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部編版)九年級下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第三課 與世界緊相連3.2 與世界深度互動新知導入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會吸引眾多外國媒體的關注。外國記者聚焦中國,從不 同角度對中國發展進行采訪報道。縱觀近年來兩會新聞采訪的變化,我們可以 用幾個“多”概括:關注兩會的外國媒體、外國記者數量越來越多;用漢語提 問的外國記者越來越多;從新聞發布會到團組審議、分組討論再到“部長通道” ,外國記者可以采訪的對象越來越多。兩會平臺讓“中國聲音”通過全球 媒體的鏡頭和話筒傳遍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開放和自信的中國。中國國際地位不斷增強,對世界的影響越 來越大,更多的國家想了解中國迅速發展的秘 訣,感受中國發展進步強勁脈搏,分享中國智 慧、中國方案。◆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外國記者來中國報道兩會 (2)你怎么看待兩會上的這些“多”?(2)我國的兩會越來越吸引眾多外國媒體和記者的關注,是因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更多的國家想了解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秘訣,感受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勁脈搏,讓世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機遇。1.政治認同 : 認識到我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樹立全球意識,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2.道德修養:正確認識中華文化的影響,了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3.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積極表達代表本國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對國際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形成積極的態度。4.責任意識:主動查閱資料了解中國行動和中國救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中國風貌。教學重點: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教學難點:兼收并蓄、交流互鑒的意義和要求。核心素養目標學習目標1.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2.文明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鑒 3.我們應如何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鑒?探究新知活動一:一、中國的影響探究新知2022年11月,二十大期間,二十大新聞中心為境內外記者舉行了多場記者招待會和集體采訪等活動。約750名外國記者參加了本次大會報道,報道二十大也是他們深入了解中國的窗口。“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是外媒關注二十大的內在邏輯。思考:外國記者為什么如此關注二十大?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更多的國家想了解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秘訣, 感受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勁脈搏,讓世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機遇。探究新知1.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P34-36①文化方面: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外國人有更多的機會、更強烈的意愿,接觸、體驗和認識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外國人過中國年中國的飲食外國人學漢語外國人學中國功夫探究分享(P35·探究與分享)3.(1)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對中國與世界分別意味著什么?(1)對中國:中國高鐵走出國門,更好地把握發展機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思想傳播出去,奏響“中國制造”的最強音,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新的舞臺,助推中國經濟發展。“高鐵外交”作為國家的一張新名片,標志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2)走出國門的“中國名片”還有哪些?(2)走出國門的“中國名片”還有中國航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核電等。探究分享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對中國與世界分別意味著什么?(2)對世界:與世界分享先進技術和經驗,造福全世界的人民,促進世界經濟的騰飛和發展。走出國門的“中國名片”還有哪些?中國航天中國高鐵中國支付、電商中國核電(2)走出國門的“中國名片”還有哪些?(2)走出國門的“中國名片”還有中國航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核電等。探究新知1.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P34-36②經濟方面:中國正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與穩定器。名片一:中國航天名片二:中國橋梁名片三:中國路名片四:中國核電探究新知2020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中國上海舉辦。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共 商共 建共 享思考:中國對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理念是什么?中國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著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發展。探究新知中國在各個領域對世界的影響(政治方面)習近平主席在國際領導人會議上站“C”位,說明了什么?中國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探究新知③世界格局: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世界向公平正義、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發展。探究新知對于中國行動,世界各國的態度?全球參展企業中,日本企業數量最多,美國企業展覽總面積最大,對中美經貿“脫鉤論”的又一次有力回應。從類別看,有4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500多家企業參展,G20國家參展企業超過1400家,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等有近200家企業參展。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國家和地區以及企業數量均創新高。有3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參加第三屆進博會, “一帶一路”沿線也有數十個國家的企業參展。④中國關于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為人類思考與建設未來提供了新的路徑,得到廣泛認同,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共同行動,這將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P36探究新知中國在各個領域對世界的影響(全球治理)探究新知1.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P34-36(重點)①文化: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②經濟:中國正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③世界格局(政治):中國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發展理念、務實的行動推動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④全球治理:中國關于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探索和實踐,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探究新知活動二:二、兼收并蓄 交流互鑒探究新知法國埃菲爾鐵塔思考(1)以上文明成果分別屬于哪個國家?(2)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類創造了各種文明。文明的內涵是?探究新知1.文明的內涵是什么?什么是中華文明?(1)文明的內涵:文明包含著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世界各國各民族對人類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2)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P37探究新知說一說:你了解到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事例1.西漢張騫兩次從陸路出使西域2.明代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3.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4.中國學習歐美汽車文明5.中國的榫卯結構被日韓等一些國家的建筑行業所借鑒6.近年來,我國借鑒德國、加拿大等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經驗探究新知2.文明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鑒 ①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不僅可以促進自身文明的發展;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與其他文明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問題;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通過精神的交流互鑒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③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補)探究新知3.我們應如何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鑒?“當一個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著他們與眾不同文明與精神,他們才會在心里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辜鴻銘①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探究新知3.怎樣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 (重點)②中國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交往,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探究分享汽車來自西方,汽車文明也起源于歐美。汽車文明不僅表現為擁有眾多大名鼎鼎的汽車品牌、良好的道路設施、完善的交通法規,而且表現為對“人與汽車”關系的獨到認識與理解。③對其他文明的學習,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欣賞物件的精美,更應該領略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行人優先是駕車人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駕車人要提前減速,讓行人先行;不與行人搶行,不按喇叭催促行人;汽車文明體現在人和“車”相互尊重,“車”對人的絕對尊重。 汽車文明體現了怎樣的道理 探究新知3.我們應如何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鑒?①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②中國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交往,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③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欣賞物件的精美,更應該領略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女士優先尊重隱私探究新知世界格局中的中國力量課堂小結與世界深度互動中國的影響兼收并蓄交流互鑒文化上:影響越來越大經濟上: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上:重要力量全球治理:新路徑世界不同文明需要交流互鑒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的意義正確對待其他文明課堂練習1.俄烏沖突伊始,我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希望當事方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中國這一立場是基于( )A.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B.對國際規則的決定權力C.對國際局勢的完全掌控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課堂練習2.(2023年福建省)下列時事新聞解讀正確的是( )【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國擔當、科技創新的相關知識。①②:“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體現中國著眼于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經中國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系”體現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難點問題,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故①②符合題意;③:“我國首套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試驗系統完成首次運行”表明我國科技創新取得的新成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故③說法錯誤;④:“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26條措施,規范App應用”表明我國不斷制定規則,完善App管理制度,不能提高App的智能化水平,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序號 時事新聞 新聞解讀① 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表明中國為全球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案② 經中國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系 說明中國積極維護世界和平穩定③ 我國首套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試驗系統完成首次運行 表明我國堅持以科技發展為中心④ 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26條措施,規范App應用 說明我國提高了App的智能化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3.(2023年河南省)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年間,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又相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這表明,中國十年來( )①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②積極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③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④廣泛參與國際事務,在全世界已經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正確認識世界舞臺上的中國。①②③:習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年間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說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①②③說法正確;④:我國廣泛參與國際事務,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話語權,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4.(2023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華文明的發展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進程。從公元前5000年農作物大交流,到10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后與世界各國更深入的文明往來,無論是物種、技術,還是理論、思想,中國從不同文明中不斷尋求智慧、汲取營養。這一進程說明( )A.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B.要學習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C.應以文明隔閡超越文明交流D.應以文明沖突超越文明互鑒【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文明交流互鑒。A:分析題文,中華文明的發展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進程,中國從不同文明中不斷尋求智慧、汲取營養,這說明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A正確;B:要學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B錯誤;C: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C錯誤;D:應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D錯誤;課堂練習5.(202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對于歐美禮讓行人的汽車文明﹔德國、加拿大等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經驗,我們應持的正確態度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漠視排斥,不與采用C.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D.兼收并蓄,交流互鑒【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D:對于歐美禮讓行人的汽車文明﹔德國、加拿大等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經驗,我們應該兼收并蓄,交流互鑒,故D說法正確;AC:不是文化多樣性的要求,故AC不符合題意;B:要學習外國的優秀文化,故B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6.(2023年四川省德陽市)2023年5月18日,習近平和彭麗媛夫婦在西安為出席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貴賓舉行了唐朝傳統迎賓儀式,共同觀看了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暨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式演出。演出呈現了十三朝古都風華和絲路共鳴,來自中國和中亞五國歌手聯袂演唱的主題曲《美美與共》贏得各國貴賓和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傳統的迎賓儀式和開幕式的演出體現了( )①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②不同文化的同步發展③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④中華文化的整體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文明互鑒。①③:題干中,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傳統的迎賓儀式和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式的演出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①③說法符合題意;②:不同文化保持差異,“同步發展”說法錯誤,②說法錯誤;④:題干信息不能體現中華文化的整體水平,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7.(2023年吉林省)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已有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一帶一路”大家庭,在全球發展圖卷上共繪“發展帶”“幸福路”。這表明中國( )①長期堅持合作共贏理念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③促進世界多極化的形成④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世界舞臺上的中國。①②④: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已有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一帶一路”大家庭,這表明中國長期堅持合作共贏理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①②④正確;③:題干未涉及促進世界多極化的形成,③錯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8.(2024·湖北·中考真題)法國的美妝、愛爾蘭的美食、中國的智能家居……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4000個品牌參展,呈現了一場全球消費盛宴。中國舉辦國際消費品博覽會( )①目的是為了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 ②有利于促進各國文化的高度統一③可以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國 ④能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①:中國舉辦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并非是為了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故①說法錯誤;②:舉辦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有利于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但不是追求各國文化的高度統一,文化應保持多樣性,故②說法錯誤;③④:結合教材知識可知,中國舉辦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得到了眾多國家的參與,這可以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國,能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故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9.(2024·四川遂寧·中考真題)下列圖示為三份特殊禮物,它們見證了中法的“雙向奔赴”。對這三份特殊禮物理解正確的是(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②學會欣賞不同的文明,包容文化差異③各國都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④說明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文明交流互鑒。①②④:分析題文,中法國家領導人之間相互贈送代表各自文化的禮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體現了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說明了我們要學會欣賞不同的文明,包容文化差異;這些禮物代表著中法各自獨特的文化,也在交流中展現其世界性,說明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故①②④符合題意;③:“各國都認同中華文化”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情況,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10.(2024·四川宜賓·中考真題)春節(農歷新年)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許多國家和地區把它作為法定節假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于2023年12月22日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這一節日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 )①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②有助于推動世界文明的共同繁榮與發展③充分證明了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④體現聯合國倡導的多元、包容文化價值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①②④:分析題文,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體現了中華文明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也有利于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有助于推動世界文明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同時也體現了聯合國倡導的多元、包容文化價值理念,故①②④正確;③: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這種說法太絕對,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價值,文化不分優劣,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11.(2024·云南·中考真題)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說明( )①世界各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②聯合國倡導尊重文化多樣性③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④世界各國文化逐漸走向趨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文明交流互鑒、文化多樣性、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①:世界各國文明因交流互鑒而豐富多彩,該決議體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故①正確;②:聯合國將春節確定為假日,體現了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倡導文化多樣性,故②正確;③: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反映出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故③正確;④:“世界各國文化逐漸走向趨同”說法錯誤,文化應該是多元發展且相互尊重的,而不是趨同,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2.(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列時事新聞能體現中國影響力增強的是( )A.日本名義GDP被德國超越 B.沙特將主辦2030年世博會C.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 D.普京當選連任俄羅斯總統【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我國的國際影響力。A:日本名義GDP被德國超越,與中國影響力增強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B:沙特將主辦2030年世博會,體現了沙特的經濟和國際影響力,但與中國影響力增強沒有直接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C:春節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表明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中國的傳統節日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和重視,體現了中國影響力的增強;故C符合題意;D:普京當選連任俄羅斯總統,是俄羅斯的內部事務,與中國影響力增強沒有直接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13.(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作為中華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也體現了中華文化和睦、和諧、和平的精神內核。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中國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一決議( )①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展現了中華文明不斷擴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③體現了聯合國倡導的多元、包容文化價值理念④有利于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流互鑒中走向統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①②③:分析題文,將中國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這一舉措展現了中華文明不斷擴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也體現了聯合國倡導的多元、包容文化價值理念,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走向統一”表述錯誤,文明在交流互鑒中應是共同發展而不是走向統一;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4.(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春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俗與文化,凝聚著人們的美好追求與向往,這場文化盛宴全球共享。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說明( )A.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B.文化交流就是要推崇自己的節日C.中華文化的優越性是無可比擬的D.文化交流就要相互借鑒融為一體【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A:分析題文可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表明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故A符合題意;B:“文化交流就是要推崇自己的節日”說法過于片面,文化交流是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多元共存;故B錯誤;C:“中華文化的優越性是無可比擬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優越性之分;故C錯誤;D:“文化交流就要相互借鑒融為一體”說法錯誤,文化交流是相互借鑒,保持各自特色,而不是融為一體;故D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當前,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活動已經走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約有1/5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慶祝農歷新年。可見( )①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③文化的交流傳播能推動世界文化發展④中華文化已經得到各國民眾一致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交流互鑒兼收并蓄。①②③: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今,“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說明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全球約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歷新年”,有利于世界文化在交流傳播中發展。故①②③說法正確;④:該觀點夸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題文說明春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認可,而不是“中華文化已經得到各國民眾的一致認可”,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6.(2024·河北·中考真題)憑借親切的形象和豐富的內涵,十二生肖備受全世界人民青睞。如今,每年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生肖郵票。生肖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得到多元化的呈現,衍生出無數中外合璧的藝術佳品。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生肖呈吉祥,改革促富強 ②生肖顯魅力,文化傳四方③文明有不同,交流互鑒美 ④經濟全球化,攜手促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交流互鑒兼收并蓄。②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題文中我國的十二生肖“備受全世界人民青睞”、“每年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生肖郵票”、“得到多元化呈現,衍生出無數中外合璧的藝術佳品。”說明十二生肖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傳播到全世界,顯示出中華文化的魅力,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中華文明也在交流中得到發展,故②③符合題意;①④:題文中強調的是文化交流,未體現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等經濟建設的觀點,故①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九下道法與世界深度互動課件2024 、.pptx 維護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