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2.1 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課件 27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2.1 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課件 27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2.1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模型與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2、了解常見的符號和模型;
3、能用模型與符號來解釋簡單的現象和過程。
一、知識點梳理:
1、科學研究中,常常用________來表達一個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如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全貌和運動狀態;用細胞模式圖展示不同生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借助眼球模型,認識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____________到的或______的事物。一個模型可以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______。
3、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______、______和______,這是一個建模的過程,這樣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
4、由水的狀態模型可知:
水分子模型:
(1)水在狀態變化中 ______變成其他物質,構成水這種物質的水分子______變成其他分子。水的物態變化實質上是一種______變化。【來源:21·世紀·教育·網】
(2)在液態水變成氣態水的過程中,構成水的水分子之間______發生了變化。一般情況下,固態物質分子間距離______液態物質分子間距離______氣態物質分子間距離。
知識點2、符號
1、符號的作用:
① 。
② 。
③ 。
2、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______、 文字 等,如數學運算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等。符號來源于規定或者約定俗成,其形式簡單,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3、用______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于事物______不同和表達的__________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4、模型與符號的比較
符號 模型
表示方法 字母數字等______ 物體、圖、表、表達式等______
作用 使事物簡單化 更好認識和理解事物____________
例子 Kg、H2O 地球儀、細胞模式圖、公式
關系 模型中可能含有符號
用模型方法分別表示水汽化與水電解的過程
5、常見的符號
(1)已學過的單位符號,如_____(千克)、______(米)、______(牛頓)、______(帕斯卡)、____(安培)等。
(2)已學過的科學符號,如______(速度)、______(密度)、______(力)等。
(3)儀器符號,如電流表的符號、電壓表的符號等。
(4)交通符號,如限重符號、轉向符號等。
二、例題講解
例題1、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結構 B.空氣成分 C.細胞 D.注意行人
例題2、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物理學家創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科學概念,譬如:
①在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了“光線”; ②在研究物質結構時引入了“原子”; ③在研究物質導電性時引入了“絕緣體”;④在研究磁場時引入了“磁感線”; ⑤在研究人類聽覺范圍時引入了“超聲”。其中屬于科學模型而實際并不存在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⑤
例題3、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質組成及變化的本質。如圖所示圖片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A.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有間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C.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D.受熱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例題4、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錯誤的是(  ) 。
A.水電解是化學變化 B.分子由原子構成
C.水電解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例題5、如圖所示,給你一張邊長為20厘米,高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紙片,試用它來模擬斜面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例如:模擬橋梁中的各種形狀的引橋。請至少再說出兩個應用的實例。   ;   。
三、隨堂練習:
1、下列圖片中,屬于模型的是(  )
A.冬奧會會徽 B.冬奧會場館沙盤 C.冬奧會冰球項目標志 D.場館內禁止吸煙標識
2、下列表達方式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氦原子核 C.電流表 D.磁感線
3、下列圖示不屬于模型的是(  )
A.足球烯 B.電路圖 C.m-V圖 D.危險品標識
4、建模是科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各選項屬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5、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象B. 模型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圖
C.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 模型只有抽象的,沒有具體形象的
6、分子有大有小,且分子之間是存在間隔的。如圖用大小不同的圓分別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試畫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存在形式的模型。
注析:兩種不同的液體相互混合,由于它們的分子間隔不一樣,會相互擴散。
7、指出下列符號的意義:
(1)m表示 ; (2)V表示 ;
(3)I表示 ; (4)G表示 ;
(5)R表示 。
8、下圖是甲烷與氧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請通過比較、歸納,回答下列問題(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
(1)一個甲烷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上述示意圖,請從微觀角度描述你獲得的關于化學變化的一個信息__________。
四、課后練習:
1、下列選項不屬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2、下列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中,沒有用到模型的是( )
A.歐姆定律 B.α粒子轟擊原子 C.DNA雙螺旋結構 D.磷元素
3、下列關于符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符號就是字母  B.符號就是字母和圖形 C.符號可以是字母和圖形  D.字母和圖形就是符號
4、寧波市已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這件“關鍵小事”已深入千家萬戶,易拉罐瓶應投放在下列哪種標志的垃圾箱中( )
A. B. C. D.
5、下列表達方式中屬于模型的是(  )
A.千克( kg ) B.表示方向的指向標 C.質量( m ) D.沙盤中的道路和溝谷
6、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某種物質的放大或縮小的復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
③可以表示一個過程,如描述水的三態變化的示意圖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數學公式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7、在科學學習中,當我們需要研究看不見的現象或不易測量的科學量時,就必須設法尋找由該對象產生的各種可見的效應,由此來判定該對象的存在、大小等情況,這種研究方法稱為轉換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屬于轉換法的是(  )
A. 通過水分子模型認識水分子結構
B. 通過兩個塑料杯中的水溫變化研究溫室的保溫原理
C. 通過吸引鐵屑的多少來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強弱
D. 用紅色水滴的移動來證明動物的呼吸作用
8、符號的意義和作用:(1)用符號能    地表示事物。 (2)用符號可避免由于   引起的混亂。 (3)用符號可避免表達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9、模型類型: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   、一張   或   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   或   的示意。模型可以是   的,也可以是   的。
10、如圖是液態水與氣態水的狀態模型,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1)水的狀態變化中,水分子本身 (填“有”或“沒有”)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只是分子之間的 ;
(2)氣態水的水分子之間的 較大;
(3)水的三態變化(物理變化)從分子角度看,其變化的本質是分子之間的 發生了變化。
(第10題圖) (第11題圖)
11、水是我們熟悉的物質,但我們卻無法看到構成水的分子,因而人們就用水分子模型來表示水的結構;如圖是一個水的分子模型,其中每一個單元表示的就是一個水分子,而每個單元中的大球代表氧原子,小球代表氫原子。
(1)根據圖中的結構模型,你能看出一集氣瓶(一杯)水其實是由許許多多個 構成;
(2)如果用大寫字母“H“表示氫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水的化學式符號是 。
12、用化學用語填空。
①3個硫原子 ; ②五氧化二磷 ;
③鉀元素 ; ④硫酸根離子 。
13、如圖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氮氣和氫氣發生反應生成氨氣的微觀模擬圖,其中 分別表示氮原子和氫原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B中補充畫出相關粒子圖形,使其表示正確;
(2)補充的依據是________
(3)結合該圖示從微觀角度解釋由B到C變化的實質是________。
14、若已知 2 個氫氣分子和一個氧氣分子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兩個水分子,某同學設計了下列模型來表示這一反應過程:
請你指出該同學用來表示氫氣分子的符號是___________。用來表示水分子的符號是__________。
15、二氧化碳是我們熟悉的物質,但我們卻無法看到構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分子,因而人們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來表示二氧化碳的結構。如圖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其中表示的就是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而“”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1)根據圖中的結構模型,能看出二氧化碳氣體其實是由許許多多個 構成的,而每個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 構成的。
(2)如果用大寫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個數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則表示二氧化碳的符號為 。
(3)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也可以壓縮成液態的二氧化碳。液態的二氧化碳和氣態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它們的不同在于分子之間的間隔不同,氣態二氧化碳分子間的間隔比液態二氧化碳分子間的間隔大。根據以上信息,參照如圖的模型,畫出液態二氧化碳的模型。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
1、模型 2、直接觀察 復雜 一幅圖 、 一張表 計算機圖像 示意
3、 形態 特征 本質 模型方法
4.(1) 沒有 沒有 物理 (2) 距離 小于 小于
知識點2、
1、①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亂。③可以避免由于表達事物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2、圖形 3、符號 外形 文字語言文字 4、較簡單 相對復雜 具體直觀
5、(1) kg m N Pa A (2) v ρ F
二、例題講解:
例題1、D
解析:A.原子結構是原子的模型;B.空氣成分圓餅圖是模型; C.是放大的細胞結構模型;D.注意行人,這是交通標志,是符號,不是模型,故D符合題意。
例題2、B
解析:五個選項中的“原子”、“絕緣體”、“超聲”都是真實存在的物質,只有①“光線”和④“磁感線”是利用建模法,物理學家創造性地引入的一系列科學概念。故B符合題意。
例題3、B
解析:A、從圖中可以獲取構成物質的粒子間有間隔的信息,不符合題意;B、圖中只能獲取直接構成物質的粒子的情況,而無法得到原子的內部構成信息,符合題意;C、由圖示可知,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三種,不符合題意;D、由圖示可知,受熱時分子運動速率加快,不符合題意。
例題4、D
解析:A、水電解時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B、由圖示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C、水電解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只是重新組合,不符合題意;D、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符合題意;故D符合題意。
例題5、以ab為軸卷起,模擬各種形狀的滑梯模型;將bc邊來回彎曲幾次,模擬盤山公路
解析:根據題意我們可以找出許多應用的例子:⑴以ab為軸卷起,模擬各種形狀的滑梯模型;⑵將bc邊來回彎曲幾次,模擬盤山公路;⑶將ab粘在鉛筆上,bc邊卷起模擬螺距等。
三、隨堂練習:
1、 D 2、C 3、D 4、C 5、D
6、
7、(1)物質質量 (2)物質體積 (3)電流 (4)重力 (5)電阻
8、所含原子總數不同(所含碳原子個數不同等) 都含有氧原子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四、課后練習:
1、A 2、D 3、C 4、A 5、D 6、D 7、A
8、簡單明了;外形不同;文字語言
9、圖;表;計算機;對象;過程;具體形象;概括抽象
10、(1)沒有 (2)間隔 (3)間隔
11、(1)水分子 (2)H2O 12、①3S;②P2O5;③K;④SO42-。
13、(1)
(2)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3)每三個氫原子和一個氮原子結合成一個氨分子。
14、 ;
15、(1)二氧化碳分子 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
(2)CO2 (3)如圖所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科學§2.1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教學設計
課題 2.1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下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系浙教版八下第二章第1節,主要介紹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教材從學生容易理解的形象模型(如地球儀等)入手,過渡到較為復雜的模型(如公式等),在理解模型的同時,還設計了讀微觀模型的環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模型的作用,同時領悟到模型的建構,及體驗模型是一種方法的描述;對于符號,教材從常見的符號引入,使學生進入微觀世界,引導學生從采用模型法來認識和研究微觀世界,使學生對微觀認識提高一個層次,本節是微觀化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對科學方法的認識的新的發展,為后續學習微觀結構如分子、原子、離子等結構打下基礎。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模型與符號的建立與作用;了解常見的符號和模型;能用模型與符號來解釋簡單的現象和過程;科學思維:學會用微粒模型簡要解釋科學和過程;能舉例、設計制作符號、模型來豐富體驗; 探究實踐:通過模仿等方法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學習設計制作簡單的符號、模型;態度責任:體驗模型、符號來研究科學的好處,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樹立建模思想;
重點 模型與符號的區別;運用模型方法來解釋科學現象;
難點 對模型的建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說說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模型有哪些? 參考: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模型 1、模型法: (1)模型法: 自然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樣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2)模型法具有方便研究、簡化和理想化等特點。 討論交流:下列都是模型,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參考:2、模型的特點與作用: 利用模型可以將一些難以認識、觀察、描述的事物變得直觀易明白;借助模型可以來認識和理解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 如,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全貌和運動狀態;通過細胞模式圖來了解不同生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借助于眼球模型來認識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 視頻:細胞分裂模型3、模型的類型: 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一條曲線、一個表達式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段動畫,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圖。 讀圖:液態水與氣態水的狀態模型( 表示水分子)。 1)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 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 _____態的水蒸氣。2)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 ;構成水這種物質的水分子有沒有變成其他分子? 。 3)在液態水變成氣態水的變化中,構成水的水分子______發生了變化。 然后指出:上述模型直觀地揭示了水的三態變化實質上是一種物理變化。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借助模型來認識和理解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 視頻:水分子模型 討論交流:你知道下列各圖的含義嗎?這些也是模型嗎? 參考:討論交流:在科學中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的符號呢?參考:用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二、符號 1、什么是符號: 符號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手勢、數字等形式,通過人們共同的理解和約定,將其與特定的概念、對象或行為聯系起來。 2、符號的形式: 符號既可用字母或文字來表示,也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 3、符號的作用: (1)簡明表示事物: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符號,有些是為了簡明地表示事物,如交通符號; (2)避免外形不同而引起混亂: 有些是為了避免因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不同的電壓表外形有所不同,標上“V” 字,人們就一目了然了; (3)避免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混亂: 有些符號為了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的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單位符號。 討論交流:說說模型與符號的區別 參考:1) 一般的單個字母是符號,由字母組合而成的公式或化學方程式則是模型;2) 符號是人為規定的,為人們廣泛接受的,而模型是忠于原型,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揭示其形態、特征和本質。 先提出什么是模型作用,教材中沒有直接給出明確的定義,這里從學生接觸過的模型(如地球儀、磁感線、細胞、眼球等)入手,讓學生明白什么模型具有什么作用 然后介紹模型的特點與作用重點是讓學生知道,哪些屬于模型,模型的具體形式有哪些通過讀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模型的作用,內化所學明白借助模型來認識和理解事物的本質,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讀圖與分析,認識符號從生活中見過的符號來認識符號的作用從而來了解符號的形式等不同的符號有不同的作用認識一些常用符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整理歸納,使學生較為全面了解符號及其作用符號與模型的區分是學生的難點學法指導,比較認識兩者不同點
課堂練習 1、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D ) A.原子結構 B.空氣成分 C.細胞 D.注意行人2、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物理學家創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科學概念,譬如: ①在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了“光線”; ②在研究物質結構時引入了“原子”; ③在研究物質導電性時引入了“絕緣體”;④在研究磁場時引入了“磁感線”; ⑤在研究人類聽覺范圍時引入了“超聲”。其中屬于科學模型而實際并不存在的是( B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⑤3、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質組成及變化的本質。如圖所示圖片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B ) A.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有間隔 B.硅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C.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D.受熱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4、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錯誤的是( D ) 。 A.水電解是化學變化 B.分子由原子構成C.水電解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5、如圖所示,給你一張邊長為20厘米,高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紙片,試用它來模擬斜面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例如:模擬橋梁中的各種形狀的引橋。請至少再說出兩個應用的實例。   ;   。[參考答案:以ab為軸卷起,模擬各種形狀的滑梯模型;將bc邊來回彎曲幾次,模擬盤山公路]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課堂小結 1、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 2、在自然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樣的方法就叫模型方法; 3、模型的分類有物理模型和抽象模型;模型能使人們所研究的客觀對象變得直觀、生動,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4、水在狀態變化中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構成水這種物質的分子沒有變化,只是分子間的間隙發生了變化; 5、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形、文字等,如數學運算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物理量的符號、單位以及儀器符號、交通標志等。符號來源于規定或者約定俗成,其形式簡單,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7張PPT)
第二章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
第2節 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模型與符號的建立與作用;了解常見的符號和
模型;能用模型與符號來解釋簡單的現象和過程;
科學思維:學會用微粒模型簡要解釋科學和過程;能舉例、設
計制作符號、模型來豐富體驗;
探究實踐:通過模仿等方法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學習設
計制作簡單的符號、模型;
態度責任:體驗模型、符號來研究科學的好處,體驗科學與生
活的聯系,初步樹立建模思想。
新知導入
說說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模型有哪些?
地球模型
航模
建筑模型
動物模型
植物模型
人物模型
小區布局模型
新知講解
一、模型
1、模型法:
(1)模型法:
自然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樣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2)模型法具有方便研究、簡化和理想化等特點。
地球儀
討論:
1)地球儀:
2)細胞結構圖:
3)眼球結構圖:
4)耳的結構圖:
5)地球公轉圖:
6)實驗電路圖:
下列都是模型,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地球儀 動、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 眼球結構示意圖 耳的結構示意圖 地球公轉示意圖 電路圖
原理或過程太復雜難以用語言描述。
太大或太小了,難以認識或觀察;
內部結構太復雜了,難以描述或表達;
利用模型,
這些問題變得簡單
新知講解
2、模型的特點與作用:
利用模型可以將一些難以認識、觀察、描述的事物變得直觀易明白;借助模型可以來認識和理解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
如,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全貌和運動狀態;通過細胞模式圖來了解不同生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借助于眼球模型來認識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
視頻:
細胞分裂模型
(點擊圖片播放)
新知講解
3、模型的類型:
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一條曲線、一個表達式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段動畫,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圖。
一幅圖
一條曲線
一段動畫
一張表格
一個公式
一個表達式
一個計算機圖像
讀圖:
液態水與氣態水的狀態模型( 表示水分子)。
1)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 ___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 _____態的水蒸氣。
2)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 ;構成水這種物質的水分子有沒有變成其他分子?____________。
3)在液態水變成氣態水的變化中,構成水的水分子______發生了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間隙
上述模型直觀地揭示了水的三態變化實質上是一種物理變化。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借助模型來認識和理解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
視頻:
水分子模型
(點擊圖片播放)
討論交流
你知道下列各圖的含義嗎?這些也是模型嗎?
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
滑動變阻器的元件符號
電流表的元件符號
公廁的標識符號
模型
符號
討論交流
在科學中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的符號呢?
用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禁止機動車通行
禁止向左轉彎
有電危險
時間的統一符號
新知講解
二、符號
1、什么是符號:
符號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手勢、數字等形式,通過人們共同的理解和約定,將其與特定的概念、對象或行為聯系起來。
2、符號的形式:
符號既可用字母或文字來表示,也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
新知講解
3、符號的作用:
(1)簡明表示事物: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符號,有些是為了簡明地表示事物,如交通符號。
新知講解
V
(2)避免外形不同而引起混亂:
有些是為了避免因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不同的電壓表外形有所不同,標上“V” 字,人們就一目了然了。
新知講解
(3)避免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混亂:
有些符號為了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的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單位符號。
速度-V 速度單位-m/s
密度-ρ 密度單位-kg/m3
電流-I 電流單位-A
電壓-U 電壓單位-V
電阻-R 電阻單位-Ω
質量-m 質量單位-kg
……
思考討論
說說模型與符號的區別
1) 一般的單個字母是符號,由字母組合而成的公式或化學方程式則是模型;
2) 符號是人為規定的,為人們廣泛接受的,而模型是忠于原型,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揭示其形態、特征和本質。
隨堂練習
1、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結構 B.空氣成分 C.細胞 D.注意行人
D
隨堂練習
2、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物理學家創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科學概念,譬如:①在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了“光線”; ②在研究物質結構時引入了“原子”; ③在研究物質導電性時引入了“絕緣體”;④在研究磁場時引入了“磁感線”; ⑤在研究人類聽覺范圍時引入了“超聲”。其中屬于科學模型而實際并不存在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⑤
B
隨堂練習
3、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質組成及變化的本質。如圖所示圖片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A.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有間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C.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D.受熱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B
隨堂練習
4、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錯誤的是(  )
A.水電解是化學變化
B.分子由原子構成
C.水電解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隨堂練習
5、如圖所示,給你一張邊長為20厘米,高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紙片,試用它來模擬斜面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例如:模擬橋梁中的各種形狀的引橋。請至少再說出兩個應用的實例。   ;   
以ab為軸卷起,模擬各種形狀的滑梯模型;
將bc邊來回彎曲幾次,模擬盤山公路
課堂總結
1、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
2、在自然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樣的方法就叫模型方法;
3、模型的分類有物理模型和抽象模型;模型能使人們所研究的客觀對象變得直觀、生動,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
4、水在狀態變化中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構成水這種物質的分子沒有變化,只是分子間的間隙發生了變化;
5、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形、文字等,如數學運算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物理量的符號、單位以及儀器符號、交通標志等。符號來源于規定或者約定俗成,其形式簡單,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板書設計
2.1 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1、模型: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
如,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或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
2、模型方法: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
3、模型的分類:物理模型和抽象模型;
4、水三態變化:沒有變成其他物質,分子沒有變化,分子間隙變化了;
5、符號:圖形、文字等,如數學運算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物理量的符號、單位以及儀器符號、交通標志等。
作業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
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
4、預習“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相關內容。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大名县| 杭锦后旗| 克拉玛依市| 辽源市| 南澳县| 丰原市| 若羌县| 丹寨县| 金堂县| 南安市| 江城| 蓬溪县| 绍兴县| 吴桥县| 罗城| 临颍县| 夏河县| 房山区| 辽宁省| 广丰县| 乐至县| 那曲县| 和田县| 北碚区| 南澳县| 崇明县| 太和县| 陇南市| 孝感市| 涿州市| 名山县| 安平县| 宁南县| 敦化市| 沾益县| 金秀| 景东| 洪洞县| 喀什市|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