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微專題復習——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實驗課前導學案【課標要求】1.能基于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能評價或設計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案,建立解答探究類實驗題的思維模型。2.通過建立思維模型,落實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化學學科素養。一、知識積累寫出下列微粒的顏色①Cu ⑤Cu2O②CuO ⑥CuSO4溶液③[Cu(NH3)4]2+ ⑦[Cu(NH3)2]+④CuI ⑧[CuCl4]2-教材鏈接梳理出必修一課后練習題中的探究實驗核心考點梳理(2024·北京,19)19.(14分)某小組同學向的的溶液中分別加入過量的粉、粉和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劑的微粒及其還原產物。(1)理論分析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可將還原為的金屬是_________。(2)實驗驗證實驗 金屬 操作、現象及產物I 過量 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為藍綠色,固體中未檢測到單質II 過量 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反應緩慢,逐漸增大,產生了大量紅褐色沉淀后, 無氣泡冒出,此時溶液為3~4,取出固體,固體中未檢測到單質III 過量 有大量氣泡產:生,反應劇烈,逐漸增大,產生了大量紅褐色沉淀后, 持續產生大量氣泡,當溶液為3~4時,取出固體,固體中檢測到單質①分別取實驗I、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證明都有生成,依據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Ⅱ、Ⅲ都有紅褐色沉淀生成,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對實驗Ⅱ未檢測到單質進行分析及探究。i.a.甲認為實驗Ⅱ中,當、濃度較大時,即使與反應置換出少量,也會被、消耗。寫出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b.乙認為在為3~4的溶液中即便生成也會被消耗。設計實驗__________________(填實驗操作和現象)。證實了此條件下可忽略對的消耗。c.丙認為產生的紅褐色沉淀包裹在粉上,阻礙了與的反應。實驗證實了粉被包裹。i.查閱資料:開始沉淀的約為1.2,完全沉淀的約為3。結合a、b和c,重新做實驗Ⅱ,當溶液為3~4時,不取出固體,向固-液混合物中持續加入鹽酸,控制,__________________ (填實驗操作和現象),待為3~4時,取出固體,固體中檢測到單質。(3)對比實驗Ⅱ和Ⅲ,解釋實驗Ⅲ的固體中檢測到單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梳理核心考點:你認為的難點:課中教學案【學習目標】1.能基于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能評價或設計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案,建立解答探究類實驗題的思維模型。2.通過自主探究,應用思維模型,提升“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化學學科素養。【探究過程】探究任務一、物質性質探究例1(2024·山東,14)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紅色鈞瓷的發色劑為Cu2O。為探究Cu2O的性質,取等量少許Cu2O分別加入甲、乙兩支試管,進行如下實驗。則說法正確的是實驗操作及現象試管甲 滴加過量溶液并充分振蕩,磚紅色沉淀轉化為另一顏色沉淀,溶液顯淺藍色;傾掉溶液,滴加濃硝酸,沉淀逐漸消失試管乙 滴加過量氨水并充分振蕩,沉淀逐漸溶解,溶液顏色為無色;靜置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變為深藍色A.試管甲中新生成的沉淀為金屬CuB. 試管甲中沉淀的變化均體現了HNO3的氧化性C. 試管乙實驗可證明Cu(Ⅰ)與NH3形成無色配合物D. 上述兩個實驗表明Cu2O為兩性氧化物[思維過程]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目的:2.分析現象:(1)預測試管甲中產生的另一顏色沉淀是判斷依據:試寫出試管甲中生成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2)分析試管乙中現象,判斷Cu2O與6mol/L氨水發生化學反應的依據是:思考:通過以上探究Cu2O可能有哪些化學性質[思維模型][原題改編]1.向盛有少量Cu2O固體的試管中加入足量濃硝酸,實驗現象是: ,原因是: 。下列能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Cu2O的是( )A.稀硫酸 B.蒸餾水 C.濃硝酸 D.濃氨水3.已知,CuCl為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但可溶于氨水,試判斷產物為 (填化學式)。探究任務二、反應產物探究例2(2023 北京卷,19)資料顯示,I2可以將Cu氧化為Cu2+。某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Cu被I2氧化的產物及銅元素的價態。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發生反應I2+I-I3- (紅棕色);I2和I3-氧化性幾乎相同。1.將等體積的KI溶液加入到m mol銅粉和n molI2(n>m)的固體混合物中,振蕩。實驗記錄如下:c(KI) 實驗現象實驗Ⅰ 0.01 mol·L-1 極少量I2溶解,溶液為淡紅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轉化為白色沉淀,溶液仍為淡紅色實驗Ⅱ 0.1 mol·L-1 部分I2溶解,溶液為紅棕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轉化為白色沉淀,溶液仍為紅棕色實驗Ⅲ 4 mol·L-1 I2完全溶解,溶液為深紅棕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完全溶解,溶液為深紅棕色初始階段,被氧化的反應速率:實驗Ⅰ (填“>”“<”或“=”)實驗Ⅱ。實驗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銅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 (藍色)或[CuI2]- (無色),進行以下實驗探究:步驟a.取實驗Ⅲ的深紅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驟b.取分液后的無色水溶液,滴入濃氨水。溶液顏色變淺藍色,并逐漸變深。ⅰ.步驟a的目的是 。ⅱ.查閱資料,2Cu2++4I-=2CuI↓+I2,[Cu(NH3)2]+(無色)容易被空氣氧化。用離子方程式解釋步驟的溶液中發生的變化:(3)結合實驗Ⅲ,推測實驗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實驗Ⅰ中銅被氧化的化學方程式是 。分別取實驗Ⅰ和Ⅱ充分反應后的固體,洗滌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濃溶液, (填實驗現象)觀察到少量紅色的銅,分析銅未完全反應的原因是上述實驗結果,I2僅將Cu氧化為價。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電化學實驗,證實了I2能將Cu氧化為Cu2+。裝置如圖所示,a、b分別是 。運用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分析在上述實驗中Cu被I2氧化的產物中價態不同的原因 。[思維模型][原題改編]1.結合實驗Ⅰ、Ⅱ、Ⅲ的現象分析加入KI溶液的作用: 。[針對練習](2023 湖北節選)學習小組探究了銅的氧化過程及銅的氧化物的組成。回答下列問題:(1)銅與過量反應的探究如下:實驗②中Cu溶解的離子方程式為 ;產生的氣體為_______。比較實驗①和②,從氧化還原角度說明的作用是 。用足量NaOH處理實驗②新制的溶液得到沉淀X,元素分析表明X為銅的氧化物,提純干燥后的X在惰性氛圍下加熱,mgX完全分解為ng黑色氧化物Y,。則X的化學式為 。探究任務三、自主探究【教材鏈接】魯科版必修一P119觀察銅與稀硝酸、濃硝酸反應后溶液顏色,請同學們針對綠色產生的原因展開探究。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并驗證你的猜想。猜想1:驗證方案:猜想2:驗證方案:【收獲反思】【課堂達標】(2024·北京,19改編)某小組同學向pH=1的的FeCl3溶液中分別加入過量的Cu粉、粉和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劑的微粒及其還原產物。實驗驗證實驗 金屬 操作、現象及產物I 過量Cu 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為藍綠色,固體中未檢測到Fe單質Ⅱ 過量Zn 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反應緩慢,pH逐漸增大,產生了大量紅褐色沉淀后,無氣泡冒出,此時溶液為3~4,取出固體,固體中未檢測到單質Ⅲ 過量Mg 有大量氣泡產生,反應劇烈,pH逐漸增大,產生了大量紅褐色沉淀后,持續產生大量氣泡,當溶液為3~4時,取出固體,固體中檢測到單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結合實驗現象Ⅱ可判斷金屬活潑性:ZnB.分別取實驗I、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都有藍色沉淀產生證明都有Fe2+生成C.實驗Ⅱ未檢測到Fe2+與溶液中Fe3+、H+的濃度大小無關對比實驗Ⅱ、Ⅲ,實驗Ⅱ的固體中未檢測到單質,可能是產生的紅褐色沉淀包裹在Zn粉上阻礙了與的反應課后鞏固案1.(2024·湖南,7改編)某學生對Cu與稀HNO3反應做了探究,發現如下現象:①銅絲表面緩慢放出氣泡,錐形瓶內氣體呈紅棕色;②銅絲表面氣泡釋放速度逐漸加快,氣體顏色逐漸變深;③一段時間后氣體顏色逐漸變淺,至幾乎無色;④錐形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終銅絲與液面脫離接觸,反應停止。回答下列問題開始階段銅絲表面氣泡釋放速度緩慢,原因可能是錐形瓶內出現了紅棕色氣體,方程式表示產生紅棕色的原因2.(2024·湖北,節選) 學習小組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關性質,室溫下進行了實驗I~Ⅳ。實驗I 實驗Ⅱ 實驗Ⅲ無明顯變化 溶液變為紅色,伴有氣泡產生 溶液變為墨綠色,并持續產生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已知:為粉紅色、為藍色、為紅色、為墨綠色。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I表明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實驗Ⅱ中大大過量的原因是_______。實驗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寫出在實驗Ⅲ中所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2)實驗I表明,反應難以正向進行,利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分別與配位后,正向反應能夠進行的原因_______。實驗Ⅳ:(3)實驗Ⅳ中,A到B溶液變為藍色,并產生氣體;B到C溶液變為粉紅色,并產生氣體。從A到C所產生的氣體的分子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課后鞏固答案(1)銅表面有氧化銅 (2)3NO2=2HNO3+NO(1) ①. 不能 ②. 與按物質的量之比4:1發生反應,實驗中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3 ③.④.(2)實驗Ⅲ的現象表明,Co3+、Co2+分別與配位時,更易與反應生成(該反應為快反應),導致幾乎不能轉化為,這樣使得的濃度減小的幅度遠遠大于減小的幅度,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減小生成物濃度能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因此,上述反應能夠正向進行(3) ①. ②.【解析】【分析】本題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關性質。實驗Ⅰ中無明顯變化,證明 不能催化的分解;實驗Ⅱ中溶液變為紅色,證明易轉化為;實驗Ⅲ中溶液變為墨綠色,說明更易與反應生成,并且初步證明在的作用下易被氧化為;實驗Ⅳ中溶液先變藍后變紅,并且前后均有氣體生成,證明在酸性條件下,易轉化為,氧化性強,可以把氧化為。(共21張PPT)探究實驗微專題復習--以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為例考點 十年考情(2015-2024) 命題趨勢考點1 探究物質的性質 2024 山東卷 2024 湖北卷 2022 北京卷 2021 北京卷、2021 廣東 2019 北京卷 2018 海南卷 2017 北京 2016 北京理綜、2016 全國II卷 試題情境:具體的化學問題或化學現象特點:在實驗結果不知曉的情況下,由 實驗者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探究內容:物質組成的探究物質性質的探究化學反應原理、反應規律解題要求:對于題中的異常現象要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的猜想﹑推測,并仔細推敲其是否合理。考點2 探究反應的產物 2024 北京卷、 2023 北京卷、2023 湖北省 2020 北京卷考情分析體驗高考----探究實驗考什么?怎么考?課前案考點梳理課堂探究案批閱學情分析1.能基于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能評價或設計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案,建立解答探究類實驗題的思維模型。2.通過自主探究,應用思維模型,提升“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化學學科素養。學習目標【探究過程】探究任務一 物質性質探究例1(2024·山東14)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紅色鈞瓷的發色劑為Cu2O。為探究Cu2O的性質,取等量少許Cu2O分別加入甲、乙兩支試管,進行如下實驗。則說法正確的是實驗操作及現象試管甲 滴加過量0.3mol·L-1HNO3溶液并充分振蕩,磚紅色沉淀轉化為另一顏色沉淀,溶液顯淺藍色;傾掉溶液,滴加濃硝酸,沉淀逐漸消失試管乙 滴加過量6mol·L-1氨水并充分振蕩,沉淀逐漸溶解,溶液顏色為無色;靜置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變為深藍色【思維過程】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目的 。2.分析現象:(1)預測試管甲中產生的另一顏色沉淀是 ,依據: ,寫出試管甲中生成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2)分析試管乙中現象,判斷Cu2O與6mol/L氨水發生化學反應的依據是:。探究Cu2O的性質CuCu20中Cu為+1價,溶液顯淺藍色,生成了Cu2+,沉淀中的Cu元素化合價低于+1價Cu2O+2H+=Cu2++Cu+H2O無色溶液→深藍色溶液可知Cu2O能與NH3 形成無色配合物。【探究過程】探究任務一 物質性質探究【思維建模】明確實驗目的關注實驗現象確定化學反應聯系反應原理總結實驗結論例1(2024·山東14)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紅色鈞瓷的發色劑為Cu2O。為探究Cu2O的性質,取等量少許Cu2O分別加入甲、乙兩支試管,進行如下實驗。則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甲中新生成的沉淀為金屬CuB. 試管甲中沉淀的變化均體現了HNO3的氧化性C. 試管乙實驗可證明Cu(Ⅰ)與NH3形成無色配合物D. 上述兩個實驗表明Cu2O為兩性氧化物AC考點:產物、物質性質、實驗現象、物質類別等的判斷【思考】通過以上探究,總結Cu2O可能有哪些化學性質?【探究過程】探究任務一 物質性質探究[原題改編]1.向盛有少量Cu2O固體的試管中加入足量濃硝酸后,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現象: ,原因: 。2. 下列能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Cu2O的是( )A.稀硫酸 B.蒸餾水 C.濃硝酸 D.濃氨水3.已知,CuCl為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但可溶于氨水,試判斷產物為 (填化學式)。固體完全溶解,溶液變為綠色,有紅棕色氣體產生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氧化亞銅被氧化,本身被還原為NO2AD[Cu(NH3)2]Cl【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例2(2023 北京卷,19)資料顯示,I2可以將Cu氧化為Cu2+。某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Cu被I2氧化的產物及銅元素的價態。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發生反應I2+I- I3- (紅棕色);I2和I3-氧化性幾乎相同。1.將等體積的KI溶液加入到m mol銅粉和n mol I2(n>m)的固體混合物中,振蕩。實驗記錄如下:c(KI) 實驗現象實驗Ⅰ 0.01 mol·L-1 極少量I2溶解,溶液為淡紅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轉化為白色沉淀,溶液仍為淡紅色實驗Ⅱ 0.1 mol·L-1 部分I2溶解,溶液為紅棕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轉化為白色沉淀,溶液仍為紅棕色實驗Ⅲ 4 mol·L-1 I2完全溶解,溶液為深紅棕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完全溶解,溶液為深紅棕色【題意解讀】題設信息解讀:n>m,I2足夠多,理論可發生Cu+I2=CuI2反應條件信息實驗現象實驗目的解讀信息分析現象?>【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I2、I3-(深紅棕色)CCl4無色[CuI2]-微觀變化(1)初始階段Cu被氧化的反應速率:實驗Ⅰ (填“>”“<”或“=”)實驗Ⅱ。(2)實驗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銅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 (藍色)或[CuI2]- (無色),進行以下實驗探究:步驟a.取實驗Ⅲ的深紅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驟b.取分液后的無色水溶液,滴入濃氨水。溶液顏色變淺藍色,并逐漸變深。ⅰ.步驟a的目的是 。微觀變化[CuI2]-O2+NH3·H2ONH3·H2O易被氧化[Cu(NH3)2]+[Cu(NH3)4]2+無色深藍【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2)實驗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銅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 (藍色)或[CuI2]- (無色),進行以下實驗探究:步驟a.取實驗Ⅲ的深紅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驟b.取分液后的無色水溶液,滴入濃氨水。溶液顏色變淺藍色,并逐漸變深。ⅰ.步驟a的目的是 。ⅱ.查閱資料,2Cu2++4I-=2CuI↓+I2,[Cu(NH3)2]+(無色)容易被空氣氧化。用離子方程式解釋步驟b的溶液中發生的變化。[CuI2]- +2 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 +8NH3·H2O=4[Cu(NH3)4]2++2H2O+4OH-+6H2O2Cu+I2=2CuI或2Cu+KI3=2CuI+KI微觀變化CuI[CuI2]-KI溶液白色沉淀無色溶液白色沉淀逐漸溶解,溶液變為無色絡合反應實驗Ⅰ、Ⅱ中c(I-)小,產生CuI白色沉淀附著在銅的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包裹現象”(3)結合實驗Ⅲ,推測實驗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實驗Ⅰ中銅被氧化的化學方程式是 。分別取實驗Ⅰ和Ⅱ充分反應后的固體,洗滌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濃KI溶液 后的現象 ,觀察到少量紅色的銅,分析銅未完全反應的原因是。(4) 上述實驗結果,I2僅將Cu氧化為+1價。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電化學實驗,證實了I2能將Cu氧化為Cu2+。裝置如圖所示,a、b分別是 。原因?隔絕O2目的?【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銅 含nmol I2的4 mol·L-1的KI溶液(5)運用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分析在上述實驗中Cu被I2氧化的產物中價態不同的原因。電化學實驗中,由于氧化性I2>Cu2+,I2將Cu氧化為Cu2+;實驗Ⅰ、Ⅱ、Ⅲ,體系中有I-,生成CuI或[CuI2]-,使+1價銅的還原性減弱,I2不能氧化CuI或[CuI2]-1.知道實驗要干什么2.根據化學情境或題目所給的實驗目的并結合元素化合物的有關知識獲取實驗原理1.題干信息2.情景信息3.題設信息4.實驗裝置5.實驗現象6.已有信息1.氧化還原反應2.離子反應、離子共存3.鹽類水解4.沉淀的溶解與轉化(Ksp計算)5.電化學原理.6.平衡移動原理明目的析原理找信息定方案看裝置出結論守規范【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針對練習](1)Cu+H2O2+2H+= Cu2++2H2OO2既不是氧化劑,又不是還原劑,但可增強H2O2的氧化性(2)CuO2【拓展思考】 1.由以上探究過程可知Cu(Ⅰ)、Cu(Ⅱ)極易形成配位化合物,請從結構角度解釋原因 2.結合實驗現象,判斷配位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 。NH3>Cl->H2O【探究過程】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探究過程】任務三 自主探究【教材鏈接】銅與稀硝酸、濃硝酸反應的性質探究鏈接:人教版必修二P15實驗5—8放倒吸(2023·湖北,18) 學習小組探究了銅的氧化過程及銅的氧化物的組成。回答下列問題:(1)銅與濃硝酸反應的裝置如下圖,儀器A的名稱為 ,裝置B的作用為 。具支試管【探究過程】任務三 自主探究【課堂小結】探究性實驗物質性質探究反應產物探究【探究過程】自主探究模型應用【探究過程】愿你時時遇見美好感謝聆聽(共24張PPT)探究實驗微專題復習--以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為例說課內容一、教學分析二、教學過程三、教學反思1.課標解讀【教學分析】1.《學業質量水平2-3》要求:能通過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規律,能提出有意義的實驗探究問題。根據已有經驗和資料做出預測和假設,能設計簡單實驗方案,能運用適當的方法控制反應條件并順利完成實驗;能收集和表述實驗證據。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2.《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水平3》要求: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提出化學探究問題,能做出預測和假設,能依據實驗目的和假設設計解決簡單問題的實驗方案,能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考點 十年考情(2015-2024) 命題趨勢考點1 探究物質的性質 2024 山東卷 2024 湖北卷 2022 北京卷 2021 北京卷、2021 廣東 2019 北京卷 2018 海南卷 2017 北京 2016 北京理綜、2016 全國II卷 試題情境:具體的化學問題或化學現象特點:在實驗結果不知曉的情況下,由 實驗者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探究內容:物質組成的探究物質性質的探究化學反應原理、反應規律解題要求:對于題中的異常現象要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的猜想﹑推測,并仔細推敲其是否合理。考點2 探究反應的產物 2024 北京卷、 2023 北京卷、2023 湖北省 2020 北京卷【教學分析】2.考情分析體驗高考----探究實驗考什么?怎么考?【教學分析】3.學情分析課前案考點梳理課堂探究案批閱(1)能基于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能評價或設計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案,建立解答探究類實驗題的思維模型。(2)通過自主探究,應用思維模型,培養“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化學學科素養。4.學習目標【教學分析】【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設計意圖】落實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多變的含銅微粒顏色為實驗探究提供依據【設計意圖】將問題分解,結合學生實際設置小臺階,逐步引導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構建思維模型。【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一 物質性質探究【授課方式】將分析過程設置為思維問題,引導學生講解解題思路,暴露學生的思維盲區。【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一 物質性質探究【授課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總結,建立探究實驗的思維模型。【設計意圖】設置思考題,歸納核心考點,構建思維模型,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善于總結的思維品質。總結核心考點:1.產物、物質性質、實驗現象、物質類別等的判斷;2.氧化還原反應、絡合反應原理應用。【思考】通過以上探究,總結Cu2O可能有哪些化學性質?【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一 物質性質探究【授課方式】引導學生應用思維模型,結合原題實驗情境必備知識回扣教材等方法解答【設計意圖】改編原題,提高復習效率,高考試題情境素材是精選的,非常有挖掘價值。 一個素材,從多方面命題。培養學生遷移應用能力和多角度分析問題能力。【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授課方式】鼓勵引導學生應用思維模型,幫助學生梳理信息解讀信息。【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擁有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精神。【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從“變量唯一”、實驗現象到微觀變化角度分析問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宏觀現象到微觀變化,落實“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素養目標。【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分析錯因應用微觀思維導圖突破難點【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宏觀現象到微觀變化,落實“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素養目標。【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借用上一題結論,三組實驗條件對比推導反應確定現象【設計意圖】1.化學反應是最有說服力的依據,提醒學生重視反應原理的分析。從微 觀現象到宏觀變化,落實“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素養目標。2.“包裹現象”的總結,注重知識的遷移。【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授課方式】總結三組實驗結果,讓學生將 Cu+I2=CuI2設計為電化學裝置【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創新意識。進一步落實“科學探究和創新 意識”的學科素養。1.知道實驗要干什么2.根據化學情境或題目所給的實驗目的并結合元素化合物的有關知識獲取實驗原理1.題干信息2.情景信息3.題設信息4.實驗裝置5.實驗現象6.已有信息1.氧化還原反應2.離子反應、離子共存3.鹽類水解4.沉淀的溶解與轉化(Ksp計算)5.電化學原理.6.平衡移動原理明目的析原理找信息定方案看裝置出結論守規范【設計意圖】建立思維模型【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設計意圖】鞏固應用知識的能力。【授課方式】學生自主完成,老師點撥【授課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多角度看問題,模塊知識融合【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二 反應產物探究【設計意圖】挖掘高考題情景素材,模塊融合,培養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 探究任務三 自主探究【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分析異常現象,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意圖】1.教考銜接,挖掘教材素材;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化學探究問題,做出預測和假設, 依據實驗目的和假設設計解決簡單問題的實驗方案,能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的學科素養。【教學過程】【授課方式】學生總結老師完善重在思維方法總結【課堂小結】【教學過程】【設計意圖】建模—用模—活模【授課方式】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相結合【教學反思】3. 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與方法,建立解決某類化學實驗問題的特定思路與方法,促進學生發展動手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1.本節課借助高考題(原題、改編、自主命題等)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老師點撥講解等方式,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2.但復雜的實驗情境或開放性探究問題,依然是學生的難點。愿你時時遇見美好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三化學一輪專題復習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教學課件.pptx 高三化學一輪專題復習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教案.docx 高三化學一輪專題復習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探究說課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