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初中化學九下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滬教版)單元教學主題 學習主題“探索溶解現象”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五個學習主題之一“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的核心知識。本單元涉及的主要化學大概念:溶液的形成;物質溶解過程的能量變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質。 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單元 第七單元《探索溶解現象》 授課人 Xxx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主題1“溶解的奧秘之旅”:講解溶液的概念與特點,介紹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等。學習物質溶解時的能量變化與導電性。認真觀察實驗,加深理解。主題2“走進溶解的微觀世界”:溶質與溶劑的概念,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如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等。學習溶液配制實驗,計算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通過實例理解溶液組成表示在實際中的應用。主題3.“溶解現象與生活的奇妙交融”:介紹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通過實驗讓學生理解判斷方法。探究溫度、溶劑量對其轉化的影響,分析溶質質量分數變化。結合實例,加深對生活中相關現象的理解。主題4.“揭秘溶解的規律與變化”:溶解性的定義與衡量標準。探究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如溫度、溶劑種類和溶質性質。學習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相關概念的教學順序為:溶液→能量變化→導電→溶液的組成和濃度→溶解度→溶解性。本單元先引入溶解的概念,讓學生對溶解有初步認識。接著探究影響溶解的因素,如溫度、溶質和溶劑的性質等。然后學習溶解度的概念及相關計算,通過溶解度曲線深入理解不同物質的溶解特性。最后探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全面認識溶解現象。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本單元中安排了較多的實驗、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課外實驗等欄目,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溶解度曲線的內容是以探究的形式呈現的,通過探究,學生既可以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數據處理方法的作用,又能夠體驗數據處理的過程、體會數據處理的意義。本單元教學重點: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影響溶解的因素,如溫度、攪拌、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線的含義及應用。本單元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溶解過程,運用溶解度曲線解決實際問題。2022新課標要求 1.認識溶解和結晶現象;2.知道溶液由溶質、溶劑兩部分組成,具有穩定、均一的性質;3.知道絕大多數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對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形成較充分的理解。4.知道濃度可以用溶質質量分數來表示,理解其含義并學會計算溶質質量分數,也能掌握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基本配制方法;5.對定量研究的意義形成一定的初步認識;體會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單元學情 在學習“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這一單元前,學生已對物質的性質有一定了解,但對于溶解現象的認識多停留在表面。他們在生活中接觸過一些溶解的實例,如糖水、鹽水等,但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解。學生對實驗操作有一定興趣和基礎,但在觀察、分析和歸納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部分學生可能會覺得概念抽象,難以理解溶解度等較為復雜的知識。不過,通過生動的實驗和直觀的圖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這一單元的內容。單元目標 1.學生要清晰理解溶解的定義,明確物質在水中溶解是一種分子或離子均勻分散的過程。掌握溶解度這一關鍵概念,知道其表示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了解影響物質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溫度、壓強(對于氣體)、溶質和溶劑的性質等。2.學生應熟練掌握進行溶解實驗的基本操作,能夠準確測量和控制實驗變量,如溫度、溶質和溶劑的量等。通過實驗觀察物質的溶解過程,學會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驗探究能力。3.學會運用對比、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對不同物質的溶解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根據溶解度曲線,讀取和分析不同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變化趨勢,從而預測物質的溶解情況。4.能夠運用所學的溶解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如為什么冬天在公路上撒鹽可以化雪、為什么有些物質能用水洗凈而有些不能等。了解溶解在工業生產、農業灌溉、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重要應用,體會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達成評價表 探索溶解現象大單元學習評價總表知識點 評價要點 教師評價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學生課堂狀態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知識點掌握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任務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練習成果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后作業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溶液組成的表示 學生課堂狀態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知識點掌握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任務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練習成果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后作業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學生課堂狀態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知識點掌握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任務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練習成果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后作業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物質的溶解性 學生課堂狀態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知識點掌握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任務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堂練習成果 優秀 良好 一般課后作業完成情況 優秀 良好 一般單元課時規劃課題 學習目標 主要知識 課時課題1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學習溶液的形成,區分溶液、懸濁液、乳濁液。2.物質溶解過程的能量變化,區分不同物質溶解吸熱放熱或溫度不變。3.了解物質的水溶液能否導電。 溶解過程和溫度變化、溶液的組成和性質、溶解性、乳化現象 1課時課題2 溶液組成的表示 1.溶質與溶劑的概念,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如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等。2.學習溶液配制實驗,計算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 溶質與溶劑、溶液配制 1課時課題3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2.探究溫度、溶劑量對其轉化的影響,分析溶質質量分數變化。 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結晶制鹽 1課時課題4物質的溶解性 溶解性的定義與衡量標準。探究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如溫度、溶劑種類和溶質性質。學習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溶質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溶解曲線 1課時課時設計(課題1)課題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是滬教版下冊第7章第1節的內容,該課題屬于一節概念課,核心知識是溶液和濁液的區分以及溶液、溶解、乳化等概念的學習。本節課內容與之前學過的混合物、構成物質的微粒等知識聯系較多,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同時,對溶液的學習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下一章酸、堿、鹽提供知識基礎,許多物質間的反應都是在溶液中進行,又為新的學習內容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2.學習者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經歷的化學學習中,學生已了解一系列物質分散在水中的現象,認識了不少溶液,并知道了一些溶液的用途,但是學生并不清楚物質在水中分散的方式和狀態;學生熟悉洗潔精的去油污效果,卻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因此,本節課要讓學生把課程內容與他們原有的自己認知聯系起來,從已知中發現未知,從熟悉中感受新奇,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果。然而,由于學生對微觀世界的認知有限,對分散系的觀察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3.核心素養 【化學觀念】:通過宏觀現象、微觀本質的對照,初步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科學思維】:通過實驗的操作和觀察,初步學習實驗現象的觀察方法,學習歸納知識的思維方法?!究茖W探究與實踐】:學會運用觀察和實驗比較、歸納、總結等方法對所獲取信息進行加工;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交流合作能力?!究茖W態度與責任】:感受生活中的化學,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小組討論與探究實驗中體會交流與合作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難點:對溶解過程的微觀認識。5.評價量表知識點“實驗操作”的評價量表任務列表評價標準(總分55分)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任務一:引入新課①能說出氯化鈉溶液和蔗糖溶液有什么共同點(2分)。②能否大致說你對溶液的理解(3分)。任務二:探究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現象①能否簡述物質在水中的分散實驗現象(5分)。②實驗原理是什么?(5分)。任務三:探究溶液與溶解①能否說出溶液的特點 (5分)②為什么高錳酸鉀溶液是紫色,而蔗糖溶液無色呢?(5分)任務四:探究懸濁液和乳濁液①簡述懸濁液與乳濁液定義(5分)。②能否舉例說明乳化作用的應用(5分)。任務五:探究物質溶解過程的能量變化①能否舉例說明哪些物質溶于水可導致溶液溫度升高(5分)。②能否舉例說明哪些物質溶于水可導致溶液溫度降低(5分)。探究水溶液的某些性質①能否舉例說明哪些物質的溶液可以導電(5分)。②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蔗糖溶液不導電的原因(5分)。6.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圖片展示】向學生展示無色鹽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高樂高粉沖水的飲料,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溶液。【提問】一種物質是怎樣溶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 溶解過程中會有哪些現象 溶液的性質與純水的性質有什么不同 學生嘗試說出溶液名稱,分析溶液的特點【小組討論】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能夠通過現象說出可能的溶液名稱,對溶液特點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引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溶液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為后續講解溶液的形成原理、特點等知識奠定基礎,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識。任務二:探究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現象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問題導入】海水、河水、湖水和泉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純凈的水,因為水中溶解了許多物質。物質是怎樣溶解到水里的 不同物質與水混合都能形成溶液嗎?【演示實驗】幾種物質在水的分散現象:高錳酸鉀、氯化鈉、蔗糖、泥土(或粉筆灰)和食用油溶于水的實驗分析?!窘處熖釂枴?.依據實驗現象,哪些物質與水混合形成均勻、透明的體系 哪些物質以細小的固體顆粒形式分散到水中 哪些物質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 2.你能解釋高錳酸鉀、氯化鈉、蔗糖在水中逐漸消失的原因嗎 【思考與討論】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擴散,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的中間。氯化鈉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擴散,在水中以離子形式(鈉離子、氯離子)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間?!景鍟咳芤骸坏?、穩定的混合物。 【觀看圖片】 【小組實驗】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的現象【設計方案】取少量高錳酸鉀、氯化鈉、蔗糖、泥土(或粉筆灰)和食用油,分別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攪拌,靜置,觀察實驗現象?!疽曨l觀看】高錳酸鉀在水中溶解的視頻【實驗現象】【小組討論】回答問題:1.高錳酸鉀、氯化鈉、蔗糖與水混合形成均勻、透明的體系,泥土、粉筆灰以細小的固體顆粒形式分散到水中,油剛加入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靜置后很快分層。2.高錳酸鉀、氯化鈉和蔗糖等物質加入水中,構成這些物質的離子(如構成氯化鈉的鈉離子和氯離子)或分子(如構成蔗糖的蔗糖分子)不斷向水中擴散,最終均勻分散到水中,放置一段時間后也不發生明顯變化。物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稱為物質的溶解。像這樣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稱為溶液。【視頻觀看】1、蔗糖溶于水2、氯化鈉溶于水 小組實驗時積極思維、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實驗基本操作的規范對實驗現象進行對比,分析,歸納、交流設計意圖:活動意圖說明:通過該實驗,學生可學習物質的溶解性。了解高錳酸鉀、氯化鈉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區分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認識不同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態不同,為后續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學習做鋪墊。任務三:探究溶液與溶解【教師講解】物質的溶解:物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均勻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溶液的定義:物質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就卣埂咳芤旱念伾怯扇芙庠谌芤褐械碾x子顏色決定的。銅離子——藍色亞鐵離子——淺綠色鐵離子——淡紫色錳離子——淺粉色錳酸根離子 ——紫紅色【板書】 分析物質溶解的過程小組討論背誦定義溶液的定義【觀看圖片】拓展內容 能夠理解物質溶解、溶液的定義,了解決定溶液的顏色的原因。設計意圖:加深對溶解概念的理解,學習溶液的定義,理解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幫助學生辨別溶液與其他分散系的區別,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為后續學習溶液的性質、濃度計算等知識打基礎。任務四:探究懸濁液和乳濁液【教師講解】懸濁液——細小的固體顆粒形式分散于水中(泥水)乳濁液——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油水)特點:懸濁液、乳濁液放置較長時間后,分散在水中的物質會與水發生分離,有些物質(如泥土)沉于水底,有些物質(如食用油)則浮于水面?!旧钪械膽谩咳榛F象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例如,金屬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滌劑、化妝品及乳制飲品的生產,農藥、醫藥制劑的合成紡織印染,石油開采以及污水處理等都與乳化作用有關。【板書】 【觀看圖片】泥水與油水 乳化作用洗滌劑的分子運動 乳化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能較好地區分懸濁液與乳濁液。對乳化作用的原理理解清晰,并能列舉出多個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如用洗潔精清洗油污等。但在知識的遷移運用上還需加強,總體表現良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設計意圖:活動意圖說明:結合課本給出的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讓學生理解。并與生活中的應用聯系起來,如最常見的洗潔精乳化作用用來清潔餐具。任務五:探究物質溶解過程的能量變化【提問】溶解過程中,除了物質在水中的分散外,還伴隨著能量變化,哪些物質溶解會吸熱 哪些物質溶解會放熱呢?【演示實驗】物質溶解時的溫度變化實驗【步驟講解】(1)取3個燒杯,各加入約30mL水,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2)分別將一藥匙硝酸銨、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加入上述3個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至固體完全溶解,測量溶液的溫度?!咀⒁庵v解】1.NaOH有強烈的腐蝕性,使用時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膚或者衣服上,特別要防止NaOH溶液濺入眼中;2.為了方便比較,NaCI、NH4NO3和NaOH三種溶質和水的用量應大致相等;3.溶解水的用量不宜過多,否則溫度變化不明顯測量會有困難。【實驗結論總結】有些物質(如氫氧化鈉)溶于水時能使溶液溫度升高;有些物質(如硝酸銨)溶于水時能使溶液溫度降低;有些物質(如氯化鈉)溶于水時,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就卣埂吭谏a生活中常用冰做冷卻劑,但冰只能提供 0℃左右的低溫。在醫療、科研、食品冷藏等領域常需要更低的溫度,使用冷凍混合物可較方便地提供低溫?!景鍟课鼰帷獢U散過程放熱——水合過程 分析溶液能量變化的過程理解吸熱、放熱的能量變化小組實驗:物質溶解時的溫度變化實驗【設計方案】按照方案比較硝酸銨、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溶于水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將相關數據記錄在表中,分析并得出結論。【視頻觀看】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視野拓展】溶解過程中的兩種變化:1.擴散過程—溶質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吸熱2.水合過程—溶質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放熱 能夠理解物質溶解時的能量變化,了解根據吸熱的原理,用冷凍混合物作冷凍劑。設計意圖: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學生直觀感受到不同物質溶解時能量變化的差異。任務六:探究水溶液的某些性質【提問】一些物質的水溶液能夠導電,哪些物質的水溶液能夠導電呢?導電能力有區別嗎?【實驗原理】物質在水中溶解時能生成自由移動的離子,使得溶液能夠導電?!狙菔緦嶒灐咳芤簩щ娦詫嶒灐緦嶒灧治觥柯然c溶于水產生自由移動的鈉離子和氯離子,氫氧化鈉溶于水產生自由移動的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動的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所以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及稀硫酸都能夠導電。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難導電?!景鍟咳苡谒a生自由移動的電子——導電——例:稀硫酸溶液溶于水以分子存在——不導電——例:蔗糖溶液 分析溶液能量變化的過程微觀與宏觀結合,理解溶液導電性。【設計方案】在5個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鈉溶液、蔗糖溶液、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閉合開關,觀察實驗現象?!疽曨l觀看】溶液的導電性實驗【實驗現象】氯化鈉、硫酸、氫氧化鈉溶液能使小燈泡發亮,水、蔗糖不能使小燈泡發亮?!緦嶒灲Y論】水和蔗糖溶液幾乎不導電。氯化鈉溶液、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導電。 能夠理解水溶液的導電性,探究其原因及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設計意圖:一些物質的水溶液能夠導電。了解物質的水溶液能否導電,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檢驗。選擇幾種常見的溶液,分別將其接入一個帶有小燈泡的簡單電路,通過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即可以比較不同溶液的導電性差異。7.板書設計8.課堂作業 (3-5道題左右)(1)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一定是無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種溶質D.溶液的體積等于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B【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比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A說法錯誤;B.溶液包含溶質和溶劑,一定是混合物,說法正確;C.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說法錯誤;D.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說法錯誤;故選B。(2)乳濁液和懸濁液都不穩定的原因是( )A.液體里分散著的是大量分子集合體C.液體里分散著的是液體小顆粒B.液體里分散著的是固體小顆粒D.分子集合體的直徑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A【解析】懸濁液中的小顆粒和乳濁液中的小液滴都是由許多分子的集合而成的分子集合體,而溶液中的溶質則是以單個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分散著的,所以乳濁液和懸濁液都不穩定的原因是液體里分散著的是大量分子集合體;故選A。(3)蔗糖水是溶液,是因為( )A.由兩種物質組成C.蔗糖分子均勻地分散在水中B.加熱至沸騰也不分解D.是無色透明的液體B【解析】A.由兩種物質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故選項錯誤;B.蔗糖水是溶液是因為蔗糖分子均勻分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故選項正確。C.無色透明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水不是溶液。故選項錯誤;D.加熱至沸騰也不分解的物質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加熱至沸騰也不分解,水不是溶液。故選項錯誤;故選B。(4)對一些生活中的事實解釋不合理的是( )A.洗潔精能清除油污,因其具有乳化作用B.消除路面上的積雪可以撒些粗鹽,這樣可使雪較快地融化C.用燈帽蓋滅酒精燈,是為了隔絕氧氣D.蠟燭燃燒后質量減輕,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D【解析】A、洗潔精是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能將大的油滴分散成細小的油滴隨水沖走,故選項解釋合理。B、消除路面上的積雪可以撒些粗鹽,這樣可使雪較快地融化,故選項解釋合理。C、用燈帽蓋滅酒精燈,是為了隔絕氧氣,故選項解釋合理。D、蠟燭在空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都逸散到空氣中了,所以質量減輕,但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解釋不合理。故選D。(5)下列物質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不具有導電性的是( )A.酒精 B.硫酸 C.氯化鈉 D.氫氧化鈉A【解析】酒精是一種有機溶劑,不屬于電解質不導電。硫酸、氯化鈉、氫氧化鈉溶液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都可以導電。故選A。9.教學反思與改進本課沒有什么知識難點,操作技能也比較簡單。在“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教學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對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仍不夠深入,實驗操作時也存在一些不規范之處。反思教學過程,我在講解溶液時,舉例不夠豐富,導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的個別指導不夠及時,影響了部分學生的實驗效果。為改進教學,今后我會準備更多貼近生活的實例來闡述溶解度,增加課堂練習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實驗前加強操作示范和強調注意事項,實驗中加強巡視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操作。同時,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簡單實驗來探究溶解現象,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