活的地質年代最可能是( )A.古近紀 B.白堊紀 C.侏羅紀 D.二疊紀22.泰坦巨龍生存的年代( )A.鐵礦大量形成 B.原核生物剛剛出現(xiàn)C.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D.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2024年初,科學家在湖北十堰市坎子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新的植物化石群,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植物化石群形成時間距今大約3.2億至3.4億年。這是十堰市繼白堊紀恐龍蛋化石群被發(fā)現(xiàn)后又一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下圖示意該地發(fā)現(xiàn)的多形鏟羊齒化石。完成下面小題。23.形成十堰市植物化石群的古植被生長于(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中后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第四紀24.相對十堰市恐龍存在的白堊紀,推測該植物化石群所在的時代( )A.蕨類植物繁盛 B.裸子植物繁茂 C.哺乳動物興盛 D.形成豐富的鐵礦讀地質年代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25.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A.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葉蟲→魚類→恐龍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類26.下列有關地殼演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在前寒武紀聯(lián)合古陸形成 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屬礦產(chǎn)C.中生代是唯一的煤炭成礦期 D.在新生代形成了環(huán)太平洋沿海地區(qū)的高大山系2024年5月6日,南美洲玻利維亞中部山區(qū)發(fā)生里氏4.8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速度和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①層 B.②層 C.③層 D.④層28.最可能為液態(tài)的內(nèi)部圈層為( )A.①層 B.②層 C.③層 D.④層29.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完成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說法有幾個( )Ⅰ.圈層①由干潔空氣組成Ⅱ.圈層②大洋部分僅有硅鋁層Ⅲ.圈層③為軟流層以上的地幔Ⅳ.地幔的厚度大于地核的厚度A.0個 B.1個 C.2個 D.3個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各圈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下圖為地球圈層間物質交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0.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地球圈層名稱依次為( )A.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 巖石圈 B.生物圈 水圈 巖石圈 大氣圈C.大氣圈 水圈 巖石圈 生物圈 D.生物圈 巖石圈 大氣圈 水圈31.關于各圈層敘述正確的是( )A.水圈的主體是冰川水 B.生物圈與其他圈層有明確界線C.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全部 D.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下圖為地球表面四大圈層物質交換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四大圈層。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2.圖中( )A.①圈層物質存在三態(tài)變化 B.②圈層上部生命活動活躍C.③圈層由堅硬的巖石組成 D.④圈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33.地球圈層的物質交換( )A.僅存在于某兩個圈層之間 B.能量主要來自太陽活動C.影響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 D.與人類生活的發(fā)展無關34.關于圖示圈層的正確敘述是( )A.各圈層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層相互滲透C.③圈層單獨占有空間 D.都屬于地球的外部圈層35.17世紀以來,人類便開始了對火星的研究。火星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大氣濃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下圖是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拍攝首張清晰的火星地表影像,圓形撞擊坑、沙丘和條狀丘陵清晰可見。據(jù)材料推測相對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隕石襲擊,其原因是( )A.火星公轉速度快 B.比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帶C.火星大氣稀薄 D.火星的質量小二、綜合題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是難得的火星探測器發(fā)射窗口,與平常年份相比,可以節(jié)省大量燃料和近三個月的飛行時間,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都計劃在該年份發(fā)射火星探測器。下表為火星與地球的數(shù)據(jù)比較(均以地球為1)。與太陽距離 質量 體積 大氣密度 自轉周期火星 1.52 0.11 0.15 0.01 1.03(1)下圖中○表示地球,●表示火星。圖中能正確體現(xiàn)兩者在探測器發(fā)射窗口期位置關系的是( )(2)從氣溫角度,說明火星沒有成為宜居行星的主要原因。參考答案:1.A 2.B1.神舟十四號飛船繞地球公轉,飛船和地球都位于太陽系,因此距離神舟十四號飛船最近的恒星是太陽,A正確;火星、地球均為行星,BC錯誤;月球為衛(wèi)星,D錯誤。故選A。2.“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前在地球上,不屬于天體;發(fā)射成功后有獨立的運行軌道,屬于天體。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3.C 4.B3.太陽系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讀圖可知,②是金星、③是地球、④是火星、⑤是木星,C正確,ABD錯誤。故選C。4.讀圖可知,圖中有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以及以地球為中心的地月系等,探測標識能包含的天體系統(tǒng)級別有2級,B正確,ACD錯誤。5.D 6.C 7.C5.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行星沖日必須是地外行星,地外行星是運行軌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地外行星,能夠發(fā)生類似“木星沖日”的現(xiàn)象,故D正確。水星、金星屬于地內(nèi)行星,不能夠發(fā)生類似“木星沖日”的現(xiàn)象,故ABC錯誤。所以選D。6.木星沖日是指木星、地球、太陽三者依次排列形成一條直線時的天象。木星沖日的發(fā)生,是因為木星和地球幾乎在同一平面內(nèi),木星沖日現(xiàn)象主要反映了太陽系行星公轉的共面性,C正確;沒有反映同向性、近圓性的特征,AB錯誤;周期性不屬于太陽系行星公轉軌道具有的特征,D錯誤。所以選C。7.木星體積、質量巨大,吸弓|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體,從而形成一個保護屏障保護地球,C正確;木星不是類地行星,A錯誤;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才能形成一個安全的宇宙的環(huán)境,并不只是木星和地球各行其道,形成地球的安全環(huán)境,B錯誤;由已學知識可知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中木星,比地球距日遠,不能削弱太陽射向地球的紫外線,D錯誤。8.B 9.C8.距中心天體遠近適中,是宜居星球有適宜的溫度條件,是必備條件,A不符題意;自轉方向自西向東不是存在生命的必備條件,B符合題意;所處宇宙環(huán)境安全和中心天體的光熱穩(wěn)定是宜居星球必備的外部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C、D不符題意。故選B。9.存在液態(tài)水的條件是有適宜的溫度,該行星可能存在液態(tài)水的原因最可能是與其所環(huán)繞的恒星距離適中,使其有適宜的溫度,C正確;質量和體積適中影響的是大氣層的厚度,A錯誤;該天體不屬于太陽系,日地距離適中與該行星有無液態(tài)水無關,B錯誤;有厚厚的大氣層保護會影響該天體的溫度,但不是使該天體有適宜溫度的最主要原因,D錯誤。10.D 11.C10.“月掩金星”現(xiàn)象發(fā)生時,地球、月球和金星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有利于“月掩金星”現(xiàn)象的發(fā)生,D正確,其他選項描述的不是發(fā)生“月掩金星”現(xiàn)象的密切條件,ABC錯誤。故選D。11.據(jù)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xiàn)象,此時月球位于地球與金星之間,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線,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別位于①③位置,C正確;①②都是月球軌道,不是金星軌道,A錯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別位于②④位置、②③、位置時,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間,BD錯誤。故選C。12.B神舟飛船的發(fā)射窗口選擇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夜間噴射著火焰向太空飛行的火箭非常顯眼和突出,飛船發(fā)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設備易于捕捉到跟蹤目標,B正確,A錯誤;夜間較寧靜,受到噪聲的干擾較少、遵循國際慣例不是主要原因,CD錯誤,故選B。13.C讀圖可知,甲地在30°N附近,緯度較低,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量多,C正確,A錯誤;距海遠近以及海拔高低在該緯度范圍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30°N附近,既有離海洋近的地區(qū),也有離海洋遠的地區(qū),既有高山地區(qū),也有低海拔地區(qū)),BD錯誤。故選C。14.C 15.B14.根據(jù)所學知識,四川盆地光照少,太陽輻射弱,自然晾曬效果差,因此四川便攜式烘鞋器使用頻率最高,C正確;新疆、河北、西藏的太陽輻射都大于四川,便攜式烘鞋器使用頻率較四川低,排除ABD;故選C。15.太陽輻射會引起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引起水的運動,植物生長是太陽輻射為其光合作用提供能量,④⑤符合題意;巖漿噴發(fā)和冰島地熱資源豐富是由地球內(nèi)能作用形成的,與太陽輻射對地球影響關系不大,①③不符合題意;煤炭是生物固定下來的遠古時代的太陽能,②符合題意;太陽輻射不能干擾有線電話接聽,⑥不符合題意;綜上,B正確,ACD錯誤。16.A 17.C16.“小黑痣”是指太陽黑子,出現(xiàn)在太陽光球層中的低溫區(qū)域。因其溫度低,與周邊相比亮度小,呈現(xiàn)黑色,A正確;色球層和日冕層上沒有太陽黑子,BC錯誤;太陽黑子出現(xiàn)在太陽大氣中的光球層上,不是太陽內(nèi)部,D錯誤。故選A。17.太陽活動最明顯的變化周期約為11年。由材料可知,本輪太陽活動將在2025年達到活躍頂峰,它與上一個的頂峰期大約相差11年,推測上一次太陽活動的活躍頂峰是2014年前后,C正確,ABD錯誤。18.C太陽耀斑會對無線電波產(chǎn)生影響,影響電網(wǎng)電壓,甚至會導致停電,①正確;BDS北斗導航信號是空間定位衛(wèi)星通過無線電波發(fā)送給地面接收系統(tǒng),耀斑爆發(fā)會使無線電波傳輸受干擾,會影響航空和海上導航,②錯誤;太陽耀斑會對無線電波產(chǎn)生影響,可能影響航天器的定位和數(shù)據(jù)傳輸,耀斑極致爆發(fā)會導致太陽大量帶電粒子流傳送到地球大氣層的電離層,可能導致位于較高緯度的黑龍江出現(xiàn)極光景象,③④正確。19.B 20.B19.由材料可知,距今2.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卓奧友峰地區(qū)有鯊魚存在,說明當時該地最可能是溫暖的海洋環(huán)境,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若該化石發(fā)現(xiàn)于地層③,說明地層③處于三疊紀晚期。讀圖可知,①②巖層位于③巖層之下,說明形成時間早于三疊紀晚期,④⑤巖層位于③巖層之上,說明形成時間晚于三疊紀晚期。新生代形成于三疊紀晚期之后,A錯誤;古生代、前寒武紀形成于三疊紀晚期之前,B正確,CD錯誤。21.B 22.C21.依據(jù)圖文材料可以看出,清理出的泰坦巨龍化石距今9000余萬年,在下圖地質年代示意圖中,其范圍在距今0.66億-1.45億年之間的白堊紀,B正確;而古近紀在距今0.23億年-0.66億年,A錯;侏羅紀在距今1.45億年-2.013億年之間,C錯;二疊紀在距今2.5217-億年-2.989億年之間,D錯。故選B。22.泰坦巨龍生存的年代距今9000余萬年,屬于白堊紀,白堊紀屬于中生代時期,中生代是恐龍的繁盛時期,同樣也是裸子植物極度興盛的時期,C正確;鐵礦大量形成是在太古宙時期,A錯;原核生物出現(xiàn)在元古宙時期,B錯;海生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出現(xiàn)在寒武紀時期,即古生代時期,D錯。23.B 24.A23.結合材料“距今大約3.2億至3.4億年”推算可知為古生代后期,故形成十堰市植物化石群的古植被生長于古生代后期,B正確,排除A、C、D。故選B。24.從上題可知,該植物化石群存在于古生代中后期的地層當中,該時期蕨類植物繁盛,魚形動物開始向兩棲動物進化,A正確;裸子植物繁茂出現(xiàn)在中生代,B錯誤;哺乳動物興盛在新生代,C錯誤;形成豐富的鐵礦是在前寒武紀,D錯誤。25.B 26.D25.從植物來講,由老到新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錯誤;三葉蟲為古生代早期生物,魚類為古生代晚期生物,恐龍為中生代生物,B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和圖示判斷,從時間來講, 由老到新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錯誤;從動物來講,由老到新為: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時代,D錯誤;故選:B。26.聯(lián)合古陸形成于古生代后期,A錯誤;在前寒武紀形成了大量鐵、金等金屬礦產(chǎn),B錯誤;地質歷史上有兩個重要的造煤時期,一個是古生代后期,另一個是中生代,但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C錯誤;新生代形成了現(xiàn)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在此時期落基山、安第斯山等環(huán)太平洋高大山系逐漸形成,D正確。27.A 28.C27.陸地地殼的平均厚度一般在39一41千米之間,且地震發(fā)生在山區(qū),山區(qū)地殼厚度更厚,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15千米)最可能位于地殼,即圖中的圈層①,A正確,②層為地幔,③層④層為地核的外核和內(nèi)核,BCD錯誤,故選A。28.由圖中可知,地震波進入③(為外核),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下降,由于橫波不能通過液態(tài)物質,可判斷③可能為液態(tài)或熔融態(tài),C正確,ABD錯誤,故選C。29.A圖層①為大氣圈中離地面12-55千米高度的圈層,應為平流層,該層雖然含固體雜質和水汽不多,但也不單純由干潔空氣組成,Ⅰ錯誤;圈層②為地殼,大陸地殼一般包括硅鋁層和硅鎂層,海洋地殼中往往硅鋁層較薄或缺失,Ⅱ錯誤;圈層③位于地下80~400千米,應為軟流層,不是軟流層以上的地幔,Ⅲ錯誤;地幔位于地下17千米至2900千米處,厚度不到3000千米,而地核從地下2900千米至6300多千米,厚度達3000千米以上,因此地幔的厚度小于地核的厚度,Ⅳ錯誤,綜上所述,沒有正確的說法,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30.B 31.D30.據(jù)圖可知,①圈層輸出氧氣,說明①為生物圈;②圈層具有供水的作用,說明②圈層為水圈;③圈層輸出礦物質,并且接受降水,為巖石圈;④有降水功能,并接受氧氣,說明為大氣圈,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31.水圈的主體是海洋,A錯誤;生物圈位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并沒有明確界線,B錯誤;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C錯誤;在大氣圈中,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D正確。32.A 33.C 34.B32.根據(jù)圖示各圈層的物質交換關系可知,①圈層向其他圈層提供水、無機鹽和水蒸氣等,是水圈;②圈層產(chǎn)生降水,是大氣圈;③圈層產(chǎn)生有機物、氧氣等,是生物圈;④圈層向其他圈層提供塵埃和無機鹽、礦物質,故是巖石圈。水圈即①圈層的物質存在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A正確;大氣圈即②圈層底部生命活動活躍,B錯誤;③圈層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構成,C錯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的是②大氣圈,D錯誤。故選A。33.圈層之間之間存在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各圈層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A錯誤;外部各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能,內(nèi)部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來自地球內(nèi)部,如巖漿活動與太陽輻射無關,B錯誤;地球圈層的物質交換影響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C正確;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巖石圈四大圈層的物質交換有關,D錯誤。故選C。34.地球的各個圈層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聯(lián)系的,B正確。各圈層不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它們是互相滲透影響的,比如生物圈位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頂部,生物圈③并不單獨占據(jù)空間,AC錯誤。巖石圈屬于地球內(nèi)部向外部過渡的特殊圈層,D錯誤。35.C火星是類地行星,火星的公轉速度、質量與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帶,但受隕石襲擊的幾率差異不大,ABD錯誤;由材料可知,火星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大氣濃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火星大氣稀薄,隕石進入火星大氣后,與火星大氣摩擦程度相對較輕,不能將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隕石燒燼,C正確;36.(1)A(2)與太陽距離較遠,平均溫度低;大氣稀薄,晝夜溫差大。(1)火星位于地球軌道遠離太陽的一側,屬于地外行星,B圖錯誤;C圖火星和地球距離最遠,C錯誤;A圖是三個圖中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的位置,距離近,與平常年份相比,可以節(jié)省大量燃料和近三個月的飛行時間,故選A。(2)結合地球存在生命的氣溫條件分析,主要是從氣溫高低與晝夜溫差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火星位于地球軌道以外,距離太陽較遠,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少,因此氣溫較低。同時由于火星的質量和體積小,大氣層稀薄,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火星表面氣溫高,夜晚保溫作用弱,氣溫低,晝夜溫差大,不利于生物的生存。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