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新思維】1.1 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考點進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新思維】1.1 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考點進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
考點進擊
備考指南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
考點1 物理性質 ☆☆ ①知道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硬度、彈性、磁性、導熱性、導電性、溶解性、酸堿性等。 ②知道質量的定義,學會用天平測量質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質屬性,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③知道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力等)能影響物質的性質。
考點2 化學性質 ☆☆
考點3 長度的測量 ☆☆
考點4體積的測量 ☆☆
考點5溫度的測量 ☆☆
考點6質量的測量 ☆☆
考點7密度及其測量 ☆☆☆
考點8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
思維點撥
考點梳理
考點1 物理性質
1.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 。
2.物理變化的特征:物質的 、 、大小等變化。如粉筆折斷、水的三態變化、電燈通電發光。
3.物理性質:在物質的多種性質中,顏色、狀態、氣味、 、沸點、硬度、延展性、 、 等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 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這些性質叫做 。
考點2 化學性質
1.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 。
2.化學變化的特征: 、 、 等?;瘜W變化還伴隨著發光等能量變化,這種能量表現為 、 等。
3.化學性質:只能在物質的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性質,叫做 。
考點3 長度測量
1.長度單位:基本單位: ,符號是 。
其他換算關系:1m= dm= cm= mm= m= nm ;1km= m= dm= cm
2.刻度尺的使用
①刻度尺的選擇, 應從實際測量的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②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 。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 ,不要斜視。
④記錄測量結果: 。
3.長度測量特殊方法: 、 、 、
考點4 體積測量
1.體積單位:常用固體體積單位有 、 、 ;常用液體體積單位有 、
2.單位換算:1m3 = dm3 = cm3 ;1L = mL;1m3 = L;1 dm3 = L; 1cm3 = mL
3.液體體積測量工具:
4.量筒的使用
①選擇合適的 和
②測量液體體積時,量筒應放在 上
③注入液體時,試劑瓶標簽朝向 ,讓液體沿量筒壁緩慢注入, 待到離所需刻度線 cm時,量筒置于水平桌面,改用 滴加到刻度線處
④讀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 或 保持 。仰視讀數偏 ,俯視讀數 (速記:“羊”小“虎”大)
⑤記錄讀數,并標注所用 。
5.固體體積測量方法:不規則物體可使用: 、 、
6.面積的測量方法: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 、 等
考點5 溫度測量
1.溫度可以表示物體的 。
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 的性質制成的。
3.常用的溫度單位是 ,用“ ”表示。在標準大氣壓下,把 的溫度定為 0°C,水 時的溫度定為 , 兩者之間分為 100 等份,每等份表示 。
4.常用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①測量前,選擇 的溫度計;
②測量時, 與被測物體 ,不能碰到容器的 ;玻璃泡要 被測液體中
③讀數時,示數 后讀數,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 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的 相平
④記錄時, 和 ,0℃以下時,不要忘記 。
5.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體溫計的量程為 ,分度值為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 ,水銀柱可在此處斷開,故體溫計可以 讀數。
6.常用的溫度計除了液體溫度計以外, 還有 、 、 、 。
考點6 質量測量
1質量: 物體所含 ,通常用字母 表示。
2. 質量單位:基本單位 ,常用單位 、 、 。
3.換算關系: 1t = kg = g = mg。
4.屬性: 物體質量的大小取決于 的多少,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 ,它與物體的 、 、 和 無關。
5.質量的測量工具:
6.天平的使用:
①放: 將天平放在 上。
②移: 使用前將游碼移至標尺最左端的 處。
③調: 調節橫梁上的 ,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 處,或左右擺動幅度 ,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 被測物體和砝碼的位置為“ ”。先放砝碼再調節游碼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 處。
⑤讀: 被測物體的質量 。
⑥收: 測量完畢,取下物體,砝碼 ,游碼 。
7.特殊測量法: 、
8.質量測量誤差分析
錯誤操作 偏大或偏小
游碼沒有歸零
砝碼生銹
砝碼沾上污物
砝碼磨損
右物左碼 未使用游碼
使用游碼
考點7 密度及其測量
1.密度: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 與它的 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其中表示物質的密度。
3.密度單位:基本單位 ( ),常用單位( )。
換算關系: (1 g/cm3 = kg/m3)。
4.密度的特性: 密度不隨物體的 、 的變化而變化,受物質 和 變化的影響。如水結成冰,體積變大,密度變 。
5.密度的物理意義: 。
6.密度的測量
① :使用天平或電子秤直接測量固體或液體的質量。

a.規則形狀的固體(如立方體、圓柱體等):使用 計算體積
b.不規則形狀的固體:使用 測體積
c.液體:使用 測量液體的體積V
③計算密度:使用公式 計算密度。
考點8 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1.信息
①電話:電話是一種將 信號轉換為 信號,再將 信號轉換回 信號的 工具。話筒主要由 和 組成。聽筒主要由 (包括永磁體和螺線管)和 (薄鐵膜片)組成。
②電磁波:電磁波是由迅速變化的 產生的。可以在 體、 體、 體和 中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速 ,約為3 108 m/s。不同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電磁波家族包括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紅外線、 、紫外線、X射線、Y射線等,它們的本質都是電磁波,只是波長不同而已。光屬于電磁波, 不是電磁波。
2.能源
①能源是指能夠提供 的物質資源。
②能源的分類
分類標準 類別 定義 舉例
按能否從自然界直接獲取 能源 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能源 風能、石油、天然氣、煤、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核能等
能源 通過一次能源轉化而來的能源 電能、汽油、柴油、煤油等
按是否可以再生 能源 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得到的能源 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
能源 短時間內不可能從自然界中得到補充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氣等
③核能:核能是指當原子核發生 或 時釋放出的能量。
④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a.能量轉化或轉移具有
b.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
c.解決能源危機的出路: ,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潮汐能、風能等。
考點突破
考點1 物理性質
【學以致用1】某同學在家里廚房學習烹飪,以下現象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br/>A.純牛奶變酸 B.煤氣燃燒
C.鐵鍋生銹 D.自榨果汁
【變式挑戰1】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古絲綢之路將我國許多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物理變化的是( ?。?br/>A.糧食釀酒 B.棉紗織布 C.火藥應用 D.瓷器燒制
考點2 化學性質
【學以致用2】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熔點高 B.可燃性
C.難溶于水 D.常溫下呈固態
【變式挑戰2】鐵是一種常見的金屬,用途非常廣泛。下列物品主要利用鐵的化學性質的是( ?。?br/>A.鐵鍋 B.測電筆
C.脫氧劑 D.鐵門
考點3 長度測量
【學以致用3】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科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果,分析數據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br/>測量次序 1 2 3
甲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據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
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2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變式挑戰3】小科學習長度的測量方法后,利用刻度尺測量一元硬幣的直徑,三次測量結果分別為22.4毫米、22.5毫米、22.5毫米,其測量結果應記錄為(  )
A.22.4毫米 B.22.5毫米 C.22.46毫米 D.22.47毫米
【學以致用4】 “一張紙折疊103次后厚度將超過宇宙邊界”這一視頻標題引發了小蘭的思考。為測量參考書中一張紙的厚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測量出一張紙的厚度
B.此實驗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就不會有誤差了
C.數出參考書共200頁,測出整本書總厚度記為L,然后再用總厚度L除以紙的頁數200,則可得出一張紙的厚度l=L/200
D.測量厚度時,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
【變式挑戰4】如圖所示為長度測量中常用的幾種特殊測量方法,其中測量有誤的是(  )
A.測圓的直徑
B.硬幣沿直尺滾動一圈,硬幣通過的距離即為硬幣的直徑
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D.把金屬絲密繞在鉛筆上n圈,測出密繞的線圈長度L,則金屬絲直徑d=
考點4 體積測量
【學以致用5】小科受《烏鴉喝水》故事的啟發,想用一把刻度尺和一個容積為480立方厘米的瓶子測小球的體積。他進行了如圖操作:先測量出沒放小球時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小球體積均相同)
(1)瓶中水的體積為 。
(2)小明將20個小球放入瓶中,此時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結合這些數據,每個小球的體積為 。
【變式挑戰5】某注射用蒸餾水瓶,按圖甲放置測得底面直徑為D,液面高度為H1;按圖乙放置,測得空間的高度為H2。若瓶子厚度不計,那么該瓶的容積為多大(  )
A.DH1H2 B.D2(H1+H2) C. D.
考點5 溫度測量
【學以致用6】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不準確,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15℃,放在沸騰的水中示數為105℃,現放在室內空氣中示數是33℃,則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  )
A.17℃ B.20℃ C.23℃ D.19.2℃
【變式挑戰6】實驗室有一只讀數不準確但刻度均勻的溫度計,在測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其讀數為5℃;在測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時,其讀數為95℃。下列分別是溫度計示數為41℃時對應的實際溫度和實際溫度為60℃時溫度計的示數,正確的分別是( ?。?br/>A.41℃、60℃ B.35℃、55℃ C.40℃、59℃ D.35℃、40℃
【學以致用7】小科用示數在刻度線以下的體溫計依次給甲、乙、丙三位同學測體溫,記錄數據分別為:36.8C、36.8C和37.2℃。過后發現全程忘記甩體溫計,于是想甩過后全部重測,老師說,你只需再重測一個同學的體溫即可。小科應去測誰的體溫呢?( ?。?br/>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甲、乙同學中任何一個
【變式挑戰7】體溫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小科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如圖甲,此時小科的體溫為 ℃。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次測得的結果 (填“準確”或“不準確”)。
考點6 質量測量
【學以致用8】如圖所示,航天員在太空艙中準備用乒乓球拍去擊打下方的水珠。乒乓球拍從地面到太空中的空間站后,質量的變化情況是( ?。?br/>A.變小 B.不變 C.變大 D.無法確定
【變式挑戰8】關于質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航天員乘坐飛船到太空后,其質量變小
B.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體積變小,質量不變
C.橡皮擦在使用的過程中,質量不變
D.用拉絲機將鐵棒拉成細鐵絲后,質量不變
【學以致用9】小明測完物體質量后,整理器材時發現天平左盤下粘有一小塊橡皮泥,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br/>A.若橡皮泥是在調節橫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則測量結果正確
B.若橡皮泥是在調節橫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則測量結果偏小
C.橡皮泥無論是在什么時候粘上去的,測量結果均不準確
D.橡皮泥質量較小,對質量的測量沒有影響
【變式挑戰9】如圖所示是從前商店常用的案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案秤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
B.標有2kg字樣的槽碼質量就是2kg
C.稱量前,如果秤桿右端上翹,則應該將調零螺絲向左調
D.稱量時,往秤盤底部吸附了一小塊磁鐵,則測量結果偏大
考點7 密度及其測量
【學以致用10】閱讀圖表信息判斷下面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br/>常溫常壓下部分物質的密度/(kg m-3)
金 19.3×103 水銀 13.6×103
鋼、鐵 7.9×103 純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由公式ρ=,可知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
B.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的密度大
C.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物質不同,密度一定不同
【變式挑戰10】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航天員進入太空后質量變小
B.同種物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C.乒乓球不慎被擠癟但無破損,球內氣體密度變大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不隨溫度和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學以致用11】在研究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時,得出如圖所示的圖像。則( ?。?br/>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乙的質量為5g時,體積是1.25cm3
C.甲、乙質量相同時,V甲:V乙=1:2
D.物質的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密度也越大
【變式挑戰11】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每次將燒杯中的待測液體向量筒中倒入10cm3,然后稱量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m,多次重復該操作后,繪制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m與量筒內待測液體體積V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燒杯的質量為80g
B.向量筒內倒入液體的過程,液體的密度變小
C.待測液體的密度為1.5×103kg/m3
D.向量筒內倒入液體時部分液體濺出,則測量待測液體的密度偏小
【學以致用12】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40cm3
B.鹽水的密度是1.16×103kg/m3
C.按照乙、甲、丙的順序實驗,會使測量結果偏大
D.按照甲、丙、乙順序操作,則測得鹽水密度偏大
【變式挑戰12】小濱用天平、燒杯和量筒測牛奶的密度,如圖甲乙丙丁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過程。①調節天平平衡②測出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m1;③把牛奶倒入量筒中,測出燒杯的質量m2;④讀出牛奶的體積V。根據實驗過程及測量數據。下列四個選項正確的是( ?。?br/>A.調節天平平衡時,指針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左移動
B.燒杯的質量m2為41.2g
C.牛奶的體積V為100L
D.牛奶的密度ρ為1.1g/cm3
【學以致用13】酒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之外還有極少量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國使用酒液的度數表示法稱為標準酒度,是指在溫度為20℃的條件下,每100毫升(mL)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數。酒廠為得到相應的酒度,當酒液蒸餾出來后,需組織專業的勾兌師進行勾兌。勾兌一方面可以調整酒的度數,另一方面還可保障酒的品質。現有60度和2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計。(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水=1.0×103kg/m3,1L=1000mL;不考慮酒液混合后體積減少)
求:(1)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體積是多少?
(2)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3)如果用60度和20度這兩種酒液進行勾兌,獲得1000毫升52度的酒液,則所用60度酒液的質量是多少?
【變式挑戰13】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一個質量100g、高8cm、底面積為5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
容器內裝有5cm深的某種液體質量為200g。將一個金屬實心圓柱體慢慢放入容器與底部接觸,溢出部分液體,圓柱體有一半露出液面,此時,容器及其內的液體和圓柱體總質量為1570g。慢慢取出圓柱體后的容器及其內的液體總質量為220g,忽略取出圓柱體時帶出的液體。
求:(1)液體的密度;
(2)溢出液體的體積;
(3)金屬塊的密度。
考點8 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學以致用14】遙遙領先,華為麒麟9000S系列5G芯片驚艷全球!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于2023年9月上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5G通訊技術是利用超聲波實現的
B.衛星通話是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
C.9000S芯片主要由超導材料制成
D.芯片工作時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
【變式挑戰14】如圖所示,是我國首顆成功發射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該衛星通過激光、多角度、多光譜、超光譜、偏振等綜合遙感手段,實現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植被葉綠素熒光等要素的探測和測量,隨后將數據傳輸回地球。這一信息傳遞過程中所利用的載體是( ?。?br/>A.次聲波 B.超聲波 C.電磁波 D.光纖
【學以致用15】下列關于信息的傳播和能量的利用,說法正確的是( ?。?br/>A.發電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B.衛星導航系統主要靠超聲波來傳遞信息
C.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裂變所釋放的能量來發電的
【變式挑戰15】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關于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能量在利用的過程中,其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性的
B.太陽能是一次能源,可直接利用且污染小,開發前景廣闊
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核能是人類獲取能源的一個新途徑
D.煤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以煤為主要燃料的火電站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
考點進擊
備考指南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
考點1 物理性質 ☆☆ ①知道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硬度、彈性、磁性、導熱性、導電性、溶解性、酸堿性等。 ②知道質量的定義,學會用天平測量質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質屬性,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③知道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力等)能影響物質的性質。
考點2 化學性質 ☆☆
考點3 長度的測量 ☆☆
考點4體積的測量 ☆☆
考點5溫度的測量 ☆☆
考點6質量的測量 ☆☆
考點7密度及其測量 ☆☆☆
考點8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
思維點撥
考點梳理
考點1 物理性質
1.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物理變化的特征:物質的形狀、狀態、大小等變化。如粉筆折斷、水的三態變化、電燈通電發光。
3.物理性質:在物質的多種性質中,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延展性、導熱性、導電性等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這些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考點2 化學性質
1.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特征: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瘜W變化還伴隨著發光等能量變化,這種能量表現為吸熱、放熱等。
3.化學性質:只能在物質的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考點3 長度測量
1.長度單位:基本單位: 米,符號是m。
其他換算關系:1m=10dm=100cm=103mm=106 m=109nm ;1km=103m=104dm=105cm
2.刻度尺的使用
①刻度尺的選擇,量程和分度值應從實際測量的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②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平行。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
④記錄測量結果:測量數據=準確值+估讀值+單位。
3.長度測量特殊方法:化曲為直法、滾輪法、平移法、累積法
考點4 體積測量
1.體積單位:常用固體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3) 、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常用液體體積單位有升(L)、毫升(mL)
2.單位換算:1m3 = 103 dm3 = 106 cm3 ;1L = 1000mL;1m3 = 1000L;1 dm3 =1L; 1cm3 = 1mL
3.液體體積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4.量筒的使用
①選擇合適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測量液體體積時,量筒應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注入液體時,試劑瓶標簽朝向手心,讓液體沿量筒壁緩慢注入, 待到離所需刻度線1-2cm時,量筒置于水平桌面,改用膠頭滴管滴加到刻度線處
④讀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或凸液面的最高處保持水平。仰視讀數偏小,俯視讀數偏大 (速記:“羊”小“虎”大)
⑤記錄讀數,并標注所用單位。
5.固體體積測量方法:不規則物體可使用:排水法 、沉墜法、針壓法
6.面積的測量方法: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等
考點5 溫度測量
1.溫度可以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如水銀、酒精等)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 °C ”表示。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 0°C,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 100°C, 兩者之間分為 100 等份,每等份表示1°C。
4.常用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①測量前,選擇量程合適的溫度計;
②測量時,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
③讀數時,示數穩定后讀數,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拿出來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的液面相平
④記錄時,數值和單位,0℃以下時,不要忘記負號。
5.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體溫計的量程為35°C 至 42°C,分度值為 0.1°C;玻璃泡上方有一段極細的縮口,水銀柱可在此處斷開,故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者讀數。
6.常用的溫度計除了液體溫度計以外, 還有電子溫度計、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衛星遙感。
考點6 質量測量
1質量: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單位:基本單位kg,常用單位t、g、mg。
3.換算關系: 1t = 103 kg = 106 g = 109 mg。
4.屬性: 物體質量的大小取決于物體本身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溫度、位置和物態無關。
5.質量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
6.天平的使用:
①放: 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
②移: 使用前將游碼移至標尺最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 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 被測物體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先放砝碼再調節游碼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處。
⑤讀: 被測物體的質量m物= m砝+ m游。
⑥收: 測量完畢,取下物體,砝碼回盒,游碼歸零。
7.特殊測量法:累積法、質量差法
8.質量測量誤差分析
錯誤操作 偏大或偏小
游碼沒有歸零 偏大
砝碼生銹 偏小
砝碼沾上污物 偏小
砝碼磨損 偏大
右物左碼 未使用游碼 不變
使用游碼 偏大
考點7 密度及其測量
1.密度: 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其中表示物質的密度。
3.密度單位:基本單位 (kg/m3),常用單位(g/cm3)。
換算關系: (1 g/cm3 = 1 103 kg/m3)。
4.密度的特性: 密度不隨物體的質量、體積的變化而變化,受物質狀態和溫度變化的影響。如水結成冰,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5.密度的物理意義: 1 103 kg/m3表示體積是 1 m3 的水,其質量是1 103 kg。
6.密度的測量
①測量質量:使用天平或電子秤直接測量固體或液體的質量。
②測量體積
a.規則形狀的固體(如立方體、圓柱體等):使用幾何公式計算體積
b.不規則形狀的固體:使用排水法測體積
c.液體:使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的體積 V
③計算密度:使用公式 ρ=計算密度。
考點8 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1.信息
①電話:電話是一種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再將電信號轉換回聲音信號的通信工具。話筒主要由膜片和炭粒組成。聽筒主要由電磁鐵(包括永磁體和螺線管)和膜片(薄鐵膜片)組成。
②電磁波:電磁波是由迅速變化的電流產生的。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和真空中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約為3 108 m/s。不同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同。電磁波家族包括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Y射線等,它們的本質都是電磁波,只是波長不同而已。光屬于電磁波,聲音不是電磁波。
2.能源
①能源是指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
②能源的分類
分類標準 類別 定義 舉例
按能否從自然界直接獲取 一次能源 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能源 風能、石油、天然氣、煤、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核能等
二次能源 通過一次能源轉化而來的能源 電能、汽油、柴油、煤油等
按是否可以再生 可再生能源 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得到的能源 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 短時間內不可能從自然界中得到補充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氣等
③核能:核能是指當原子核發生分裂或相互結合時釋放出的能量。
④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a.能量轉化或轉移具有方向性
b.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
c.解決能源危機的出路:開源節流,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潮汐能、風能等。
考點突破
考點1 物理性質
【學以致用1】某同學在家里廚房學習烹飪,以下現象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br/>A.
純牛奶變酸 B.
煤氣燃燒
C.
鐵鍋生銹 D.
自榨果汁
【答案】D
【解答】解:A、純牛奶變酸,生成乳酸等,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B、煤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C、鐵鍋生銹,鐵銹是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D、自榨果汁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正確;
故選:D。
【變式挑戰1】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古絲綢之路將我國許多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物理變化的是( ?。?br/>A.糧食釀酒 B.棉紗織布 C.火藥應用 D.瓷器燒制
【答案】B
【解答】解:A、糧食釀酒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棉紗織布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火藥應用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瓷器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B。
考點2 化學性質
【學以致用2】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br/>A.熔點高 B.可燃性
C.難溶于水 D.常溫下呈固態
【答案】B
【解答】解:熔點、溶解性以及物質的狀態都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可燃性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
故選:B。
【變式挑戰2】鐵是一種常見的金屬,用途非常廣泛。下列物品主要利用鐵的化學性質的是(  )
A.
鐵鍋 B.
測電筆 C.
脫氧劑 D.
鐵門
【答案】C
【解答】解:A、鐵制作鐵鍋,是利用鐵的導熱性,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鐵制測電筆是利用鐵的導電性,屬于鐵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C、鐵制脫氧劑是利用鐵的還原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D、鐵制作鐵門是利用鐵合金的硬度大,屬于鐵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故選:C。
考點3 長度測量
【學以致用3】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科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果,分析數據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br/>測量次序 1 2 3
甲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據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
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2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答案】D
【解答】解:A.甲測量的結果為18.32cm,18.33cm,18.34cm,精確到毫米;乙組測量的結果是18.3cm,18.4cm,18.5cm,精確到厘米,故能更準確反映《科學》教科書長度是甲組,故A錯誤;
B.甲測量的結果為18.32cm,18.33cm,18.34cm,精確到毫米,故B錯誤;
C.該《科學》教科書的長度L=(18.32cm+18.33cm+18.34cm)÷3=18.33cm,故C錯誤;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挑戰3】小科學習長度的測量方法后,利用刻度尺測量一元硬幣的直徑,三次測量結果分別為22.4毫米、22.5毫米、22.5毫米,其測量結果應記錄為(  )
A.22.4毫米 B.22.5毫米 C.22.46毫米 D.22.47毫米
【答案】B
【解答】解: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
L=≈22.5m。
故選:B。
【學以致用4】 “一張紙折疊103次后厚度將超過宇宙邊界”這一視頻標題引發了小蘭的思考。為測量參考書中一張紙的厚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測量出一張紙的厚度
B.此實驗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就不會有誤差了
C.數出參考書共200頁,測出整本書總厚度記為L,然后再用總厚度L除以紙的頁數200,則可得出一張紙的厚度l=L/200
D.測量厚度時,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
【答案】D
【解答】解:AC、因為一張紙的厚度太小,不便于直接測量則測200頁(100張)的總厚度L,則可得出一張紙的厚度為,故AC錯誤;
B、實驗中誤差總會存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B錯誤;
D、零刻線磨損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測量的時候,從其它的整數刻度測起,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挑戰4】如圖所示為長度測量中常用的幾種特殊測量方法,其中測量有誤的是( ?。?br/>A.測圓的直徑
B.硬幣沿直尺滾動一圈,硬幣通過的距離即為硬幣的直徑
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D.把金屬絲密繞在鉛筆上n圈,測出密繞的線圈長度L,則金屬絲直徑d=
【答案】B
【解答】A.圓左端與7.00cm對齊,右端與8.00cm對齊,所以圓的直徑為L=8.00cm-7.00cm=1.00cm,故A測量準確;
B.硬幣沿直尺滾動一圈,硬幣通過的距離即為硬幣的周長,不是硬幣的直徑,故B錯誤;
C.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故C正確;
D.細金屬絲的直徑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故D正確。
故選:B。
考點4 體積測量
【學以致用5】小科受《烏鴉喝水》故事的啟發,想用一把刻度尺和一個容積為480立方厘米的瓶子測小球的體積。他進行了如圖操作:先測量出沒放小球時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小球體積均相同)
(1)瓶中水的體積為 。
(2)小明將20個小球放入瓶中,此時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結合這些數據,每個小球的體積為 。
【答案】(1)300cm3;(2)3cm3。
【解答】解:(1)根據瓶子空氣體積不變,瓶子的容積可以看作是高度為10cm+6cm=16cm的圓柱的體積,
則瓶子的截面積S==30cm2;
水的體積V'=Sh'=30cm2×10cm=300cm3;
(2)瓶中水面高12厘米時,上升的高度為Δh=12cm-10cm=2cm;
小球總體積:V總=SΔh=30cm2×2cm=60cm3;
每個小球的體積V1==3cm3。
故答案為:(1)300cm3;(2)3cm3。
【變式挑戰5】某注射用蒸餾水瓶,按圖甲放置測得底面直徑為D,液面高度為H1;按圖乙放置,測得空間的高度為H2。若瓶子厚度不計,那么該瓶的容積為多大(  )
A.DH1H2 B.D2(H1+H2)
C. D.
【答案】D
【解答】解:圖甲放置測得底面直徑為D,底面積:S=π()2;
水的體積為:
V水=SH1=π()2×H1,
根據圖乙可知,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體積:
V′=SH2=π()2×H2,
水瓶的容積:
V總=V水+V′=π()2×H1+π()2×H2=πD2(H1+H2)。
故選:D。
考點5 溫度測量
【學以致用6】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不準確,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是15℃,放在沸騰的水中示數為105℃,現放在室內空氣中示數是33℃,則室內空氣的實際溫度是(  )
A.17℃ B.20℃ C.23℃ D.19.2℃
【答案】B
【解答】解:此溫度計第15格對應的溫度是0℃,第105格對應的溫度是100℃。
所以1格代表的溫度==℃;
用這支溫度計測空氣溫度是33℃,相對與0℃上升33-15=18格,
空氣的實際溫度是=18×℃=20℃。
故選:B。
【變式挑戰6】實驗室有一只讀數不準確但刻度均勻的溫度計,在測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其讀數為5℃;在測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時,其讀數為95℃。下列分別是溫度計示數為41℃時對應的實際溫度和實際溫度為60℃時溫度計的示數,正確的分別是(  )
A.41℃、60℃ B.35℃、55℃ C.40℃、59℃ D.35℃、40℃
【答案】C
【解答】解:(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所以這支溫度計上的示數5℃所對應的實際溫度是0℃,示數95℃對應的實際溫度是100℃;
由于5℃到95℃之間有90個格,故溫度計上的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值:=℃;
當溫度為41℃時,實際溫度為t1=(41-5)×℃=40℃;
當實際溫度為60℃時,對應的溫度為t2=+5℃=59℃。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C選項正確。
故選:C。
【學以致用7】小科用示數在刻度線以下的體溫計依次給甲、乙、丙三位同學測體溫,記錄數據分別為:36.8C、36.8C和37.2℃。過后發現全程忘記甩體溫計,于是想甩過后全部重測,老師說,你只需再重測一個同學的體溫即可。小科應去測誰的體溫呢?( ?。?br/>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甲、乙同學中任何一個
【答案】B
【解答】解: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則溫度降低時,水銀柱不能通過這個位置流回液泡,即體溫計的示數要么不變,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時讀數才是準確的;
根據題意可知,在測量甲的體溫前,示數在刻度線以下,而測量甲的體溫后為36.8℃,即此時示數增大了,那么甲的體溫準確;
測量乙的體溫后,示數保持不變,則乙的體溫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準確;
測量丙的體溫為37.2℃,示數升高了,那么丙的體溫準確。
比較可知,只需再次測量乙的體溫即可。
故選:B。
【變式挑戰7】體溫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小科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如圖甲,此時小科的體溫為 ℃。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次測得的結果 (填“準確”或“不準確”)。
【答案】(1)熱脹冷縮;(2)37.8;(3)準確。
【解答】解:(1)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體溫計分度值是0.1℃,讀數為37.8℃;
(3)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該次測得的結果準確。
故答案為:(1)熱脹冷縮;(2)37.8;(3)準確。
考點6 質量測量
【學以致用8】如圖所示,航天員在太空艙中準備用乒乓球拍去擊打下方的水珠。乒乓球拍從地面到太空中的空間站后,質量的變化情況是(  )
A.變小 B.不變 C.變大 D.無法確定
【答案】B
【解答】解: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溫度和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將乒乓球拍從地面到太空中的空間站后是位置變了;但乒乓球拍所含物質的多少沒有改變,所以其質量不會改變。
故選B。
【變式挑戰8】關于質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航天員乘坐飛船到太空后,其質量變小
B.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體積變小,質量不變
C.橡皮擦在使用的過程中,質量不變
D.用拉絲機將鐵棒拉成細鐵絲后,質量不變
【答案】D
【解答】解:A、航天員乘坐飛船到太空后,位置改變了,但物質的多少沒有變,所以質量不變,故A錯誤;
B、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質變少了,質量和體積均變小,故B錯誤;
C、橡皮在使用過程中,含有的物質變少了,其質量會減小,故C錯誤;
D、將鐵棒拉成細鐵絲后,其形狀改變了質量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學以致用9】小明測完物體質量后,整理器材時發現天平左盤下粘有一小塊橡皮泥,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br/>A.若橡皮泥是在調節橫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則測量結果正確
B.若橡皮泥是在調節橫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則測量結果偏小
C.橡皮泥無論是在什么時候粘上去的,測量結果均不準確
D.橡皮泥質量較小,對質量的測量沒有影響
【答案】A
【解答】解:A、若橡皮泥是在調節橫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則調節天平平衡的過程已經平衡掉橡皮泥的作用,則測量結果不受影響,故A正確。
B、若橡皮泥是在調節橫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則調節平衡的過程沒有平衡橡皮泥的作用,則測量結果會偏大,故B錯誤。
C、由A的分析可知,C是錯誤的,故C錯誤。
D、橡皮泥的質量再小,對于精密的天平也會產生影響,故D錯誤。
故選:A。
【變式挑戰9】如圖所示是從前商店常用的案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案秤相當于一個等臂杠桿
B.標有2kg字樣的槽碼質量就是2kg
C.稱量前,如果秤桿右端上翹,則應該將調零螺絲向左調
D.稱量時,往秤盤底部吸附了一小塊磁鐵,則測量結果偏大
【答案】D
【解答】解:A、由圖可知,兩力臂長短不同,不是等臂杠桿,故A錯誤;
B、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判斷,槽碼所對應力臂較長,故這個標識為2kg的槽碼真實質量小于2kg,故B錯誤;
C、案秤的秤盤相當于天平左盤,砝碼盤相當于天平右盤,秤桿右端上翹,說明左端下沉,則調零螺絲應向右移,故C錯誤;
D、稱量時,往秤盤底部吸附了一小塊磁鐵,右面需要增加砝碼或移動游碼,則測量結果偏大,故D正確。
故選:D。
考點7 密度及其測量
【學以致用10】閱讀圖表信息判斷下面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br/>常溫常壓下部分物質的密度/(kg m-3)
金 19.3×103 水銀 13.6×103
鋼、鐵 7.9×103 純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由公式ρ=,可知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
B.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的密度大
C.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物質不同,密度一定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物質的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受物質溫度、狀態、種類的影響,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在數值上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根據公式ρ=,同一物質ρ一定,不能說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故A錯誤;
B、水銀是液體,但它的密度比銅和鋁的密度都大,故B錯誤;
C、水和冰屬于同一種物質,但在不同狀態下,密度不同,故C正確;
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種物質,但密度相等。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挑戰10】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航天員進入太空后質量變小
B.同種物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C.乒乓球不慎被擠癟但無破損,球內氣體密度變大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不隨溫度和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答案】C
【解答】解:A、航天員進入太空后位置發生了變化,但質量不變,故A錯誤;
B、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故B錯誤;
C、乒乓球不慎被擠癟但無破損,質量不變,體積變小,根據密度公式ρ=可知:球內氣體密度變大,故C正確;
D、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其大小受溫度、狀態的影響,故D錯誤。
故選:C。
【學以致用11】在研究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時,得出如圖所示的圖像。則( ?。?br/>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乙的質量為5g時,體積是1.25cm3
C.甲、乙質量相同時,V甲:V乙=1:2
D.物質的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密度也越大
【答案】B
【解答】解:圖象中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質量,
A、由圖可知,甲的質量m甲=4.0g時,其體積V甲=2.0cm3,則甲的密度ρ甲===2g/cm3,
乙的質量m乙=4.0g時,其體積V乙=1.0cm3,則乙的密度ρ乙===4g/cm3,
可見,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故A錯誤;
B、根據密度公式得,乙的質量為5g時,體積是V'===1.25cm3,故B正確;
C、由圖可知,質量相等時,甲的體積大,乙的體積小,故C錯誤;
D、密度跟物質種類有關,跟質量和體積沒有關系,故D錯誤。
故選:B。
【變式挑戰11】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每次將燒杯中的待測液體向量筒中倒入10cm3,然后稱量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m,多次重復該操作后,繪制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m與量筒內待測液體體積V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燒杯的質量為80g
B.向量筒內倒入液體的過程,液體的密度變小
C.待測液體的密度為1.5×103kg/m3
D.向量筒內倒入液體時部分液體濺出,則測量待測液體的密度偏小
【答案】C
【解答】解:C、由圖中圖象數據可知,倒入量筒的液體體積為10cm3時,燒杯和剩余液體的質量為80g;當倒入量筒的液體體積為30cm3時,燒杯和剩余液體的質量為50g;則20cm3液體的質量為:m=80g-50g=30g;則被測液體的密度為;
ρ===1.5g/cm3=1.5×103kg/m3,故C正確;
A、液體體積為10cm3時液體的質量為:
m1=ρV1=1.5g/cm3×10cm3=15g,
容器的質量為:
m容器=m總-m1=80g-15g=65g,故A錯誤;
B、向量筒內倒入液體的過程,液體的質量變小,體積也變小,但ρ=不變,即液體的密度不變,故B錯誤;
D、向量筒內倒入液體時部分液體濺出,測量的液體的體積變小,由ρ=得測量待測液體的密度偏大,故D錯誤。
故選:C。
【學以致用12】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40cm3
B.鹽水的密度是1.16×103kg/m3
C.按照乙、甲、丙的順序實驗,會使測量結果偏大
D.按照甲、丙、乙順序操作,則測得鹽水密度偏大
【答案】D
【解答】解:A.量筒的分度值為2mL,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40mL,即40cm3,故A正確;
B.圖甲中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為m1=50g+20g+10g+2.4g=82.4g,
燒杯的質量為m2=20g+10g+5g+1.0g=36.0g,
量筒中鹽水的質量為m=m1-m2=82.4g-36.0g=46.4g,
鹽水的密度為=1.16103kg/cm3,故B正確;
C.如果按照乙、甲、丙的順序實驗,會有一部分水附著在燒杯壁上,倒入量筒中的鹽水體積比實際偏小,根據密度公式ρ=可以得到密度偏大,故C正確;
D.按照甲、丙、乙順序操作,甲、乙質量之差等于量筒內鹽水的質量,體積不變,根據密度公式ρ=可知測得鹽水密度不變,故D錯誤。
故選:D。
【變式挑戰12】小濱用天平、燒杯和量筒測牛奶的密度,如圖甲乙丙丁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過程。①調節天平平衡②測出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m1;③把牛奶倒入量筒中,測出燒杯的質量m2;④讀出牛奶的體積V。根據實驗過程及測量數據。下列四個選項正確的是(  )
A.調節天平平衡時,指針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左移動
B.燒杯的質量m2為41.2g
C.牛奶的體積V為100L
D.牛奶的密度ρ為1.1g/cm3
【答案】D
【解答】解:A.如圖甲,指針偏左說明天平橫梁重心偏左,應該把平衡螺母向右適當移動,直到天平水平平衡,故A錯誤;
B.如圖丙,游碼標尺分度值為0.2g,燒杯的質量m2=40g+1.4g=41.4g,故B錯誤;
C.如圖丁,量筒的單位是mL,所以牛奶的體積V為100mL,故C錯誤;
D.如圖乙,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為151.4g。則牛奶的質量為m=m1-m2=151.4g-41.4g=110g
牛奶的密度為,故D正確。
故選:D。
【學以致用13】酒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之外還有極少量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國使用酒液的度數表示法稱為標準酒度,是指在溫度為20℃的條件下,每100毫升(mL)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數。酒廠為得到相應的酒度,當酒液蒸餾出來后,需組織專業的勾兌師進行勾兌。勾兌一方面可以調整酒的度數,另一方面還可保障酒的品質?,F有60度和2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計。(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水=1.0×103kg/m3,1L=1000mL;不考慮酒液混合后體積減少)
求:(1)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體積是多少?
(2)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3)如果用60度和20度這兩種酒液進行勾兌,獲得1000毫升52度的酒液,則所用60度酒液的質量是多少?
【答案】(1)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體積是20ml;
(2)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0.96×103kg/m3;
(3)所用60度酒液的質量是704g。
【解答】解:
(1)由題意可知,“20°”指的是100mL白酒中所含酒精的體積為20mL,即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體積V酒=20ml;
(2)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水的體積:V水=100ml-20ml=80ml=80cm3,
根據ρ=可得,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
酒精的質量:m酒=ρ酒V酒=0.8g/cm3×20cm3=16g,
100毫升的20度酒液的質量:m=m水+m酒=80g+16g=96g=0.096kg,
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ρ==0.96×103kg/m3;
(3)設勾兌1000毫升52度的酒液,需要60度酒液的體積為V酒液,則需要20度酒液的體積為(1000ml-V酒液),
根據題意可得該酒液中酒精的體積:×V酒液+×(1000mL-V酒液)=520mL,
解得60度酒液的體積:V=800ml=800cm3。
在800ml 60度的酒液中,酒精的體積:V60酒精=800cm3×=480cm3,
水的體積:V60水=800cm3-480cm3=320cm3,
水的質量:m60水=ρ水V60水=1g/cm3×320cm3=320g,
酒精的質量:m60酒精=ρ酒精V60酒精=0.8g/cm3×480cm3=384g,
所用60度酒液的質量:m′=m60水+m60酒精=320g+384g=704g。
答:(1)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體積是20ml;
(2)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0.96×103kg/m3;
(3)所用60度酒液的質量是704g。
【變式挑戰13】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一個質量100g、高8cm、底面積為5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
容器內裝有5cm深的某種液體質量為200g。將一個金屬實心圓柱體慢慢放入容器與底部接觸,溢出部分液體,圓柱體有一半露出液面,此時,容器及其內的液體和圓柱體總質量為1570g。慢慢取出圓柱體后的容器及其內的液體總質量為220g,忽略取出圓柱體時帶出的液體。
求:(1)液體的密度;
(2)溢出液體的體積;
(3)金屬塊的密度。
【答案】(1)液體的密度為0.8g/cm3;
(2)溢出液體的體積為100cm3;
(3)金屬塊的密度為2.7g/cm3。
【解答】解:(1)容器內液體的體積:V液=S容h液=50cm2×5cm=250cm3,
液體的密度:ρ液==0.8g/cm3。
(2)溢出液體的質量:m溢=m容+m液-m總剩=100g+200g-220g=80g,
溢出液體的體積:V溢==100cm3。
(3)容器內剩余液體的體積:
V剩=V液-V溢=250cm3-100cm3=150cm3,
金屬塊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V金=V容-V剩=S容h容-V剩=50cm2×8cm-150cm3=250cm3,
則金屬塊的體積V金=500cm3,
金屬塊的質量:
m金=m總-m總剩=1570g-220g=1350g,
金屬塊的密度:ρ金==2.7g/cm3。
答:(1)液體的密度為0.8g/cm3;
(2)溢出液體的體積為100cm3;
(3)金屬塊的密度為2.7g/cm3。
考點8 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
【學以致用14】遙遙領先,華為麒麟9000S系列5G芯片驚艷全球!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于2023年9月上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5G通訊技術是利用超聲波實現的
B.衛星通話是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
C.9000S芯片主要由超導材料制成
D.芯片工作時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
【答案】B
【解答】解:A、5G通訊技術是利用電磁波實現的,故A錯誤;
B、衛星通話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故B正確;
C、芯片主要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的,故C錯誤;
D、芯片工作時要消耗電能,故D錯誤。
故選:B。
【變式挑戰14】如圖所示,是我國首顆成功發射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該衛星通過激光、多角度、多光譜、超光譜、偏振等綜合遙感手段,實現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植被葉綠素熒光等要素的探測和測量,隨后將數據傳輸回地球。這一信息傳遞過程中所利用的載體是(  )
A.次聲波 B.超聲波 C.電磁波 D.光纖
【答案】C
【解答】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碳監測衛星上裝配有無線探測技術,通過電磁波將信息傳回地球。
故選:C。
【學以致用15】下列關于信息的傳播和能量的利用,說法正確的是(  )
A.發電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B.衛星導航系統主要靠超聲波來傳遞信息
C.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裂變所釋放的能量來發電的
【答案】D
【解答】解:
A、發電機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工作的,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故A錯誤;
B、衛星導航系統主要靠電磁波來傳遞信息,故B錯誤;
C、煤、石油不能夠源源不斷地從自然界獲得或不可重復利用,是不可再生能源,但太陽能可以從自然界源源不斷地獲得,屬于可再生能源,故C錯誤;
D、核電站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發電的,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挑戰15】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關于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能量在利用的過程中,其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性的
B.太陽能是一次能源,可直接利用且污染小,開發前景廣闊
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核能是人類獲取能源的一個新途徑
D.煤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以煤為主要燃料的火電站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答案】C
【解答】解:A、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性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太陽能是一次能源,是一種新型的無污染的能源,可直接利用且對環境的污染小,前景廣闊,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核能是人類獲取能源的一個新途徑,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煤不能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是不可再生能源,以煤為主要燃料的火力發電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衡水市| 延庆县| 北安市| 淳化县| 武陟县| 洛扎县| 开阳县| 定结县| 绥宁县| 辽源市| 凤翔县| 凤城市| 新干县| 三穗县| 亚东县| 澳门| 沈阳市| 高台县| 循化| 北川| 五家渠市| 临漳县| 元氏县| 镇坪县| 延津县| 阳曲县| 施甸县| 张家界市| 泰安市| 额敏县| 石泉县| 凌海市| 浪卡子县| 乌拉特后旗| 饶阳县| 马公市| 万州区| 全椒县| 阳高县|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